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日本和中國進出口貿易差(中國和亞洲四小龍國家之間貿易有何互補性)

时间:2024-04-29 09:37:07 编辑: 来源:

國巨大的市場和活躍的商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又是日本經濟發展所特別借重的。近年來日本對我國出口大幅上升,中國已成為日本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雙邊貿易總額繼2002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后,2004年達到了1600多億美元。中日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拉動了兩國經濟的增長,促進了在科技、教育、旅游等各個領域的廣泛合作。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由于日本在歷史等一系列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因此,社會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貨”,這在感情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這樣做是完全不妥的。在國際經濟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下,盲目抵制日貨,就會損害雙方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既不利于雙方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也不利于我們很好地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最終會損害我國的整體利益,影響我國的發展大局。我們應當立足于維護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戰略高度出發,積極促進中日兩國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

加強中日經貿合作,有利于促進中日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互惠互利的經貿合作是發展兩國政治關系的重要基礎,而穩定健康的政治關系又是推進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條件。在新的形勢下,中日經貿合作優勢互補的特點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更加突出;中日兩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利益交匯點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加強中日經貿合作,對于發展長期穩定的中日友好合作關系,今天比過去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令人遺憾的是,日本在歷史、臺灣等問題上的一些做法違背了自己的承諾,背離了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使當前中日關系陷入困難局面。如果這種不和諧的政治關系持續下去,必然有傷于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日本應當以嚴肅慎重的態度處理好影響中日關系順利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將自己的承諾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為促進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營造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氛圍。

加強中日經貿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時代潮流。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明顯加快,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在經濟領域的相互影響、相互依賴日益加深。中日經貿合作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達到了彼此利益交融密不可分的程度。21世紀的亞太地區又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區,隨著亞太各國經濟快速發展,建立經濟共同體的呼聲日益高漲。中日兩國作為世界和亞洲的兩個重要國家,應當深刻認識加強兩國經貿合作的重大意義,努力協調和解決相互間的矛盾和問題,為區域經濟合作的實現,為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應有的努力。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日經貿關系的良好局面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精心維護。中日兩國都應該登高望遠,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中日友好、維護亞洲的穩定和發展大局出發,采取切實措施,盡快扭轉目前中日關系面臨的困難局面,積極推進中日兩國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努力促進中日兩國關系穩定健康地向前發展

關于中日關系的現狀:

【2008年】

1月5日至6日,中日共同歷史研究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1月27日至28日,新一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委員圍繞落實福田首相訪華成果、確保胡錦濤主席訪日成功這一主題廣泛深入交換了意見。

2月19日,全國人大與日本參議院定期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吳邦國委員長會見來華出席會議的日參議院代表團,就中日關系等交換意見。

2月20 日至24日,國務委員唐家璇應邀訪問日本。期間,分別會見福田康夫首相、外相高村正彥、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參議院議長江田五月、前首相安倍晉三以及各政黨黨首等,出席日本各界人士招待會。結束東京日程后,國務委員唐家璇赴大阪和奈良參觀訪問。

2月26日至3月1日,日本自衛隊聯合參謀長齋藤隆訪華。

3月15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中方開幕式在北京舉行,胡錦濤主席出席開幕系列活動,與兩國青少年進行了交流。

3月31日,中日第八次防務部門安全磋商舉行。

4月15日至16日,日本執政兩黨干事長伊吹文明和北側一雄訪華,胡錦濤主席會見。

4月17日至20日,楊潔篪外長訪日,為胡主席訪日做最后階段的政治準備。

5月6日至10日,胡錦濤主席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被稱為“暖春之旅”。訪問取得豐碩成果。雙方發表《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這是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雙方還發表了《中日兩國政府關于加強交流與合作的聯合新聞公報》,確定了當前落實聯合聲明的70項具體舉措。雙方就增進政治互信,促進人文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振興亞洲及應對全球性挑戰達成廣泛共識。

5月8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日方開幕式在東京舉行,胡錦濤主席、福田首相出席。

二、 經貿關系

(一)中日貿易

日本是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截至2003年,日本連續11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04年被歐盟、美國超過,退居第三。

2007年中日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進出口總額為23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其中我對日出口10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我自日進口13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中方逆差318.8億美元。

(二) 日本對華投資

日本是我第二大外資來源地。2007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項目數為1914個,同比下降20.6%,實際到位金額35.9億美元,同比下降20.8%。截至2007年底,日本對華投資累計項目數為39628個,實際到位金額617.2億美元。

(三) 日本對華資金合作

1、日元貸款

日本對華日元貸款始于1979年,雙方商定2008年前結束對華日元貸款。2007年12月,兩國外長簽署日本對華最后一批日元貸款換文,至此,日本政府累計向中國政府承諾提供日元貸款約33164.86億日元(約合33 0億美元)。截至2007年9月,我實際利用日元貸款約25207.33億日元,用于255個項目的建設。日本對華日元貸款占我國利用外國政府貸款的50%左右。

2、無償援助

截至2007年底,中國共接受日本無償援助累計1398.25億日元,用于141個項目的建設,涉及環保、教育、扶貧、醫療等領域。2008年5月雙方簽署2008年援助協議,日方將于本年度內向中方提供5.77億日元援助。

3、“黑字還流”貸款

1988年和1994年日本進出口銀行兩次向中方提供“黑字還流”貸款,共計1400億日元。

三、文化交流與合作

新中國成立后,中日兩國一直保持民間文化交流。主要形式有文藝演出、藝術和文物展覽、學術和人員往來等。其中,1972年上海舞劇院訪日演出等一系列重要文化交流活動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1979年12月,兩國簽署《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確定了發展兩國文化、教育、學術、體育等方面交流的目標。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文化交流與合作全面發展,呈現出官民并舉和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其范圍之廣、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活動之頻繁、內容之豐富,在與中國有文化交流的國家當中處于領先地位。中日文化交流呈現以下特點: 一、共同文化淵源深厚,文物、書法、詩歌、水墨畫、戲劇(京劇、歌舞伎)等傳統東方文化的交流獨樹一幟。 二、民間交流占據主體。據統計,目前民間文化交流約占文化交流總量的95%以上。

近年來,雙方在商業展演、音樂影視、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蓬勃發展。目前,日本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貿易伙伴之一。

近年來,中日兩國舉辦了眾多大型文化交流活動。1999年我在日本舉辦“99東瀛行”活動,日方在華舉辦“日中文化友好年”活動;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際,中日兩國共同舉辦了“中日文化年”活動。2007年為“中日文化體育交流年”,全年共舉辦300多場活動,取得良好社會效果。2008年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2008年5月,雙方簽署中日關于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

四、科技交流與合作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雙方于1980年簽署《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建立起政府間科技合作關系。此后,兩國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官民并舉的局面。特別是在應用技術合作方面成績顯著,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在中日政府間的科技合作主要包括:根據《中日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開展的合作,在政府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兩國政府部門的對口合作(包括部門間簽署的合作協議等),通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渠道的技術合作以及《中日核能合作協定》等。此外,雙方許多部門、地方、研究院所、大學都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對促進兩國科研人員的交流、開展合作研究等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近年來,伴隨中國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雙方節能環保領域技術合作發展迅速。2007年底福田康夫首相訪華時雙方簽署了《中日兩國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氣候變化科學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

五、軍事交流與合作

中日兩國于1974年互設武官處,70年代末開始軍事交流,關系發展良好。1989年后兩國軍事交流一度中斷。1995年日本防衛廳參聯會主席西元徹也訪華,中日軍方高層交往得以恢復。1998年實現國防部長互訪。2000年實現兩軍總參謀長互訪。2007年8月,國防部長曹剛川訪日。11月,中國軍艦在二戰后首次訪日。1997年至2008年,中日防務部門舉行了8次安全磋商。中日雙方還在防衛醫學、院校和學術研究等領域開展交流。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日時,雙方同意加強防務交流,日防衛大臣將于年內訪華。

中日關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中日關系的歷史,現狀,及未來發展

歷史上中日之間從未同時強盛,所以兩國誰強盛,另一個就是附庸或者被侵略,被壓迫。

現在兩國同時強盛,必然出現對立與分歧,可能要互相僵持數十年以上。

未來我想大家都會明白和則兩利,戰則皆亡的道理兩國的關系可能像英國和法國,總的來說都屬于同一個東亞聯盟之中,然后在內部會在理性的規則中爭奪聯盟主導權,這一聯盟應包括東亞,東南亞以及太平洋一些國家,這一聯盟的首領之爭中,統一后的朝鮮,印尼,越南以及澳大利亞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日關系集中體現和濃縮了國家關系的復雜性,它既是鄰國關系,又是大國關系;既是“東西”關系,又是“南北”關系;既有歷史上和平與對立的雙重關系,又有現實中依存和競爭的雙重關系。中日關系正處于歷史上的關鍵時期,正確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兩國人民,特別是兩國政治家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從戰略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從戰略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主要就是從歷史、全局、未來角度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一、要善于從歷史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中日關系的現狀很大程度上與中日關系的歷史相關,“以史為鑒”就成為處理中日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中國就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為指導中日關系的基本原則。“以史為鑒”的“史”,即中日關系的歷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關系史,并從中找到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將是兩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課題和現實任務。

提到中日關系史,歷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就歷歷在目,它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刻骨銘心。難怪人們在中日關系上一提到“以史為鑒”,就會自然想到這一段歷史,并把這一段歷史上升到民族尊嚴和國家榮辱的戰略高度。這樣理解中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