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交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演講稿(什么是社交媒體對社會和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时间:2024-06-07 17:24:07 编辑: 来源:

上學到的永遠只是知識。遺憾的是,一個只有知識而沒有文化的人是可悲的。因為,在現代的社會,知識和文化是兩種不同的概念,知識只是你所掌握的死的東西,而文化哪?卻包括你所掌握的知識和你的個人素養。所以,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做的是有素質的人,有文化的人。

   看看世博園里的小白菜小藍莓們。看看獻血屋里的奉獻者們。再看看街頭忙碌的大學生志愿者們。

     大學生素質演講稿3

   告別了中學時代,邁進大學校門,人生的歷程翻開了新的一頁,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階段。面對嶄新的學習環境,同學們既會充滿好奇和興奮,也容易遇到不適和困難.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有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但是我們在現實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以下是我所總結的幾個方面:

   一、是生活適應問題

   這一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表現最為突出。新生來自全國各地,以往的家庭環境、受教育環境、成長經歷、學習基礎等相差很大。來到大學后,在自我認知、同學交往、自然環境等各方面都面臨著全面的調整和適應。由于目前大學生的自理能力、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普遍較弱,所以,在大學中,生活適應問題廣泛存在,有的思家、戀舊,常常偷偷以淚洗面;有的厭學、仿徨、沉溺于無所事事;有的失眠、抑郁、在焦灼中挨度日子;更有的則想休學、退學,。

   二、是學習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上的困難與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大量的事實表明,學習成績差是引起大學生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大學生在學業方面是同齡人中的優秀者,但由于大學學習與中學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學生存在學習問題,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興趣、考試焦慮等。

   三、是人際關系問題。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學生較為封閉,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弱。進入大學后,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不同、個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閉鎖、羞怯、敏感和沖動,都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困難,從而產生困惑、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四、是戀愛問題。

   戀愛問題一直是大學校門的熱門話題,也是大學生們倍加關注的自身問題之一。大學生處于青年中后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戀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學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夠,很多學生根本未弄懂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對異性的神秘感和渴望交織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嚴重的還導致心理障礙。他們有的求愛遭到拒絕后陷入深深的自責與自卑中,有的面對“第三者”而焦慮、抑郁,有的為單相思或暗戀某人而茶飯不香;有的為失戀而萌發報復或自殺念頭,?

   五、是擇業問題。

   職業選擇方面的心理沖突往往出現在高年級學生中,經過三年或者四年的苦休苦練,總希望讓自己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會考慮個人理想、收入多少、社會聲望、工作條件、發展前途等因素,而如今社會競爭激烈,用人單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之很多大學生在校時一心只讀圣賢書,與社會接觸少,對社會缺乏真正的了解,這些情況導致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覺得不隨人愿,與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從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慮。

   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加以調整將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前段時間報道的日本留學生因生活費的事起了一點小爭執,該生在候機廳對其母親連捅8刀!!!對此我們真的很震驚,我們能說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嗎?前不久,北大一名學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學的消息,令公眾為之震驚。平息很長時間了的“馬加爵事件”仍令我們記憶猶新,加上屢屢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不由得讓人不斷追問:大學生,你為何如此脆弱?

   “遠親不如近鄰。”但對當代大學生來說,“近鄰”往往不一定能“先得和睦”,反而因為交往的頻繁,同學個性和閱歷的差異,造成各種摩擦和沖突。例如,某學院機械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林某,上了大學后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怎樣處理人際關系問題使他傷透了腦筋,吃盡了苦頭。上學一年多,和班上同學很不融洽,跟同寢室人發生過幾次不小的沖突,后來搬出宿舍,幾乎不與同班同學來往,集體活動也很少參加,與同學感情淡漠,隔閡加深,常常感到特別的孤獨和自卑,情緒煩躁,長期的苦惱和焦慮使他患上了神經衰弱癥,于是失去了學習信心,厭倦學習,厭惡同學,堅持要休學,要舉的例子真的很多很多,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大學生的心理究竟怎么了?

   大學生現在面臨的壓力過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較大,與整個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而我們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責任!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所以我們要振作起來,調整自己。

   第一:完善人格。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第二:情緒調節。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進行自我調節,合理疏導不良情緒極其重要。

   第三:確立目標,規劃未來。人生,需要啟買粉絲,沒有目標,沒有規劃,極易走彎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樹立目標,做好職業規劃是一條避免迷茫頹廢的良策,人無志不立! 第四:加強交流。交流,是雙方的。交流時,不僅可以把自己想傾訴的訴諸于人,同時還能從他人那里吸取經驗和教訓,或者消除彼此間的誤會矛盾等不安定因素。

   總之,欲成才,先成人。只有時刻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工作中,才能無愧于心,無愧于父母,無愧于天地。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當茫然的時候,想想自己的夢想,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用激情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當自己累了的時候,多一些平靜的心態放松自己,因為我們不是圣人,我們也有累了的時候,所以我們便要學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們大學生還存在著對生活不夠自信,我們往往缺少面對困難的勇氣,遇到困難我們總是焦頭爛額,束手無措,甚至還會選擇逃避,要知道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自信的面對困難,給自己一個微笑,你會一下子豁然開朗。心態決定命運,即使你失敗了一千次,你也要想總會成功的一天,再困難只要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成功就是你財富,做命運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要把自信和快樂帶給別人,讓大家更愛自己,更愛生命,做最好的自己。勇往直前,快樂成長,讓花開的更燦爛!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