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朝貢貿易的概念解釋(小作文一篇,論關于中日文化,習俗等對比,最好有日文和中文)

时间:2024-05-21 06:32:09 编辑: 来源:

>但在講到近代中國時,日本的歷史課本中充斥著混亂、腐敗、衰弱等描述字眼。稱清朝時的中國為“徒有虛名的獨立國”、“軟弱無力”。

韓國

與日本尊崇古代中國不同,韓國的教科書并未特意突出中國對韓日兩國在經濟、文化上的巨大影響,而是將中國史納入了亞洲史的視野當中。比如,日本主動承認韓日學習中國文化,并深受中國的影響;而韓國卻表述為,是中日韓三國共同創造了東亞共通性文化,有意強調自身的貢獻。

不過,在疆域問題上,韓國教科書明顯出現歪曲。如:韓國所有版本歷史課本,都將我國的東北地區算作是古朝鮮的固有疆土。提到“滿洲”時,往往將其與中國并列,甚至在配圖當中,把滿洲作為獨立區域進行標識。再如對臺灣的描述,韓國歷史課本稱“臺灣是位于中國東南部的島國”,對西藏、新疆等的表述也都不符合實際。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日本歷史教科書都明確提到的高麗學習中國金屬活字印刷術,部分韓媒卻堅稱“韓國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

此外,在韓國史書記載中,曾提到明朝抗倭援朝是對朝鮮的再造之恩,但韓國歷史教科書中卻對此輕描淡寫,認為朝鮮抗倭的勝利,主要是李舜臣等朝鮮軍民的功勞。

《古代商業的發展》教案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商業的發展和農業、手工業的進步是古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代商業的發展》教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古代商業的發展》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掌握我國古代各歷史時期商業發展的概況,理解商業的發展是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和 文化 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理解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原因及其與農業、手工業的關系;

3、認識和理解坊與市、交子、徽商與晉商等重要概念。認識柜坊與飛錢和后世的銀行與匯票的關系。

4、探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演變特點和中國對外貿易萎縮的原因。

教學重點、難點

1、中國古代商業的產生發展繁榮的表現。

2、中國古代發展繁榮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法:學習了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進步和手工業的發展,有沒有同學思考過:商業到底在中國古代農耕文明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新課設計

一、古代中國商業發展歷程

思考:商業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業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商人的積極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來?

1、商業興起于先秦時期

①“商人”的來歷:商朝人善于經商,經商的人被稱為“商人”。使用貝為貨幣。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②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繁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范蠡被稱為陶朱公,尊為祖師。

2、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

思考: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統治者重農抑商政策。

概況:秦漢到隋唐,經商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不高,但還是得到了發展。

材料:“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

3、隋唐商業的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原因: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②大運河的開通。(還包括國家統一、政局穩定、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

概況:①邸店在各大商業城市不斷興辦,都市商業不斷發展;②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③出現了柜坊和飛錢。柜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后世的匯票。

【課堂思考】:柜坊與飛錢的出現,對商業的發展有何作用?

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它是專為遠距離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的,也便于商人籌措資金。飛錢類似于后世的匯票,它出現以后,商旅不用長途攜帶錢幣,也不用運輸稅錢。總之,柜坊和飛錢的出現,使各地之間的商業往來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業的繁榮。

4、宋元商業繁榮

兩宋——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表現: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思考:兩宋商業空前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社會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業活動。水陸交通的便利。

元朝——表現: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國內外各種商品匯聚于此。

兩宋時期,我國古代商業出現空前繁榮。主要表現為:

①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②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

③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并推廣

④邊境貿易(榷場)發達

⑤海外貿易發達

(☆補充說明: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時產生于四川,便利了商業活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榷場:遼、宋、夏、金時期政府在邊境地區設立的收稅貿易市場,促進了民族間的經貿交流。)

【課堂思考】:宋朝空前繁榮的商業局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①結束分裂走向統一,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②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③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④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⑤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5、明清時期商業發展

概況:①對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稅;并施行種種壓制政策;

②城鎮商業呈現繁榮景象:a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進入市場成為商品。b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c貨幣的作用越來越大。d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乾隆年間開始興辦票號經營存款、匯兌,為官府代理錢糧。)。

課堂思考:徽商與晉商為什么在明清時聞名全國?

徽商與晉商都以經營鹽業起家;積累起商業資本后擴大經營范圍,涉足其他行業;還辦金融機構,甚至走 出國 門,把生意做到國外,積累起巨額財富。徽商與晉商是全國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兩大商幫。

徽商和晉商的出現與城鎮經濟的空前繁榮是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兩大特色。

注意——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城鎮經濟空前繁榮出現商幫。結論:中國古代商業在重農抑商的大環境下,發展緩慢。

二、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

1、市的變遷

宋朝以前——概況:①特定的位置設市,市坊(居民住宅區)分開。②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管理,③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如漢唐長安城設有東、西“市”等等。

宋朝時期——概況:①突破傳統商業時間、空間的限制:a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② “草市”也更加普遍。③全國出現數十座較大的市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2、古代城市的發展

(1)重要大城市:古代的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

(2)一批新興城市興起原因: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等,催生了……

表現:南方經濟的發展,使揚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揚一益二”。

(3)古代城市發展的趨勢:

①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多樣化和商業化城市發展,表明商品經濟活躍。

②隋唐以后商業城市逐漸興起,增多,商業性和工業性逐步加強。

三、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逐漸由盛而衰

1、歷代對外貿易的繁榮

(1)西漢:開通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

(2)唐朝: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3)兩宋: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2、主要特點:(1)對外貿易主要由官府控制。

(2)朝貢貿易是其主要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朝貢貿易目的:不在于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如鄭和下西洋)

3、明清時期對外貿易走向衰弱:

原因:因為統治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漸趨萎縮。

表現:只開廣州一處,只許廣州“十三行”經營外貿。出口商品僅占總量3%左右。

四、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①商業起源早,商業活動逐步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時期商業日益繁榮。

②與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相聯系,受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

③從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④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⑤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是一種朝貢貿易,明清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