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服務貿易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為何要發展服務貿易?)

时间:2024-06-03 04:45:34 编辑: 来源:

種服務貿易格局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用附加值低的服務來換取發達國家附加值較高的服務,用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相交換。這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已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轉化為更高的價值,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格局局限在低增值的水平上。這種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服務貿易格局一旦長期延續下去,就會使發展中國家永遠無法改變自身的落后地位。這是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嚴峻的現實問題

二、發展中國家制訂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對策原則

服務業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服務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不管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如何,發展中國家必須正視自由化發展這一現實。因為自由化是國際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制訂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策的基本指導思想在于打破原有比較優勢的局限,縮短技術差距,改善自身服務貿易結構,從而盡可能利用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本國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弱自由化的消極影響。從國際競爭的角度考慮,以下幾點是值得發展中國家普遍注意的。

2.發展中國家對于自身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一個以信息、文化和知識為主要生產手段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比較勞動力的優勢不僅要看其價格,更要看其素質。發展中國家勞動力雖然成本低,但文化技術素質低,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即低附加值服務,發達國家勞動力雖然成本較高,但從事的是高附加值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創造的價值高。所以發展中國家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勞動力素質,否則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競爭中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服務,當然,這并不是說發展中國家不能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事實上,首先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是一般發展中國家進入國際服務市場的必經之路。但必須明確,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將來提高服務的技術層次積累資金創造條件。

3.發展中國家應該在開放的基礎上提高服務的技術層次,充分發揮服務貿易作為技術轉讓渠道的作用。在服務競爭自由化過程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沖擊最大的是通訊、金融、計算機服務等高技術信息化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又最需要引進這類服務,也最有可能從這類服務中得到技術轉讓的好處。如果因沖擊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永遠落后。唯一的選擇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引進技術,培育自己的高技術服務業。發展中國家在建立高技術服務業的初期,采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方式引進高技術服務較為有利。因為直接投資形式更有利于技術轉讓。美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80%是通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進行的。而采用貿易形式引進高技術服務只能得到結果,不能引進生產過程,反而容易造成對進口的依賴,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高技術服務業從無到有地發展。當然,引進高技術服務業的直接投資又會涉及一系列有關國家主權和安全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發展中國家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趨利避害。

4.爭取國際談判的主動權。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國際談判中,目前發展中國家處于被動地位。否定發達國家的建議較多,拿出自己的具體措施較少。發展中國家應當在堅持差別待遇的原則基礎上對現存服務貿易壁壘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積極的建議。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國際談判中的主要目標應該有兩個:一個是維護對本國服務業進行適度保護的權利,另一個是為提高本國服務業走向世界爭取有利的條件。

保護的立足點應當是提高本國服務業的技術層次,培植自己的高技術服務業;開放的立足點應當是引進技術,必須看到,技術轉讓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從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參考文獻】

[1]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年版。

[2] 彼得·林德特:《國際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3] 田文軍:《國際服務貿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 黃衛平、程大為:《發達國家貿易壁壘分析:發展中國家的思考》,《國際經濟問題》2001年第4期。

為何要發展服務貿易?

首先,這將有利于支持貿易強國建設。“當前,貨物貿易是貿易強國建設的基礎和重點。但是,服務貿易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關鍵與核心。”李俊表示,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貿易強國的本質特征與核心衡量指標。放眼全球,世界主要貿易強國無一例外都是服務貿易強國。雖然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達到4.1萬億美元,再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服務貿易僅為6957億美元,而美國服務貿易達13190億美元。

其次,有利于制造強國建設。服務貿易是國際制造業價值鏈的關鍵組成部分,德國和日本等傳統制造業強國背后有強大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金融、研發設計、會展、航運、營銷與品牌管理、大型設備的嵌入式軟件和信息系統等對提升德國和日本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制造業正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升級,世界各國都在搶占智能生產的制高點,而這些高端制造業的背后都是知識技術型服務在支撐,大國重器背后有大國服務的支撐。

此外,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意義更在于其綜合帶動作用明顯。尤其是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服務貿易是經濟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深化開放的新引擎、開展國際合作的新領域、促進國際交流交往的新途徑、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家新形象的新載體。

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影響服務貿易發展

進出口業務的良好發展,對于解決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乃至對世界經濟的推動,都表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加速工業化進程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外向型經濟部門不斷壯大,通過擴大出口,利用獲得的資金,引進工業生產所必需的資本品、原材料、技術等,加速工業化進程,改變傳統產業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總體競爭力

二是推動國內技術進步,體現“后發優勢”

對外貿易是我國獲得技術的重要渠道,知識產權的跨國交易本身就構成了現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實現了產品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國內技術進步,這種“后發優勢”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通過出口國內生產相對過剩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可以緩解國內供求矛盾,提高經濟效益

當前我國手機、電冰箱、電視機、摩托車、服裝鞋帽類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以上

而國內經濟發展所需的緊缺原料,也能夠通過對外貿易得以實現,2005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鐵礦砂、氧化鋁進口第一大國和原油進口第三大國

由于進出口的良性運作,不僅彌補了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結構失衡,提高了總產出水平,而且逐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增強了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四是促進資本積累,提升規模效益

多年來,我國貨物貿易的順差一直是外匯儲備快速上升的重要來源

2001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剛剛超過2000億美元,2006年底突破1萬億美元,同期貨物貿易順差累計達到3675億美元,相當于同期外匯儲備增量的43%

貿易順差為企業的資本積累提供了資金來源,提高了生產廠商對未來市場的預期,刺激了投資需求,提升了企業的規模效益

五是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帶動了國內就業

外向型經濟的日趨活躍,帶動了國內就業水平的提高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0%左右,有效帶動了國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184萬人,是近年來新增就業人數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發揮積極作用

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的發展更具開放性,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帶動效應更大,多年來無論進口還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長

據有關專家分析,2003年至2005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對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然它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問題

如: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大,出口企業遭遇國際貿易壁壘的風險增大;我國外匯管理面臨更加放開的國際壓力;國內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潛在風險等

對此,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既積極、又穩妥的辦法,確保經濟健康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