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交媒體辦公,小心失泄密(網絡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时间:2024-06-03 04:33:19 编辑: 来源:

           

買粉絲:不留存任何聊天記錄,你真的相信嗎?

為啥不選擇相信?你的聊天記錄對后臺沒有任何意義,也許你和誰聊天才是重點之一!

騰訊旗下的企鵝智酷公布了最新的《2017買粉絲用戶&生態研究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買粉絲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而新興的買粉絲平臺擁有1000萬個。買粉絲這一年來直接帶動了信息消費1742.5億元,相當于2016年中國信息消費總規模的4.54%。

買粉絲用戶估計到了2018即將突破10億,我不知道其他人買粉絲聊天記錄如何,我一看我的,OMG!居然占有10G的存儲!難怪手機老是報存儲不夠,除了照片、視頻占的多,就剩下買粉絲屬于老三了!如果買粉絲客戶端也留存你的聊天記錄1000000000*10G=100億G,啥個概念?而且他留存你的聊天記錄意義何在?為了我的空間我果斷刪掉沒用信息,只留下重要信息。居然還有快4G!

買粉絲會關注你的哪些信息呢?(以下四點信息來自第三方報道)

1、你的使用時常。2016年日均使用買粉絲市場在4小時以上的用戶較2015年增加了一倍,第三方數據顯示買粉絲APP人均月度使用時間在2016年12月達到了1967分鐘,超出第二名一倍以上。

2、買粉絲用戶好友規模。 對比2014年有較大的增長,根據調查結果來看2016年個人好友數量在200人以上的接近45%,500人以上的被訪者比例占據13.5%。

3、買粉絲好友類型。大多數用戶每月新增好友數量在5人以內,買粉絲的網絡關系相對穩定。買粉絲作為一個社交溝通工具,近年來整體關系已經從熟人社交向“泛社交”轉變,新增好友里面來自于工作環境的越來越多

4、買粉絲的使用功能。從城市分別的角度來看,八成用戶使用買粉絲有工作相關行為,其中一線城市用戶是買粉絲辦公的主力,較四五線城市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除了以上行為買粉絲需要了解外,個人認為買粉絲現在植入越來越多的小程序,他們對于第三方的介入關注度會越來越高,會對用戶逐步展開分類,了解其需求,消費方向等等,有助其更好的服務用戶,為用戶提高更加精準的服務,這才是服務最終的目標——更好的了解你,更好的讓你消費,消費才能產生效益!

所以說,不用擔心,盡情的在買粉絲上聊天,只要不是敏感字眼,他們不會對于實時監控,你說呢?

你真的知道長時間上網對你的危害有多大嗎?

專家提示:長時間面對電腦及使用手機可導致皮膚癌變

鑒于電磁波輻射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和影響,國際電子技術委員會(IEC)于今年3月16日公布了電磁波輻射的國際標準,從而使電磁波輻射問題再次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我現在都不敢接手機了”,北京的徐女士一直苦于手機電磁波輻射給她帶來的頭痛問題。她告訴記者,由于工作需要,經常每天用手機通話兩三個小時,時間一長,受手機電磁波輻射影響,頭痛的毛病就又犯了。而27歲的李小姐從事廣告策劃與創意工作已經5年了,沒日沒夜的加班及一個接一個的項目創意策劃并長時間手機保持與客戶溝通是她的主要工作,不過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及使用卻使她皮膚暗淡、發黃、小紅疹或紅斑不斷,并出現經常性煩躁、失眠、眩暈、頭痛等癥狀,經醫院確診為基底細胞癌如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轉化為白血病。時至今日,李小姐在痛恨電磁波輻射的同時,也在試圖通過正當的渠道進行投訴,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

這樣的情況并不只是個別現象。在北京、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因為過多的使用電腦、手機、微波爐而出現皮膚松弛、色素沉著、臉色蠟黃、毛孔粗大、等毛病,迸發頭痛、惡心、眼花、血壓上升、睡眠紊亂等癥狀。

權威醫學雜志“The Lancet”的報告顯示,長時間面對電腦及使用手機如保護不當容易使長期裸露于電磁波輻射范圍下的頭、面、頸、手背皮膚癌變。而眼旁、鼻、鼻唇溝和頰部受影響的可能性最大。這些高強度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皮膚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近5年臨床數據顯示眼旁、鼻、鼻唇溝和頰部癌變患者有顯著的上升趨勢。國外也有相關報道關于手機致腦腫瘤的事件,總的來說手機最好長話短說為好。另外,長時間面對電腦及使用手機易患皮膚癌更有可能引發白血病;據德國《圖片報》報道,歐盟科學家研究結果證實,電磁波輻射能夠破壞細胞和帶人類遺傳信息的DNA。

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的趙玉峰教授介紹,電腦、電視在使用狀態產生的靜電對皮膚殺傷力很大。靜電作用會使熒光屏表面吸附許多空氣中的粉塵和污物。人若近在咫尺,大量的灰塵會落在皮膚上,使皮膚的毛孔堵塞,成為痘痘的“滋生地”,同時也吸附了肌膚表層的水分,使表皮脫水、毛孔粗大、皮膚變得更加粗糙。而皮膚發干,有可能導致光敏性皮膚病--皮膚上出現小紅疹或紅斑。

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現在還沒有定論,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影響。電磁輻射這個問題已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因為現在全球有10億手機用戶13億電腦用戶及7000萬微波爐用戶,每年還在以億計的速度遞增。人們不希望因為電磁波輻射的原故而連最起碼的通訊工具都不能用,更無法接受它在多少年后會嚴重影響到人類健康。

近年來,電磁輻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國內外對電磁輻射危害的相關報道不勝枚舉,面對科學家的研究,大量可靠的數據,人們身體健康的保衛戰已經打響。

電腦的電磁幅射有多強? 危害多大?

電腦的終端是監視器,它的原理和電視機一樣,當陰極射線管發射出的電子流撞擊在熒光屏上時,即可轉變成可見光,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X射線。而且在VDT周圍還會產生低頻電磁場,長期受電磁波輻射污染,容易導致青光眼、失明癥、白血病、乳腺癌等病癥。據不完全統計,常用電腦的人中感到眼睛疲勞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頭痛和食欲不振的則占56.1%和54.4%,其他還出現自律神經失調、抑郁癥、動脈硬化性精神病等等。

如何使電腦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注意中間休息。要保持一個最適當的姿勢,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

2.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的空氣、合適的陰離子濃度和臭氧濃度等。

3.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而產生干擾光線。工作室要保持通風干爽。

4.電腦的熒光屏上要使用濾色鏡,以減輕視疲勞。最好使用玻璃或高質量的塑料濾光器。

5.安裝防護裝置,削弱電磁輻射的強度。

6.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電腦熒光屏表面存在著大量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轉射到臉部和手部皮膚裸露處,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嚴重者甚至會引起皮膚病變等。

7.注意補充營養。電腦操作者在熒光屏前工作時間過長,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視紫紅質主要由維生素A合成。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些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橘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以補充人體內維生素A和蛋白質。而多飲些茶,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會有利于吸收與抵抗放射性物質

===================================================

揭開電腦“輻射”的X檔案

電腦對人類健康的隱患,從輻射類型來看,主要包括電腦在工作時產生和發出的電磁輻射(各種電磁射線和電磁波等)、聲(噪音)、光(紫外線、紅外線輻射以及可見光等)等多種輻射“污染”。

從輻射根源來看,它們包括CRT顯示器輻射源、機箱輻射源以及音箱、打印機、復印機等周邊設備輻射源。其中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的成像原理,決定了它在使用過程中難以完全消除有害輻射。因為它在工作時,其內部的高頻電子槍、偏轉線圈、高壓包以及周邊電路,會產生諸如電離輻射(低能X射線)、非電離輻射(低頻、高頻輻射)、靜電電場、光輻射(包括紫外線、紅外線輻射和可見光等)等多種射線及電磁波。而液晶顯示器則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其工作原理與CRT顯示器完全不同,天生就是無輻射(可忽略不計)、環保的“健康”型顯示器;機箱內部的各種部件,包括高頻率、功耗大的CPU,帶有內部集成大量晶體管的主芯片的各個板卡,帶有高速直流伺服電機的光驅、軟驅和硬盤,若干個散熱風扇以及電源內部的變壓器等等,工作時則會發出低頻電磁波等輻射和噪音干擾。另外,外置音箱、復印機等周邊設備輻射源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源頭”。

從危害程度來看,無疑以電磁輻射的危害最大。國內外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長期、過量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和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并可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身體組織與骨骼的發育,引起視力、記憶力下降和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此外,電磁輻射也對信息安全造成隱患,利用專門的信號接收設備即可將其接收破譯,導致信息泄密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過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干擾周圍其他電子設備,影響其正常運作而發生電磁兼容性(EMC)問題。

因此,電磁輻射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繼水源、大氣、噪聲之后的第四大環境污染源,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防護電磁輻射已成當務之急。

防護

健康對策A計劃之矛與盾

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鑒于電腦的電磁輻射的危害性,相關的國際、國內專業機構和電腦制造商,很早就開始了防護電腦輻射的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就電腦等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在輻射、節能、環保、人體工程學等方面制定出了MPR、TCO、FCC、UL等多種嚴格的認證標準,以確保人類健康不受損害。與此同時,所謂的節能、環保、無輻射的“綠色電腦”也于近年應運而生了。

對于電腦的電磁輻射的危害,目前可采取主動防護和被動防護兩種方法。被動防護法,就是除了改善工作環境和注意使用方法外,采取給經常接觸和操作電腦的人員配備防輻射服、防輻射屏、防輻射窗簾、防輻射玻璃等措施,以減少或杜絕電磁輻射的傷害;主動防護法,則是從電腦電磁輻射的“源頭”——顯示器和機箱等部件下手,將其消滅或屏蔽。

一是購買,即選購市面上實力廠家推出的符合“綠色電腦”標準的產品;二是DIY,即選購通過各種認證標準的“綠色”電腦配件,打造自己的健康電腦。下面我們就重點探討如何選擇符合防輻射標準的配件來DIY健康電腦。

使用電腦時,要調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來說,屏幕亮度越大,電磁輻射越強,反之越小。不過,也不能調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響收視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勞。

在操作電腦時,要注意與屏幕保持適當距離。離屏幕越近,人體所受的電磁輻射越大,因此較好的是距屏幕0.5M以外。

此外,在操作電腦后,臉上會吸附不少電磁輻射的顆粒,要及時用清水洗臉,這樣將使所受輻射減輕70%以上。

還有一種是喝茶

常用電腦的人中有83%感到眼睛疲勞,64%經常感到肩酸腰痛,另外,不少人出現流淚、食欲不振、咽喉痛、咳嗽、胸悶等癥狀,甚至行動遲緩,記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