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日本貿易公司介紹(介紹下日本幾個大財團發展歷程~ 以及當時日本的歷史背景。)

时间:2024-05-29 08:04:26 编辑: 来源:

融企業,包括富士銀行、安田信托銀行、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安田人壽保險。富士集團所屬工商企業中有相當多的巨型企業,其支柱企業是鲇川義介的日產康采恩。鲇川義介的日產康采恩包括日產汽車公司、日立制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業

解密日本綜合商社運營模式

日本綜合商社模式究竟是如何有效整合整條產業鏈資源,進而如何促進包括企業和自身在內的協調發展?又是如何在日本企業界拉動生產、組織流通、融資投資、中介服務、幫助企業“走出去”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

【背景介紹】 日本有一批企業,在10 多年經濟衰退中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在積蓄力量后正向全球市場卷土重來:新日本石油公司、出光興產公司、殼牌昭和公司、科斯莫公司等⋯⋯正在形成新一輪海外大軍。但很少有人知道,站在“海外大軍”背后的是擁有獨特商業模式的日本六大綜合商社。它們是日本商業巨鯨,其中5 家商社多年盤踞《財富》500 強前茅。它們幾乎無所不做,在全世界都有它們伸出的觸角。

為了解密日本綜合商社模式之謎,筆者走進三菱商事、三井物產這兩家日本商社在北京的總部,采訪三菱商事中國總代表助理小山雅久、三井物產中國副總代表魏杰。商社是個“軟體動物”采訪三井物產中國副總代表魏杰的那個下午,他興奮地告訴我們:“今天我們剛發布一個很大的能源項目,這個項目在印尼,是三井物產、三菱商事兩家合作的,各占25%股份。日本在全世界幾個能源項目,都是我們兩家合作的。”

對能源投資,是否為了形成對整條產業鏈控制?魏杰很坦率地說:“我不太接受控制這個詞。你們也觀察到商社的一些特點,它在一條產業鏈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參與。”參與產業鏈每一個環節,有哪家企業能有這么寬泛的業務呢?經歷上世紀90 年代發生的“泡沫經濟”和所謂“失去十年”后,當代日本企業界仍有六大“無所不做”的綜合商社,以一種成規模的產業生態存在著:它們是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丸紅商事、伊藤忠和雙日(日棉、日商巖井)。

當我們向三菱商事中國總代表助理小山雅久先生問及商社經營范圍時,小山雅久說了這樣的話:“商社不直接做產品,我們也沒有主業。”難怪人們常說,商社從拉面到火箭、從衛星到雞蛋都做。

那么,“綜合商社”到底是什么?

綜合商社是日本獨有的企業形態。從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產這兩家也代表性的企業中可以發現,“綜合”就是這類獨特企業的金字招牌。它們所經營的產品涉及能源、金屬、機械和化工等諸多領域。它們是日本近代以來堅持“貿易立國”的產物,但它們又不同于單純的貿易公司,而是能夠運用現代金融、信息、物流和買粉絲等手段,不斷創造出新商業機會的實業公司。小山雅久用一個比喻形容商社:“商社是個軟體動物。”就是說,商社必須不斷地改變自己,而不能僵化。

從貿易轉向服務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從事日本企業研究的學者丁敏認為:“商社非常獨特,它是日本經濟活動中的特殊產物。”丁敏概括商社三大功能:貿易、服務、事業投資。并說明這三大功能既隨時代發展而遞進,又相互交織在一起。

從商社歷史沿革看,它最傳統的業務是做貿易。作為企業之間交易的組織者,商社從事國內貿易、進出口貿易和第三國貿易,它們構筑起龐大的交易網絡、信息網絡和物流網絡。

走到今天,商社的重點發展方向,也是大型綜合商社受益的一塊,就是做“事業投資”。這主要體現在對能源、制造還包括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上。這可以說是綜合商社的戰略轉移。

小山雅久說:能源、資源這些不可再生的東西,價值只會漲不會跌。綜合商社因為擁有投資實力,早期就已經開始運作這些項目。現在它們越來越升值,商社自然就能賺很多錢。綜合商社現在已經有70%的收益來自于“事業投資”,傳統中間商收益只占30%。這與過去

發生很大變化,這個轉型對商社來說是成功的。對接市場就有“商權”對企業而言,戰略眼光非常重要。而商社的貿易性質,使它永遠要去尋找市場,把市場、流通與生產對接,無數商機也由此產生。而把握市場,捕捉商機,是商人的本能,也成了商社的基因。這種基因表明:對接市場就有“商權”。

小山雅久說:“綜合商社在日本存在上百年,始終沒有被消滅,是因為它總是在不斷調整。”這種調整,是商社在調整和提升對市場組織與協調能力。在三井物產中國公司工作12 年的白益民指出:“商社有一種服務理念,它培育與商社相關聯企業,但入股可能只有10%。它相信把企業扶持壯大后,跟商社的交易量就會增加。”

當然,商社也要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丁敏談道:“企業多元化本身是一件好事,多元化顯示的是活力,關鍵是企業要把握住好的發展方式。”白益民認為:商社不直接參與生產。商社清楚,直接進入生產領域,資金就變成機器、廠房,很多年也收不回來。商社資本是流動的,很少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據小山雅久介紹,日本國內的電力公司,它們是日本液化天然氣用戶。為了確保它穩定的供應渠道,三菱商事、三井物產就成為其最主要的供應商,為它們去海外開拓貨源。為了提供充足貨源,商社也會自己投資從事勘探。而這類投資風險很大,數額也很高,所以商社就與當地資本合作,或者與歐美企業像殼牌、西方石油公司和BP 等一起來投資開發。

商社還在日本各地建加油站,日本幾乎每個加油站背后都有一家商社。所以,從上游到終端,商社滲透整條產業鏈。

日本擁有哪些全球壟斷性行業?

要說明的是,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壟斷。那種制造壟斷,行業第一的模式其實本身值得商榷。因為事實證明,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差距沒那么大,技術這道坎,很容易通過資本堆積強推過去。所以,我們說的壟斷,并非完全的壟斷,而是一些優勢產業。題主問日本,那么我們就來談幾家日本的優勢企業優勢行業。

這家傳感器供應商在互聯網時代大展拳腳,其業務能力十分龐大,其傳感器業務營收穩定在人民幣百億附近。屬于比較前沿的 科技 工業公司。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是現代工業三大支柱。未來人工智能需求也不低。在這個方面,國內傳感器發展如今依然處于瓶頸期。有量,但是技術積淀不夠。很多人可能依然在盯國外的半導體技術,殊不知傳感器,才是限制走向未來的關鍵法門。

我國技術凸起,主要來自于NCM技術,也就是三元鋰電池里面的鎳鈷錳酸鋰電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著生產鎳鈷鋁酸鋰的技術,這種技術制備難度較高。我國權衡后,決定彎道超車。當然,NCM技術可以說打破了壟斷,不過兩條技術路線的優劣,實際上還沒有決出勝負。大概最后還是要看特斯拉的選擇,他是否最后會選擇NCM來替代他現在的電池呢?可以期待。日本很多技術也是有其本身的問題,其追求精益化,喜歡關門搞研發。所以經常會出現技術很好,但是商業化一般的產品。 歷史 上典型的,就是等離子電視。

吉田拉鏈,能夠賣到將近人民幣400億的全球營收,是不是很令人吃驚?不用吃驚,吉田拉鏈在中國有三個制造工廠,所以,其并不是什么拉鏈技術,其實資源整合者,老牌供應商,和德國沃斯集團賣螺絲釘,有點類似。

小廠子,全世界6成份額。超低溫和強磁場的技術能力世界一流。

前段時間,日韓一感冒,他就上前臺曝光。9成市場份額不是蓋的。

生物制藥領域日本企業普遍規模不如歐盟,比不過輝瑞,羅氏。但是研發創新能力很強。主流的生物單抗,主流的藥物研發在各個種類上都和歐美有追趕和對抗。

以上,其實日本的企業呈現兩極化。好企業要么是大財團,要么是小而美。主流工業小而美為主。但是日本工業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比較封閉,他們關上門自己搞一套,然后技術難度很高,他們認為有足夠的壁壘。結果,全世界人民不喜歡。所以,日本工業適合單點突破。他們有創新,比如在芯片領域,工業上某個領域,做精可以,但是整合能力欠缺。

比如這幾年明顯下坡的日本家電和消費品。你會發現日本制造和我們中國制造沒有太多的不同。因為當我們拿到一個手機,我們并沒有覺得日本索尼手機和中國華為比有什么優勢。同樣的,佳能相機的競爭者也越來越多。但是日本人關上門來自己玩一套的能力有時候也是大有裨益。比如很多領域,其實向產業鏈上游找,你總能找到日本的企業。日本和德國的企業模式,很多人叫做隱形冠軍。赫爾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隱形冠軍公司的數據,德國擁有1307家隱形冠軍,是數量最多的國家,美國是366家,日本是220家,中國68家(個人認為這種數據并不是很公正,但是能說明一些小問題)。

三井集團

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統治的財閥而發展起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爭期間,該財閥一直居日本四大財閥之首,是日本經濟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

三井集團的東京芝浦和石川島播磨兩大支柱企業,二戰后一度均奄奄一息、瀕臨倒閉。經土光敏夫的"讓一切充滿活力"的整頓治理,均重獲新生,東芝成為日本工業5強、石川島成為日本工業50強之一,稱雄于國際市場。

三菱財團

三菱財閥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巖崎彌太郎在土佐藩經營的運輸業務。巖崎彌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擔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財團市西區堀江設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負責儲藏并販賣來自各地方大名的貨物的組織)中99家商會的領袖。次年,日本實行廢藩置縣,99家商會成為個人企業。于是巖崎彌太郎從土佐藩購買了三艘船只,在1873年設立三菱商會,開始經營海運(后發展為日本郵船)和商貿(后發展為三菱商事)等業務。

安田財團

安田財團正式成立于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業組成。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財團又稱芙蓉財團,該財團在日本制造業、商業和金融業等各重要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其核心企業有富士銀行、日產 汽車 、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以及日本生產軸承最大企業日本精工及農業機械最大廠家久保田等。以紡織業起家的丸紅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綜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貿企業之一。富士財團的經理會稱"芙蓉會"。

住友財團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鋼及煉鋼等領域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上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后,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隨著戰后財團的解體,住友旗下的企業也走上了各自獨立的道路,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后日本經濟的復蘇,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在不同的事業領域中發揮著作用,從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住友政友的《文殊院旨意書》作為住友的企業精神被代代傳承。現在住友集團已經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