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正常成人網織紅細胞占紅細胞總數的(人體一共有多少個紅血細胞)

时间:2024-05-19 06:49:49 编辑: 来源:

體移植物、抗腫瘤等,并具有免疫調節功能。B細胞約占血中淋巴細胞總數的10%~15%。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

(三)血小板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或稱血栓細胞(thrombocyte), 正常數值為10萬-~40萬/μ1。它是骨髓中巨核細胞胞質脫落下來的小塊,故無細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細胞膜。血小板體積甚小,直徑2~4μm,呈雙凸扁盤狀;當受到機械或化學刺激時,則伸出突起,呈不規則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著藍紫色的顆粒,稱顆粒區(granulomere);周邊部呈均質淺藍色,稱透明區(hyalomere)。電鏡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細胞內無核,但有小管系、線粒體、微絲和微管等細胞器,以及血小板顆粒和糖原顆粒等。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顆粒內含有與凝血有關的物質。當血管受損害或破裂時,血小板受刺激,由靜止相變為機能相,迅即發生變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團;同時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漿內的凝血酶原變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纖維蛋白原變成絲狀的纖維蛋白,與血細胞共同形成凝血塊止血。血小板顆粒物質的釋放,則進一步促進止血和凝血。血小板還有保護血管內皮、參與內皮修復、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血小板壽命約7~14天。血液中的血小板數低于10萬/μ1為血小板減少,低于5萬/μ1則有出血危險。

血小板顆粒有兩種:特殊顆粒和致密顆粒。特殊顆粒又稱α顆粒,體積較大,圓形,電子密度中等,內含凝血因子Ⅲ、酸性水解酶等。致密顆粒較小,電子密度大,內含5-羥色胺、ADP、ATP、鈣離子、腎上腺素等。兩種顆粒內容物的釋放均與血不板功能有關。血小板小管系也有兩種:開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開放小管系散在分布,管腔明亮,開口于血小板表面,借此攝取血漿物質和釋放顆粒內容物。致密小管系是封閉的小管,多分布在血小板周邊,管腔電子密度中等,能收集鈣離子和合成前列腺素等。血小板周邊有環行排列的微絲和微管,與血小板的形態變化有關

人體一共有多少個紅血細胞

紅細胞是血液中的成分之一,在1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含有400萬個紅細胞,血液的紅色就來自于紅細胞,準確地說,是來自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顏色。1673年,細胞的發現者,荷蘭生物學家列文古克在實驗中第一次看到了人體血液中有無數個小顆粒,證明了血液并非當時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只是單一的液體。這些小顆粒就是紅細胞。但此后的200余年間,人們卻一直沒弄明白它們的作用。直到19世紀中葉,科學家們才搞清楚,它們原來是人體中氧、二氧化碳、電解質、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新陳代謝所必須物質的運輸工具。這項工作主要是由紅細胞里的血紅蛋白來完成的。血紅蛋白從肺里得到氧,然后輸送給大腦等需要氧的各個組織器官,同時又把那里的二氧化碳送回到肺里,通過呼吸排出體外。 紅細胞是攜帶氧氣及養分并將之輸送至全身各組織細胞的重要細胞,所以它們的健康與否,流動是否順暢,特別是在血液中的含量多少,決定著其他細胞能否獲得足夠的氧氣、養分并維持正常的運作。對男性來說,1升血液中的紅細胞含量應在(4~5.5)×1012個之間,女性則在(3.5~5.0)×1012個之間。而對于新生兒,在出生的第一周里,身上的紅細胞含量可高達7.5×1012之多,這是因為新生兒在胎兒期是靠胎盤供氧,需要很多的紅細胞來運輸氧,出生之后,新生兒自主呼吸,可直接從空氣中得到豐富的氧,不再需要過多的紅細胞,故過多的紅細胞就要被破壞掉。紅細胞被破壞后會使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產生黃疸,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過幾天就會消失,家長不必為此驚慌。 我們知道,血細胞是由骨髓制造的。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增大,脂肪細胞增多,紅骨髓逐漸被黃骨髓所取代。人到了老年,幾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還有紅骨髓,當然,血細胞的數量也會減少。此時,人體紅細胞的數量可減至3.8×1012個。 需要指出的是,紅細胞雖然也被稱為紅血球,但在人和許多哺乳動物的血液里,它們并不是球形的,而是像一個兩面都向中心凹陷的圓盤,只有駱駝和鹿是例外,它們血液中的紅細胞是橢圓形的。有趣的是,當人患有某種疾病時,如絲球體性血尿(腎性出血),紅細胞會變成月牙形或其他形狀,醫學上稱之為變形紅細胞。 紅細胞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血紅蛋白(血紅素)。血紅蛋白就是紅細胞中攜帶氧氣的色素,叫做呼吸色素。前面說過,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工作是由血紅蛋白來完成的,所以,人體血液中血紅蛋白指標也很重要。男性血液中的正常血紅蛋白至少應為120~160克/升,女性為110~150克/升,新生兒為170~200克/升。 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俗稱煤氣)的親和力特別強,比與氧氣的親和力大200多倍。所以,人一旦吸了煤氣,血紅蛋白就會首先選擇與煤氣結合,此時的血紅蛋白便喪失了攜帶氧氣的功能,造成人體缺氧,嚴重的還會致人死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于以上數值則稱為貧血。貧血的最初癥狀是疲乏、困倦無力,繼而會出現活動后心悸、氣短、心衰、頭疼、頭暈、目眩、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夜尿增多和皮膚干燥、毛皮枯干等一系列癥狀。引發貧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體內缺鐵和缺乏維生素B12等情況,所以貧血患者應對癥治療。 人體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也會增高。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先天性心臟病,肺氣腫病人和住在高原的人身上。正常的人在劇烈運動后也會引起暫時性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但很快便可恢復。 人體的血細胞是不斷新陳代謝的。人類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一個正常成年人身上每天有10億個紅細胞衰老死亡;同樣也紅細胞是血液中的成分之一,在1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含有400萬個紅細胞,血液的紅色就來自于紅細胞,準確地說,是來自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顏色。1673年,細胞的發現者,荷蘭生物學家列文古克在實驗中第一次看到了人體血液中有無數個小顆粒,證明了血液并非當時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只是單一的液體。這些小顆粒就是紅細胞。但此后的200余年間,人們卻一直沒弄明白它們的作用。直到19世紀中葉,科學家們才搞清楚,它們原來是人體中氧、二氧化碳、電解質、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新陳代謝所必須物質的運輸工具。這項工作主要是由紅細胞里的血紅蛋白來完成的。血紅蛋白從肺里得到氧,然后輸送給大腦等需要氧的各個組織器官,同時又把那里的二氧化碳送回到肺里,通過呼吸排出體外。 紅細胞是攜帶氧氣及養分并將之輸送至全身各組織細胞的重要細胞,所以它們的健康與否,流動是否順暢,特別是在血液中的含量多少,決定著其他細胞能否獲得足夠的氧氣、養分并維持正常的運作。對男性來說,1升血液中的紅細胞含量應在(4~5.5)×1012個之間,女性則在(3.5~5.0)×1012個之間。而對于新生兒,在出生的第一周里,身上的紅細胞含量可高達7.5×1012之多,這是因為新生兒在胎兒期是靠胎盤供氧,需要很多的紅細胞來運輸氧,出生之后,新生兒自主呼吸,可直接從空氣中得到豐富的氧,不再需要過多的紅細胞,故過多的紅細胞就要被破壞掉。紅細胞被破壞后會使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產生黃疸,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過幾天就會消失,家長不必為此驚慌。 我們知道,血細胞是由骨髓制造的。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增大,脂肪細胞增多,紅骨髓逐漸被黃骨髓所取代。人到了老年,幾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還有紅骨髓,當然,血細胞的數量也會減少。此時,人體紅細胞的數量可減至3.8×1012個。 需要指出的是,紅細胞雖然也被稱為紅血球,但在人和許多哺乳動物的血液里,它們并不是球形的,而是像一個兩面都向中心凹陷的圓盤,只有駱駝和鹿是例外,它們血液中的紅細胞是橢圓形的。有趣的是,當人患有某種疾病時,如絲球體性血尿(腎性出血),紅細胞會變成月牙形或其他形狀,醫學上稱之為變形紅細胞。 紅細胞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血紅蛋白(血紅素)。血紅蛋白就是紅細胞中攜帶氧氣的色素,叫做呼吸色素。前面說過,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工作是由血紅蛋白來完成的,所以,人體血液中血紅蛋白指標也很重要。男性血液中的正常血紅蛋白至少應為120~160克/升,女性為110~150克/升,新生兒為170~200克/升。 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俗稱煤氣)的親和力特別強,比與氧氣的親和力大200多倍。所以,人一旦吸了煤氣,血紅蛋白就會首先選擇與煤氣結合,此時的血紅蛋白便喪失了攜帶氧氣的功能,造成人體缺氧,嚴重的還會致人死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于以上數值則稱為貧血。貧血的最初癥狀是疲乏、困倦無力,繼而會出現活動后心悸、氣短、心衰、頭疼、頭暈、目眩、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減退、腹脹惡心、夜尿增多和皮膚干燥、毛皮枯干等一系列癥狀。引發貧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體內缺鐵和缺乏維生素B12等情況,所以貧血患者應對癥治療。 人體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也會增高。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先天性心臟病,肺氣腫病人和住在高原的人身上。正常的人在劇烈運動后也會引起暫時性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但很快便可恢復。 人體的血細胞是不斷新陳代謝的。人類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一個正常成年人身上每天有10億個紅細胞衰老死亡;同樣也有相近數量的紅細胞新生,這些新生的紅細胞被稱為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是反應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約占人體紅細胞總數的0.5%~1.5%。人在急性大出血或患溶血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會增高;而患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則會減低。 有相近數量的紅細胞新生,這些新生的紅細胞被稱為網織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是反應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約占人體紅細胞總數的0.5%~1.5%。人在急性大出血或患溶血性貧血時網織紅細胞會增高;而患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則會減低。

求采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