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海外中文網站倍(在海外中文究竟有多火?)

时间:2024-05-19 05:18:55 编辑: 来源:

hable-從來不想和科技脫節,隨時捕捉下一個機會

23.investopedia-我用來設計謀劃財務自由大計

24.e買粉絲nomist-隨時了解世界動向,這個中高級英語學習者的閱讀庫,雅思托福必備我會亂說?

25.w3schools-我要學網站設計我會告訴你?

26.Skillshare-看名字還不懂則Google之

27.Medium-和知乎專欄像??簡約版的博客?

[星星]國內的網站:

1.

2.知乎

3.網易云課堂

4.財富中文網

5.TED網易公開課

6.滬江西語、滬江法語

7.快公司-培養基本的business sense

8.weixin.sogou.買粉絲-對買粉絲買粉絲進行針對性的搜索

9.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切皆產品

10.窮游網-我熱愛旅游,也熱愛生活

11.36氪-我只是想不落后于潮流而已

12.福布斯中文網-不解釋

13.SocialBeta-我們都愛新媒體

14.中國三明治-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中國三明治,以“史”為鑒

15.人大經濟論壇-史上最干貨,沒有之一

16.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網

17.ACROSS穿越-慢行,是一種生活方式

18.頂尖文案TOPYS

19.3W

20.雪球-等待實現財務自由的那一天

21.豆瓣-主要是看書評和筆記,現在貌似質量堪憂

23.多貝-自我增值

24.第一財經周刊

25.虎嗅網

26.一畝三分地-知道很久了,最近才去挖掘干貨,相逢恨晚

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可以沒有中文標簽嗎 | 跨境電商運營合規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作為一種新興貿易模式,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規定不明確,甚至與原有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相沖突之處,進口商品的中文標簽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一、現行法規關于中文標簽的規定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要求,

      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而食品等特殊商品,因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對于中文標簽則有更嚴格規定。

      如《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條規定,

      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根據相關法院判例,銷售進口食品無中文標簽的,會被認定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的規定的經營者銷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情形。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10倍價款的賠償金。也就是俗稱的“退一賠十”。因為賠償金額高,挑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簽問題,成為了不少職業打假人的生財之道。

      除食品外,跨境電商進口的另一重要品類——化妝品(相關管理規定中的化妝品包括了日常所稱的護膚品、化妝品、個人清潔用品等),對于中文標簽同樣有著明確而嚴格要求。

      《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

      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真實、完整、準確。

      進口化妝品可以直接使用中文標簽,也可以加貼中文標簽;加貼中文標簽的,中文標簽內容應當與原標簽內容一致。二、跨境電商進口商品是否應加貼中文標簽?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商品,無疑應遵守上述規定,那通過跨境電商進口的商品,是否同樣必須在商品包裝上加貼中文標簽?

      對此,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性文件語焉不詳,與此有關的僅出現在商務部等六部委發布的《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商財發〔2018〕486號,以下簡稱“486號通知”)之中。486號通知規定跨境電商企業應向消費者提供風險告知書,告知書應包含“相關商品直接購自境外,可能無中文標簽,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查看商品中文電子標簽”的內容。這一規定從側面體現了國家部委對于跨境電商中文標簽問題的一個態度,即認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可能無中文標簽。

      這一規定與前述《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的矛盾如何處理?

      2019年1月1日生效的《電子商務法》第第二十六條特別規定

      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跨境電子商務,應當遵守進出口監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此條規定,一方面強調了跨境電商的經營者必須遵守進出口監管的法律法規,合法經營,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跨境電商在法律適用上與國內電子商務可能存在差異。

      其實,直到2018年6月發布的《電子商務法(草案第三次審議稿)》中,都沒有這一條內容。有說法這一條是負責跨境電商有關部委要求加上,而且特別寫上了“和國家有關規定”。這樣的寫法,就是考慮到跨境電商與傳統的電子商務相比有其特殊性,而且跨境電商目前還處于探索期,政策在不斷變化發展,相關規范性文件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規層面,這樣的規定可以解決跨境電商規定與上位法的沖突問題,使執法機關結合規范性文件精神對相關法律規定做出與時俱進的合理解釋。

      因此,從2019年之后的市場監管部門執法及法院判決情況看,行政及司法機關主流觀點認為,通過跨境電商零售方式進口的商品,未加貼紙質中文標簽,并不會被認定為違反我國法律法規。

      較為典型的是2020年9月17日杭州互聯網法院跨境貿易法庭審理的這起案件,此案為2020年7月成立的全國首家跨境貿易法庭作出的首例判決。

【簡要案情及處理結果】

      2020年8月12日,原告余某通過國內某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向平臺內入駐的一家香港跨境電商公司購買了某品牌可可粉。原告收到被告自保稅倉遞送入境的案涉商品后,發現商品外包裝無中文標簽。原告認為,被告交付的商品為進口食品,卻未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在商品實物的外包裝上加貼書面中文標簽,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被告明知涉案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仍然銷售,應承擔退一賠十的責任。被告認為,商品系跨境食品,已在商品頁面信息上展現了商品的中文電子標簽,同時在消費者下單前進行了告知,告知其商品無中文標簽,請其到商品頁面查看,該商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亦不構成食品標簽瑕疵。

      法院經審理首先確定雙方均同意選擇適用中國大陸法律,法院認為,本案商品實物雖無紙質中文標簽,但商品經檢測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平臺已通過下單頁面的紅色醒目字體方式履行了消費者提醒告知義務,原告在應知案涉商品直接購自境外,可能無中文標簽,需通過網站查看商品中文標簽的情況下,仍下單購買案涉商品,表明其已充分考慮自身風險承擔能力,因此案涉商品的中文電子標簽對其具有與中文紙質標簽相同的法律效力,故被告以中文電子標簽形式展示案涉商品信息,符合《食品安全法》對進口食品中文標簽的要求,遂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這起案件明確,跨境零售電商經營者在充分履行告知義務后,以中文電子標簽形式完整展示商品信息可視為具有中文標簽。

三、跨境電商經營者應注意的問題跨境電商經營企業在中文標簽問題上并不能高枕無憂,除了因為規定語焉不詳造成各地執法標準和尺度存在差異外,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跨境電商商品仍需中文電子標簽,且應符合相關標簽規定

      根據商務部等國家部委商財發〔2018〕486 號通知精神,通過跨境電商進口可能無中文標簽,但一般認為,此處只是免除了在商品上加貼紙質中文標簽的義務,仍然需要有中文電子標簽供消費者查閱。

      《電子商務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有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的義務,消費者則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真實情況的權利。無論從市場監管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如果完全沒有可供查看的中文標簽,存在引起行政處罰或訴訟的可能。

      特別是對于平臺經營的主要產品化妝品、保健品而言,法規對其標簽內容有著嚴格規定。

      跨境電商經營者雖然可以在商品在不加貼紙質中文標簽,但仍然需要在網站顯著位置展示中文電子標簽,標簽的內容也應盡量滿足我國相關法規的要求。

(二)應充分履行告知義務

      缺乏紙質中文標簽,可以視為消費者在了解跨境電商商品特殊性,并同意之后,自愿承擔的風險。

      跨境電商經營者應履行對消費者的提醒告知義務,在醒目位置向消費者提供風險告知書,提醒消費者跨境商品可能無中文標簽,消費者確認同意后方可下單購買。

(三)僅適用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單一場景

      上述關于商品中文標簽的討論,僅適用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9610),其他方式進口的商品仍需遵守各自的規定。

      而且此處的場景單一,只能是中國境內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第三方平臺經營者自境外購買商品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