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開拓海外貿易英語(國際貿易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2 14:11:58 编辑: 来源:

內容之后,還要學習譬如工科類的知識,即行業知識,作為對專業知識的補充,為日后進入工作崗位提供便利。

雖然各行各業有各自的專業知識,但掌握了國際貿易理論知識之后,就可以比較方便的學習行業知識了,從事專職工作也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想要在國際貿易領域取得較好的成績和長遠發展,必須學好英語和經濟學知識,了解國內外相應的法律法規。

擴展資料:

我想開拓海外市場,關于國際貿易這塊有什么好書值得讀?

推薦幾本國際貿易必讀的書籍:

第一、國際貿易的基礎課程:會計學原理、統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經濟法、國際商法、證券投資、財務管理、管理學原理等課程。這些課程是必須的基礎,只有你學習完畢以后,才會接觸到國際貿易最核心的知識。

第二、國際貿易的專業課: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結算、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口語、外貿寫作、外貿談判技巧、國際經濟合作、跨國公司理論與實務等,當然最重要的課程為——國際貿易實務,也稱作進出口貿易實務,或對外貿易實務。

第三、大家在學習國際貿易的時候,其實主修課程一般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等。

第四、我們了解上面的情況以后,至于專業用書那就很好選擇了,大家最好是使用英文原版為最佳,使用翻譯版也可以,但是效果稍差,比較權威的書目依次為:

①《微觀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平狄克

②《宏觀經濟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多恩布什

③《國際貿易》及實務方面的專業用書很多,建議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④《國際貨幣與金融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丹尼爾斯

⑤《宏觀經濟學》、《經濟學原理》曼昆相當權威。

供參考。

如何開始做外貿

外貿就是和老外做生意,掙老外的銀子。一般的操作流程過程如下:

1)和老外談生意,接訂單――

2)備貨:下訂單到工廠生產或采購――

3)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檢驗貨物(這個叫“商檢”)――

4)向海關申報出口(“報關”)――

5)把貨物運輸出國,交給客人(“貨運”)――

6)從客人那里收錢結匯(“收匯”)――

7)向外匯管理局申報(“核銷”)――

8)向國稅局申報(“退稅”)。

在這里邊,很多工作是交給專門的機構去做的。貨代幫你“報關”和“貨運”以及買保險,銀行幫你“收匯”,工廠幫你“商檢”,所以你只要集中心思跟老外談生意就可以了,但是你也要了解一些這些流程,不光有配合的問題,里邊還有費用問題。

第一步、和老外談生意接訂單

這里有四個內容:a,客人怎么來?b,報價怎么報?c,合同怎么簽?d,錢該怎么付?

a、客人怎么來?

有幾種辦法,主要的有,一,網上吆喝,找買家。二,參加展會,攬生意。相對而言,網上找客人費用低,成交率低;展會費用高,成交率高。還有其它找客人的辦法。

網上一邊找客戶一邊發布信息,在中文的貿易平臺上,你招來的都是國內的貿易公司,但也不要都放棄,說不準有的還有用;要上國外的貿易平臺,若是你的郵箱里有Enquiry,說不準你的生意來了。

Hamburg、Sindefingen。。。。多了去了。若是有老外前來詢盤,你就可以跟老外當面外討價還價了,這就是要報價了。狗狗比較喜歡跑展會。怎么樣,哪位愿意讓狗狗做你們的代理商。哈哈~~

小提示A

尤其是在網上找客人的業務人員,你給客人的mail 等信函是被快速閱讀的,如何吸引人和得到回復,那你的mail必須符合當地的特色,比如說你按歐洲人的標準來寫,那將是被認為你在了解歐洲,是“買粉絲urtoisie”(禮節)。同時信函不要寫得太長或太短;不要忘了寫自己的職務和名字;不要忘了很多老外對中國是一無所知的。

小提示B

跟中國人一樣,老外也看重著裝,對于去歐洲參加展會的外貿人士來說一定要注意。歐洲人對這點非常重視,特別是法國英國意大利,觀念是根深蒂固。雖然他們嘴上從來不說,卻會把你的著裝和你的產品聯想起來。比如說,狗狗雖然平時穿的象丐幫弟子,但在這種場合下西裝只穿深色的(黑色的是喪服,不能穿滴),襯衫是白色,淺藍,淡粉紅,領帶和襪子也是深色的,而且領帶的圖案是保守的。我看到過國內的高級人士穿著實在不敢恭維,穿西服居然還穿白襪子,領帶上居然有自己公司的logo。。。那個做派就更不談了,沒品,老土!

小提示C

b、報價怎么報?

報價里有什么內容呢?貨物的成本+其他費用+利潤。

以一單服裝為例,貨物的成本就是采購服裝的價錢(如果是讓工廠生產的話,就是采購面輔料的費用+付給工廠的加工費用)。 其它費用就是運費(價格條件里有說明)+雜費+報關費用+公司日常開銷費用。。。等等。 利潤就是自己掙的錢,有兩部分組成:從老外那里掙滴+國稅局的退稅。所以在搞清貨物品名、型號、數量、包裝規格、交貨期、付款方式及柜型等等之時,要搞清報價里還含有哪些東東:

一、匯率

外貿交易一般以美元來結算的。現在的美金對人民幣的牌價是:1美元兌換8。05圓RMB。若你賣給老外1000圓的貨,換算成美元就是124。23(1000/8。05=124。23).

二、價格條件

這個東東其實就是運輸和費用的問題,由于交貨的地點不同,產生的費用不一樣,國際貿易一般以港口碼頭作為交貨的地點,常用的有幾種:

1、FOB。即在中國的碼頭交貨。FOB = 貨物的價值 + 國內運雜費 如約定在上海港口交貨,就叫做FOB SHANGHAI 在這種條件下,除了貨物本身的價值以外,還要加上把貨物運到上海碼頭的運費和報關出口手續費,以及在上海碼頭上產生的亂七八糟的雜費。這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2、CNF。即在外國碼頭交貨。CNF = FOB + 遠洋運費 如約定在美國紐約港口交貨,就叫做CNF NEW YORK 這種條件就是FOB價格之外,再加上貨物運到美國紐約的海洋運雜費。

3、CIF。也是在外國碼頭交貨,只不過給貨物買了保險,途中損壞可索賠。CIF = FOB + 遠洋運費 + 保險費。或者 CIF=CNF+保險費。

因為貨物的類別和交貨地點不同。保險費也略有不同,保險費的多少由保險公司來定,保險的種類也有幾個,但我們通常都用一切險:無論出什么事情,都由保險公司都替你扛著。因為我從未出過事情,不知道保險公司是不是真的肯為你扛。保險費不算高,為了安全第一還是買吧。在CIF條款中,租船訂艙和保險是賣方(也就是你啦,老外是買方,你是賣方)的責任。保險最好逐筆投保。 三,運費和雜費 那么運雜費有多少呢?這就要去向貨代(貨物運輸代理公司)買粉絲了。

在外貿出口中,貨代是個重要角色。它可以做不少事情呢。可以幫你做貨運,可以幫你報關,可以幫你代辦保險。貨代在服務上也有好壞,他們的運費和雜費的報價也各有不同,你可以多找幾家比較一下,找家價格公道,配合默契的最好了。 對于外貿新人,你一定要向貨代問清楚這些運雜費都有那些名目,費用是多少等等,做到心中有數,它直接影響到你的報價。你把貨物的類別、體積、重量、運輸的目的地、大致的發貨日期告訴貨代,他就會幫你算出所需要的運雜費。

我的優勢是英語,那這題我該怎么寫,在線等,很急

作為英語優勢的個人,可能具備以下智能優勢:

語言處理能力:擁有較強的語言處理能力,能夠快速理解并處理語言信息,包括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

跨文化溝通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溝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翻譯和口譯能力:能夠進行高質量的翻譯和口譯工作,幫助企業或個人開拓國際市場和拓展海外業務。

基于以上智能優勢,我可以制定如下方案:

提高英語水平:不斷提高英語水平,擴大語言應用范圍,包括不僅限于日常交流和工作應用,同時也要掌握學術和專業英語。

學習跨文化溝通技巧:通過學習跨文化溝通技巧,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增強翻譯和口譯技能:通過專業培訓和實踐,提高翻譯和口譯技能,增強自己的翻譯和口譯能力,在國際市場和海外業務拓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進行專業英語認證:通過參加專業英語考試,獲得專業英語認證證書,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通過不斷提高英語水平、學習跨文化溝通技巧、增強翻譯和口譯技能以及進行專業英語認證等措施,我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智能在職業生涯中更好地發展和創造更大的價值。

美國歷史簡介英文版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 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 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 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 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7世紀以前, 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 但經過百余年的移民, 這里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 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 這13州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幾經協商與改革, 聯邦體制的美國, 于法國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 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 美國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萬人, 而現在則超過2億.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 新的生存空間, 也跟著不斷開拓, 而方向則由東向西, 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 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 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 并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藥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余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后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