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澳門成為葡萄牙海外貿易中轉站(葡萄牙為何會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先驅者?)

时间:2024-06-01 09:40:14 编辑: 来源:

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大于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于中國。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于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中國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對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在這四百余年間,中歐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廟宇,又有莊嚴肅穆的天主圣堂,還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沿岸優美的海濱勝景。

2009年,全國人大會通過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 議案 ,批準澳門大學在廣東橫琴島建設新校區,并授權由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澳門特區的 法律 實施管轄。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同時廢止 。

2016年12月16日,澳門特區政府、珠海市政府在橫琴新區宣布,澳門單牌機動車輛入出珠海橫琴的新政于2016年12月20日正式實施,符合申請資格、通過審核登記的第一批澳門機動車屆時可以駛入橫琴。澳門特區政府和珠海市政府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同時頒布了《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管理暫行 辦法 》、《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管理 細則 》。

關于澳門的歷史資料之行政區劃

由秦朝起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廣東地)和百越地,西漢、東漢屬于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北部)南海郡。后歷屬廣州、廣東道廣州路、廣肇羅道廣州府等,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堂區”作為行政區劃單位,澳門現有七個堂區和一個無堂區劃分區域。但“堂區”并非正式的行政機構建置,不具法律地位。(堂區相當于中國內地的街道辦事處或者社區之類)

關于澳門的歷史資料之 地理 環境

位置澳門特別行政區(北緯22°11',東經113°33')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東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門半島連接廣東珠海,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后,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系,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7]

面積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²逐步擴展至今日的32.8平方公里(包含2009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準澳門填海造地360公頃合3.6平方公里的澳門新城區),面積約是華盛頓特區的1/6,新加坡的1/22、香港的1/34。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相連,南面分別由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氹(dàng)仔連接;至于氹仔與路環,則由全長2.2公里、6線行車的連貫公路相接。[7] 陸地部分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與廣東省陸界相連,界線包括:一是關閘澳門邊檢大樓段,即以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北側界線作為區域界線。二是關閘澳門邊檢大樓西側鴨涌河段,其中,從關閘澳門邊檢大樓地段西側與鴨涌河澳門一側堤岸交匯處起,沿鴨涌河至規劃的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珠海出入境大廳西南側邊線與鴨涌河澳門一側堤岸交匯處止,以鴨涌河澳門一側堤岸為界;鴨涌河其余河段以河道中心線為界。海上部分將過去的習慣水域管理范圍明確確定為海域面積85平方公里。界線包括:一是內港段,即內港錨地以及內港航道北段。二是路氹航道段,即路氹航道(規劃)東邊界。三是澳門南部海域段,即橫琴島大窩山最南端所處緯線以北海域。四是澳門東部海域段,即以九洲港航道西側、崖13-1天然氣管道西側及澳門已開展管理活動的海域邊界為界。五是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段。六是澳門北部海域段,以等距離線法劃定兩地界線。

海拔全區最低點為南海海平面,海拔0米。最高點為塔石塘山(KoloaneAlto),海拔172.4米。

氣候澳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同時亦帶有熱帶氣候的特性,年平均氣溫約22.3℃,全年溫差變化在11~14℃。2007年全年平均氣溫為23.2℃。春、夏季潮濕多雨,秋、冬季的相對濕度較低且雨量較少。臺風季節為5-10月,以7-9月最為頻密。在2007年共錄得115個下雨天,總降水量為1466毫米,比過去30年(1971~2000)的年均降水量少565毫米;全年錄得一個熱帶低氣壓、一個熱帶風暴及一個強烈熱帶風暴。[9]

政治 編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首任行政長官是何厚鏵(EdmundHoHauWah,1999年12月20日起連任兩屆)。2009年12月20日起崔世安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一國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干預屬于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 行政管理 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權力。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權限。例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關于澳門的歷史資料之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并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并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 行政法 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 意見 或代表政府發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 報告 ;答復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行政長官崔世安,1957年出生于澳門,是澳門大家族之一“崔家”的后代。2009年7月26日,經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投票,唯一候選人崔世安成功當選為新一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14年12月2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宣誓就職。

一國兩制的香港、澳門模式分別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國兩制”之“澳門模式”、“香港模式”異同芻議

舉世矚目的香港回歸已經于1997年7月1 日完成, 澳門回歸也將在1999年12月20日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蒙受的殖民主義恥辱將在本世紀內獲徹底洗刷,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作為中英兩國之間、中葡兩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香港回歸、澳門回歸作為“一國兩制”“率先垂范”的偉大實踐,二者有共性處,亦有不同處。本文擬對此一學術界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一國兩制”之“澳門模式”、“香港模式”的異同問題做一初步的比較研究,以見教于方家。

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的性質是同一的,都是西方列強通過武力和強權、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占中國領土,嚴重破壞中國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損害中華民族利益、尊嚴和感情的問題,都是中華民族在積貧積弱的時代,在沒有自主權的時代,在沒有“站起來”而任人欺凌的時代蒙受的殖民主義恥辱,在這一點上,二者沒有分別。但是,作為中英兩國之間、中葡兩國之間“歷史遺留問題”的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它們的肇因和形成過程則明顯地表現出多樣性。

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香港由香港島、南九龍和“新界”三部分組成,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陸地隔深圳河與深圳市(原新安縣)相壤;澳門由澳門半島、 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組成, 面積近20平方公里,陸地隔“關閘”與珠海市(原香山縣)相壤。香港和澳門均居中國南海之濱,分立珠江口東西兩側,扼珠江三角洲入海之要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對外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門戶。另外,香港和澳門還是太平洋西岸的交通要道,是歐洲、非洲與澳洲、美洲以及南亞、東亞、東南亞之間海上航道的必經之地和中轉站。因此,早在16世紀香港和澳門就已經開始為東來尋找原料、勞動力和工業品市場,尋找中西之間傳統的“朝貢”關系以外所謂“正常”的政治和經濟關系的“大門口外的陌生人”覬覦。

英國殖民者侵占香港是通過赤裸裸的武力征服實現的,并以不平等條約作為掩飾其海盜行徑的所謂“合法化”的“文明”外衣。從1837年在香港島秘密建立“居留地”,到1841年捏造子虛烏有的《穿鼻草約》公開占領香港島;從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割取香港島,1860年的中英《北京條約》割取南九龍,到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并通過單方面的所謂《香港憲章》、《九龍敕令》、《新界敕令》、《九龍城寨敕令》和《英皇制誥》、《皇室訓令》建立起英國政府對香港的殖民統治秩序。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的歷史過程較英國殖民者侵占香港遠為復雜、曲折和漫長。與英國人在香港始終單方面地堅持依不平等條約之“理”、之“法”擁有對香港的主權、治權的情況不同,葡萄牙人雖然也在澳門建立起了殖民統治秩序,但是以承認澳門為中國的領土、承認中國政府在主權方面對澳門的“最高和最后的權力”為前提條件的。也就是說,澳門的主權、治權長期處于分離的狀態。從1535年明朝政府的廣東都指揮使黃慶接受葡萄牙殖民者的賄賂而“請于上官”將市舶提舉司遷入澳門,使澳門成為“中外互市之地”開始,從1553—1557年間明朝政府的廣東海道副使汪柏接受葡萄牙殖民者的賄賂而擅自應允葡萄牙殖民者借口“舟觸風濤”“水濕貢物”“暫借(澳門)地晾曬”的請求,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者在華唯一的“居留地”開始,到1849年的“亞馬留事件”結束,在此一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歷史時期,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門從中國政府那里爭取到的不過是傳統的對待在華“夷人”的“另類番坊”的權力和傳統的對待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土官治土民”的居澳葡人“自治”的權力,中國政府對澳門的主權、治權全面、完整并名副其實。從16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根據“建城設官而縣治之”為“上策”的指導思想,在香山縣與澳門之間陸路交通咽喉——蓮花莖的中央建立關閘,將澳門劃列為一個特殊地區進行特殊管理。從“守澳官”、“提調、備倭、巡緝行署”到香山縣丞、澳門軍民海防同知,從雍陌營到前山寨、前山營,從《海道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