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政務類買粉絲買粉絲傳播存在的問題(買粉絲起什么作用)

时间:2024-06-02 13:39:54 编辑: 来源:

從事新聞工作11年,發現當下的政務宣傳記者有明顯的兩極分化:初出茅廬的年輕記者多,臨近退休的老記者多。有干勁、有能力的中生代記者去哪里了?調查顯示,大多數這樣的記者要么轉行去了事業單位,要么就從采編口去了經營口。

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行業問題。

一個行業如果以雛鷹和老驥為主流,這個行業就容易催生出一種不重視調查分析的急功近利的情況。

筆者對某市的政務宣傳類記者做了觀察和調研,發現目前的政務類記者對新聞調查的熱度不夠,不愿意充分發揮記者的腦力、筆力、眼力和腳力,更愿意“賺快錢”。很多記者根本不愿意像前輩那樣長久地在新聞現場停留,導致報道不扎實,很難與讀者實現共情。而新媒體時代,媒體管理者過分追求時效性和新聞的海量性,導致新聞成為了一個傳遞消息的工具,新聞的工具性和新聞深度有極大的缺失。

針對此現象,應該樹立行業規范。中國的新聞媒體數量其實很大,很多媒體都陷入了同質化競爭,大家在爭奪一樣的目標客戶,大家在推出相似的新聞宣傳產品。這個時候,再去談新聞媒體用專業意識去引導“甲方”,可以說是空中樓閣。

新聞媒體很多時候在“甲方”的強勢態度或者審美新標準下,容易丟失自己的專業性。

首當其沖的就是丟失了新聞調查的寶貴品質。現在雖然很多媒體都認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重考核,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很多媒體已經把經濟效益指標放在了社會效益指標之上,這是讓人擔心的發展趨勢。

要進一步完善媒體內部管理制度。采編和經營分離是新聞鐵律,但是在當下經濟環境的沖擊下,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開始履行全員經營的發展新目標,這其實是新聞媒體管理無序化的開始。新聞記者應該有自己的職業追求,應該專注于新聞報道本身,如果采編和經營繼續這樣捆綁下去,未來,政務宣傳類的報道效果還會被繼續弱化。

2工作方法上的轉變

(1)做好創新文章。

現在大家都在說新媒體,新媒體表達固然要求記者“走轉改”,要求記者改出新氣象,創作出真正符合受眾喜歡的表達形式和表達內容。但是具體操作來看,很多媒體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他們亟待改進的問題在哪里?在于部分媒體在新媒體時代脫離實際,要求記者全知全能。

一個新聞媒體應該是要努力構建一個生產鏈條的,在這個鏈條上,四個工種的工作職能應該充分理清。

高管積極參加重要的工作會議,充分了解省委書記、省長、市委書記、市長的講話精神后,要積極把講話精神變成可供新聞策劃的“干貨”,因為好的報道就是需要“上通天線”;

新聞編輯要加強和媒體高管的對接,把高管的“干貨”變成有操作性、可執行的新聞策劃方案,督促記者進行執行;

新聞記者要徹底改變陳舊的新聞表達方式,既要貫徹落實編輯的指令和思路,又要在現場擦亮眼睛,因地制宜地去發現動人細節,并形成新聞作品(含文字、圖片和視頻),好的報道就是需要“下接地氣”;

美術編輯要不斷提升新聞素養,要隨時對有意義、有可看性、有深度的新聞作品進行加工,在記者幫助下,結合自己的美學,去把新聞作品變成真正的新媒體作品。

四個工種各司其職,打通新聞生產鏈條,才能把新聞作品變成真正有傳播力的新媒體作品。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要求在新聞現場的記者,去把所有事情都做了。

(2)理解政務宣傳的二維性和統一性。政務宣傳“貼近人民群眾”和“影響主要領導”,是和諧統一的。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在園區、政府部門從事宣傳工作的人,開始做一些違背宣傳初衷的事情了,他們過分強調一句“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意思就是說政務宣傳不要去追求什么市民喜歡,只要省市領導喜歡就行了。

這就存在一個邏輯漏洞,那就是他們天然的認為省市領導喜歡的宣傳效果,和人民群眾喜歡的宣傳效果完全不一樣。

這是一個需要被否定的新聞宣傳思路。

筆者認為,好的政務宣傳,完全可以兼顧省市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審美和喜好。在政務宣傳中,始終記住兩句話:“講人話”和“有深度”。

現在出現了大量報告文學式的報道,動不動就幾千上萬字,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雖然這些所謂的重磅報道在朋友圈刷屏,但是筆者發現,不光人民群眾,連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記者,都沒有辦法耐心看完這“重磅”報道的全文。所以很多時候,這些重磅報道的傳播效果非常有限,人們最多記住一個新聞標題,其他的都沒有記住。

為什么這些“重磅”報道沒有傳播效果?

筆者認為,因為它過于求全,沒有重點;因為它違反傳播規律,新媒體時代講究報道的互動性和可視化;因為它不“講人話”,看似豐富的文字沒有辦法帶來共情,看似華麗的辭藻其實帶不來任何情感共鳴,沒有足夠多的讓人暢快的畫面感和細節。

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新聞行業應該完善互動機制和周報、月報機制,要讓咱們的黨員干部和群眾每月來進行投票,看看到底什么樣的新媒體表達,才是大家能夠聽得進去、看得下去的。

(3)政務宣傳有兩個目的:讓政務工作更好的開展,為國家、省、市領導提供決策支持。

要實現這兩個目標,新聞報道應該重新讓新聞評論區活躍起來。現在很多新聞媒體不重視新聞評論區的經營,導致報道很多時候發了出去,根本不知道接受傳播的人在思考什么。

反觀自媒體傳播,自媒體人非常愿意和網友互動,這有利于他了解受眾需求,他在下一次創作中可以在保持自有風格的同時,滿足受眾的新需求,有的放矢,進而增加受眾黏性,起到更好的政務宣傳效果。

政務宣傳類的媒體和人員,確確實實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但是,人們現在更愿意突出“喉舌”二字,也就是過分關注傳播內容,這個是以偏概全的做法。記者要深入百姓群眾,深入政府職能部門各個基層單位和工作現場,發揮“耳目”功能,豎起耳朵、張大眼睛,把人民、基層正在發生的東西寫成文字,要去真切感受每一個基層群眾的喜怒哀樂,這樣的報道才有深度和情感。

當記者有時間、有熱情扎根基層,避免閉門造車的時候,他的報道就有分量,就能夠為政府職能部門領導提供強而有力的決策支持。

3工作新理念的踐行

講到這里,問題其實已經變得很清楚了,要不斷強化政務宣傳的效果,其實歸納起來就是緊緊握住三把鑰匙。

(1)人才是基礎。

讓愿意做好政務新媒體宣傳的有志青年,愿意在這個領域工作很多年,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專注于新聞調查,讓他們的每一個深度調查作品,及時得到編輯、美術的新媒體加工。

(2)制度是保障。

政務新媒體宣傳是一個非常講究專業性的工種,要想實現宣傳效果,就要從行業高度去肯定新聞專業精神。如果因為經營人員能帶來很多合作經費,就認定記者的宣傳報道“沒有價值”,那是對媒體的社會效益的極大誤解,也是媒體失職,失去了對宣傳主業的基本重視。

要建立優勝劣汰制度。政務新媒體宣傳需要堅守和創新,需要記者毫無保留地熱情付出。

(3)有趣味、有意義、有作用,是不懈追求。

很多政務宣傳類的記者現在都說自己是“新聞民工”,把新聞當成一份需要去應付的工作,把所謂的“甲方”的喜好當成自己的價值追求,這就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情了。

進入新聞行業的每一個記者,永遠不要忘記每一個新聞作品,他應該是有趣味、有意義、有作用的。這樣的信念,才能讓記者更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職業。

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當記者可以純粹的做記者,當記者身后有編輯、美術的全力支持的時候,當記者得到符合他付出的經濟回報、行業重視和社會認可的時候,他一定能夠全情投入,全心全意做好高質量的政務新媒體宣傳。

買粉絲號和買粉絲買粉絲有什么區別

買粉絲買粉絲是和買粉絲號的區別就是:

1、買粉絲買粉絲主要是電腦操作的方式,進行編輯文字推送給朋友文章、圖片和消息,可以一對多分享給朋友信息。然后展示給用戶是手機買粉絲用戶來看;

2、而個人買粉絲號主要是聊天溝通,分享朋友圈功能。

3、首先買粉絲買粉絲是用郵箱登陸的,他和個人號是沒有關系的,手機號碼注冊和QQ登陸是通過手機登陸的買粉絲號,現在買粉絲也有pc端軟件,也可以用手機和QQ登陸。

4、而買粉絲主要是通過郵箱登陸。可以是QQ郵箱。他和個人號不沖突,郵箱注冊的買粉絲買粉絲,賬號是可以變更的。同時買粉絲是沒有辦法在個人買粉絲app上登陸的。

拓展資料:

買粉絲號,是登錄買粉絲時使用的賬號,可以通過手機網絡免費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可單聊及群聊。

買粉絲買粉絲是開發者或商家在買粉絲公眾平臺上申請的應用賬號,該帳號與QQ賬號互通,通過買粉絲,商家可在買粉絲平臺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互動。進而形成了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買粉絲互動營銷方式。

買粉絲起什么作用

1、查看閱讀次數和點贊人數;

2、可群發圖文消息或廣告,設置關鍵詞自動回復、默認消息、自動打招呼;

3、粉絲管理,與粉絲互動、粉絲屬性分類;

4、服務號還具備自定義菜單功能。

帳號分類

訂閱號:訂閱號為媒體和個人提供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構建與讀者之間更好的溝通與管理模式。

企業號:企業號為企業或組織提供移動應用入口,幫助企業建立與員工、上下游供應鏈及企業應用間的連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