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海外中文學校教材(我在德國教中文十三年)

时间:2024-05-19 16:48:43 编辑: 来源:

4項措施:

1、組織學生參加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

2、組織學生給人民日報海外版《學中文》專版投稿。

3、組織學生參加國家漢語辦公室的漢語水平考試(HSK)。

4、組織學生參加國務院僑辦的“尋根之旅”夏令營。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得到國內外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給我校全體中文教師訂閱了人民日報海外版,每期的《學中文》專版都成了我們的好教材。我們還經常在課堂上給學生讀《快樂作文》和《學中文》專版上的文章,讀完后還要分析這些作文好在哪里。學生們先是很好奇,既而越來越感興趣,每次上課都主動要求老師讀范文。不久就躍躍欲試,自己也想寫些稿件了。

特別是當我校學生在第xx屆華人小學生作文比賽中取得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和三個三等獎之后,學校特地張貼紅榜予以鼓勵,家長高興得要帶攝像機攝影,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空前提高,每個周末都有學生主動交來自己寫的作文,紅著臉問:“老師,你真能給我們寄到中國去嗎?”為了鼓勵學生,我們每學期都把學生交來的作文集中投稿,僅2005年就已經有十多篇習作在報紙上發表,一旦有學生的習作發表,師生家長奔走相告,激動萬分,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第xx屆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有七名學生獲獎,其中還有一名是特等獎;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學生不僅連年全部通過考試,有五名學生還因為成績優異獲國家漢辦的獎學金回國短期學習;2004年回國參加國僑辦“尋根之旅”夏令營的學生大開了眼界,返回德國后寫出了一批優秀作文,促使2005年的夏令營報名踴躍,有的學生剛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打手機報名,一天之內名額全滿!

總之,學以致用的四條措施使我校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習氣氛濃厚,家長滿意,學生也學會了“快樂寫作,快樂學習”!

急求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英文文獻,畢業論文用,字數達到2000字。要有中文譯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給分)

一、引言

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友好往來的歷史有多久,對外漢語教學的歷史就有多久。中國同世界各國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國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對外漢語教學的興衰。至新中國成立以后,對外漢語教學逐漸成為一門學科和一項語言教育事業。目前這項事業正以嶄新的姿態、面向世界、迎接未來。

以此為背景,我們嘗試對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創至今的50多年歷史中該領域內主要貢獻者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并梳理其時間邏輯發展的順序,力求更直觀、更系統、更有層次性地理解對外漢語專業的發展概況。

本文對文獻的綜述基本上按照對外漢語事業的實際發展進程展開。第二部分介紹對外漢語專業出現的歷史淵源和初創階段。第三部分介紹鞏固和發展階段中、圍繞對外漢語事業提出的各種理論與見解。第四部分細致分析對外漢語專業的現狀和趨勢、展望對外漢語專業的發展前景。

二、歷史淵源與初創階段

(一)歷史淵源

西漢時,我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就有人來當時的長安學習漢語。而中國真正對外國人進行漢語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至唐代,由于國力強盛,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如日本派遣了十幾次“遣唐使”,每批幾百人;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后,也派遣留學生到長安,每批有百余人。以后的各個朝代也都有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元代實行霸權,留學生數量銳減),其中《老乞大》、《樸事通》等就是明初教朝鮮人學習漢語口語(北京口語)的教材。而明末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和清末威妥瑪的《語言自邇集》可算當時影響較廣的漢語教材。民國期間,中國政府也同外國政府交換了少數留學生,當時也有許多知名學者先后從事過對外漢語教學或相關工作。如老舍先生在1924~1929年間,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擔任漢語講師,他當年講課的錄音,至今還保存在倫敦。

(二)初創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期—20世紀60年代初期)

盡管中國角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歷史悠久,然而作為一門專業學科的“對外漢語”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由于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因此在其迅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上、學術界乃至本學科內部對本學科的名稱、性質、任務等基本問題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一些爭議。一個學科的名稱是該學科的內容和學科的本質特點的反映。在對外漢語專業的起步階段,學術界對這個學科的名稱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這些不同看法也反映了人們對這個學科的認識:

1.“對外漢語”:目前除了本科有對外漢語專業或對外漢語系外,少數學校已經有“對外漢語”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如北京語言大學把國內唯一一個國家研究基地叫做“對外漢語研究中心”,該中心主任趙金銘教授的專論《對外漢語研究的基本框架》都使用“對外漢語”作為學科名。

2.“對外漢語教學”:這一名稱基本上能體現教授外國人學習漢語這個學科的特點和內涵,但客觀上說,由于有“教學”兩字,很容易讓人把它歸入教育學或學科教學論等學科中去。

3.“漢語教學”:因為“對外漢語”本來是針對國內教外國人學漢語這一事業所起的名稱,明顯地帶有以中國人的視角來指稱這一學科的色彩。“對外”二字無法為國外從事漢語教學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它只適用于中國。當國內外的學者在一起討論學科或學術問題時,這種情況下一般使用“漢語教學”這個名稱。

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從科學性上看,這一名稱較為精確地指出了本學科的內涵和性質。但由于這一名稱太長、不上口,再加上約定俗成的原因,它不太可能被廣泛傳播。

5.對外漢語教育學。

從實際而言,我們認為今后應該加強對“對外漢語”這個學科本身的性質、任務、內涵的研究,沒有必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學科名稱的討論和爭論上。

1952年,著名語言學家朱德熙等人首次赴保加利亞教授漢語,這是解放后我國向海外派遣教師教授漢語的開始。這一階段,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的研究已經開始,能見到的最早的論文是周祖謨的《教非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一些問題》(《中國語文》1953年第7期)。周祖謨先生一開始便明確了對外國人和漢族人的漢語教學不同于對我國漢族學生的“語文”教學,指出要針對非漢族成年人學習“漢語”的特點進行教學;明確了對外國人和非漢族人的漢語教學是培養他們實際運用漢語的能力;指出結合漢語教學需要加強漢語研究的必要性。

1958年正式出版的我國第一部對外漢語教材《漢語教學書》,以語法為主線,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編排,為建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奠定了基礎。該教材集中體現了本階段的理論和方法。

三、發展階段

(一)鞏固和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期—20世紀60年代中期)

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接受外國留學生和向外派遣留學生的規模都需要擴大。為了加強各院校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的交流,高教部決定由北京語言學院創辦《外國留學生基礎漢語教學通訊》,這是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專業刊物,于1965年創刊,共出版了11期。

這一階段,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重點是總結建國以來的教學經驗,鐘梫的《十五年漢語教學總結》(《語言教學與研究》1979年第4期)反映了這一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的特點、教學要求和教學原則,努力促進教材、課堂教學法等向規范性的方向發展。比如他提出: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相結合的學以致用的教學要求;“精講多練、課內外結合”的實踐性教學原則;“語文并進”,全面訓練聽說讀寫,階段側重的教學安排;語法的系統性與課文的生動性相結合的教材編寫方式;盡可能使用漢語進行課堂教學的相對直接法。

本階段還編寫了《基礎漢語》,由于“文革”影響,直至1971年修改后才正式出版,1972年又出版了和它相銜接的《漢語讀本》。這套教材突出和強調了實際語言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實踐性原則”和“相對直接法”的直接體現。1966年爆發了“文革”,對外漢語被迫中斷。

(三)恢復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期—20世紀70年代后期)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我國在對外關系上有了較大進展。此時部分高等學校已恢復招生,許多因“文革”中斷在華學習的留學生要求復學。由于“文革”的嚴重沖擊,當時的對外漢語事業在各方面都面臨著重重困難,接受留學生的能力還是非常有限。而師資力量不足是本階段我國對外漢語教學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

這一階段的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更加深入,論文主要發表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上,如呂必松的《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實踐性原則》、楊俊萱的《課堂教學的“死”與“活”》、鄭萬鵬的《怎樣對留學生進行〈文章選讀〉課教學?》、林燾的《語音教學和字音教學》、石佩文和李繼禹的《聽力訓練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等等。主要特點是:側重于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但研究范圍仍嫌褊狹,未上升到學科建設的高度,局限于教學原則和課堂教學的范圍之內。

(四)蓬勃發展階段(70年代末以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政治上的轉軌和因此帶來的經濟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外的極大關注,隨之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中國熱”,“中國熱”又引起了“漢語熱”。對外漢語事業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獲得蓬勃的發展。

1978年呂必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北京地區語言學科規劃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應當把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1983年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即“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的前身)成立,1984年王力在為《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五周年題詞時指出“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學科”,同年時任教育部部長的何東昌在我國留學生工作會議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多年的事實證明,對外漢語已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學科。”國務院于1987年7月批準成立了由7個部委參加的“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這是主管全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政府機構。

這一階段的理論研究成果更為豐碩。如劉珣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及《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呂必松的《對外漢語教學探索》及《對外漢語教學發展概要》;齊滬揚與陳昌來主編的《應用語言學綱要》;盛炎的《語言教學原理》;趙金銘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等。這一階段是真正把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從學科建設的高度開展教學理論研究。主要特點為:進行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宏觀研究,對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展開了全面的研究。

另外,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規定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字。這是我國第一個涉及對外漢語教學的國家法律。

One, foreword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in the history of friendly exchanges have lo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history is long. Close degree of China's exchanges with the 買粉絲untries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strength,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Until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e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