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當前世界糧食貿易狀況及潛在危機(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时间:2024-06-02 15:35:43 编辑: 来源:

短期理財產品的發行,同時強化實體經濟服務意識,合理發展中間業務,創新金融產品,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增加價值服務收入,特別是要加強與企業客戶的溝通與合作,以期在促進其發展的過程中尋求長遠的發展空間。此外還應積極拓展國際業務,使之朝著投資金融服務方向發展,形成利于國內企業走出去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的對外服務體系,以此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更好的適應經濟金融發展形勢。

4.加大金融監管力度

新形勢下,金融風險不但日益增多,而且隱蔽性較強,潛在危害大,因此必須加大金融監管力度,構建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金融機構應深刻、全面審視融資平臺、集團客戶、房地產、國際業務等領域的風險點,構建跨國境、跨市場、跨行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加強發展戰略、內控制度、業務模式等建設,提高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監測能力,如利率、匯率等風險,特別是加強控制信貸數量和規模,嚴防其脫離實體經濟,以此規范金融行為,防止泡沫經濟,維護金融穩定。

結束語

總之,當下我國經濟金融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必須強化經濟金融宏觀調控,科學調整經濟結構,加快金融結構體制轉變,加強金融監管力度,以此維護金融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如何解決糧食短缺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世銀將實施“新政”,短期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中長期促進開發中國家增產糧食。美國總統布希緊急提撥兩億美元,協助缺糧國家紓解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十四日呼吁各國應以緊急行動因應,否則聯合國已推動七年有成的全球掃貧計畫將功虧一簣。

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孟加拉有水災,澳洲連年旱災,越南則發生作物病蟲害,許多主要糧食生產國為了確保內需而限制糧食出口。另外,生質能源走紅,大量農地與糧食作物轉供生產生質能源之用,加上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對肉品需求大增,生產一公斤的肉品必須消耗六公斤谷物,增加谷物消耗助長糧食危機。

油價高漲加重糧食運輸成本;美國降息、美元貶值和美國經濟低迷,使得大量流動資金從房市、股市涌入糧食期貨市場炒作,對糧價推波助瀾。

世界銀行指出,全球糧食存量已降至1980年以來最低水平。荷蘭合作銀行商品分析師布拉克斯認為,這波高糧價危機可能要持續到2010年。

全球糧荒 窮國動蕩 富國也難安

全球已有近四十國糧食奇缺,形成新的世界危機。糧荒不僅在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多國引發動蕩,連日本、美國和新加坡等富國也都開始感受到威力。

日本天然奶油嚴重短缺,幾無庫存,是最先陷入食品缺乏窘境的工業大國。主因在於制造奶油的原料牛奶多半自澳洲進口,而澳洲卻因乾旱導致牧草減產、牛奶出口銳減,外加中國大陸、印度爭相向澳洲搶購,竟讓日本面臨奶油短缺窘境。

在新加坡,糧食價格上漲,吃免費愛心餐民眾大增。新加坡一座佛寺住持透露,平日來寺中吃免費齋飯民眾大增三成,周末更是人潮洶涌,從三個月前的三千人暴增為五千人。星國一個免費提供老人家早、午餐與下午茶的慈善機構也說,用餐的老人家比兩個月前多一成,許多人還多拿,打包回家當晚餐。

美國也面臨十七年來最嚴重的食品漲價,而且繼續惡化,使貧民生活更加捉襟見肘。過去十五年美國食品價格每年平均提高百分之二點五,去年卻大漲百分之四,今年漲幅更可能高達百分之四點五。食品開支增加,迫使一些美國貧民讓孩子多喝汽水少喝牛奶,因為汽水比牛奶便宜。

當然,受害最深的還是窮國。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最近上修貧窮國家今年進口谷物開銷預估總額,把兩個月前估計的三百卅一億美元一舉調整為三百八十七億美元,調幅達一成七。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史特勞斯卡恩十四日警告,糧價飆漲可能導致“恐怖”后果,考驗許多國家民主政體與政權存續,“眾所周知,過去這些考驗不時導致戰亂”。世銀總裁佐立克也說,糧價三年來翻漲一倍,可能讓貧窮國家約一億民眾更貧困,甚至后代也付出代價,難以翻身。

近幾個月來,第三世界國家相繼爆發饑民暴力示威。糧食仰賴進口的加勒比海國家海地,民眾餓到以泥巴混和蔬菜油與鹽烤成“餅乾”充饑,糧食騷亂也讓總理被國會罷黜,世界銀行已宣布提供海地一千萬美元貸款購買糧食。

稻米進口國孟加拉陷入卅多年來最嚴重糧荒。巴基斯坦出動數千兵力護衛運送小麥與面粉的卡車。印尼爆發抗議黃豆短缺的示威,菲律賓、印度也出現類似抗議。斯里蘭卡政府鼓勵民眾少吃米飯,改以馬鈴薯為主食。

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頻傳宵小偷割稻穗。最大稻米進口國菲律賓宣布購買一百萬公噸稻米,并雷厲風行查緝囤積白米。總統阿羅約矢言嚴懲囤積稻米,違者處以無期徒刑,竊米賊也一律下獄。

缺糧引發的動亂頻傳,墨西哥、烏茲別克、葉門、埃及、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喀麥隆、象牙海岸、尼日、衣索匹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等地均爆發類似事件。

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1、經濟環境直接對企業戰略管理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戰略是為了滿足未來持續經營的需要,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目標與目的的管理活動。要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是擴大經營還是穩步推進,或是收縮經營,除了要分析企業內部資源外,還必須充分考慮當前及未來的宏觀經濟形勢、世界經濟環境及行業經濟發展狀況。

2、經濟環境通過產品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的一些因素,諸如價格水平和變化趨勢、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費傾向和消費模式等,直接影響到產品市場的需求狀況,從而影響到企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狀況,這就需要企業通過相應的管理提供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這個過程就是經濟環境間接地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的過程。

3、經濟環境通過資本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的另一些因素,諸如金融系統和資本市場發展狀況等,直接或間接地對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發揮作用。而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為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使企業順利運營的根本保證。當經濟環境通過資本市場影響到企業時,企業必須根據情況制定恰當的策略并進行調整,這就是經濟環境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4、經濟環境通過勞務市場對企業管理產生影響。經濟環境中還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到勞務市場。例如某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狀況,共同決定了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和結構。勞務市場的主要職責,是為企業等單位提供勞動力。當勞務市場的勞動力在數量上和能力上,不能完全符合企業要求的時候,企業必須通過管理方式的改變適應這種現狀。

5、經濟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戰略、企業人力資源、企業財務、企業銷售等方面的管理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企業只有在充分注重對經濟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同時考慮到企業自身能力,才能制定出適應經濟環境、適合企業發展的戰略和對策,才能實現持續經營、快速發展的目標。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買粉絲s://b.pingan.買粉絲.買粉絲/paim/iknow/index.買粉絲

小麥當前形勢

受宏觀調控及季節性消費淡季等因素影響,面粉需求持續疲軟,面粉加工企業出貨緩慢,加工利潤空間較低,部分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降價銷售以求快速出貨。當前面粉加工企業多以使用陳麥為主,僅少數企業加工新麥,大多延用隨需隨買的進貨方式,因原糧采購成本依舊較高,部分面粉加工企業多以限量生產為主,面粉產出量相對較少,整體來看面粉行業采購小麥積極性不高,小麥購銷較為清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受玉米價格高企及飼料需求等因素推動,飼料小麥開始活躍在養殖行業中,深受飼料加工企業歡迎。筆者認為,飼料小麥需求的開啟將為目前清淡的小麥市場注入活力,升溫小麥后市行情;平穩的市場背后多種影響因素交織,這將為后市小麥行情的啟動積蓄能量。

1、養殖業消費需求及玉米價格高企拉動飼料小麥消耗量

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個月增長,豬糧比價已突破8:1,遠遠高出盈虧平衡點。這將直接刺激國內生豬養殖需求,且隨著生豬扶持政策正式出臺,規模豬場必將加大補欄力度,后期生豬存欄尤其是能繁母豬存欄有望繼續加速,養殖戶補欄熱情將延續,加之中秋市場臨近,催肥工作的展開也將為后期豬料消費提供支撐,豬料消費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另外,水產養殖也逐步進入旺季,后期飼料消費量將持續放大。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估2011/2012年度國內玉米產量將達到1.82億噸,相比2010、2009年產量分別提高500萬噸和1900萬噸。與此同時,消費預估也大幅提升,2011/2012年度消費量為1.82億噸,飼料消費較上年度增加500萬噸,工業消費增加100萬噸,總消費量較2010年增加600萬噸。目前玉米與小麥價差繼續呈現拉大態勢,小麥替代玉米作為飼料成為飼料加工企業的首選,大量小麥替代玉米作為飼料并沒有將玉米價格降下來,華北山東價格仍然繼續保持上漲,截至7月底,山東企業玉米收購價上漲明顯,最高已逼近2500元/噸;大連港國標三等玉米港口平艙價2310-2320元/噸;廣東港口玉米價格持續上漲,一等東北玉米主流成交價2410-2420元/噸;玉米價格的高位堅挺將進一步刺激小麥替代玉米的用量。

自4月份開始,小麥替代玉米價格優勢顯現,替代量逐步加大;5月份以后按小麥替代量30%的粗略估算,截至新季玉米上市時,今年小麥對玉米替代量至少在1200萬噸;后期隨著飼料需求的持續增加,玉米的需求將很大部分被小麥替代,這將減少后期小麥市場的供給量,推升小麥價格,目前小麥與玉米地價差已達到150-200元/噸,部分地區甚至達到300元/噸以上。

2、臨儲收購傳聞或將打破收購僵局,提升新麥收購市場行情

近期市場傳聞,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農業發展銀行總行、中儲糧總公司等組成的夏糧收購調研組,目前正在醞釀推出新的小麥收購政策,以打破小麥托市收購難以啟動的僵局,而新政的核心內容可能是小幅提高小麥收購價。來自中儲糧的管理人士稱,在當前新麥市場收購價普遍高于國家托市收購價的情況下,相關決策部門或將在近期推出小麥臨儲收購政策,在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小麥主產省執行收購。今年夏糧收購因托市收購未能啟動,收購主體缺失,新麥收購市場遭遇寒流。截至7月20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陜西、新疆10個小麥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1年新產小麥2857.9萬噸;而去年截止到7月15日,2010年最低收購價小麥已累計收購2265萬噸,至7月底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0年小麥已達4468.8萬噸。今年新麥收購市場不僅托市收購預案未能啟動,且收購進程大幅落后于去年同期。后期國家若啟動小麥臨時收儲政策,屆時收購主體入市收購勢必將活躍新麥收購市場,因資金瓶頸及收購主體缺失等因素導致的收購僵局將逐步回暖,或將推升小麥市場收購價格。

3、后期新麥收購成本釋放將直接抬升小麥市場價格底部

今年新麥收購截至目前為止,雖未出現如去年那種“搶購”及“一日三價”場面,但今年新麥收購開秤價整體高于去年。以江蘇地區為例,今年紅麥開秤價較去年開秤價普遍高0.03-0.05元/斤,目前收購價基本與去年持平,保持在0.99-1.01元/斤。目前新麥收購的平均成本要高于去年,與此同時,江蘇內河船運費及沿海運輸費用受航道、航運成本等因素影響,較去年同期上漲,小麥收購過程中的流通成本增加。其中泰興、靖江、張家港、江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