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江西隆滿貿易有限公司(74億打水漂!“賣國賊”老賴套現失敗,曾和馬云同臺)

时间:2024-06-02 06:16:30 编辑: 来源:

個人在管理和決策上多年的積弊。

前文說過,朱新禮是山東人,童年的遭遇讓他極其渴望回歸家庭,所以在企業管理上,他傾向于任人唯親,將匯源打造成了家族式企業。

在匯源,朱新禮的女兒朱身親擔任副總裁多年,女婿高勇也曾任公司副總裁一職,弟弟朱新德人匯源果汁總經理,侄子朱勝彪人匯源果汁法定代表人……

但顯然,家族的凝聚力抵不過財富的誘惑。

2008年,朱新禮的女兒朱圣琴在匯源推出合伙人制度,卻令公司元氣大傷,深陷債務危機;

2010年,朱新禮的女婿高勇因涉嫌利用匯源的廣告業務牟取巨額利潤而被開除;

2012年,朱新禮的侄子朱勝彪操作違規,被免去職務……

如此“家族式管理”,匯源敗落也只是時間問題,更不用提朱新禮除“任人唯親”之外,還喜歡大權在握,以至于每次改革和決策不見起效:

2008年,可口可樂收購案中,朱新禮隱瞞諸位股東,自己代表匯源獨自完成了并購決策和交易,法律顧問也是在簽約后才知道朱新禮要和可口可樂談交易;

2013年7月,為振興匯源,朱新禮下狠心雇傭了前李錦記醬料的CEO蘇盈福擔任職業經理人,但最終由于朱新禮不肯放權,先后幾任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紛紛離職;

2014年-2019年,由于朱新禮不肯放權,曾出現一個月內6名高管相繼請辭離職。

2015年,朱新禮隱瞞股東,在先鋒集團的P2P平臺借款,想借此“拆東墻補西墻”,導致匯源直接欠下418萬……

多年積弊,導致匯源大廈一夕將傾。匯源固有錯,可說到底,這些“錯”均是朱新禮一手成就,他曾成就過匯源,卻也將它一手推倒,實在令人唏噓。

如今,在網上搜索朱新禮,皆是“朱新禮老賴”“朱新禮負債”和“匯源倒閉”,可憐三十年霸業就這么煙消云散,但又能怪誰呢?怪天道不公?還是怪朱新禮術業不精?其中辛酸滋味,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作者:欣怡

全國禮品公司大全

全國禮品公司太多太多,只介紹部分

惠州市創鑫鴻文化創意制作有限公司

深圳市金壁虎藝術品有限公司

石家莊紫銅浮雕工藝品有限公司

天津市祥宇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閩侯縣上街欣欣花店汕頭市通德工藝制品有限公司

東莞市麻涌藝聆軒畫廊

義烏花伴侶彩帶有限公司

唐縣怡軒閣銅雕公司

蒼南縣以利亞工藝品有限公司

彩天塑膠禮品有限公司

撫松縣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柏博科技綠化有限公司

蚌埠老劉家殯葬禮儀服務

廣州多特皮具制品廠

廣州智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善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康柏莉禮品有限公司

大連開發區松北王白酒商行

東莞天弘木制品有限公司

群力斯邦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樂蜂電子有限公司

東莞市天弘木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錦城偉業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美藝嘉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景德鎮安德陶瓷有限公司

東莞國榮工藝制品有限公司

義烏市鈺珠電子商務商行

四川省金希望商貿有限公司(希望蠟燭)

玉滿堂玉器字畫朵頤工藝品廠

汕頭通德工藝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華聲偉業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珺迎廣告有限公司

安慶室內觀花植物銷售店

長沙市輝磊工藝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零塑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勵貿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東莞市文博工藝品有限公司

蒼南縣美之雅箱包廠

新鄉華錦相框

深圳市和康工藝制品有限公司

廣州博傲展覽有限公司

廣州市鴻藝工藝品有限公司

上海瑞發集團公司供應部(總)

上海勵貿展覽有限公司

東莞市想聯實業投資有限公司

浙江盛達汽車用品廠

昆明禮品哥錦惠珠寶商城

濟南成功尚品商貿有限公司

上海冰帆實業有限公司

銘智珠寶有限公司

江西天筑一體成型科技有限公司

晴天文化傳媒

長宏代理上電股份

蘇州水鄉故事家居有限公司

金冠誠信投資有限公司

深圳市鴻穎皮具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視聽音響工程公司業務部

深圳亞西亞銀飾銀飾有限公司

奧垠行唐蠟業有限公司

昆明西山區頊安居建材海清硅藻泥

濟南西科數控雕刻機廠家勝美數控

北京看購電影包頭分公司

上海藍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業務部

南皮縣德信字畫用品廠

徐州志恒偉創儀器包裝有限公司

常州金石瑪商貿有限公司

環宇文化傳媒公司

壘升工作室 寶雞市杰姆工貿有限公司

湖南電信網上營業廳 廣州本本投資買粉絲有限公司

勐果占璧翡翠珠寶有限公司

北京富圣吉商貿有限公司

福建福鼎金勝家具

魏永利金屬工藝品有限公司

杭州艾亞花卉園藝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省懷集縣社由竹業有限公司

德清家意炭業有限公司

深圳樂米品牌創意有限公司

深圳樂米廣告有限公司

黃山屯溪三毛殯葬用品中心(個體經營)

謝崗林發(世城達)物流有限公司

中山市懂潔電器貿易有限公司

廣東省中山市益為五金加工廠

聊城聚鑫進出口有限公司 醴陵市美華瓷業有限公司

深圳市聯想空間藝術工程有限公司

悅享欣顏淘寶店 海韓工藝品總匯

昆明平藝繪畫設計有限公司

淄博藝風家居設計有限公司

蘇州風速包裝有限公司

東莞市苑旌宸貿易有限公司

如何解釋明朝中后期持續巨額貿易順差現象?

【轉自中國經濟史論壇】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銀為何大量流入中國

作者:陳昆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巨量白銀流入有兩個原因:貿易順差和套匯。文章考察了這兩個因素形成的機制。與晚明時期類似,當前我國也出現了持續的巨量貿易順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對貿易的干預政策所致。本文認為,不能簡單地評判貿易順差的優劣,關鍵是貿易順差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等因素是否相適應。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海上貿易;套匯;白銀流入

引言

自1550年代中歐海路開通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大衛.休謨[1] 著名的“價格—鑄幣流動機制”理論也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根據這一理論,在以貴金屬為本位貨幣的時代,理論上并無一國能長期保持貿易順差。[1]葡萄牙學者馬加良斯·戈迪尼奧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銀產量的絕大部分和占美洲產量一半的世界白銀流入了中國,數量十分龐大,因此他將中國形容為一個“吸泵”,形象地說明了明清中國吸納了當時全球巨量白銀。[2]

弗蘭克[3]在他的著作《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中認為,1400—1800年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單一世界體系格局,他用貿易和套匯來說明他的這一理論。

關于國際貿易,他認為,有四個地區長期保持著商品貿易逆差,它們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歐洲。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銀來彌補它們的貿易逆差,而非洲則靠出口黃金和奴隸彌補逆差。因此,這三個地區都能夠生產世界經濟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幾乎不能生產任何可供出口的商品來彌補其長期貿易赤字。于是,歐洲只能靠“經營”其他三個貿易逆差地區的出口來過日子,從非洲出口到美洲,從美洲出口到亞洲,從亞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歐洲成為全球貿易網絡中的中介。為了平衡中國似乎永久保持著的順差,世界白銀流向中國。[3]

貨幣不僅可以用來對貿易赤字進行“結算”,而且是一種能夠產生利潤的商品,是由供求法則支配的,由此產生套匯機會。供大于求的地方的白銀價格會低一些,求大于供的地方的價格會高一些,這就吸引著白銀從一地流向另一地。在16世紀和17世紀早期,歐洲人所做的就是在亞洲各國的黃金和白銀的兌換差價之間套利,以及在某些貿易往來中,尤其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中充當中間人的角色。任何一種貨幣都既是價值儲存器,又是各種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交換媒介。各種面值和純度的貨幣都可以相互兌換或套利,也可以換取其他商品。因此,正是在全球范圍內的這種貨幣之間的套利兌換性以及它們與商品之間的交換性,使得實際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世界市場真正地運轉起來![3]

本文循著弗蘭克的思路,從海上貿易和套匯兩個方面對明朝中后期白銀流入作一考察。

一、明代中國商品國際競爭力

據史料記載,15世紀中葉至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期間,中國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據統計,1522—1566年(嘉靖年間),中國的生鐵產量達到45,000噸,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國到1740年才達到2,000噸。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國工業總產量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32%,而全歐洲僅占23%;中國的國內貿易總值為4億銀兩。直到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的GDP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4%,居世界各國的第一位。[4]

中國自明代中期以來開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這依賴于中國強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產出來的豐富商品。中國商品擁有千百年間發展起來的精湛工藝,質量優良。而且當時許多日用品生產技術為中國所專有,占據了有利的市場壟斷地位。就紡織品生產而言,中國是麻類纖維原產地,千余年間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對麻縷“半浸半曬”、硫磺熏蒸等漂白技術均居當時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生絲制作的產品經得起海風吹拂而不變色,歐洲絲綢產品的款式、織法、圖案設計、印染工藝無不受到中國的影響和啟迪,更有甚者,英國直到1690年以后才織出質量較好的亞麻布。

明代中期,中國商品如生絲、絲織品、瓷器、茶葉、棉布、砂糖、糧食、藥材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1629年(崇禎二年),荷蘭駐第三任長官訥茨(Nuyts)在給其國王的一份報告書中說:“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它能夠把某些商品大量供應全世界”。 [5]當時一個西方作家也報道說:“中國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絲織品及皮貨。擁有這些主要物品和數不盡的其他次要的物產”。 [6]特別是中國絲貨,外國商人更是贊嘆不絕,“從中國運來的各種絲貨,以白色最受歡迎,其白如雪,歐洲沒有一種產品能比得上中國的絲貨”。 [7]根據史料記載。16—18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約有236種之多,其中手工業品有137種,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生絲、絲織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葉等。

除了質量優越之外,明代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也很突出。一方面由于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另一方面由于宋明之間中國白銀需求增長一直快于供給增長,明代白銀購買力相當于宋、元時期的兩倍,而恰在此時,美、歐正處于“價格革命”時期,歐洲各國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涉及所有工農業商品、持續約一個世紀之久的惡性通貨膨脹。在這場通貨膨脹中,西班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