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有色金屬貿易行業的發展趨勢(有色金屬的金屬行業形勢)

时间:2024-06-01 18:28:42 编辑: 来源:

年來除1988年由于供應短缺導致價格突破上漲外,并未出現持續供應短缺而導致價格大幅上升的情況。反而隨著科技進步及采掘技術發達,供應存在明顯增加及多元化的趨勢。

長期以來,有色金屬供應經歷著從價格上漲-增產-到價格下降-減產-再到價格上漲-增產的循環,但是,由于金屬工業的投資特性決定其減產的暫時性,減產只是暫時壓縮產能,目前全球金屬產量產能利用率在70%~80%左右,只要需求提高,產能就會釋放。長期來看,產量是處于持續增加的。2008年全球除錫的產量低于需求量2萬t(5%)左右外,銅、鋁、鉛、鋅、鎳產量分別比需求量高76%、97%、67%、65%、194%。出口國出現的戰爭、罷工等導致的局部供應中斷,僅會在短期內推高價格,但是難以對全球金屬供應形成長期重大影響。影響有色金屬價格短期走勢的因素復雜,但中長期價格波動將主要取決于需求的變化。

2.全球經濟發展變化是判斷和決定金屬需求的決定性因素。

在影響需求的因素中,全球經濟情況又是決定性因素。有色金屬是各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原材料,應用領域廣,產業關聯度較高。經濟發展影響交通運輸、房地產業、航空航天業、汽車業、鋼鐵業,這些都直接影響有色金屬的需求。

3.有色金屬周期性波動的規律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長時期存在。

經濟波動可以通過供應和需求雙方面對價格產生影響,但是對不同品種,影響程度亦不同,例如,糧食產品由于剛性需求的存在,產量變數相對較小,國際糧價的波動與經濟周期變化相對獨立。而從有色金屬來看,如前所言,經濟發展決定了需求狀況,而后者又主導著價格變化。因此,經濟增長的周期性變化,成為影響有色金屬價格周期性變化的主要原因。

全球經濟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根據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關于世界經濟周期理論,世界經濟每60年一個長周期,7~8年一次中周期。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決定了金屬需求的變化,只要經濟周期存在,有色金屬價格的周期性變化也將繼續,但其周期可能發生變化。事實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8年對1957年至1996年世界銅價的統計,國際銅價運行周期為84個月,即每7年出現一次大漲。

4.關注相關商品及股票市場對金屬價格的影響。

目前,相關商品如石油、黃金等價格的波動,也對金屬產生影響。石油與銅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而黃金與銅都屬于金屬類商品,因而石油與銅、黃金與銅價格之間均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有色金屬期貨特別是銅期貨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也成為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在期貨市場對金屬定價權逐步增加的同時,今后相關品種之間的價格影響也將更大。

幾年以前,期貨市場金屬價格變化對股票市場中金屬價格指數影響甚微,但近年來二者的關聯性逐步提高,其主要體現在期貨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影響主要股票市場金屬板塊價格。從今后看,這種單向影響將轉變為相互影響。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都根源于資金的變化,隨著今后資金規模的逐步增大及期貨市場進入門檻的降低,可以預見,在資金趨利的本性影響下,股票市場價值發現功能將會提高,金屬價格指數的變化將逐步影響到期貨市場,進而影響現貨價格的波動。

綜合以上判斷,影響未來金屬價格的因素將更為復雜,經濟發展是決定性因素,而其價格仍將呈現周期性變化。政策建議

近幾年來,我國有色金屬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國,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有色金屬工業也將面臨國內外越來越多不確定因素,也存在著一些如定價權缺失、貿易摩擦增多等問題。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1.繼續加強金屬行業宏觀調控工作,改善出口環境,保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目前,全球有色金屬基本處于需大于供的格局,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當前我國要嚴格落實國務院公布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企業重組,調整產業布局。同時,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稅收政策,支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出口,加快轉變出口方式。

2.警惕“中國因素”說辭,積極應對國外反傾銷等貿易摩擦。近兩年來我國對全球有色金屬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同時“中國因素”也屢屢被西方發達國家作為金屬價格高幅波動的說辭。為此,應警惕西方國家以此為借口,積極應對國外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同時,引導企業“走出去”,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

3.發展期貨市場,爭奪定價話語權。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定價基本上是采用期貨定價方式。目前我國已經開展銅、鋁、鋅期貨交易,今后要擇機開展其他品種期貨交易,為實體經濟提供“定價話語權”。

4.加強對有色金屬價格的監測、預測、預警工作。健全完善價格監測體系,密切監測國內、國際有色金屬市場價格變化,拓展金屬信息收集渠道,擴大信息來源,將價格監測、預測、預警機制法制化、規范化,更好地為國內經濟發展服務。

有色金屬的金屬行業形勢

形勢一:全球經濟緩慢回暖,但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依舊疲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3.7%,美國可能達到2.5%,總體上緩慢回暖,但要充分估計后危機時代調整的深度和廣度。2014年以來,國際主要投行和國內權威機構普遍認為,2014年銅、鋁價格仍將下跌,鋅、錫價格底部支撐雖已形成,但大幅攀升動力依然不足。同時,國際經濟對中國的帶動作用減小,自2011年起,中國貿易占全球貿易的比重開始低于GDP占全球的比重,傳統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下降。

形勢二:深化改革將帶來長期紅利,但短期不可避免出現陣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3500多家企業的調查表明,產能過剩仍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等特點,2013年企業設備利用率僅72%,68%的企業認為消化過剩產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同時,當前推進電解鋁直購電仍有困難,鋁結構車輛支持政策尚未出臺,鋁價與企業生產成本嚴重倒掛,特別是一批高成本電解鋁企業面臨人員、債務、土地、設備等一系列問題,使化解產能過剩任務愈加艱巨。

形勢三:融資環境總體改善,但短期金融風險上升。

2013年以來,利率市場化、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措施,長期看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短期來看,多年積累的金融風險可能上升。當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處于正常區間,但先行指數自2012年10月以來持續回落,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場波動影響。此外,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平臺、制造業負債等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也可能影響有色企業的融資,提高資金成本,對此需要有足夠認識。

形勢四:有色金屬長期需求保持增長,但產品結構還不能適應需要。

隨著世界經濟復蘇,許多國家高速鐵路、電力、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將迎來高峰,這些都將使得有色金屬需求保持增長。但從有色金屬產品結構還不能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據統計,2014年1~2月,協會重點聯系的51家企業實現利潤比2013年同期下降57.6%,虧損面達到43.1%。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1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1.9個百分點,這是有色行業多年不曾出現過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結構調整、轉型發展還沒有找到突破口,在新產品研發、應用拓展領域還比較薄弱。

形勢五:國際環境總體上持續改善,但短期內制約因素復雜。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使國際關系調整總體上有利,在提高國外資源保障能力,引進研發、品牌等高水平生產要素方面空間擴大。但國際利益格局調整十分復雜,貿易保護主義、資源民族主義傾向抬頭,影響行業發展。例如,WTO做出美歐日訴我國鎢、鉬、稀土出口管理措施案終裁,將對我們優勢稀有金屬管理體制產生重大影響。同時,我國境外投資成本不斷上升,幾乎所有項目建設資金均超概算,有的項目甚至超過概算數倍,也加大了走出去的風險。

 礦業發展趨勢與動態

一、國內礦產資源簡介

我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資源總量大,約占世界的12%,僅次于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鎢、錫、銻、鉬、鈦、稀土、鉭、石膏、膨潤土、芒硝、重晶石、菱鎂礦、滑石和石墨等,其探明儲量占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巖、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等。

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堿和金剛石等。

二、國內外礦業發展動態

礦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一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即產業結構現代化、初級產品與高新產品的比重合理、生產規模適度,生產過程現代化;二是礦產工業品是高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三是全行業國際化經營能力要達到相應的水平。

化工部確定的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①農用化工;②精細化工重點是發展飼料添加劑、高效水處理劑、生物化工和電子化學品,積極開發高檔涂料、染料和新型催化劑等等。

國家建材工業局將新型墻體材料、防火、隔熱耐腐蝕輕質材料、高檔裝飾材料等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

國家冶金工業局則將發展各種多功能復合材料、特種鋼材、各種國內所需而依賴進口的材料作為冶金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浙江省將氟化工和新材料作為今后新的經濟增長點。

1.當今世界非金屬礦業發展的主要趨勢與特點

近20年來,由于世界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增長,非金屬礦產品的開發利用飛速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非金屬礦業的發展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非金屬礦業的地位日益高漲,非金屬礦的開發利用與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準的重要標志之一。越是工業發達的國家,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與研究程度就越高,世界非金屬礦產值已超過金屬礦,世界工業發達國家非金屬礦的產值已超過金屬礦的1~3倍。

(2)新型建材對非金屬礦原料的需求日趨旺盛,飾面石材備受青睞。世界建材用非金屬礦物原料占非金屬礦生產總量的90%。近年來,隨著礦物巖石理化性能的研究與非金屬礦深加工技術的進步,在建筑業中,除了生產水泥、玻璃、陶瓷需要的傳統原料石灰石、石英砂、高嶺土等非金屬礦外,現代建筑要求輕質、高強材料,大量的蛭石、珍珠巖、沸石、板巖、火山渣(凝灰巖)等也作為骨料應用于建材工業中。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拋光大理石、花崗石、人造大理石等飾面石材需求量越來越大。

(3)高科技的發展,大大拓寬了非金屬礦的應用領域。如非金屬礦原材料的保溫節能材料、污水處理、有機吸附劑、助濾凈化劑和肥料等方面的應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非金屬礦產及其制品進入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4)非金屬礦采選技術、方法、裝備與工藝飛速發展,在提高采選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回收率方面成效顯著。

2.國內非金屬礦業應用動態

(1)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據初步統計,在世界上已發現的120多種非金屬礦中,我國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種達90種。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墨、螢石、石棉、珍珠巖、沸石、硅藻土、葉蠟石等礦產。大理石、花崗巖的資源十分豐富,石質優良、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