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曼谷國際貿易展覽中心人民日報(黃_人物簡介)

时间:2024-06-03 18:23:08 编辑: 来源:

的負責人,長白山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謝忠巖,長白山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占文,長白山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祖德文,長白山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省市美協和長白山美術家協會成員,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人日報、中新社、吉林日報、吉林電視臺等新聞單位的記者200余人出席了成立儀式。

長白山管理委員會為全面提升長白山文化軟實力,經過多年籌備,成立了長白山美術家協會,著名山水畫家黃_當選為協會主席,為美術家們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將更好地提高年輕一代美術家的水平,促進長白山美術事業的發展。

黃_在儀式上致辭,長白山是中國的名山,是吉林省的名片,長白山美術家協會成立,標志著在長白山文化領域又建立了新的創作、交流和發展的平臺。長白山歷史久遠,是一塊充滿靈性的土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期待著國內外的藝術家來交流互動,長白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美術家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對長白山感悟感懷,將長白山文化深入傳承傳揚,把長白山全面、立體、多角度、多風格地展現給世人。讓長白山文化與長白山所孕育的精神,通過藝術的形式真正地走向世界。

2010年01月29日,第二屆亞洲藝術博覽會暨第二屆亞洲藝術高端市場博覽會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幕,開啟了2010年首個藝術大展。本屆亞洲藝術博覽會秉承大藝術,大視覺的觀念。展覽由近50個大小不同的主題展組成,每個主題都反映了參展機構和藝術家的獨立主張。其中,黃_先生的‘冰雪長白山’系列畫卷吸引了大量參觀者駐足與前。

2012年1月13日,萬壽莊賓館張燈結彩,喜氣盈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兩彈一星歷史研究分會“2012迎新春聯誼會暨藝術大展啟動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二炮原副司令員楊桓中將、總裝備部原副部長胡世祥中將、二炮原副司令員張翔中將、二炮原副政委程寶山中將、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栗戎生中將、國防大學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將、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錢海浩中將等有關部門領導,聯誼會節目精彩紛呈,藝術家現場創作與書畫作品的捐贈是其重要環節。來自世界華人華僑華商聯合總會的仝凌飛、人民大學美術教授黃_等,分別代表藝術家創作集體和本人,向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贈送了專題創作的藝術精品。(云海)

2010年04月21日為表達對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民眾的深切慰問,中國友聯畫院在京舉行‘心系玉樹’賑災筆會,總政治部副主任,友聯畫院名譽院長劉振起,中國友聯畫院院長刑運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友聯畫院常務院長李榮海,以及特邀畫家書法家30多人等出席賑災筆會。下圖為著名畫家黃_獻愛心創作中

2012年5月10日至21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長馬振聲帶隊,來自全國各地的實力派畫家:朱理存、裘兆明、李春海、傅以新、張介宇、紀清遠、張春新、袁輝、王野翔、黃_在麗江古城匯集,開始“彩云之南”第二次寫生活動。

以李曉華副會長為團長的友聯會代表團,于2009年9月4日至11日訪問朝鮮。友聯畫院常務副院長李榮海、副院長曹全新及5名特聘畫家隨團出訪,參加了紀念中朝建交60周年、中朝友好年和慶祝朝鮮國慶61周年的活動,并舉辦了《中國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作品展》是經中央批準的中朝友好年重要交流項目之一,由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與朝鮮朝中友好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友聯畫院具體承辦。展出了李榮海、孫志鈞、胡寶利、馬新林、上官超英、黃_等6位著名畫家的95幅優秀作品

2011年3月22日,校友、著名水墨冰雪山水畫畫家黃_向母校捐贈作品暨校史館收藏山水畫《長白瑞雪》儀式舉行。校友、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我校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中國友聯畫院特聘畫家黃_,校長史寧中及校友會負責人出席了儀式。

儀式上,黃_將其創作的山水畫《長白瑞雪》捐贈給母校,并借“瑞雪”之意,祝愿母校在今后的建設發展中取得更大成績。史寧中為黃_頒發了收藏證書,并代表學校對他的捐贈表示感謝。

蓮的歷史

一、 廣昌白蓮的歷史

據明正德《建昌府志》和清同治《廣昌縣志》記載:“白蓮池在縣西南五十里,唐儀鳳年間(公元676—679年),居人曾延種紅蓮,其中數載變為白,于白蓮中得金范觀音像,后一年,白蓮又變為碧”。(清同治《廣昌縣志》)

“惠安寺在興城鄉,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延舍田為寺,后數年又變為碧”。(清同治《廣昌縣志》)

“白蓮池在縣惠安寺禪院之東,唐儀鳳年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花瓣中得金范觀音像,延乃舍宅為寺,后數年又變為碧。宋熙寧間,長老智儂重修院寺,池中后產瑞蓮花,因建堂于池上,以表其瑞”。(明正德《建昌府志》)

廣昌白蓮的種植歷史從文字記載來看,已有1300多年,實際開始種蓮的歷史當可上溯到更早的年代,惜乎已無文字可考。關于廣昌種蓮歷史,在廣昌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遠古時瘟疫流行,一位心地善良,法力無邊的越族蓮女,手持蓮花驅散了病魔,救了全村人的生命,并教會了人們種蓮。從此,白蓮生長茂盛,瘟疫滅絕,人丁興旺。另外,越族人有斷發紋身的習俗,人人身上都畫有蓮瓣紋飾。廣昌從地理范圍來看屬于古越族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因此,廣昌 在唐“儀鳳”年前,自古就有種蓮的習俗當屬情理之中。

關于廣昌白蓮品種的形成。廣昌白蓮種植的傳統品種有兩個,一個是“廣昌白花蓮”,另一個是“廣昌百葉蓮”。“廣昌白蓮”為粉紅色單瓣花,“廣昌百葉蓮”為紅色半重瓣花。按照我國著名荷花專家王其超的荷花品種進化學說,以及我國現存的幾種野生蓮的形態特征比較。“廣昌白花蓮”接近野生蓮花形態特征,可能是古人移栽野生蓮后逐漸進化而來。“廣昌百葉蓮”為紅色重瓣花,可能是古人從基因突變的變異單株中經人工選育而成。《廣昌白蓮志》中記載有“后數載又變為碧”,即是指白蓮“品種”的變異。《中國蓮》中記敘的“碧”蓮最早始見于元朝《本草衍義》,而《廣昌白蓮志》記載的唐“儀鳳”年間即出現“碧”蓮,較之早六、七百年的歷史。

據考證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理學家周敦頤任知南康軍守(今江西星子縣),鑿池種蓮,命名為“愛蓮池”,種植從廣昌引進的蓮花。

廣昌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蓮鄉”。據考證,廣昌“蓮鄉”雅號是這樣來的:南宋“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縣令謝覺之在白蓮池旁建“蓮香堂”。相傳,每逢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蓮花生日,縣太爺邀請鄉賢墨客,坐在依山傍水、造型別致的亭臺水閣里,透過漏窗,居高臨下,觀賞蓮田景色,作詩抒懷。有詩為證“千朵蓮花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鳳”。后“蓮香堂”在民間廣為流傳,歷代相沿。在民間口語中“香”與“鄉”諧音,以后民間就有稱廣昌為“蓮鄉”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不斷有報刊、雜志將廣昌稱為“蓮鄉”,其中最權威的要數《中國經濟名都、名鄉、名號》一書(中國發展出版社馬洪主編)。1994年,廣昌縣在全國地方名特優產品命名大會上榮摘“中國白蓮之鄉”的桂冠。

到近代,廣昌白蓮生產的步伐加快。清代,廣昌白蓮種植已甚為普遍,縣志中有“滿縣花枝放呈祥”的詩句。1918年,日本派員對廣昌白蓮種植、加工、外銷做了系統考察,在東亞同文會編撰《支那省別全志》一書,書中贊譽廣昌白蓮為“蓮中珍品”。1936年5月19日《民國日報》載江西省運杭特產展品調查一文中稱:展出的白蓮“產品屬于廣昌縣,銷往長汀、廈門、漳州、汕頭、廣州、漢口、九江、南昌等地,并由香港轉銷東南亞國家”。

廣昌縣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南端,東經116°6′—116°34′,北緯26°30′—26°59′屬贛江支流撫河的發源地,東靠武夷山脈。廣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273天,年平均氣溫18.1℃,年平均降雨量1734mm,年平均日照1828.5小時。廣昌縣耕地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條件,造就了廣昌白蓮的形成和發展。

廣昌白蓮品質特優。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等持點,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豐富,以及多中維生素、糖和鈣、磷、鐵、鋅、鉬、錳、鈦等多種營養元素,同時還富含“蓮瞇”和“氧化黃心樹寧堿”等具有藥用價值的成份。

廣昌白蓮還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是傳統的滋補保健食品。廣昌白蓮的全身都是寶。蓮子具有養心、益腎、補脾、澀腸等功能,《本草綱目》中記載蓮子“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血崩諸病”。《神農百草經》記載:“蓮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病,久服健身耐志,益壽延年”。現代中醫認為通芯白蓮有強胃健脾,潤肺養心,滋陰補血,固精益腎的功能。蓮的植株的各個部分,如藕、藕節、藕粉、蓮梗、蓮葉蒂、蓮葉、蓮花、蓮須、蓮房、蓮衣、蓮心等,也皆可入藥制成滋補或療效食品。

廣昌解放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廣昌白蓮這一特色產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廣昌白蓮的產量和品質。1952年成立農業示范墾殖場,開展白蓮種植技術的調查、規范、宣傳和指導,使全縣白蓮種植面積恢復至3627畝。1955年成立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后改設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后各區(現行的鄉鎮)設區農技站,業務上受縣站指導,開展白蓮種植技術的研究,宣傳和指導。1958年廣昌白蓮被列為國家二類商品。1961年國家對收購白蓮實行獎售換購,促進了全縣白蓮生產的發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縣農業局的推動下,廣昌白蓮有了新的發展。一是推廣蓮田套種晚稻技術,有效地解決了蓮糧爭地的矛盾,在“以糧為綱”的年代保持了白蓮生產的穩定發展。二是推廣蓮田施用石灰技術,使連作蓮田病害發生明顯減少。三是開展了白蓮新品種選育和白蓮種子秋播繁育試驗,選育并推廣了“廣蓮1號”白蓮新品種。由于采取了這些有效的措施,進一步促進了廣昌白蓮的穩定發展,1978年3月,廣昌縣被江西省批準為白蓮外貿出口基地縣。

八十年代后,隨著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白蓮生產的積極性。廣昌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調整產業結構,指導農民發展白蓮生產。1984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白蓮科學研究所,開始對白蓮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以及綜合利用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并成功培育了“贛蓮85—4”、“贛蓮85—5”、“贛蓮62”等新品種,在全縣16個鄉鎮大面積推廣,受到了農民的極大歡迎。1989年,縣成立白蓮協會,綜合協調白蓮科研、生產、技術推廣、營銷以及加工利用等各行業,極大地促進了整個白蓮產業發展。八十年代,是廣昌白蓮產業大發展的時期,全縣白蓮生產面積由初期的1萬畝左右,發展到8萬畝左右,白蓮產值達1.2億元以上,成為廣昌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進入九十年代,隨著周邊鄰縣和其他白蓮產區白蓮種植面積的擴大,為了確保廣昌白蓮名、特、優、新地位,更進一步提高廣昌白蓮產量和質量。廣昌白蓮科學研究所和中國院遺傳所合作,承擔國家863項目,開展白蓮航天誘變育種研究,并成功培育了“太空蓮”系列品種。“太空蓮”系列品種具有生育期長、花多、蓬大、粒大、結實率高、產量高、品質好等特點,通過了美國FDA檢測,是目前最優秀的子蓮新品種。“太空蓮”系列品種在全縣推廣,受到了廣大蓮農的極大歡迎。“太空蓮”系列品種的成功培育和推廣,必將為廣昌白蓮這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

二、 廣昌白蓮的栽培成果和榮譽

廣昌通芯白蓮歷史悠久,故原產地江西省廣昌縣有“白蓮之鄉”之稱。1995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