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知乎算不算社交媒體(今日頭條、知乎、豆瓣不同自媒體的算法)

时间:2024-06-02 22:11:04 编辑: 来源:

題封面的認知預期打開內容的,只有實際消費體驗與預判一致、甚至超出預判,才算得上是好的閱讀體驗。

我們之所以抵觸標題黨,并非因為它駭人聽聞,而是因為用戶抱著駭人聽聞的預期,點擊進入詳情頁之后才發現內容平淡無奇。

想要衡量消費體驗,內容的消費比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對于視頻來說是播放進度和播放時長(因為用戶會有快進的行為,所以100%的播放進度并不意味著100%的播放時長)。

平均消費比例越高,代表用戶的認可度越高、消費體驗越好。

除了內容消費比例指標以外,內容是否引發了讀者互動也是一個常見的考察角度。

如評論、點贊、收藏、轉發等,這些指標的橫向對比通常用于組織內部考核不同編輯的創作能力。

其中,個人建議需要額外關注的是評論和轉發兩個指標。

促進評論的提升算是有一些技巧性的部分:

選題有沖突性或者有代入感,在正文中留有懸念,主動引起討論、投票,在評論區中帶節奏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對于轉發指標,我們可以套用BuzzFeed的病毒傳播系數的計算方式:

四、粉絲增長分析

對于自媒體而言,虛高的粉絲數除了忽悠投資人和廣告主以外,對自身成長是毫無意義的。

想要可持續發展,只有精準的粉絲才有價值。

那什么是精準的粉絲?

我想,應該是指能夠給自媒體帶來變現價值的粉絲。

粉絲增長分析,就是圍繞有變現價值粉絲算的一筆賬:如果一個粉絲能給自媒體帶來5塊的凈利潤,那么花低于5元的成本來購買這個粉絲就是劃算的。

首先,引入三個概念——LTV、CAC和ROI。

LTV(Life Time Value):生命周期總價值。

一個粉絲從關注你的那一天開始到取關或者脫離平臺為止,能夠帶來的收益。

通常按渠道來計算,如果某個渠道或某個平臺的用戶不精準、付費意愿差,那么這個渠道的用戶LTV就相對較低。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用戶獲取成本。

同樣跟渠道有關,自媒體需要持續的發現低價、優質的渠道,搶占紅利期。

比如2015年初,買粉絲廣點通渠道的買粉絲漲粉,單個用戶獲取成本只有1-2塊錢。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

計算公式為(收入-成本)/成本。

應用于粉絲增長場景就是(LTV-CAC)/CAC。

衡量的是:你從一個粉絲身上掙到的錢,是否能夠覆蓋獲取這個粉絲的成本。

通常應該做ROI1的事情,這樣才能夠保證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后續也都圍繞這個角度展開。

首先,現身說法,舉一個親身犯下的“人傻錢多”的蠢事。

15年初,買粉絲朋友圈集贊的路數還很火熱,我們也不能免俗,搞了三場集贊有禮的活動。

三場集贊有禮的活動,表面上看起來一面光鮮,各種指標在活動日都有顯著的提升。但是興奮過去之后的分析,卻讓人笑不出來了。

三次活動中,發起活動的老用戶重疊度越來越高,帶來的新用戶越來越少,同時,新用戶的次日留存情況也越來越差。

于是,我們開始反思用戶為什么要參加集贊有禮的互動?唯利爾。

老用戶發起活動,他所帶來的新用戶無非是看一眼品牌廣告,幫朋友支持一下。

如果實物獎品價值還不錯,那么這個新用戶也會發起,但目的在于獎品而非買粉絲。

此外,設計過高的門檻使得有的用戶不樂意參與,有的用戶則自建了群開始互相點贊,達不到拉新的作用。

想要提升用戶增長的ROI,就必須降低新用戶中非精準用戶的比例,從而拉升渠道用戶的LTV,降低用戶獲取成本CAC。

由此入手,我們優化了轉發集贊拉新的方式,新一期集贊活動的禮品是凱叔西游記第二部的部分章節收聽權,每個用戶只需要拉5個用戶就能獲得。

因為是虛擬產品,CAC得到了顯著降低。

而兒童故事音頻跟買粉絲賬號捆綁只能自用,用戶如果不是真有需求就絕不會參與活動,從而提升了新增用戶的精準程度。

在后續的此類活動中,我們都有意識的對禮品的形態進行了控制:

實物禮品用于鼓勵已有的活躍老粉絲,虛擬禮品用于激活和拉新。

運營微博、買粉絲這樣的平臺,我們很容易沉迷于追求短期粉絲數字的飆漲而舉辦各種活動。

某些活動拉新從CAC的角度看或許是劃算的,但深究其所帶來的真實活躍粉絲,就往往會發現ROI遠遠小于1,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次展示廣告曝光,做了一筆又一筆的蝕本生意。

想要算清楚用戶的ROI,有賴于用戶身份的識別和渠道的追溯。

在這一點上,微博和買粉絲的基礎建設比較完善。

以買粉絲為例,基于平臺提供的二維碼,我們可以追溯不同用戶的來源并標識,就像是安卓應用下載對于不同的應用市場打不同的渠道包一樣。

進而,通過平臺提供的外鏈功能、私信功能,來識別用戶的活躍情況。

對于付費增粉渠道,每隔一段時間暫停一些,比較渠道暫停前后自己粉絲量的增長情況和粉絲閱讀占比、線上活動粉絲參與量情況,建立起對付費渠道更清醒的了解。

通過數據分析的方式,能夠讓我們更加清醒的審視內容創作的消費性好壞,粉絲積累的性價比高低,從而以更經濟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增長速度。

什么是新媒體,怎么界定新媒體?

新聞媒體亦稱大眾媒體,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后出現的一個概念。一般來說,新聞媒體包括紙質媒體(報刊)和電子媒體(廣播、電視)兩種。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作為“新電子媒體”的網絡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媒體類型。典型的新聞媒體網站:新報網、鳳凰網、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等等。

現代意義上的新聞媒體已成為現代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化存在方式——新聞媒體文化。新聞媒體文化對人的心理特征、行為結構、態度傾向等方面都產生了明顯影響,使得當代人的生活形式、內容乃至思維方式都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著新聞媒體傳播時代的深入,大眾媒體在當代社會不僅發揮著傳遞信息、提供娛樂等社會功能,還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塑造著社會公共生活,它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斷提供一系列具有導向性的社會公共價值觀念,并創造了極具大眾化色彩的媒體話語系統,媒體文本也日益成為現代人精神消費的重要形式。由此,新聞媒體以其對社會覆蓋面之大,對人影響力之巨而成為現代社會一種無所不在的文化存在方式。新聞媒體文化就是指以大眾媒體為載體,以媒體表達方式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社會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新聞媒體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媒體主要有以下五項功能:

1、監測社會環境

2、協調社會關系

3、傳承文化

4、提供娛樂

5、自由社會與集權社會的傳媒

在集權社會,傳媒受到專制政府控制,為政府服務。傳媒的“新聞報道”,在集權社會往往被曲解為“宣傳”,主要反映政府的聲音,而非民眾的聲音。

新聞媒體社會責任

媒體的社會責任是由其政治、社會屬性決定的,確切地說,媒體的社會責任包含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兩方面。

自媒體有哪些

百家號(百度瀏覽器,百度首頁它的排名效果那是沒話說)

頭條號(即今日頭條目前來說是流量最大的自媒體平臺)

買粉絲買粉絲(公眾平臺是目前最熱的)

企鵝號(操作引流還是有點難,沒什么閱讀量)

大魚號(開通收益有點困難)

網易號(與其他平臺相比起來,沒啥流量)

搜狐號(搜狐自媒體,作為百度的新聞源,權重之大,非常適合做排名)

還有一些平臺知乎、簡書、派代、惠頭條、可比、豆瓣等等。

自媒體可以賺錢嗎?自媒體平臺的收入哪里?

1.自媒體平臺的補貼,發文或者發視頻平臺就會獲取一定的收益;

2.平臺廣告,可以在文章中、文章結尾,或者視頻開頭結尾的出現廣告,按照展示量給予補貼;

3.電商變現,首先就是你自己有流量,然后你才能去接廣告,再一個就是自己在上面賣東西,或者自己做平臺,然后別人在你這里入駐賣東西,比如說抖音,就可以在下方出現購買鏈接。

自媒體領域有哪些:一般有這些:情感、社會、娛樂、科技、美食、財經、搞笑、汽車、歷史、軍事、時尚、旅游、養生、育兒、國際、游戲等。

平臺不同,領域細分也不盡相同,大同小異。

不過對于新手來說選擇領域時要注意,一定從定位考慮,自己感興趣的興趣或者自己熟悉的,自己擅長的考慮。

因為做自媒體是持久之戰。如果選擇領域是自己一點都不懂或者不喜歡,這樣的你在這個領域持久發展下去,是沒有一點動力的,會很耗費時間及精力。

有哪些社交軟件

1、微博

微博是基于用戶關系的社交媒體平臺,用戶可以通過PC、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接入,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實現信息的即時分享、傳播互動。

微博基于公開平臺架構,提供簡單、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戶能夠公開實時發表內容,通過裂變式傳播,讓用戶與他人互動并與世界緊密相連。

作為繼門戶、搜索之后的互聯網新入口,微博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實現了信息的即時分享。

2、抖音

抖音,是由字節跳動孵化的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

該軟件于2016年9月20日上線,是一個面向全年齡的短視頻社區平臺,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音樂作品形成自己的作品。

3、QQ

QQ是騰訊QQ的簡稱,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互聯網的即時通信軟件。

QQ覆蓋了Windows、macOS、iPadOS、Android、iOS、Harmony OS、Windows Phone、Linux等多種操作平臺。其標志是一只戴著紅色圍巾的小企鵝。

騰訊QQ支持在線聊天、視頻通話、點對點斷點續傳文件、共享文件、網絡硬盤、自定義面板、QQ郵箱等多種功能,并可與多種通訊終端相連。

4、知乎

知乎是一個中文互聯網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和創作者聚集的原創內容平臺,于2011年1月正式上線,以“讓人們更好地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找到自己的解答”為品牌使命。

知乎以問答業務為基礎,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承載為綜合性內容平臺,覆蓋“問答”社區、全新會員服務體系“鹽選會員”、機構號、熱榜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并建立了包括圖文、音頻、視頻在內的多元媒介形式。

5、買粉絲

買粉絲(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

買粉絲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