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糧食貿易企業平均毛利(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率是多少呀 ?)

时间:2024-05-25 17:36:08 编辑: 来源:

煙酒指望零打碎敲不行,主要靠關系戶支撐,比如像過去那樣依靠企事業單位照著提高銷量,如今各單位管得緊也大不如前了,能不能做要看你人脈關系情況。

無論做哪樣都好,生意無好壞都是人在做。再好的生意不會做也會倒閉,不好的生意會做就能財源廣進。

但是做糧油和煙酒還是多少有些區別的,做糧油利潤低薄利多銷倒貨快,做煙酒利潤高滯貨時間長倒貨慢些,各有優缺點,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謝謝樓主的邀請!

做生意,做糧油好還是煙酒好?

我認為經濟條件可以的話,做煙酒生意比較好。 主要是因為,煙酒生意準入門檻比較高,很多經銷商都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才可以做的。糧油生意門檻比較低,往往利潤率低,都是靠走銷量的,才可以的。

香煙

香煙要想想經銷需要要煙草局辦理煙草專賣許可證,有營業執照才可以進行香煙銷售,對于這一塊國家管理比較嚴格,而且香煙每天是限量供應,經常有時候賣斷貨,有時候想買香煙居然有買不到的情況,舉個例子,紅南京,紅塔山,經常有買不貨的情況,想想都出現斷貨情況就知道其中的利潤有多大。

酒水

酒水生意據我了解有區域代理權,有的酒水代理權拿下來,一年的銷售量可以的話利潤也是可觀的,還有酒水本來就不愁銷路,酒水是放的時間越高,價值越高,做酒水生意基本很少有虧本的,但是酒水的經營門檻較高,沒有經濟實力往往是拿不到代理權,沒有代理權利潤相對低點。

糧油

糧油生意,這些東西是日常生活用品,往往經營門檻低,都是靠銷量多少來賺錢的,遇到生意不好的情況下,往往賺不了多少錢,所以真正做糧油都是靠門路的,做起來才能賺點錢。

總結

樓主的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我認為有條件還是做煙酒生意比較好,利潤也高,糧油生意有銷量做做也行。

關注財神道,投資不盲目。

按貿易類如何做帳

企業如何建賬之三——商品流通企業

商品流通企業是指從‍事商品流通(買賣)的獨立核算企業。主要包括:商業、供銷合作社、糧食、外貿、物資供銷、圖書發行等企業。如商場、大中小型超市、糧店等等。因商品流通企業的經濟活動主要是流通領域中的購銷存活動,所以這類企業的核算主要側重于采購成本和銷售成本的核算及商品流通費用的核算。該類企業賬簿的建立主要也是三個方面。

一、現金日記賬及銀行存款日記賬

商品流通企業的現金日記賬及銀行存款日記賬的建立方式與工業企業是相同的。

二、總分類賬簿

商品流通企業的總分類賬除了要設置我們講到的工業企業日常總分類賬簿之外,還要設置商品采購、庫存商品、商品進銷差價這三個商品流通企業必須使用的總賬賬簿。如果經常委托他人代銷商品或為他人代銷商品,還需設置委托代銷商品、代銷商品款、受托代銷商品賬簿。另外因商品流通企業的收入、成本和稅金與工業企業略有不同,所以還應將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改為“商品銷售收入”,把產品銷售成本改為“商品銷售成本”,把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改為“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把產品銷售費用改為“經營費用”。另外可根據企業業務量大小和業務需要增刪需設置的總賬賬簿。

三、明細分類賬的設置

根據增設的總賬賬簿,我們還應增設相關明細賬簿,如商品采購明細賬,反映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及入庫商品的實際成本,商品采購明細賬可按客戶名稱設置;庫存商品明細賬,反映商品的收發結存情況,可按商品的種類、名稱、規格和存放地點設置,要求采用數量金額核算法。在按實際成本計算已銷商品成本時,庫存商品的發出可按個別計價法(分批實際成本計價)、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進銷差價法和毛利法。如果企業是商品零售企業,還需設置“商品進銷差價”明細賬,該賬戶因是“庫存商品”的調整賬戶,所以它的明細賬的設置口徑應與“庫存商品”明細賬一致。“經營費用”作為反映商品流轉整個經營環節所發生的各種費用,應按費用的種類,如運輸費、裝卸費、整理費、廣告費等分類反映。

“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明細賬可以按商品的種類、名稱、規格或不同的銷售部門設置。商品流通企業明細賬的設置,除了上述明細賬外,其余與工業企業明細賬的設置相同。

四、其他問題

因商品流通企業存在有較之服務業不同的成本計算問題,所以為了便于成本計算需要外購或自制許多計算用表格,所以在建賬時也要有所準備;否則到月末結賬時會手忙腳亂。如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表、商品盤存匯總表、毛利率計算表等。

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率是多少呀 ?

我國茶葉出口退稅率提高2個百分點,由13%升至15%

1個月過去了,此項政策產生了哪些影響?出口企業對此又有何反映?中國茶葉進出口商會會長蔡軍說:“對于出口維艱的茶葉企業而言,這不亞于打了一支強心劑,極大地提高了出口企業的信心

”按照2008年出口創匯6

82億美元估測,這一政策每年可為茶葉出口企業節省1364萬美元

一家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茶葉出口毛利率5%-8%樂觀估算,這一政策可為出口企業提高30%-50%的純利潤

不過,受金融危機、匯率波動和出口管理成本增加的影響,出口利潤不斷削減,出口企業亟需出口退稅率再次提高

其實,早在2008年11月提高3486項商品出口退稅率的時候,茶葉企業就開始不斷呼吁,希望能提高茶葉出口退稅率

半年以后,茶葉出口企業的愿望終于得到了部分滿足

不過,安徽省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陳文友依然表示,希望出口退稅率能提高到17%,恢復到1995年前的狀態

一位出口企業負責人為記者算了一筆賬

今年以來,茶葉原料收購價格平均上漲20%左右,部分短缺品種漲幅超過30%

另一方面,為應對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對進口農產品設置的技術壁壘和出口商檢要求,出口茶葉每批次大約增加檢測費用1250元

而且,嚴格的檢測要求,導致茶園管理成本提升

總體來看,雖然國際價格略有升高,對外賣價有所提高,但很難消化成本的增加

目前國內大多數茶葉出口企業只能保本經營,有的甚至出現虧損

另一方面,由于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越南等主要產茶國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成本低廉,使我國茶葉出口比較優勢在減弱

據眾多茶葉出口龍頭企業反映,過去主要與我國開展茶葉貿易的客戶,開始將訂單全部或部分轉向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

不少專家表示,提高茶葉出口退稅率,也是間接提高茶農補貼,變相補償茶葉欠缺財政補貼的現實

國家對糧食、油料等都有多種形式的補貼和扶持,唯獨對茶葉沒有補貼,實際上產茶區和以種茶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均是經濟最不發達的農業貧困地區和最需要扶持的弱勢群體

全國涉茶農民8000萬人,提高茶葉出口退稅率,以出口反哺茶農,是貫徹黨中央“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重要精神的有效之舉

我國出口的茶葉,主要以低檔茶為主,這些茶葉的出路只能是外銷,國內市場很難消耗

從輔助農業發展的角度考慮,業內人士都希望能實現出口茶葉零稅率

有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在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出口企業的協調性,謹防出口企業競相降價,將退稅利潤轉化為降價動力

據最新統計數據,我國1月至5月出口茶葉12

4萬噸,同比增加0

18%,外貿額2

76億美元,約2

23美元/公斤,同比減少1

87%和2

05%

在國際茶價略有增高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如何解釋明朝中后期持續巨額貿易順差現象?

【轉自中國經濟史論壇】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銀為何大量流入中國

作者:陳昆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巨量白銀流入有兩個原因:貿易順差和套匯。文章考察了這兩個因素形成的機制。與晚明時期類似,當前我國也出現了持續的巨量貿易順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對貿易的干預政策所致。本文認為,不能簡單地評判貿易順差的優劣,關鍵是貿易順差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等因素是否相適應。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海上貿易;套匯;白銀流入

引言

自1550年代中歐海路開通至1800年代,中國保持巨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這在世界貿易史上實屬罕見。大衛.休謨[1] 著名的“價格—鑄幣流動機制”理論也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根據這一理論,在以貴金屬為本位貨幣的時代,理論上并無一國能長期保持貿易順差。[1]葡萄牙學者馬加良斯·戈迪尼奧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銀產量的絕大部分和占美洲產量一半的世界白銀流入了中國,數量十分龐大,因此他將中國形容為一個“吸泵”,形象地說明了明清中國吸納了當時全球巨量白銀。[2]

弗蘭克[3]在他的著作《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中認為,1400—1800年是以中國為中心的單一世界體系格局,他用貿易和套匯來說明他的這一理論。

關于國際貿易,他認為,有四個地區長期保持著商品貿易逆差,它們是美洲、日本、非洲和歐洲。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銀來彌補它們的貿易逆差,而非洲則靠出口黃金和奴隸彌補逆差。因此,這三個地區都能夠生產世界經濟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幾乎不能生產任何可供出口的商品來彌補其長期貿易赤字。于是,歐洲只能靠“經營”其他三個貿易逆差地區的出口來過日子,從非洲出口到美洲,從美洲出口到亞洲,從亞洲出口到非洲和美洲,歐洲成為全球貿易網絡中的中介。為了平衡中國似乎永久保持著的順差,世界白銀流向中國。[3]

貨幣不僅可以用來對貿易赤字進行“結算”,而且是一種能夠產生利潤的商品,是由供求法則支配的,由此產生套匯機會。供大于求的地方的白銀價格會低一些,求大于供的地方的價格會高一些,這就吸引著白銀從一地流向另一地。在16世紀和17世紀早期,歐洲人所做的就是在亞洲各國的黃金和白銀的兌換差價之間套利,以及在某些貿易往來中,尤其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中充當中間人的角色。任何一種貨幣都既是價值儲存器,又是各種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交換媒介。各種面值和純度的貨幣都可以相互兌換或套利,也可以換取其他商品。因此,正是在全球范圍內的這種貨幣之間的套利兌換性以及它們與商品之間的交換性,使得實際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世界市場真正地運轉起來![3]

本文循著弗蘭克的思路,從海上貿易和套匯兩個方面對明朝中后期白銀流入作一考察。

一、明代中國商品國際競爭力

據史料記載,15世紀中葉至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期間,中國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據統計,1522—1566年(嘉靖年間),中國的生鐵產量達到45,000噸,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國到1740年才達到2,000噸。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國工業總產量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32%,而全歐洲僅占23%;中國的國內貿易總值為4億銀兩。直到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的GDP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4%,居世界各國的第一位。[4]

中國自明代中期以來開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這依賴于中國強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產出來的豐富商品。中國商品擁有千百年間發展起來的精湛工藝,質量優良。而且當時許多日用品生產技術為中國所專有,占據了有利的市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