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珠海環球海外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明年要去江西特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大家覺得怎么樣啊?)

时间:2024-06-02 03:36:03 编辑: 来源:

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后借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或恢復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于所并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該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廣的時間與費用。三是該模式適用于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較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并購品牌模式,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購了具有113年歷史、在德國和歐洲有廣泛的基礎、號稱“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著名品牌的商標權益。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后TCL集團又于2003年7月花費幾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的家電企業戈維迪奧(Govedio)公司,這次收購是一次全資收購。戈維迪奧公司是一個做錄像機、DVD等視像產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銷售額約2億多美元。并購美國戈維迪奧公司后,TCL集團仍計劃在美國市場繼續使用戈維迪奧品牌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借外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并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于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采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采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號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藥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于續,并在臺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藥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藥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藥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采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后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采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采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后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采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藥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并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并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并購目標企業后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于海外資產并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意大利電冰箱制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并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絡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圣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于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于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后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并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絡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并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于并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采用資產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后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采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并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于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于中方并購企業在完成并購后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并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并購陷阱,制約并購目標的實現。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的理事成員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第五屆理事會成員名單

(2015年1月24日)

名譽會長(按姓氏筆劃排序)

于廣洲 海關總署署長、黨組書記

王賡武 中大校友、香港大學原校長

韋鈺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原校長、教育部原副部長

馮友松 中大校友、遼寧省原人大副主任

孫頷 江蘇省政協原主席、黨組書記

許云昭 湖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宋瑞祥 原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原省長,國家地礦部原部長,國家地震局原局長

李延保 東南大學原副校長,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

陳篤信 東南大學原校長

林玉英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

黃衛 新疆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小晶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原省委副書記、原省長

黃鎮東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交通部原部長,原重慶市委書記

楚崧秋 中大校友,曾任《中華日報》《中央日報》社社長

鐘秉林 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東南大學原副校長

名譽理事(地方校友會人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其祥 北京電鐵通信信號設計院原院長,北京校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方宗濤 東南大學馬鞍山校友會原會長,馬鋼公司副總經濟師

馮海晏 安徽省風險投資研究院原副院長

葉厚培 東南大學濟南校友會原會長,濟南市計委原處長

葉菊華 南京市建委原總工

葉善專 東南大學物理系教授,南京校友會原會長

葉德文 福建省建筑業協會會長,福建校友會副會長

劉道鏞 東南大學文學院原院長

孫華遜 江西省南昌市旅游局原局長

李奉吉 中大校友、東南大學統戰部原部長

李相基 東南大學南通校友會原副會長,南通政協秘書長

李樟云 江蘇省科委原副主任

楊承祉 東南大學云南校友會原會長

谷容先 東南大學鹽城校友會原會長,鹽城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

鄒一諍 東南大學廣州校友會原會長

陳戊生 東南大學西安校友會原會長

周鶚 中大校友、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導

周錦清 南汽原書記

吳大元 福建省高速公路公司原總經理,福建校友會會長

吳林奎 上海市地質局原處長,上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

張開榮 南京能源學院原黨委書記,校友總會能源分會會長

張乃通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通信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

蘇光輝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原調研員,泉州校友會會長

陳光榕 福建省交通廳原調研員,福建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季鐵安 南京華飛原總經理、東南大學校董

范學恕 東南大學淮安校友會會長、淮安市人大原副主任、原黨組副書記

金洪欽 原南京地質學校副校長

殷國光 江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宓配喬 溫州校友會秘書長

羅德啟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貴州校友會會長

茅汀江 鞍山市科委原副主任,鞍山校友會會長

錢志新 江蘇省發改委原主任

趙瑞林 東南大學校友總會原副會長,東南大學原校長助理

彭沛墀 中央大學成都校友會秘書長

程道喜 哈爾濱市原市委副書記,哈爾濱市原政協主席

管秋云 上海校友會原常務副會長

會長

易紅 東南大學校長

常務副會長

浦躍樸 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主任

副會長(執行)

劉松玉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副會長

林萍華 東南大學副校長

楊樹林 東南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

劉京南 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朱建設 東南大學原校長助理,發展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

劉光榮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原黨委書記,原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莊寶杰 東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原院長,原南京地質學校校長

胡敏強南京師范大學校長,東南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左惟 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東南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

理事(校內人員)

易紅 東南大學校長

浦躍樸 東南大學副校長

林萍華 東南大學副校長

劉京南 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王保平 東南大學副校長

黃大衛 東南大學副校長

楊樹林 東南大學黨委原常務副書記

孫載陽 東南大學原副校長

朱建設 東南大學原校長助理,發展委員會原常務副主任

劉光榮 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原黨委書記,原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

莊寶杰 東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原院長,原南京地質學校校長

劉松玉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米永強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姚志彪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李爽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胡焱 東南大學發展委員會原副主任

黃安永 東南大學土木學院原黨委書記

張錫昌 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