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武漢國際貿易城規劃圖(武漢的長江新城和光谷,未來哪個潛力更大?)

时间:2024-06-07 20:12:19 编辑: 来源:

,為大武漢的金融、商業、貿易中心,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于海內外。

漢口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隔長江與其東南側的武昌相望,并漢江與其南側的漢陽相望。

古代,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為天下四聚之首,舊時漢口,曾有"天下四聚"之稱,"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

近代,脫離漢陽府管轄,于1923年短暫設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 、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 、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漢口市在民國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于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后漢口與武昌、漢陽合并為今之武漢,現與武昌、漢陽并稱武漢三鎮。

武漢是中國第幾大城市

武漢是中國六個特大城市之一。

另外五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沈陽。重慶升為直轄市后單純講面積比另外三個直轄市加一起還大,但是目前的城市經濟影響力還局限于西南一隅。

武漢據有史料可查的文字記載見于春秋時期,歷史比北京要悠久的多。說到文化底蘊,從“唯楚有材,于斯為盛”到現在的高校數量全國排名第二,綿延兩千載。

就連圖書館,位于武漢的湖北省圖和武漢市圖均名列全國六大圖書館。還沒有哪個城市有此傲然。

武漢的歷史介紹

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其考古發現有東湖放鷹臺遺址的含有稻殼的紅燒土、石斧、石錛以及魚叉。

市郊黃陂境內的張西灣古城遺址為4300年前古人類生活的重要遺存。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春秋戰國時期,武漢屬楚國管轄。

武漢的發展前景有多大?

武漢的定位有多高,武漢的發展前景就有多大,武漢的目標是 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 。

在武漢2035大都市區的總體規劃中,武漢市確定要向城市群、大都市區轉型,2035年武漢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和江風湖韻的美麗武漢。因此,從武漢的定位看,武漢的發展前景是極其廣闊的,武漢發展對標的應該是國內的北上廣深及世界上知名的像紐約、東京、墨爾本、巴黎、倫敦等全球城市。那武漢到底有什么底氣能成為全球城市呢。

一、武漢在全國的地理區位優勢無可替代。其實這一點不用多說,九省通衢,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的距離都在一千公里左右,等沿江高鐵建好后,到這些城市的時間都在四五個小時之間,因此,武漢在全國具有無可替代的天元地位,優勢十分明顯。

二、武漢在全國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武漢市是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政治地位僅次于全國的幾個直轄市,甚至某些方面超過天津、重慶。現在要求武漢直轄的呼聲很高,如果武漢能直轄的話,武漢的政治地位將僅次于北上,就算是還有其他的城市直轄,也不會超過武漢在全國的地位。

三、武漢的水資源全國占有量最高。武漢自然資源最大的優勢是水。長江、漢水在武漢交匯,湖泊星羅棋布,光武漢市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66個,是名副其實的“百湖之市”。武漢現在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48平方公里,第二大城中湖東湖33平方公里,湖面開闊,水質優良,風景如畫。毛主席曾經每年會有半年時間在武漢東湖邊生活工作,對武漢的喜歡是最直接的。在現在中國北方城市的發展面臨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今天,擁有豐富水資源的武漢就具備全球城市的基本要求,按照武漢的規劃,武漢要發展成人口20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水資源充足是武漢市最大的底氣,也是建設江風湖韻美麗武漢的基石。

四、武漢在全國的區位經濟引領作用強。2007,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武漢“1+8”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 社會 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6年,國家發改委批準武漢加快建成為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 科技 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成立。特別是同意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批復,就給武漢在全國的經濟引領地位,特別是在華中地區的經濟引領地位定了調,承擔著中部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的核心引領作用。

五、武漢的教育水平除北京上海外,沒有第三個城市敢說對武漢有絕對的優勢。武漢擁有985大學2所,211學校7所,還有幾所在全國知名的軍事院校,大學生數量曾經排世界城市第一位(今年被鄭州和廣州超過,但是數量多的不明顯)。在近期的雙一流大學的驗收中,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雙一流大學建設評價非常高,有可能進入雙一流行列。在中學教育中,武漢的學校也排在前列,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排名全國第一位,還有幾所排名靠前的學校,在互聯網教育方面,武漢也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六、武漢的產業升級是內地最成功的的。武漢曾經是一鋼獨大,在東風公司搬遷到武漢后,鋼鐵 汽車 成了武漢經濟支撐的底盤,武漢的經濟在九十年代曾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谷期和發展停滯期。二十一世紀以來,以武漢的高校和各科研院所為支撐,武漢的發展已經明顯的往“光芯屏端網”和生物制造方面轉型,特別是以光谷為代表的高 科技 企業,更是如雨后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下面看看武漢的產業的布局:

大光谷:光芯屏端網+生物制造+地球物理導航。代表企業:華星光電、天馬電子、華為武漢研究所、華為光芯片基地、小米、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新思 科技 、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烽火集團、長飛光纖、華工 科技 、聯想電子、富士康、國藥集團、中國醫療器械、上海聯影、達安基因、中源協和、人福醫藥、華大基因、夢芯 科技 等等,現在武漢又在江夏打造1000億的大 健康 產業園,也是未來可期的產業,還有國家大科學裝置的科學島也在光谷布局。

大車都: 汽車 +白色家電+智能制造。代表企業:東風、神龍、東風本田、東風標致、雷諾 汽車 、上海通用、吉利 汽車 、海爾、格力、美的等等。

大臨空:網絡安全+大數據+食品。代表企業:網絡安全學院、國家網絡安全基地、京東方、康寧玻璃、中金數據、弘芯芯片(目前好像情況不妙)、良品鋪子、統一等等。

大臨港:航空航天+造船。代表企業: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快舟火箭、衛星)、武昌造船廠等

鋼都:鋼鐵+化工。代表企業:武鋼、80萬噸乙烯(現在改造成120萬噸)。

以上這些產業,支撐了武漢高質量的發展,讓武漢從鋼的城變成了工業體系完備、工業升級成功的典型代表,也會引領武漢向創新引領的全球城市邁進。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武漢的發展前景有多大呢?我們無法想象!但是對于武漢這個城市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二十多年前,漢陽沌口就是一片荒野的農田,中法合資生產轎車,選定沌口。如果不是中法兩國先知先覺,沌口能發展到今天擁有年產300萬輛 汽車 生產能力的名震世界的現代化的車城嗎?沌口的開發,帶動了整個漢陽地區的繁榮,首推漢陽王家灣,王家灣在20年前就是一個小村灣。現在它在武漢的商業地位名列前茅,從沌口至王家灣數十里龍陽大道上的人流車流是武漢任何其它大道不能相提并論的。 汽車 產業在漢陽的布局,帶動包括格力電器等國內大批知名企業布局漢陽成就了漢陽作為武漢三鎮中工業技術實力經濟實力最為強大的一鎮,歷來為武漢三鎮小弟的漢陽鎮坐實工業實力老大的地位。帶動漢陽 旅游 業及房地產開發蓬勃發展,整個漢陽,人氣旺盛,各種開發遍地開花,大有超越武昌漢口之勢。漢陽最南端漢南新城與沌口開發區己合為一體,其兩強聯合超越武昌光谷大勢所趨。漢陽是知音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就是以漢陽造為標志。優良的傳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未來發展將超乎人們的想象,進而整個武漢的發展前景那更加會出人所料,因為漢口武昌也絕非等閑之輩,三鎮發展形成合力,中國城市前三志在必得!

讓你們看看武漢的格局有多大,武漢1+8,武鄂黃黃一體化,武漢的發展前景非常非常宏大,武漢今后必將躋身世界一線城市之流,紐約、東京、北京、武漢、上海、倫敦、巴黎、莫斯科。

其實在全球都很難找出像武漢這么一座城市,既是版圖區位中心、又是軍政中心、又是綜合交通樞紐、又是大規模的工業中心、還是市場流通中心、還是高 科技 教育中心。這樣的城市全球很少,但是恰恰武漢是。

分折城市的發展,應考慮三大類因素:一.自然環境。二.人為創造。三.政府政策。以上問題展開來講費力,用比較法簡單扼要,以一線城市為比較對象: 一. 自然環境: (1)氣候.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 ;7月平均氣溫最高,29.3 ,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日照、雨量充足。四季分明,1月份最低溫3度,氣候好于北京,同上海。 (2)環境.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河流湖泊縱橫,水資源排第一。 武漢地處于國家內陸中心,水、陸、空運輸發達,交通通達度排第一。 二.人為創造: (1)工業.武漢從清末洋務運動開始同上海一起,成為中國工業化起源城市。目前,是全國工業門類最全,工業基礎僅次于上海,超過北、廣、深的城市。 (2)建成面積.武漢從清末開埠開始,是四大租界城市之一(漢口),現實際建成面積比肩北京。例如,北京8個城區近郊為四環(全長65.3公里),武漢的幾個老城區為三環(全長91公里),武漢13個城區近郊在四環(全長143公里)。建成面積不說超北京,勿噴。 (3)城市建設.中國內陸150米以上高樓數,深圳第一,武漢第二。需要說明的是,因長江,漢水穿流武漢,造成武漢城建成本,高于其它城市。因此,過江大橋,過江,過湖遂道全國第一。 (4)科教醫療.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超過廣州、深圳。教育武漢高校數量、質量超廣州、深圳。醫療機構數量、質量、千人床位數超廣州、深圳。 三.政府政策:從建國以來至改開止,武漢同沈陽、廣州、南京、西安等城市一樣,享有相同政治地位。改開后,國家支持沿海城市優先發展,因此形成深圳。武漢政策支持度遠落后于北、上、廣、深。但是,武漢一直是建國以來,中央各大部委、機構派出機構級別最高,數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全國第一,22個。武漢全國第二,21個。武漢短板:對外一般貿易落后一線城市。但是,出口貿易替代(在外鐵路、橋梁、城市建設承攬工程)超過廣州、深圳。 結論,武漢是綜合發展基礎強過深圳、廣州的城市。

雖然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但是這一次全國“兩會”的春風,又為武漢的發展增添了不少動力——“兩會”里面有兩個觀點或者兩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