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北京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將打造20個數字特色園區)

时间:2024-06-01 12:58:59 编辑: 来源:

濟核心區引領作用持續強化。近年來,朝陽園積極引進和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總部企業,目前已聚集35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總部;超圖GIS平臺多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京東方柔性屏、華大九天芯片設計軟件項目多次獲國家科技獎項。

金盞數字貿易試驗區被北京市列為數字貿易試驗區,依托已經落地的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已經吸引了開域數科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大路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業落地,正在加快謀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

亮點2

1-7月新設外資企業413家

2020年,北京市成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政策疊加區域。依托該背景,朝陽聚焦國際性、引領性、頭部性,制定出臺了“兩區”建設方案。

方案明確,朝陽區將瞄準引領制度型開放樣板區、融通全球的資源匯集地、國際金融的開放前沿區、數字貿易新場景示范區、服務貿易模式創新試驗區的戰略定位,搭建“5 3 N”開放政策措施體系,即聚焦國際化能級提升,構建自由貿易五大便利化制度創新體系。同時,以CBD、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中關村朝陽園為核心承載,在“產業開放 園區開放”上形成發展示范;發揮內外雙循環交互節點優勢,推動重點優勢領域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賦能下,朝陽“兩區”建設加速跑。一年內,朝陽區62項第一批重點突破任務已經完成55項,取得35個“首家、首批”試點政策、重點項目落地。今年1-7月,朝陽區新設外資企業413家,同比增長55.3%,占全市39.9%;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同比增長9.8%,占全市30%。

亮點3

營商環境連續四年居全市第一

亮眼的成績單背后,同樣也離不開朝陽區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朝陽區對標國際通行規則,推動要素流動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標準,積極探索創新形成有別于其他區的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典型經驗、做法,在北京各區營商環境中連續四年位居第一,形成了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健全的企業權益保障機制、完善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全領域的政策支持體系。

為更好服務外資外貿企業發展、更好滿足市場主體和國際人才發展需求,朝陽區建立了面向全球的投資與貿易促進體系、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構建了國際頂尖的商業消費場景、與國際銜接的醫療與教育服務體系。

“‘十四五’時期,朝陽區將致力于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積極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點,建成國際樞紐型城區。”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說。

亮點4

5G基站累計達到4310個

朝陽區5G基礎設施建設數量穩居全市第一,目前5G基站累計達到4310個(2021年新增289個),實現了五環內5G信號連續覆蓋,五環外重點地區、重點場景精準覆蓋,以及長安街延長線、CBD核心區、奧林匹克公園、溫榆河公園、望京小街、麗都街區、朝陽公園區域、機場高速沿線、工體周邊等重點區域、典型應用場景專項覆蓋。

此外,京沈高鐵朝陽段、冬奧場館等重點區域的5G網絡建設正在高效推進,網絡信號優、區域覆蓋廣、應用落地快的高品質5G網絡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來,朝陽區先后落地了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基礎型研發機構。由普天電子城孵化器與玻色量子共建的朝陽首個量子實驗中心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我區量子信息科技的產業化發展。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新基建產業獨角獸TOP100”,北京市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為45家,其中朝陽區共有12家企業上榜,占北京上榜總數的26.7%。

亮點5

“城市智慧大腦”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

朝陽“城市智慧大腦”已形成“一個中心、三大平臺、五大基礎庫、三大體系、三大專項、N個智慧應用”的總體架構,朝陽“城市智慧大腦”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和綜合展示體驗中心搭建完成,具備了城市管理領域、經濟領域、安全領域指揮調度的功能。在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貫徹落實“兩個條例”、抓住兩件“關鍵小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朝陽區與360集團、阿里巴巴、金控集團、華為公司共同簽署數字經濟示范區重大項目合作備忘錄。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委會與北京金融大數據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金盞共建數字經濟創新示范園。中國移動與多家鳳鳴企業簽署生態戰略協議,全面開啟應用場景合作。

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緊抓“兩區”建設契機,朝陽將積極爭取數字貿易創新試點和相關政策突破,加快建設數字貿易試驗區。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區數字經濟行業領軍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培育高成長企業300家以上。此外,還將建設20個數字經濟主題樓宇,打造20個數字經濟特色園區。

國務院批復同意《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

2月18日,國務院批復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方案》顯示,國務院原則同意《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并請認真組織實施。

批復指出,《方案》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著力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著力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管理水平,著力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能力,以高水平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制定配套政策,落實主體責任,確保《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方案》實施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程序報批。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方案》實施的協調和指導,在政策實施、體制創新、項目建設等方面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協調解決《方案》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方面加強對《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方案》實施進展情況評估,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此前于2019年11月份,上海公布了《關于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后于2020年1月份,上海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上述方案。

該方案明確了虹橋商務區的定位和目標,即實現151.4平方公里商務區整體協調發展,到2022年成為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基本建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具體措施包括:一、建設一流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包括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提升國際高端都市商業功能。做優做強特色園區和特色樓宇。形成高品質商務活動集聚區。推進虹橋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建設。

二、建設開放共享的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包括打造進出口商品集散地。促進各類貿易平臺集聚。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率先打造全球數字貿易港。

三、增強聯通國際國內的開放樞紐功能,包括打造總部經濟集聚高地。推動會展經濟提質增效。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集聚高能級國際組織和機構。實現更高水平“走出去”。助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探索重點領域開放的先行先試。

四、營造國際一流的商務生態環境,包括加快智慧虹橋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創設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提高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建設協同高效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實施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漢交會助力湖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103個國家代表、8491家企業參會參展,達成交易4028億元(湖北開放集團)

漢交會開幕式。

外國嘉賓在漢交會展位參觀交流。

一場世界級貿易盛會,一次“數字化”浪潮中的前端展示。10月12日至26日,2021全球數字貿易大會暨武漢商品交易會召開,湖北武漢錨定奮斗目標,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向世界展示了朝氣蓬勃的商貿活力和數智潛力。

作為面向世界的大型經貿展會,數貿會暨漢交會響應國家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號召,推動數字經濟和市場流通體系融合發展,是推動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的湖北實踐,有助于湖北武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加速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勢必在全國數字經濟版圖上產生深遠的影響。助力武漢國際貿易城構筑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超大型貿易樞紐,加速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中外賓客來漢尋求合作

數貿成就體現中國吸引力

世界再次聚集武漢。大會期間外賓云集,來自93個國家的141名外籍嘉賓走進漢口北,在精彩紛呈的商貿活動中了解湖北,對日新月異的武漢變化表示盛贊。他們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愿,向世界推介武漢。

10月12日大會開幕,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執行董事、中國總代表小川良典在視頻致辭時表示,武漢自古是商業重鎮,商品流通發達。漢交會知名度逐年提高,影響力越來越大,未來將進一步深化與卓爾等中國優秀企業的合作。

10月13日,跨境合作推介會舉行,全球數字貿易聯盟正式宣告成立。參會使節紛紛看好武漢數字經濟發展,希望尋找機會加強本國與武漢合作。

巴哈馬聯邦國駐華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羅伯特·斯特林·匡特表示,武漢是中國中部的貿易和交通樞紐,經濟發展享有優勢。第一次來到武漢的津巴布韋共和國駐華大使馬丁·切東多盛贊武漢,稱“武漢城市美麗,市民幸福,優化營商環境舉措令人振奮”。波蘭投資貿易局駐華辦事處首席代表尤德良博士直接提出,希望能將波蘭新能源汽車、食品等優勢商品通過武漢進入中國市場。

漢交會上,來自103個國家的外交使節、境外商協會代表,全國上百個重要批發市場、數十家知名外貿企業及數字科技企業代表利用武漢數字貿易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國際貿易采購和各項經貿、技術交流,締結新的貿易伙伴關系。通過市場采購洽談會達成合作意向約65億元人民幣,有300多個國內賣家計劃入駐亞馬遜、ebay等國外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專場上達成意向80多億元人民幣,通過出口轉內銷展會達成意向約2000多萬元人民幣,和湖北出口企業簽約定向合同有130多億美元,展示了武漢作為“雙循環”新格局重要樞紐的強大吸引力。

招商引智同頻共振

共寫新時代“貨經武漢活”

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數字經濟占武漢市GDP比重超過40%。按照《武漢市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方案》,未來三年武漢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建成全國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長期關注武漢發展的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武漢發展數智經濟的優勢非常突出,無論是數智基建、數智商貿和產業數字化,武漢都具備成為全球第一梯隊的全部基礎,是未來十年中國數智經濟發展最具前景、最具潛能和最具想象力的城市。

“湖北武漢未來一定能引領數字貿易的潮流。”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認為,武漢發展數字貿易絕非偶然,而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因素,有制度和頂層設計層面的高瞻遠矚,有一大批商貿業、制造業企業的支撐,更有交通、物流、人才等諸多優勢。

“當我們談論數字貿易的時候,它依托的主要力量也在于市場主體。”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無論是全國還是湖北武漢,謀劃發展數字貿易一定要圍繞市場主體而展開。政府應改善、優化營商環境,把各種政策、各種制度建設的聚焦點盯在市場主體身上,圍著市場主體而轉。

漢交會期間,“看好湖北、支持湖北”的心聲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

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神州數碼、螞蟻集團、數字中國等15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