02 教師評優課買粉絲(大學評教老師會看到某某學生打的分數嗎?還是只能看到綜合分數)

时间:2024-05-21 07:47:40 编辑: 来源:

拒絕。

七、杜絕給中小學校和教師強制攤派無關事務

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單位)不得把慶典、招商、拆遷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強制攤派給中小學校,不得隨意讓學校停課出人出場地舉辦換屆選舉、年會晚會、體育賽事等活動,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學校和教師參加各類社會性評比、文藝匯演、問卷調查等活動,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學教師關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買粉絲買粉絲,不得安排中小學教師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培訓活動。

八、規范精簡各類報表填寫和統計調研

嚴格遵守和落實《教育統計管理規定》,規范中小學校教育統計工作。除統計部門外,其他部門(單位)開展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教育統計工作須向同級統計機構審批備案。未經同級教育部門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向中小學校和教師布置各類臨時性報表填報、信息采集、教育統計工作,不得開展針對中小學教師的調研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法依規開展教育統計工作,建立歸口管理制度,加強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優化信息數據庫,推進統計數據資源安全共享,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

九、從嚴規范借用中小學教師行為

教育部門統籌中小學教師安排使用工作,嚴格限制和規范對中小學教師的抽調借用。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參與重大決策部署任務的,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情況下,應征得縣級以上教育部門同意,并報同級黨委組織部門審批備案,連續借用時間不得超過6個月。探索將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屬于政府職責范圍且適宜通過市場方式提供的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確保寄宿制學校運轉良好。

十、加強督導考核

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工作的責任主體。自治區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把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工作納入對市、縣(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和推進校園治理的重要內容,堅持定期督導與長期監管相結合,將督導結果納入市、縣(區)效能目標管理考核。

師德 十禁、十忌、十提倡

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

天津河北區教育局局長 李鳳才

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打造優質教育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結合我區教育發展實際,圍繞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主要圍繞三個方面淺談一些體會。

一、深刻認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意義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普遍意識到這種形勢帶給教育的強大震撼并予以積極的回應。如何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水平等問題,成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大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努力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成為世界性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使教師專業化發展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實現這一目標要求,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新課程改革更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課程培養目標并對教師提出了新的高標準要求:要求教師徹底更新教育觀念,成為課改新理念的實踐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處理好教學與研究的關系,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者;處理好教學與課程的關系,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處理好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的關系,成為社區的一員,與家長、社區、同事合作參與社區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共建。這些要求的背后,實質上是對教師整體專業化程度和教師個體專業素質的更高標準的要求。

(二)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提高教師社會影響力的需要

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國際組織官方文件的形式確認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質,認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1994年,我國開始實施的《教育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2000年,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對職業進行科學分類的權威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首次將我國職業歸并為八大類,教師歸屬于“專業技術人員”一類。

在法律層面上確定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質,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然而對教師是不可替代的專門職業,至今在社會上仍未形成完全的共識,還有不少人認為,中小學教師這一專業在我國發育不夠成熟,專業性不夠強,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某個教師的直接教學效果難以定量確定,不易看到即現的成敗效應;當前教師隊伍中還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稱職。因此認為教師職業有一定的替代性,或者說只能是處于一個準專業的水平,誤認為只要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就能當教師。

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只有專業化才更有影響力,才更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因此,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影響力,使教師切實成為全社會尊重的職業,使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更具權威性,在推動素質教育中更具榜樣作用,就必須全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使廣大教師不僅要大力提高學科專業水平,大力提高教育專業水平,而且要引導教師廣泛涉獵,大力提高文化底蘊,建設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專業隊伍。

(三)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適應社會競爭、提高教師自身價值的需要

隨著生源的逐年縮減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師的供求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教師由供不應求轉向趨于飽和乃至供大于求。這種情況必然使得我國教育將關注的重點從追求教師數量轉移到提高教師質量上來。為此,勢必造成對教師職業和教師崗位的競爭,對在職教師而言,壓縮編制,優化結構,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壓力會越來越大。從這方面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對教師的最大關心和愛護,是對教師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性關注。我們務必使廣大教師認清形勢,積極引導和激勵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驅力,不斷提高自身價值,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適應社會需求,打造優質教育的需要

所謂優質教育,就是高質量、高水平地實施素質教育。優質教育需要優質的辦學條件和環境,更需要優質的教師。因為優質的條件和環境要靠教師去發揮作用,優質的教育課程要靠教師去實施,優質的教育方法要靠教師去運用和創造,優質的教育目標要靠教師去實現。優質教育的核心是實現學生發展的優質,而教師專業素質最終決定優質教育實施的走向與效率。只有具備良好政治思想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理想道德高尚的學生;只有具備良好文化專業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基礎扎實的學生;只有具有良好個性修養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只有富于創造性的教師,才能造就富于創造性的學生。因此,打造優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是教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近年來,遵循市教委的部署,我區大力調整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全力實施高中示范校建設,大規模推進規范化學校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果。二中示范校在全市率先落成使用,全區中小學基本上實現了規范化達標,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一些學校的硬件條件不亞于甚至超過了人們心目中的重點校。這種變化全區百姓有目共睹,并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然而,在學生就學問題上,家長卻仍然舍近求遠、不惜投入重金去選擇學校,而使近在咫尺而又面貌全新的規范校繼續遭遇冷落。原因何在?我們分析,當今的學生家長,在關注學校辦學條件和環境的同時,更看重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進而說更看重教師的質量。因此,一所學校要增強對生源的吸引力,就必須辦好優質教育,而打造優質教育的關鍵全在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二、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與我區教師隊伍專業素質的現狀分析

作為現代教師,除符合《教育法》、《教師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專業素質:

(一)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

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觀:教師不是“教書匠”,而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引領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不只是教育教學的工作者,還應是教育教學規律的研究者。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行為觀:在處理師生關系上,強調民主和平等,尊重和贊賞;在處理教與學的關系上,強調對學生的幫助和引導;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常于反思;在對待同行上,強調相互學習與合作。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承認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和責權的主體。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學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情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二)良好的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職業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眾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師應該具備更高更嚴格的職業道德素養。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就是教師應具備的師德素養。我區在師德建設中先后提出“敬業、愛生、務本、奉獻”,“十忌、十禁、十提倡”等具體要求,也是對師德的規范。此外,實踐告訴我們,教師的高尚人格是良好師德的基礎。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發展的激勵價值、情感的陶冶價值、道德升華的價值、意志強化的促進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有的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實踐還告訴我們,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是良好師德養成的先導,在科學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養成的師德,才能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三)較高的學識水平

國家對中、小、幼教師明確規定了學歷標準,這是起碼的要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將會進一步提高。學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知識視野和學識水平,但僅此不夠,在當今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掌握新知識。現代教師不僅要有堅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根底,更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專業知識,還要廣泛涉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領域,具有廣博的知識視野。

(四)駕馭教育教學的能力

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質。這一能力素質顯現在教師能夠根據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實際,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發展規律,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實踐課程新理念,能夠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設計組織課堂教學,使課堂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五)教育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作為教師不能被動地等待運用別人的研究成果,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育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各種問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理論升華,成為規律性的認識。這種把研究與教育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的研究能力,是教師由“教書匠”轉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

(六)較高的現代信息素養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掌握和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從而適應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