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泉州對外貿易的特點歷史(泉州人移居海外的歷史進程?)

时间:2024-05-19 04:30:11 编辑: 来源:

801年)安溪新康里(今虎邱鎮)卓源周氏部分精壯族眾移居臺灣淡水大加蚋堡東門外三板橋,開墾原野,從事農耕,逐漸蕃衍,成為臺北望族。

與此同時,隨著漢人移民入臺,清政府把海疆的概念延伸到臺灣,確立“以臺治臺”的政策,把鄭成功遺留勢力遷回大陸,派福建班兵駐臺防守,對臺灣人事制度實行特殊政策,將其列于福建屬下,對人員進行頻繁調動,在民政方面廣泛實行保甲、里社制,海防方面大力建設軍事防線。(駐閩海軍軍事編纂室:《福建海防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

這一時期,移民有的單身前往,有的舉家入臺,而移民社會身份背景也從流民轉變為包括士紳階層。隨著臺灣地方政府的設立和士紳階層的入臺,清代正統制度和文化也逐步移植到臺灣。臺灣科舉制度的實施,吸引了大批城鄉居民追求功名,促使以“四書五經”為象征的國家正統觀念體系成為滲透性極強的文化。

至于現在臺灣的漢民,原籍為福建泉州、漳州二府的,約占臺灣人口的70%以上。

移居海外

在清代,泉州人移居海外已成為民間謀生的一種習慣。“閩漳、泉人避地往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者尤多。”清.乾隆五年(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巴達維亞城制造“紅溪慘案”,屠殺華僑萬余人,其中不少是晉江人。

直到光緒年間,在呂宋的華僑人數還很多。《清史稿.卷 119.職官志》云:“日斯巴尼亞,一名西班牙,即大呂宋也。明.嘉靖初,據南洋之蠻里剌(馬尼拉),是為小呂宋……光緒六年(1880年),小呂宋華民請設領事,不果。光緒十三年(1887年),置小呂宋總領事。”

據本世紀的一些統計數字記載,有些閩南人的族姓,向海外移居的族人已超過了留居在本國的族人人數。如永春東平鄉東山村顏姓在國外人口有八百多戶六千多人,而國內僅有二千多人;城郊鄉桃溪村周姓1950年修譜時登記海外人口四千多人,比國內人口多一倍以上。又如永春東門后村鄭姓在國外人口達三萬余人,而國內人口只有一萬多人;城效鄉張埔村李姓1937年調查國內人口不足三百人,而國外人口則達六百多人。

古代對外貿易有什么特點

說到這個我國古代的對外貿易,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畢竟我國歷史上對外貿易的發展還是非常壯闊的,那么在古代的話,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有哪些呢?怎么樣才能象征我們古代貿易的發展迅速。從古到今對外貿易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古代對外貿易有什么特點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形式:

①秦漢時期,對外貿易主要以陸路為主。

②隋唐時期,水、陸并進。

③兩宋時期,陸地商路中斷,海外貿易發達。遼、夏、金政權將歲幣西運。

④元朝時期,水、陸兩條商路并進。

⑤明朝,海運發達,遠達東非和紅海。

⑥清初,閉關鎖國,只準廣州一地接待外商。

目的:①貿易不以營利為主,而以加強友好往來或者宣揚國威為主。例如鄭和下西洋。②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例如絲綢之路。③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特點: ①先陸路貿易,后海路貿易。②外貿政策由開放到閉關。

2、古代對外貿易是怎么發展的

1、漢代:中國與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張騫通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諸國即印度半島等地進行經常的貿易往來。

2、唐朝:對外貿易繁榮。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史實略。

3、兩宋:

①北宋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和事務,征收商稅。

②南宋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

③南宋政府采取鼓勵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設有番坊,有外商長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國家眾多,以阿拉伯人最多。

④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

4、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

5、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寧波、福州。

6、清朝: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還幾次下令實行海禁。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出現貿易順差。

對外開放、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才能促進社會進步,閉關鎖國只能造成國家、民族的落后;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歷史發展趨勢者存,逆歷史發展趨勢而行者亡;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流的主流,說明我國古代人民是愛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商路的演變:

①秦漢以陸路為主。

②隋唐海陸并進。

③兩宋陸路中斷,海貿發達。

④元朝水陸并進。

⑤明朝海運發達,遠達東非和紅海。

⑥清初閉關鎖國,只準廣州一地接待外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