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福清海外華僑人數(福清華僑中學招生人數)

时间:2024-05-29 07:03:13 编辑: 来源:

全天候的200多座深水港群和6萬平方公里工業用地,僅距國際集裝箱環球主航線 13~24海里,是福建省乃至全國的“稀缺”港口資源。

物產

古代

福清窯 -- 歷史上曾有中國古代瓷窯之福清窯

現代

礦藏主要有葉蠟石、高嶺土、花崗巖、石英砂等。

野生動物有猴、貉、麂、山豬、山兔、馬鮫魚、真鯛、鰻魚、縊蟶、花蛤、文蛤等。

藥用植物有益母草、艾、川芎、貝母、生地、車前草、射干、天門冬、桔梗、白花蛇舌草等30多種。

土特產主要有軟木畫。

特產美食有光餅、魚丸、發粉肉、太四枇杷、高山番薯丸、新厝米粉仔、蜜餞。

生態

國家重要濕地名錄之華中地區濕地收錄了福清灣濕地。參見中國濕地

福清灣濕地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歇地,對研究掌握有關濕地與各種鳥禽的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范圍包括三山鎮的鸕鶿嶼、海口農場、龍江出海口、東閣華僑農場、東壁島、八尺島等灘涂濕地。

目前已觀測到國際瀕危物種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世界瀕危鳥類、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瀕危物種黑嘴鷗以及斑嘴鴨、綠頭鴨、針尾鴨、紅嘴鷗、黑瀑冰鷺等其他大量珍稀鳥類,是候鳥的越冬天堂。據統計,鳥群最多時達兩萬多只。

2004年冬季,在福建福清海灣濕地,觀鳥愛好者發現有60只左右全球瀕危物種的黑臉琵鷺停留越冬,長達5個月。黑臉琵鷺生性好靜,驚怕外界騷擾。這種鳥類能選擇福清灣濕地越冬,表明該濕地生態系統仍保護得很好,環境調節功能較強,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

環境

近年福清市片面講求經濟發展速度,加上監管的缺失,已對環境已造成相當的壓力。一個最明顯的例證是境內主要河流的龍江被污染。龍江上游還算得上是山明水秀,但經過洪寬工業區之后便變黑變臭。工業區內造紙廠染織廠等等或明或暗在龍江排放,致龍江下游穿過市區直到入海口之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并對福清灣內海產養殖構成重大威脅。改善環境安全,改變環保思想已到迫在眉睫的程度。

目前,由于在市區的龍江底埋了一條單獨用于排污的管道,所以市區內的龍江水質已得到一定改善,但治標不治本,排污管道之后的區域與入海口的污染依然存在。

軍用機場

1955年3月,中央軍委曾在龍田修建軍用機場,稱5795工程,當年6月竣工[8]。后此機場因軍事對抗價值的降低而荒廢。1996年臺海危機,大批軍人及裝備重新進駐此機場[來源請求]。

旅游

石竹山

瑞云塔

黃檗山風景區

瑞巖山風景區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江橋

黃閣重綸坊

彌勒造像

黃檗宗

南少林

洪門

中華街

唐人街

福州地情網.福清市志.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於2008年1月1日查閱.

福清灣濕地:見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發揮最大優勢 建設樞紐大港 。

探訪福清偷渡現象 。

福建福清的偷渡 。

倭寇

橫嶼之戰、牛田大捷、林墩戰斗、福清之戰

福清的風土人情

福清簡稱“融”,地處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和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699年置縣,1990年12月撤縣建市,現轄20鎮1街,市域總面積243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519平方公里,人口121.7萬,是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

一、福清區域特色

一是山海資源豐富。福清西北多山,東南瀕海。山地面積102萬畝,盛產枇杷、龍眼、荔枝等四時佳果;淺海灘涂92萬畝,放養著蟶、蛤、蠣、魚、蝦等海味珍品;并有儲量較大的礦藏資源。福清海岸線長達348公里,占全省的13%,建港條件優越,可建5-30萬噸深水優良泊位100多個。現已建成5000噸位融僑集裝箱碼頭、3萬噸級元洪通用碼頭、5萬噸級江陰港區1號泊位集裝箱碼頭,在建中的還有元洪碼頭二期、江陰港區2、3號泊位及火電項目等專業碼頭,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二是區域位置特殊。國道和福泉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把福清與省會福州及廈漳泉等省內經濟最活躍區域連成一片。東臨臺灣海峽,最近處與臺灣新竹市僅距84海里,是福建省對臺、對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是愛鄉賢達眾多。福清人素有愛拼敢贏、重情重義的精神特質。現有海外華僑和新移民78萬多,分布在東南亞、歐美、澳洲、非洲等112個國家和地區,還有近10萬玉融兒女活躍在全國各地經濟建設主戰場上。廣大旅外鄉親致富不忘造福家園,或回鄉捐建公益、投資辦廠,或積極牽線搭橋協助招商引資,對福清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卓著,建功至偉。四是人文勝跡薈萃。境內有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石竹山、日本三大佛教之一黃檗宗祖庭萬福寺、南少林寺遺址、靈石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國家級重點文物瑞巖山彌勒佛造像等諸多名勝古跡。福清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祖籍地,鄭俠、葉向高等一大批杰出歷史人物,為玉融古邑贏得“文獻名邦”的美譽。

二、福清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特別是建市10多年以來,伴隨共和國前進步伐,百萬福清人民領開放風氣之先,借政策驅動之利,揚僑臺區位優勢,在改革開放、富民強市的道路上勇立潮頭,闊步向前,構筑起了福清新世紀經濟騰飛的堅強基石。2004年福清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延續了近年來不斷增長的上升勢頭,達到了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好水平,福清各項事業又登上了新的更高的發展平臺,全市上下呈現出了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氛圍。 一是經濟總量大幅攀升。全面超額完成2004年初市委提出的經濟發展“234”目標任務,其中財政總收入達到20.38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2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470.97億元,分別增長23%、15.56%和45.06%,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量、增幅均位居福州各縣市區前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民經濟實現了“三個歷史性跨越”:

一是地區生產總值從2001年突破200億到2004年突破300億元大關,僅用了3年時間;二是財政總收入在2001年10.27億元基礎上基本實現了翻一番,也僅用了3年時間,成為全省第二個財政收入過20億元和國稅收入過10億元三個縣市之一;三是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去年接近2.5萬元,折合3000美元,這意味著福清已經提前16年率先實現了中央提出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經濟指標。能夠實現這些突破,工業經濟所起的作用最為明顯,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實現工業產值624.3億元,增長32.28%,以工業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58.96%。

二是“三大需求”強勢增長。投資、消費和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都得到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勢增長,全年累計完成投資總額66.94億元,增長53.4%;“親情工程”成效逐步顯現,在海外、在國內和在福清的“三支福清人隊伍”已經成為推動福清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去年全年內資實際到資達到21.49億元,增長52.53%,實際利用外資2.03億美元。外貿出口增勢迅猛,全年實現出口總值34.15億美元,增長64.95%。商貿市場日趨繁榮,引進了國美電器、拓福建材超市等大型連鎖商貿企業,福清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28億元,增長10%。

三是工業園區快速推進。融僑開發區“國家級”的品牌優勢進一步凸顯,南部片區開發和顯示器產業園申報、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出口加工區建設已經啟動;以電子信息、汽車玻璃為代表的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36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7.7%;冠捷、捷聯顯示器產量突破2000萬臺躍居全球第一;福耀汽車玻璃實現了我市“中國名牌產品”零的突破,浮法玻璃第一條生產線順利試產,福耀公司入選第六屆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并名列第7位。元洪投資區鎮街捆綁招商和“飛地”工業發展成效顯著,許多經濟指標實現了倍增式增長,第一期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全面竣工并基本招商完畢。江陰工業集中區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2、3號泊位碼頭和鋼鐵前期項目、國電一期等重點項目已正式動工,以福抗、福興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形成,各類項目正在加速集聚;江陰港對外開放工作通過國家驗收,新辟了美西、歐洲地中海和日本三條國際航線,加上2003年開通的西非航線,目前共開通了四條國際航線。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工業集聚、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成為推動鎮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

四是發展格局更加協調。三次產業同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穩中有升,實現農業總產值60.94億元。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群眾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63元,分別增長9.4%和10.28%,居民本外幣儲蓄余額達到233億元。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去年高考上線率和中考優秀率達到近年來的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亞通公司設立了福清首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含捷聯)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7%。城區面貌進一步改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啟動了清盛大道、福業大道、中環路等城區主干道建設,完成了元洪路拓寬改造工作,建成了龍山公園等群眾休閑活動場所;城區交通狀況進一步改善,“暢通工程”達到國家二等城市標準。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

生活習俗

第一節 服 飾

明、清時代,福清男女分別上著對襟和大襟的粗布衣,袖寬,衣長到膝蓋;下穿至腳面的褲子,褲腳口寬大。富室男子穿長衫、馬褂,頭戴珠帽。冬夏衣著變化鮮明,而春秋只在冬夏裝中減增。布料織工細密,顏色有藍、青、紅、綠、黃、白等。衣褲顏色的搭配,相互交錯,對比色顯明,多為藍衣、青褲。一般未婚女子穿褲子,不穿裙子,已婚婦女均穿紅裙。龍高半島至今,還可見丈夫健在的老年婦女穿紅裙。女人婚后喪偶,則終身不穿紅衣、紅裙,前三年守孝,須著青衣、白裙,后三年改為青衣、青裙,裙子須遮住腳面。沿海多風沙,婦女出門耕種或討海,常用毛巾包頭,圍脖子;男子所穿褲子的褲筒比較寬大,利于討海作業。少女留單辮或雙辮,并插上一二朵花或在辮梢扎紅絨繩,已婚婦女留長發髻,還以金銀首飾點綴。

民國時期,中山裝在城鎮和知識界中開始流行,婦女穿棉布長衫的也不少。大、中學生中,男有穿西裝,女有著旗袍的。

共和國成立初期,崇尚蘇聯生活方式,女理短發,男理“一邊倒”發型。農村中,老年農民多穿布扣對折便衣和不帶褲袋的便褲,顏色以藍、青為主;中、老年婦女多穿大襟衣服,下穿便褲。隨著農民生活的改善,50年代末期起,中山裝、青年服、軍式便服流行全縣。

“文化大革命”期間,草綠、黃、灰軍式便服風靡全縣。

1978年后,特別是進入80年代,時裝不斷更新。福清作為僑鄉,受國外時裝的影響,尤為明顯。春、秋、夏、冬在福清流行的主要時裝有春秋裝、夏季和冬季時裝。女春秋裝外上衣的衣領多為小立領或圓西裝領,直腰、墊肩,衣長至大腿膝部,褲子為直筒長褲。裙服多在夏天流行,80年代后期,有的年輕姑娘,穿連衣裙,外套一件毛背心。男春秋裝上衣多為直領、寬肩、排扣式,或拉鏈式,褲子為直筒褲。

夏季時裝,女的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