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交媒體與心理健康學術報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影響論文2500字)

时间:2024-06-01 05:08:04 编辑: 来源:

各種娛樂軟件中不能自拔,逐漸縮小了自己的社交范圍,局限了自己的溝通渠道,在某種程度上會逐漸脫離現實,失去真實的情感。又由于網絡人際交往的匿名性、虛擬性和交互性,信息交流不對稱,信息交流雙方無需為信息的真實與否付出代價,這使得人際交往不真實。

在“大學生手機網絡使用現狀的調查和分析”(2014)⑦中,對重慶市四所高等院校的719例大學生進行了手機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平均每天手機上網3小時以上的大學生更依賴于手機,更易感到孤獨、空虛、寂寞,可他們在主觀認識上卻對手機網絡使用持樂觀態度,并不認為手機能使他們情感淡漠。可見,盡管大學生主觀忽視,但手機對他們造成的情緒情感的影響是不爭的事實。另外,大學生在手機媒體的運用中始終處于一種“微焦慮”的狀態。一是對手機未知的信息持有期待和拒絕的雙重焦慮;二是在課堂學習中用手機和不用手機的焦慮;三是手機媒體中通過微博、買粉絲等對自我的展示的焦慮。

3、道德觀念方面

信息的及時娛樂性,使得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受到沖擊。在手機媒體強大的娛樂功能的驅使下,對新鮮事物適應力強大的大學生首當其沖。每年各大報紙均有報道,一些大學生投機取巧,無視考試紀律,把手機當做考場上營私舞弊的工具,嚴重威脅誠信道德底線。例如2014年高考剛剛落下帷幕,山東青島8人違規作弊被抓,其中就包括攜帶手機。

同時,手機媒體也引起了人們對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的爭論和思考。一些學生出于娛樂心態,利用手機偷拍他人隱私,在無意識中造成個人行為與社會道德規范的沖突。手機用戶有意無意的侵犯他人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甚至泄露商業或國家機密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控的,這些信息一旦傳播,信息真假已無從辨別,即使事后辟謠,效果也不大,因為影響已經產生了。

4、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手機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滯后脫節的現象,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造成了矛盾式傾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在《手機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載體》中作者指出:手機媒體技術日新月異不斷發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遠遠跟不上手機媒體的發展步伐,許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手機媒體的技術和使用的認知尚處于初級階段。在手機媒體的使用上,教育者落后于教育對象。⑧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心理健康教育上。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已不能適應新媒體沖擊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新的考驗。

四、發揮手機媒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例如:“本體―載體雙贏模式”,即是通過載體目標的實現,來引導學生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外化個體心理素質,從而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本體的目標,最終達到本體―載體雙贏,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層效益。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高校的手機普及率已達85%以上,手機媒體已成為校園內一個幾乎覆蓋所有師生的傳播媒介,手機文化也隨之滲透到大學校園的各個角落。由此可見,手機媒體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并成為后者的載體有望成為現實,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成為重要陣地。

1、開展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文明使用手機

在以手機媒體為載體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前,筆者認為高校工作者首先要開展媒體素養教育,加深對媒體的認識,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手機媒體,培養學生文明、健康、積極的使用手機媒體的意識。通過相應的傳媒價值觀教育、理性消費教育、反暴力教育、性和性別教育來獲得“批判的自主性”,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迷障,提高對媒體負面效應的免疫力。⑩同時利用手機媒體開展各色手機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參與文明健康的手機文化活動,營造和諧氛圍。

2、以手機媒體為載體,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可以借助手機媒體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空,挖掘豐富的精神資源,利用手機媒體推送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手機信息客戶端、手機軟件、微電影、手機報和微博互動活動等,并充分運用音樂、圖片、視頻等技術元素,將靜態抽象的教育內容變得動態具體。讓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加深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思考,在主動探索和尋求新的視聽覺內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現根據“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素質提升研究”(2012)⑾對以手機媒體為載體,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如下 措施 :

一是開設網絡心理課堂。充分利用手機網絡這一平臺,讓大學生隨時隨地了解心理學的知識,了解自身心理發展特點和趨勢,及時解決潛在的心理問題;

二是建立班級博客。鼓勵學生在博客上發表個人感悟和 心得體會 ,及時反映自己的心理變化情況,心理老師及時疏導;

三是構建網絡心理自助平臺。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設立不同主題的公共討論區,就某一學生提出的心理問題,同學、家長、老師參與探討,給予學生以心理支持和幫助,并找出解決辦法;

四是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動態的網絡監控。大學生喜歡即時在網絡空間中發表自己的生活軌跡、成長感悟,心理老師、輔導員以及班干部要多留意學生的微博、買粉絲、QQ、飛信,一旦發現學生心理異常現象及時干預盡早解決;

五是利用手機短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短信的群發,將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重要信息及時傳遞給大學生;

六是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軟件。根據大學生需求,針對大學生中最普遍的心理問題,寓教于樂,大力開發集科學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軟件。

讓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由消極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提高大學生的自主性。

3、加強網絡監管力度,為大學生營造綠色和諧的手機網絡環境

適當的監督管理對于自控力較弱的青年學生來說是必要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對此學校方面應該成立督查小組,各個班級要主動建立輔導員和全班學生的內部交流平臺,加強對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規范化管理,加強網絡行為及時有效的監督工作。相應的“綠壩”等過濾軟件也應該開發出相應的手機客戶端,為大學生的手機上網生活保駕護航。只有社會與學校的通力合作,才能給大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加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時代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手機媒體作為融合了各種媒體內容和形式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對未來的主導作用不可小視。但是,在我們享用其發展成果的同時,切勿被它的優勢所蒙蔽,要知道這種嶄新的傳播手段和形式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小覷的。手機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揚其長避其短,充分挖掘開發它的巨大潛能與價值,真正使其造福于人類,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基金項目:陜西師范大學 社會實踐 重點支持項目】

參考文獻

①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3)

②CNNIC中國互聯網絡中心,《中國手機媒體研究報告》,2009

③匡文波:《手機媒體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6

④吳紅曉,《2012-2013中國手機媒體發展報告》[J].《傳媒》,2013(2)

⑤蔣良福、曾慶懷、羅群英,《高校校園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區域性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2)

⑥張志剛,《網絡發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社會科學家》,2011(6)

⑦趙希,《大學生手機網絡使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4(4)

⑧李俏、張藝兵,《手機媒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載體》[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6):81

⑨__國、宋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體――載體雙贏”模式探討》[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5)

⑩張學波、紀燕妮,《在校大學生手機媒體信息判斷力的調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3):32

⑾胡凱:《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素質提升研究》[M].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作者:姚崇,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講師;安昱霏,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文秘學專業學生)

社交媒體是否真的有助于我們的心理健康?

曾經,我很看不起社交媒體,覺得那些整天刷微博、抖音、ins的人非常淺薄,沒有自己的生活,只會在虛擬世界里尋找快樂。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不需要這些東西來填補生活的空虛。但是,現在我卻離不開社交媒體了。

首先,社交媒體為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我可以通過微博關注一些新聞媒體,了解國內外的時事動態;通過ins和抖音關注一些有趣的博主,學習一些生活技巧和美食做法。這些信息對我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幫助,讓我少走彎路,提高了效率。

其次,社交媒體幫助我與朋友保持聯系。我現在已經工作了幾年,很多好友都散布在各個城市,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忙碌。如果沒有社交媒體,我們很難保持聯系。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買粉絲、QQ等工具隨時交流,分享生活,聊聊工作。這種聯系讓我們感覺彼此并沒有遠離,依然是好朋友。

最后,社交媒體也幫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有時候,我會在微博上關注一些心理學博主,了解一些關于情感、性格、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我對自己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學會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說到底,社交媒體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虛擬世界。它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能夠幫助我們獲得信息、保持聯系、了解自己。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不能沉迷其中,忽略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