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溫州百立貿易有限公司公告(有關我國著名企業的簡介和老總的名字)

时间:2024-06-02 09:27:02 编辑: 来源:

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由地方城市信用社改建為商業銀行。該銀行致力于做小微企業和市場商戶的商貿金融伙伴,從扎根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到全面進入長三角經濟圈核心區域。銀行下設義烏管理部及金華分行、麗水分行、杭州分行、上海分行等13個分行,以及義烏佛堂、杭州西湖、上海嘉定、寧波慈溪等112個支行。

根據稠州銀行披露的2018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2017年末,該銀行全行資產總額為1865.09億元,較年初增加282.87億元,增幅17.88%;全年實現凈利潤14.28億元,同比增加0.60億元。資產質量和監管指標方面,截至2017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9.98億元,不良貸款率1.39%;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34%、9.37%,較年初提高1.32個百分點和0.67個百分點。

有關我國著名企業的簡介和老總的名字

1、阿里巴巴集團

創始人:馬云;

簡介:

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或阿里巴巴)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云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云、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云。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4]  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入圍2018世界品牌500強。

2、萬達集團

董事長:王健林;

簡介:

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達集團或萬達),創立于1988年,形成商業、文化、地產、金融四大產業集團,2017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380名 。2017年企業資產7000億元,收入2273億元 。

萬達網絡科技集團是實業+互聯網大型開放型平臺公司,擁有飛凡信息、快錢支付、征信、網絡信貸、大數據等公司,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等技術為實體產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為消費者提供生活圈的全新消費服務。

萬達金融集團旗下擁有投資、資管、保險等公司,未來將實現金融全牌照運營。

3、騰訊集團

董事局主席:馬化騰;

簡介: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買粉絲/WeChat、社交網絡平臺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臺、門戶網站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絡視頻服務騰訊視頻等。

2004年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馬化騰。

2018年3月7日,騰訊和聯發科共同成立創新實驗室,圍繞手機游戲及其他互娛產品的開發與優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終端側的應用。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騰訊(4028.45億元)居第二位。

4、百度

董事長:李彥宏;

簡介:

百度(納斯達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

“百度”二字,來自于八百年前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這句話描述了詞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1999年底,身在美國硅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他毅然辭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百度公司。

百度擁有數萬名研發工程師,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這支隊伍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使百度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5、恒大地產

董事長:許家印;

簡介:

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恒大集團、恒大地產或中國恒大集團)成立于1997年,是中國恒大集團的下屬控股企業,也是集團的地產業務主體,總部位于中國深圳。

恒大集團是集地產、金融、健康、旅游及體育為一體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總資產達萬億,年銷售規模超4000億,員工8萬多人,解決就業130多萬人,在全國180多個城市擁有地產項目500多個,已成為全球第一房企 。

恒大地產的股權結構,許家印通過BVI(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絕對控股在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恒大,而中國恒大又通過BVI公司安吉有限100%持股內資公司廣州市超豐置業,超豐置業又100%持股廣州市凱隆置業,凱隆置業100%持股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6、華為手機

創始人:任正非;

簡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于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云計算等領域構筑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并致力于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7、小米

董事長兼CEO:雷軍;

有誰能幫我回答下這道關于傾銷的案例題?有急用~~謝謝!

反傾銷,是歐美國家在對外貿易中擅用的兵器之一。而中國企業經常成為他們的目標,中國是世界上出口產品受到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根據WTO統計,自1979年8月歐共體對我國出口的糖精及鹽類反傾銷以來,到2001年3月底,已有2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422起,累計涉案金額超過百億美元,單一案件涉案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案有15起。

反傾銷是盾,它保護了本地企業,而將別國(或非關稅同盟國)產品拒之門外。貿易的創造效應與轉移效應,為該國企業帶來滾滾財源;但卻將國外公司置于死地,且增加了該國消費者的支出。目前,很多反傾銷已失去原來之義,而是不管是否傾銷都要反,以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

很多中國企業就是這樣的受害者,因國外反傾銷政策而傷痕累累;從五礦化工、輕紡到機電、鋼鐵等,4000多種商品都深受其害。廈華彩電就走過了艱難的旅程,從歐盟突如其來的反傾銷到第三地設廠、開拓新市場,最后連這種迂回之路都被堵死,真是走投無路、欲哭無淚。

正所謂“否極泰來”,事物又在轉化之中。很多中國企業奮而起身,開始應訴反傾銷,學習規則,學會用規則保護自己。據悉,近年來涉及各國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案件的總體應訴率,已上升到60%~70%;其中,涉及美國和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案件,我國企業的應訴率已達到100%。

反傾銷又是矛。中國企業通過應訴反傾銷,為自己爭回了應得的利益、應有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摘掉了“莫須有”的帽子。如東方打火機廠的產品,就不應當與一次性打火機遭受同等待遇。

據WTO最新統計,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案件的絕對勝訴率(無稅結案)已上升至35.7%。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案立案7起,涉案金額1億美元,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而迎戰反傾銷,實際上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企業的勇往直前、單打獨斗,也需要行業協會的協助和約束,如文中溫州煙具協會發揮的作用;當然,也離不開政府的關注與支持。

反傾銷有可能是禍,也有可能是福,但最終的結果取決于我們到底怎么做。

廈華彩電 一波三折

三次圍剿

1988年,在當地彩電企業的強烈要求下,歐盟對來自中國的小彩電(42厘米以下)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廈華和當時的其他四家企業參加了應訴。1991年1月19日初裁,歐盟對5家應訴的中國企業給予分別裁決,廈華獲得1.6%和2.2%的稅率。但到了1991年7月18日,歐盟終裁時卻作出改變,決定對中國(國營)企業統一征稅,稅率為15.3%(為期五年)。

對首次交鋒的失利,廈華品牌推廣部副經理孫光榮說:“當時經過調查以后,歐盟給我們的反傾銷稅率很低,是1.6%和2.2%;但最后裁決時,卻決定對所有彩電企業征收統一的15.3%高關稅。那時候也是沒辦法,因為1998年以前,歐盟把中國看作非市場經濟國家,人家認為你是在保姆的照顧下誕生出來的企業,得到政府種種優惠的政策,所以第一次應訴失敗跟這個環境有很大關系。”

李永則用“耿耿于懷”來形容第一次應訴反傾銷的失敗。他說,“因為我們沒有傾銷,我們覺得很冤吶。這樣好的市場就這么丟失了,難道就永遠進不去?另外一個,看到我們的前輩們一起反傾銷的,已經一個個落下來了,他們沒有氣力再去想。當時組織一個會想要引導的時候,他們說再也不會跟歐洲人打交道了,他們找其他地方做逃兵去了。我們不行,我們這個企業還是要打。作為一個中國彩電企業的元老,雖然我們不大,我們應該有義務去做這個事情,不然中國這個彩電的門就永遠關上,歐盟市場對我們把門永遠關上,所以我們必須去走這個路。”

1992年11月25日,歐盟又拿起了大棒,對來自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的彩電立案反傾銷,由于中國的小彩電已經被征收反傾銷稅,所以這次歐盟只將矛頭對準了大彩電(42厘米以上)。當時一些企業應訴,但由于錯過了提交材料的最后期限,致使彩電企業全軍覆沒。1994年10月,歐盟對中國所有出口企業統一裁決,稅率為28.8%;1995年4月終裁為25.6%的反傾銷稅率。

按照歐盟的有關規定,對小彩電征收的反傾銷稅應于1996年7月到期。一些歐盟彩電廠家認為,如果取消反傾銷稅,中國彩電重新進入歐盟市場,將會給他們帶來嚴重威脅,因此于1995年提出了對小彩電反傾銷案的復審請求。1995年8月8日,該案立案。1998年12月2日,歐盟決定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彩電征收44.6%的反傾銷稅。從此,廈華連同中國其他彩電基本被排擠出歐盟市場。

曲線救廠

1988年,面對第一次反傾銷應訴失敗,廈華提出了開拓海外市場的“迂回”政策,即通過第三方出口歐洲的途徑。此時的廈華心存一絲僥幸。

“不回避也沒有辦法,因為當時國家的大環境是不允許的,你怎么去應訴也不行的,大環境、綜合國力也不夠,你像現在歐盟如果完全不給我們開門,他就面臨著一個問題了,現在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強了嘛,你不行,我中國可以和你到WTO上打官司,那時候你去哪兒和他打官司?”李永道。

第一次反傾銷也就是91年之前,廈華彩電出口歐盟一直是30萬臺左右,出口最高時甚至達到50萬臺,出口額近一億美金,“9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