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交媒體討論深刻話題壞處(戀愛中的爭吵是好是壞呢?)

时间:2024-06-03 05:24:18 编辑: 来源:

,我可以查閱“中國北方圖書城”的網站。我需要的就是一臺連接了網絡的電腦。但我不知如果是對方同學面臨這些問題時,你要找多少關系?托多少人情?跑多少冤枉路?花多少不必要的錢?更重要的是要浪費多少寶貴的時間才能辦到?

不要固執己見,要放眼認識網絡。網絡既然已變成了社會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中學生又怎么可以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另類部分呢?

老師:正2對已方觀點進行了補充,現在正方的堡壘在層層加高,就要看接下來反方的攻勢了,有請反2發言,時間3分鐘。

(反2)反2:首先我很羨慕對方同學可以在家里自由上網。而且聽來你的家長也支持你上網。但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家長都支持自己的子女上網,更加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學生家里都有電腦。而最讓我不明白的是:所有上網的中學生在上網的時候都如對方同學一樣,只為了查一查學習資料。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為了這次辯論會,我走訪了十家網吧,而時間是晚上七點,也就是吃過晚飯應該做作業的時間。但我在網吧真的碰到了不少的中學生,或者也可以說上網的主要人員就是中學生。

統計結果請大家看大屏幕:

表1(略)

可以從表中看出,進入網吧的大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之所以進網吧多,因為網吧具有新鮮感,網絡更是奇妙無比,這很符合當代中學的興趣,但網吧如此依賴學生,也很令人擔心,走遍十家網吧,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并將其量化列表

表2(略)

社會上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網吧是電子游戲的升能版本,流言可以不信,但事實勝于雄辯,綜合以上兩表,不難看出,一個網吧的收入如果沒有學生的“支持”,就會縮水66.8%;一個網吧如果不經營游戲,那客流量就會只有現在的19%。這是網吧?還是游戲廳?這一切都不言而喻。

我碰到了一位我的小學同學,他正在全神貫注的玩一個叫“傳奇”的網絡游戲。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網吧老板說:我的這位玩游戲的同學已經在網吧一天一夜沒回家了。我當時就是不明白,這個游戲真的那么好玩嗎?經人介紹我找到了這個游戲的論壇,也就是游戲玩家們互相交流經驗的地方。那個網站叫做:17173。我在那上面發現了這樣一篇文章,是一個中學生寫的,大概內容如下:

我強烈要求盛大網絡公司對此事負責,包賠我的一切損失。我玩這個游戲已經半年了,這半年來,我幾乎就沒去過課堂,近一個月來我連家都沒有回。這個游戲里的ID就是我的命。我練到了35級,從家里偷出一千塊錢,全都花在“傳奇”上了。前天我把我們網吧里所有玩這個游戲的人物里的傳奇幣借齊,想買一本《神獸》,但今天上線的時候,我的游戲帳號居然丟了!!我玩了半年的心血全白費了。盛大公司,你們一定要負責這件事,你們代理了這個游戲,就要給每位玩家一個合理、公平的環境。現在我的帳號丟了,我的《神獸》沒了,你們一定要賠給我,不然我就去上海找你們,我說得出做得到。

雖然對于游戲中的術語我們可能聽不明白,但是事情卻很清楚。這就是在網絡中流連忘返的中學生群體。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對方辯友那樣明智地暢游網絡。我眼中的事實可以讓對方的論證不堪一擊。中學生的自制力絕不會使他正確地對待網絡。上網對于大多數中學生就是一個無底深淵。我們沒有時間用自己的生命來讓網絡考驗,我們只能拒絕,就如同拒絕毒品一樣,精神上的鴉片更能讓沒有自制力的中學生無法自拔,當你醒悟時,后悔也晚了。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高呼:“救救孩子吧!”難道今天我們不應該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老師:現在雙方鋒芒畢現,大量的事實擺在眼前,我們更要仔細聽聽正3的發言了,請……時間3分鐘。

(正3)正3:聽完對方發言,我的心情也很沉重。但這不足以說明中學生不應該上網。如果把今天的話題改一改,改為“中學生上網吧利大還是弊大?”那么我想對方辯友已經贏了,對方的發言,只是一再證明了中學生不應該上網吧的觀點,但不能以偏概全。

我想剛才我方二辯手已經很明白地向對方說明了,網吧并不能代表網絡的全部,它僅僅是網絡存在的多種形式中的一種,對方辯友對網吧的深惡痛絕,我個人完全理解,但我也明白對方辯友把話題越扯越遠了。對方辯友僅僅把目光局限在網吧這一環節上,并且不厭其煩地想用網吧的陰暗面來籠罩整個網絡,可謂用心良苦。唉,都是網吧惹的禍。

我們還是回來說上網的事吧。很明顯,對方二辯想用“中學生的自制力弱”這一句話,來擋住上網這個本來就無法阻擋的事。并且把一部分人的弱說成全部的弱,把他一個人在風吧中看到的中學生說成全部的中學生。如果按對方的思維方式,那么我們去看看那些少年罪犯,是否應該說說一句:“完了,所有的孩子全都沒救了。”或者我們再想想,在解放戰爭時期,紅軍戰士面對八百萬國民黨軍隊難道應該嘆口氣說:“算了,別打了,我們太弱了。投降吧。”聽起來很荒唐,但這卻正是對方的觀點。

在學習中老師告訴我們要刻苦鉆研,不能見困難就躲。上網不也是如此?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中學生在網吧里玩物喪志,荒廢學業,確實是個社會問題,但這并不代表上網就是不對的。幾乎中國所有的官方網站上都能找到這樣一句話:“未成年人上網,要有監護人陪同,時間不宜過長。”這不就是一種解決的辦法?而且前些天在《中國教育報》上報道說:北京的二中、四中、十八中等中學,已將網絡引進了校園,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輕松上網,從初中階段就開始對網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也說明社會各界都在尋找一種辦法,一種可以讓中學生正常的合理的上網的途徑。問題不大,解決辦法卻是多種多樣的。

這就正如剛剛我方一辯說,上網是一種趨勢,并且正逐漸成為一種生存方式,當你步入社會后再想重新學習網絡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落伍了。學習就從現在開始,上網就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會的就是利用網絡這種工具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我們要做的就是用上網這種手段來獲取更豐富、更全面的文化知識。

網絡存在的合理性,我方已一再說明,現在只是奉勸對方辯友,把你的目光放得更長遠,好好地想一想你的,也是我們全體中學生的未來。

老師:果然有理有據,聽完正3的發言,我們對正方的觀點已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在第一階段辯論的最后時間里,我們來看看反方的最后一搏。請……時間……

(反3)反3:是呀,是要想想我們的未來,正因為要暢想未來,我們才更應該正視現在。

剛剛對方三辯手為中學生上網做了一個夢一般美麗的構想,并幻想著有朝一日我們也像北京的中學生一樣坐在課堂上上網。但卻絕口不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絕口不談我們生活的中心地區。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這里,在我們義縣城里,我們在現實中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事實,會讓對方的觀點瞬間化為無有,會將他的美麗的構想無情擊碎。

不要做太遙遠的夢,還是請對方辯友回到現實中來。今天對方辯友一直很矛盾。他們一方面千方百計的想努力證明網絡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們又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黑暗的網吧。這使他們遮遮掩掩,又無法自圓其說,我想他們絕對沒有象我方二辯手那樣去網吧做過實地調查,這也使他們的論證也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經不起推敲。

我方一直在努力地做一件事,就是把對方辯友拉回到現實中來,看看發生在身邊的事。在今年第三期的《法制與文明》雜志中曾有這樣一段話:“現在中國的少年犯罪中有一種新的的趨勢,那就是網絡犯罪。并且網絡犯罪的年齡段正在逐漸變小,據統計最小的網絡罪犯只有13歲。大多數的網絡犯罪都是在其本人并不知道的情況下構成的。當冰冷的手銬戴在他們雙手上時,幼稚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犯罪了。”

在我們身邊很多洋洋得意的“少年電腦黑客”卻是一個個的法盲,當他們為自己的惡作劇手舞足蹈時,絕對沒有想到,他們已經觸犯了神圣的法律。有這樣一則報道:中國湖南省臺縣的一個中學生,受到其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哥哥的影響,學習計算機網絡,并且飛快掌握了部分計算機網絡的知識,使很多網站的原代碼甚至FTP被他截取,這使他不但可以暢游各個合法的與不合法的網站,并且還可以隨意更改網站的數據,于是他一次又一次與各個網站開著在他看來完全是“善意”的玩笑。結果可想而知,在他打亂了正常的網絡秩序之后,呼嘯而來的警車也打亂了他的生活秩序。警察幾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小男孩就是一個罪犯,他自己也后悔的說:“早知道是犯罪,我也不敢這么干呀!”

這就是所謂的網絡高手,他們或許不像我方二辯手說的那樣沉迷游戲,他們甚至嚴格的規定了自己的作息時間,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完成作業,使他們所造成危害是沉迷游戲所無法相比擬的。害人害己。

1994年美國中情局抓到了一個常年光顧五角大樓網站的電腦黑客,也只是一個16歲的猶太男孩。中學生的知識面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寬廣,就算在坐的各位同學哪一位能把《中國憲法》一條條的背出來?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中學生呀,還是早早的告別網絡吧。

老師:很顯然,正反雙方在班會之前都下了大力氣做準備工作,在辯論的第一階段就火藥味四起,劍拔弩張了,可想而知,下一階段的自由辯論肯定是火星撞地球了。好,我宣布進行辯論第二部分,自由辯論,正反雙方發言各三分鐘。首先由正方來提問。

(自由辯論)

正:我想請問對方同學,你們上過網嗎?

反:當然,正因為我們上過網,所以我們才切身體會到網絡給中學生造成多大的危害。

正:那么我又請問,你們在網上做些什么?

反:看來對方辯友又想用一個人來代替所有人了,如果我上網沒有玩游戲,對方是不是會說所有上網的中學生都不會玩游戲呢?

正:可這才是你的切身體會呀。

反:那么我在網吧里看到的一切,對方又做何解釋呢?

正:那我要用你的話來勸勸你自己了,你們不能以偏蓋全,你看到的也不是全部。

反:看來對方辯友的確沒有做過實地調查。如果從網吧的角度來看,對方是完全沒有發言權了?

正:不明白的是,對方辯友為什么一口咬定網吧就是網絡的全部?

反:那是因為我方調查過,90%的中學生上網的地方就是網吧。

正:看來對方一定是要死死咬住網吧不放了,你們一定沒有仔細想過上網已是一種國際趨勢了?

反:我們眼中看到是中學生這個薄弱群體在這種國際趨勢前不堪一擊的事實。

正:對方一定又想用網絡游戲來做擋箭排了,難道網絡上除了游戲就沒別的嗎?

反:網絡上當然有別的,網絡上還能找到當紅歌星的海報,但這與中學生更扯不上關系。

正:看來對方辯友一定是網絡娛樂版的愛好者,至少在各大官方網站上都有這樣一句話,你上網的時候一定看到過:未成年人上網,要有監護人陪同。

反:是呀,在每一個香煙的煙盒上都寫著:吸煙有害健康。但卻從未聽說過有人因為這句話而戒煙了。

正:上網與吸煙是不能互相比較的。

反:的確,對于中學生來說,吸煙的危害只是上網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正:那么對方辯友寧可選擇吸煙也不選上網了?

反:我不選擇在中學階段上網,并且我想提醒對方一下,吸煙不是今天的辯論話題。

正:那我們就接著來說上網。對方說不選擇中學階段上網,那什么時候上?等你步入社會以后嗎?你覺得在將來的社會里,一個不懂網絡的人會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嗎?

反:至少我們現在看了這樣一件事,只要一談網絡,對方辯友就把我們帶到3000年后,我們難道就不能正視一下發生在眼前的事?

正:說未來,正是要告訴對方辯友,上網就應該從今天做起,這是一個合二而一的事。如果無所謂未來,那么現在就失去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