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數字貿易實現什么目標(2022年東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呈現什么態勢)

时间:2024-06-02 18:00:53 编辑: 来源:

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機遇與挑戰

分析我國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時,首先談到的就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

為此,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論斷,有力促進了新時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為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別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大力挖掘和培育國內市場潛力。國內大市場優勢是國內大循環高效運行的基礎。因為只有通過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的國內市場,利用統一大市場優勢,充分發揮內需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才能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為此,要“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通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體,也是國家真正創造財富的經濟形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并對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作出了系統安排。如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等。

一是通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來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二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三是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進一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求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對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發展提出了新目標;并強調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對京津冀、長江經濟帶、長三角、黃河流域的發展和雄安新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提出新要求。

同時強調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