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征戰貿易名詞解釋是什么(幕藩制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29 07:37:08 编辑: 来源:

p>A.愷撒 B.屋大維 C.蘇拉 D.馬略

13、莫臥兒帝國時期柴明達爾的構成與德里蘇丹國時期有不同的是( )。

A.土著部落酋長 B.印度封建王公

C.貴族應遵守的政治規范 D.穆斯林戰士

14、到十九世紀蒸氣機時代資本主義取得了決定意義的勝利,意思是說( )。

A.一系列國家通過改革進入資本主義 B.蒸氣機已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

C.工業革命前的舊體制已被徹底摧毀 D.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最終得以確立

15、直接促成第一國際成立的事件是( )。

A.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B.1860年英國工聯倫敦理事會的出現

C.1863年德國工人聯合會成立 D.1863年英法工人集會聲援波蘭民族起義

16、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國際聯盟盟約》內容的是( )。

A.裁減軍備,并規定了對德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殖民地或領地實行“委任通知”

B.會員國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領土完整和行政獨立,以防御外來侵略的義務

C.凡會員國之間訂立的與國聯盟約不符的條約均應廢止

D.宣布在國家關系中放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

17、30年代,美國政府對一系列國際問題執行中立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軍事政治實力不及英法 B.和平主義和孤立主義盛行

C.著手應付經濟危機 D.以圖避戰自保

18、二戰中,中國進行百團大戰時,歐洲戰場正在進行( )。

A.不列顛之戰 B.莫斯科保衛戰 C.阿拉曼戰役 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近代以來,國際關系中先后出現了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和雅爾塔體系。關于這三個體系共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在戰爭后建立的 B.重新劃分了世界的國際關系格局

C.帶有大國強權政治的色彩 D.帶來了進步意義

20、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歐和日本資本主義經濟持續發展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府都推行了一些社會改革,促進了經濟發展

②都注重發展或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③都重視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④都接受國外大量訂貨,刺激了經濟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名詞解釋:21~2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21、占田蔭客制

22、胡三省

23、公車上書

24、二次革命

25、諾曼征服

26、《君主論》

27、克里米亞戰爭

28、基洛夫事件

三、史料分析題:29~30小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

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無事時耕于野,其番上(輪值)者,宿衛京師而已。若四方有事,則命將以出,事解輒罷,兵散于府,將歸于朝。故士(兵)不失業,而將帥無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漸。絕禍亂之萌也。

——《新唐書》卷五十

材料二:初置府兵皆于六戶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選材力(勇武有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調。

——《玉海》卷一三八

材料三:(貞觀十年)置府六百三十四,而關內二百六十一……每人兵甲糧裝各有數,皆自備,輸入庫,有征行則給之。

——《資治通簽》卷二一二

材料四:初,諸衛府兵,自成丁(成年)從軍,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雜徭,浸以貧弱,逃亡略盡,百姓苦之。(開元十年)張說建議,請招壯士充宿衛,不問色役(免除各種徭役),優為之制;逋逃者爭出應募。上從之。旬日,得精兵十三萬,分隸諸衛,更番上下。兵農之分,從此始矣。

——《資治通簽》卷二一二

材料五:及府兵法壞而方鎮盛,武夫悍將雖無事時,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然則方鎮不得不強,京師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勢使然者,以此也。

——《新唐書》卷五十

(1)根據材料一、二、三,概括此兵制的特點,并指出其對唐朝前期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三、四,分析此兵制與當時所行土地制度之間的關系。

(3)根據材料四、五,指出此兵制在唐玄宗時期發生了什么變化?并分析這種變化對唐中后期政局的影響。

材料一:16、17世紀時,西歐醫生的地位還很低,盡管主要的宮廷醫生有很高的經濟收入,但醫生并不被認為是一個很光榮的職業,,直到17世紀中葉,一位紳士還拒絕同一位有錢的醫生的女兒結婚。律師職業雖然不被視為低等,但也不受人尊重。20世紀以后醫生和律師是備受歡迎和尊重的職業。

材料二:17世紀上半葉,茶葉、咖啡等飲料進入歐美,飲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層社會的時尚。18世紀時已有大量的熱帶水果和蔬菜進入歐洲市場,到了19世紀,比較富裕的家庭的飲食結構逐步趨向合理。

——吳于廛,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1)從16世紀到20世紀歐洲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2)發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表述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四、解答題:31~3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31、簡述一條鞭法實施的背景、內容和意義?

32、對國民革命時期國民政府的“北伐”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的認識。

33、簡述中世紀西歐的文化。

34、維也納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一、選擇

1~5 ACDBD 6~10 CBCCC

11~15DBCDD 16~20 DBABB

三、材料閱讀

1.(1)兵農合一:府兵自備武器和其他裝備:士兵、將帥管理分離。影響:在府兵制下,將帥不能長期控制士兵,不易擁兵自重,有利唐朝前期中央集權和統治的穩定

(2)關系:均田制是府兵制存在的基礎。政府從受田農民中選拔士兵,士兵自備軍械從軍征戰。均田制的破壞后,農民難以承受當兵從征的負擔而逃亡,府兵制破壞。

(3)唐玄宗時,府兵逐步演變為募兵制。職業兵長期受將帥控制,成為叛亂割據的工具,形成唐中后期藩鎮割據的局面。

2.(1)人們在價值觀上的擇業標準和生活方式上的飲食結構以及體育運動等方面發生了變化

(2)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力迅速發展,使世界各地區經濟聯合加強: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法律意識、科學意識逐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3)要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必須發展社會生產力。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是不斷向高境界發展的。

四.簡答

31、一條鞭法實施的背景:明初賦是以土地為對象征收的,按田畝計算。明中葉以后的社會經濟情況變化,一是土地兼并在猛烈地發展,一是商品經濟在迅速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舊的賦役制度不適合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條鞭法應運而生。

具體內容:田賦和力役折銀征收;把力役部分攤入田賦征收;歸并和簡化征收項目,統一編派;賦役的征收解運,由過去的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

意義:統一賦役;有利減輕農民負擔;使農民擺脫國家的勞役束縛;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32、(1)相同點,都是國民政府同北洋軍閥之間的戰爭

(2)不同點:

第一,背景不同:前者是在革命統一戰線領導喜愛,在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進行的;后者是在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逐步建立的情況下進行的,革命統一戰線已經破裂。

第二,目的不同:前者是為了打倒帝國主義,實現中國統一;后者是同張作霖爭奪全國統治權。

第三,性質不同:前者是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后者是國民黨新軍閥與北洋舊軍閥之間的爭奪戰。

第四,組織領導者不同:前者是以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當時的國民黨是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后者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府。

第五,參加軍隊不同:前者是國共合作的革命軍隊——國民革命軍;后者是帝國主義幫助建立的反革命軍隊

33、中世紀的哲學和神學是二位一體。教會哲學家搜集若干條正統教義中明顯的謬誤,利用形式邏輯進行繁瑣的論證和詭辯,最后證明這些謬誤是“正確”的,這種哲學或神學的論證完全脫離實際經驗,被稱為“經院哲學”。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阿拉伯世界的交往,西歐人逐漸接觸到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教會壟斷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大學開始興起。

中世紀西歐的建筑以格特式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一般用石頭建筑,以雕刻和繪畫加以裝飾。

中世紀西歐文學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早期主要是教會文學,公元11~13世紀,騎士文學流行,13世紀,城市的興起使城市文學開始出現。

34、(1)維也納會議召開的背景。1814年5月30日,法國與同盟國家簽訂《巴黎和約》,條約規定交戰列強派出全權代表到奧國維也納,舉行國際會議。英、俄、奧、普魯士掌握了會議。

(2)維也納會議上主要大國的目的

(3)維也納會議的原則

(4)《最后議定書》

2007年海文考研學校歷史學成功三套試題(三)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在下列歷史事件中,導致王朝更替的是( )。

A.盤庚遷殷 B.牧野之戰 C.周公東征 D.共和行政

2.王莽改制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王莽篡位“名不正,言不順” B.當時的社會矛盾尖銳

C.改稱“王田”倒行逆施 D.不許買賣奴婢,違背社會發展規律

3、下列關于唐朝均田制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和隋朝相比,增加了對雜戶、官戶工商業者和僧道的授田

B.取消了對婦女、奴婢、部曲的授田

C.法令上允許買賣口分田

D.觸動了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

4、南宋學者鄭樵著有( ),是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與唐杜佑、元馬端臨的作品合稱“三通”。

A.《通典》 B.《文獻通考》 C.《通志》 D.《通史》

5、在清查全國土地的基礎上,針對賦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張居正推廣了( )。

A.賦役合并 B.田糧攤派 C.賦稅征銀 D.清查土地

6、太平天國之所以是中國農民戰爭發展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為( )

A.其規模和延續時間均屬空前 B.建立了與清朝政府對立的政權

C.制定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 D.對封建王朝的打擊空前嚴重

7、辛亥革命后,中國先后出現袁世凱和張勛的復辟,其根本原因是( )

A.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適合中國國情

B.兩千多年君主專制主義思想影響

C.辛亥革命不徹底,社會上存在復辟勢力

D.帝國主義的支持

8、1935年,中國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宣言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