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武漢紡織對外經貿學院學費(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是幾本 學生評價怎么樣好不好(10條))

时间:2024-06-03 01:19:06 编辑: 来源:

點中專學校,為湖北省培養了大批外經貿專業初中級人才,對湖北省外經貿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才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等職業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生源嚴重不足,發展舉步維艱,學校的領導和教職工開始思考和謀求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2000年5月26日,湖北省省長蔣祝平、副省長張洪祥視察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時,對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謀求發展的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10月,副省長韓忠學率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省外經貿廳有關領導和職能部門領導到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就培養高級外經貿人才問題進行現場辦公,并就提升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辦學規格問題進行了討論。與此同時,武漢科技學院正急需在校外找一處合適的場所,籌建民辦獨立二級學院。在湖北省政府有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湖北省教育廳牽線搭橋,2001年11月,武漢科技學院組織專班對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進行了考察。經兩校多次磋商,初步達成了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并入武漢科技學院的意向。

3.正式合并:

根據《省外經貿廳關于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并入武漢科技學院的函》(鄂外經貿人【2002】7號)、武漢科技學院《關于將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并入的請示》(武科[2002]14號)和《省教育廳、省計委、省財政廳關于同意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整體并入武漢科技學院的復函》(鄂教發函[2002]44號),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正式整體并入我校,成立武漢科技學院專科部,行政隸屬關系與湖北省外經貿廳徹底脫鉤。

4.辦學規模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生活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和以每個教室為終端的電教閉路系統,為傳授現代知識提供了先進手段;專業權威的圖書館藏圖書雜志資料豐富,方便快捷的電子閱覽室,寬敞明亮的圖書報刊閱覽室為師生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遍布各個角落的校園網讓時空的距離變得更近;而籃球場、排球場、健身房、散打室、形體房又是強身健體的好去處。更有熱情奔放的學生、文雅博學的教師。這里的一切無不展現出這所新型大學的青春活力和現代氣息。

作為一所新型的高等學府,學院堅持“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的理念,努力實踐名師、名校、名生的“三名”戰略,以質量謀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學院專、兼職教師齊備,且40%以上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職稱,博士、碩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5%,還有多名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師。同時學院還長期聘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專家講學;20余位企業家、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作為特聘教授,使學院離市場更近、離世界更近、離未來更近。

5.專業設置

學院設有服裝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藝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測控技術及儀器、生物工程、工業設計(理工)、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紡織工程(紡織品的檢驗與貿易方向)、輕化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廣告學、英語(科技貿易方向)等39個本科專業(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貨運代理、物流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市場營銷、涉外會計、商務英語等1個專科專業(方向)。面向全國10余個省市招生。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學院對培養人才的規格定位是:推行“1234” 特色教育(即:1.外語、2.計算機、3.專業、

(外經貿學院與武漢紡織大學第二批次本科資源共享,同處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上。)

紡織專業的高職 哪是最有名的 剛高考考得不好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創立于 1939年,目前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紡織類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隸屬四川省教育廳,現校址在成都市犀浦。

中文名: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簡稱: 成都紡專

校訓: 德修于正、學究于行

創辦時間: 1939年

類別: 公立大學

所屬地區: 中國四川成都

學校地處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占地 690 余畝。東(老)校區地處成都市高新區三瓦窯,坐落在錦江河畔,北距二環路 1.5 公 里,距四川大學 3公里,占地70余畝。學校西(新)校區地處成都市高新西區犀浦鎮,西距外環高速路1公里,與西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校區、成都中醫藥大學新校區等為鄰,占地620余畝。學校新老校區均有市內公交車運行,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社區環境優良。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專業結構合理,社會適應性強,師資力量雄厚,管理嚴格,校風優良。 學校創立于 1939年,原名為“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迄今已有六十六年的歷史。建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堅持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基本形成了以服裝、紡織、染化為龍頭,以機械、電氣、電子信息為骨干,藝術、經貿、管理和商貿英語等專業并舉的專業格局,使學校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社會適應性強的應用型多科性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堅持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秉承“服務紡織、服務社會,服務學生、服務人民”的辦學理念,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適時調整專業結構,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形成了以紡織、服裝、染化為龍頭,以機械、電氣、電子信息、建筑為骨干,藝術、經貿、管理和外語并舉的專業格局;形成了“敬業奉獻、民主和諧、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德修于正、學究于行”的校訓和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 學校有服裝與工藝美術系、紡織與材料科學系、染化與環境工程系、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經貿與外語系、人文社科與基礎教學部等七個教學系部和圖書館、電教中心、實習工廠等教學、教輔部門。

[編輯本段]師資力量

學校長期的辦學實踐,造就了一支學術造詣較高、教學經驗豐富、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師學校教學樓資隊伍,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造”的優良校風。學校2009年在校生9093人,教職工810人。教職工中有教師458名,教師中有教授 15名,其中美籍華人教授1名,副教授124名,講師221名,博士7名,在讀博士9名,碩士148名,在讀碩士78名。教師中有國務院津貼獲得者2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省級教學名師 2名,省級師德標兵2名。學校還特聘外籍教授7名、國內專家、教授21名為學校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中科院院士劉盛綱教授擔任了我校客座教授、科學委員會名譽主任、太赫茲紡織研究中心科學顧問。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6人,原紡織部先進工作者2人,20%以上的教師曾獲省(部)市級以上的表彰。

[編輯本段]教學和學生管理

學校長期堅持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治學嚴謹,管理嚴格,形成了一系列適應學校運動場新形勢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制度,保證了良好的教學質量,達到了較高的辦學水平。近年來,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內部分高工專金工實習評估中,名列四川省第一的好成績;在歷年的全省英語等級考試、全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學生通過率均名列省上前茅;《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與應用能力培養》課題獲全國首屆高專英語教學成果獲國家級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國家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中,學校參賽隊獲多個國家級二等獎,省級一、二、三等獎;學校培養的服裝專業大三學生曾白子,在“益鑫泰”第五屆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評審中榮獲唯一的一等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何欣在中國首屆電子商務大賽中奪取國家級銀獎;學校曾獲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授予的“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稱號;獲成都市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樹師表形象,創文明校風先進集體”稱號; 2000年學校被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成都市文明標兵”。

教學設施

學校基礎設施優良,為全體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提供了良好條件。 學校東(老)、西(新)校區共有 1868.23萬平方米教學、生活用房,共有三幢教學大樓、兩幢實驗大樓、一幢圖書大樓、十四幢學生宿舍、一幢實訓樓、一個學生活動中心,有比較完備的運動設施和運動場地及其它教學生活設施,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完全滿足全校學生在校內學習的需要。學校新、老校都建有校園網,共有12個微機室,1200多臺教學用計算機機;五個功能先進的語音室和校區內無線音頻發射系統,為學生學習外語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27個裝備先進的實驗室,能開出全部基礎課和專業基礎實驗課及必要的專業課實驗;服裝CAD室和虛擬儀器實驗室、 染整實驗室、紡織實驗室、服裝專用設備室等裝備先進的實驗室,為幫助學生掌握科技前沿的最新知識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99年在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基礎實驗室評估中,學校7個參評實驗室均評估合格,其中化學實驗室獲得優秀。學校圖書大樓功能齊全、藏書豐富、借閱方便,并設有電子閱覽室。學校辦有面向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供師生發表科研、教學論文。學校實習工廠擁有機械加工、電氣控制、紡織、針織服裝生產等各種設備,為師生實習和開展“產、學、研”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學生宿舍全部實行公寓化管理,西校區(新校區)7幢宿舍有6幢全部為四人間寢室,室內裝有全國直撥電話,并可安置四臺計算機。學生食堂按標準化要求修建,經營管理追求以人為本,始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盡力滿足師生的要求。學生活動中心可供周末娛樂和平時開展室內文體活動使用。學校無校外分校或校外辦學點,全體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新生全部入住西(新)校區。新校區12萬平方米的教學、學生生活用房中,教學大樓、實驗大樓、綜合樓、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學生活動中心等全部為近年新建,校園大部分園區是原“成都世界樂園”的園區,具備了既有功能比較完備的教學生活設施,又有湖光瀲滟、林木茂盛、曲徑通幽的園林特色,環境更加優美怡人。

基礎設施

學生學習、生活環境優良。學校有17萬平方米教學、生活用房,其中10萬多平方米的教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學生生活用房全部為近兩年內新建。實驗大樓、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學生活動中心、浴室、學生運動場全部按現代化標準設計修建。學校共三幢教學大樓、兩幢實驗大樓、一座圖書大樓、14幢學生宿舍、一幢實訓樓、兩個運動場、兩個學生活動中心及其他教學生活設施,完全滿足全體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需要。學校建有校園網,23個微機室1100多臺微機對學生開放,并能快捷地進入國際互聯網。功能先進的語音室和校區內無線語音系統,為學生學習外語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27個裝備先進的實驗室,能開出全部基礎課和專業基礎實驗課及必要的專業課實驗。服裝CAD室和虛擬儀器實驗室等裝備先進的實驗室,為幫助學生掌握科技前沿的最新知識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學校圖書大樓功能齊全、藏書豐富、借閱方便,并設有電子閱覽室,極大地擴大了圖書資料信息量。實習工廠擁有機械加工、電氣操作、紡織、針織生產等各種設備,為師生實習和開展“產、學、研”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學生宿舍全部實行公寓化管理,裝有中國直撥電話,并可安置四臺微機。學生食堂按標準化要求修建,經營管理追求卓越,微笑服務,以人為本,始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盡力滿足師生的要求。學生活動中心可供周末娛樂和平時開展室內文體活動使用。學校無校外分校或校外辦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