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时间:2024-05-25 05:05:43 编辑: 来源:

的內生增長模型,對1960年至198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一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如果外國資本品的使用超過本國資本品,那么經濟增長率也較高。RobertZ·Lawrence和DavidEWeinstein通過對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的相關數據的計量分析得出,進口額與勞動生產率增長之間有正相關的關系,進口促進經濟增長是通過國際競爭力的加強以及獲得更好的中間產品來實現的。他們普遍的觀點是日本的保護貿易產生了大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但通過對1963-1973年的有關數據的計量分析,他們卻發現在較低的關稅和較高的進口數量對日本企業競爭力的培養尤為有利。華盛頓著名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學者格瑞斯沃德通過研究發現,美國貿易赤字的消長與經濟增長率的高低成正比,這位學者最近發表的一組數據顯示,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擴大年份的經濟增長率往往較高,而經常項目赤字較低年份的經濟增長率一般較低。

國內對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討論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佟家棟較早探討了進口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認為不同時期進口對經濟增長的相關度不同,但總體上進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即進口增長對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林媛媛在2000年通過回歸分析說明進口與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所以應通過進口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制度和國內稀缺的自然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劉曉鵬在2001年通過對1952年以來我國GDP與進出口數據的協整分析,并根據Granger定理運用EG兩步法建立三者間的誤差修正模型,揭示了進口增長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及其對于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的原動力之所在[1]。季鑄在2002年的研究顯示,在一定條件下進口和出口一樣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增量因子,進口貿易比貨幣政策更能實現“低通脹、低失業、高增長”的目標[2]。許啟發和蔣翠俠在2002年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發現,進口與出口同國內生產總值之間存在單方向的因果關系,并主張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并重[3]。2004年范柏乃和王益兵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952-2001年度統計數據為基礎,實證分析了我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4]。

二、進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分析

1、增加生產要素供給,有效緩解經濟發展的供給“瓶頸”。對大部分發達國家來說,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曾從欠發達國家通過進口獲得穩定而便宜的原料和燃料。這些生產要素的大量進口,一方面彌補了國內相關要素的供給不足,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生產企業的利潤率,這對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普遍缺乏現代化機器設備,通過進口從發達國家所獲得的先進的機器設備對其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日本由于自然資源貧乏,自19世紀80年代開始,依靠進口,擴大了自然資源的供給,國外的廉價資源為本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促進技術進步,提升產業結構。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主導性因素,發達國家也不僅靠自身發明來滿足本國技術進步所需的大量技術。一國獲得技術的重要渠道就是通過進口貿易,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減少浪費和開發不成功的風險,縮小了我們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通過技術貿易,即進口先進的產品、技術和設備,來獲得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可以加速國內產業的發展,幫助當地企業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的發展。

3、促進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是促進國內企業提高技術與管理的重要動力。開放進口市場,對國內生產落后的企業來說,無疑會是雪上加霜,但是進口商品的沖擊也刺激了國內企業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以此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從而提高我國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促進國內產品的升級換代,打破傳統的產業結構,促進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經濟的動態增長。

另外,通過進口貿易引進國內尚未生產的產品,還可以起到開拓國內市場、引導新興產業成長的作用。進口商品刺激國內需求,給國內企業以明確的生產信號,進而引導進口替代工業部門的產生。實踐證明,進口替代是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工業化的第一步。同時,通過進口貿易帶動人員的交流、文化的傳播和思想的交換,對一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進步產生積極的影響,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當前我國適度擴大進口的現實性分析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出口增長更加強勁,貿易順差迅速擴大,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國際收支大體平衡是一個國家追求的一個宏觀目標,我國長期以來所實行的鼓勵出口政策有必要向追求貿易大體平衡轉變,這就要求我國在合理規范出口的同時,適度擴大進口。

1、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盡管經濟增長迅速,經濟總量不斷攀升,但由于起點低、基數小,到現在為止,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處于全球100多位。因此,我國要加快發展就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后發優勢”,加強同發達國家的協調與合作,加大高科技產品和先進技術的進口額,重視改善進口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機制,以進口突破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

2、由貿易順差帶來的貿易摩擦不斷涌現使我國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我國加入WTO后出口激增,使世界上許多國家擔心我國的產品會逐步奪取他們的市場,由此導致各種針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不斷增加,中國出口風險急劇增大。要緩和同這些國家的經濟關系,必須規范我國出口的秩序,適度地擴大進口,改善進口的結構,提高進口的質量和向現實生產的轉化能力。

3、抑制進口需求是對我國外匯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適當的外匯儲備是必需的,大量增加的外匯儲備是資源閑置,而且導致人民幣升值壓力,巨額經常項目順差轉化為大量貨幣投放的壓力給國內爆發通貨膨脹埋下了隱患。因此,要求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擴大進口以平衡對外貿易進而抑制外匯儲備繼續超速增長,并逐步消釋過剩的外匯儲備,使外匯儲備參與到我國經濟增長中來,為擴大進口提供物質保證。

四、充分發揮進口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1、適當調整和完善現有對外貿易政策,能夠重視進口貿易。在進出口貿易上適度增加進口,在保證國家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條件下,促進國際貿易長期健康的發展、推動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適當的進口,也是對國內消費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的豐富。我國應在擴大出口的同時,加快進口體制的改革,消除對國內市場的過分保護,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便利通關手續和報檢程序,減少貿易扭曲。通過進出口結合實現國內外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2、優化進口貿易結構。把進口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緊密結合起來,有秩序地進口那些我國經濟建設急需的資源、原材料及先進的設備,搞好我國的能源儲備,確保能源安全。目前,我國受國內需求擴張的拉動,對國際市場上的資源,能源等初級產品需求迅速增加,包括:(1)原油、鐵礦砂等初級產品和鋼鐵、有色金屬等基礎原材料產品;(2)化工類產品;(3)我國產業升級所需設備的進口。技術的進口則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降低技術成本,實現資源節約。實行戰略性進口政策,彌補我國的資源和技術供給不足。

3、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國內支柱產業和技術落后的產業應該加大進口力度,引進關鍵設備和創新技術,分享國外先進技術和創新成果,我國普遍存在著在低技術領域中橫向拓展產品的問題,應避免重復引進設備,引進設備后應重視軟件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鼓勵創新,加大自主開發新技術的能力。通過進口替代國內低效率產業和自主技術創新,將生產要素轉移到高效率產業,帶動產業升級,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率的提高,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

國際貿易促進一國經濟發展,是通過下述這些機制的作用而實現的。

1.開展國際貿易,必然使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刺激企業素質的提高,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一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貿易,實際上就是把本國的企業納入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之中。一方面,持續的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將促使本國的企業提高效率。競爭必然加速低效率的企業退出市場的過程,同時促使高效率的企業達到合理的規模,從而優化本國的市場結構,改善本國企業的實績。即使本國企業在本國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仍然不得不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出口企業不能不同外國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展開競爭。為了擴大在國外的市場份額,出口企業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生產出成本低、質量好的商品去參與競爭,并不斷按國際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按國際標準生產,按國際營銷慣例辦事。這無疑會刺激企業素質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率的不斷提高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增強,無疑是一國經濟發展最本質的基礎。

2.開展國際貿易,必然帶來市場的擴大。國內外市場的不斷開拓,無疑會有力地帶動經濟增長。先看出口。出口企業往往是面對世界市場來組織生產,市場容量大,容易獲得規模經濟效應。所謂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單位產品的成本會降低,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事實上,許多工業部門要求有適度的初始規模,具有規模經濟的性質,如汽車、電冰箱、電子 計算機等等,采用大規模生產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如果一國的企業在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這一類商品的同時,還能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同類產品,那就不僅企業能提高贏利水平,而且國內公眾也只需支付較低的價格。不僅如此,在出口貿易的帶動下,一個工業部門的發展又可以帶動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以致各種各樣的從屬的工業部門都建立起來。因為在經濟運行中,各產業之間呈現出各種聯系。所謂“聯系”,是指一個部門在投入和產出上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兩個方面:一是后向聯系,即某個部門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門之間的聯系;二是前向聯系,即某個部門同吸收它的產出的部門之間的聯系。如果出口產業是“聯系效應”大的主導產業,就可取得很大的“乘數效果”,帶動其他一系列部門的發展,從而循環反復地連續推動國民收入和就業量的增加,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再看進口。從國外引進國內沒有生產的產品,往往能起到開拓國內市場,引導新產業成長的作用。由于國內仍未生產,一時無法確定新產品會有多大的市場,即在一定的價格條件下社會需求量究竟是多少。當國內進口需求很大,以致即使高關稅壁壘也難以阻擋進口時,國內企業就得到了明確的生產信號,進口替代的工業由此發展起來。實踐證明,進口替代是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工業化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就是進口商品刺激國內需求,進而導致進口替代工業部門的產生。如果條件具備,進口替代部門還能轉變為出口部門。進口國外的新產品還可促進一國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

3.開展國際貿易,必然會激發企業的創新機制,推動技術進步,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從進口看,技術和設備的進口將直接促進國內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其作用類似于創新對增長的刺激,而且還節省了創新的成本。從出口看,出口的擴大使得創新活動所能獲得的收益上升,從而反過來刺激本國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帶動經濟增長。

4.開展國際貿易能加速資金積累,促進經濟增長。一般說,國際貿易從三個方面促進一國的資金積累。一是出口部門往往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能提高積累率,從而加速發展。二是外貿的發展為引進外資提供必要的條件。一個國家的償債能力,最終是由該國的出口能力決定的。出口越多,在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進口往往同國家之間的借貸關系聯系在一起,這又可利用外國的資金來引進技術和設備等等。三是對進口競爭部門提供刺激。 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企業往往滿足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