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對外經貿女生宿舍條件(202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新生宿舍環境內部圖片,男生女生宿舍條件(圖))

时间:2024-06-02 05:42:28 编辑: 来源:

食量正常,吃飽平均10元(12年以前物價,此后幾乎沒吃過食堂)。大多時候都在外面解決或者外賣,AA或者均價20-30吧?不過北外東門和民大西門之間的魏公村是傳說中的吃貨天堂,各種民族美食、風味小吃、韓日西餐(北電北師大的什么來了表示很羨慕)雖然個人也早吃膩了,但一想到這條后街就熱淚淫眶(zuo)。

行,北外的地理位置已經相當不錯了,就在西三環上,和北三環快相交的地方,算是市中心了。學校走到4號線魏公村地鐵D口大約15分鐘,到中關村、人大、北大半小時以內。旁邊的院校有北理、中青政、民大、北舞、軍藝。比起各種本科四年,或者有幾年在大學城或者什么分校區的大學靠譜多了。三里屯、國貿、世貿天階、大望路這些實習和玩的常見地方1小時到達,后海、鼓樓、南鑼鼓巷30-45分鐘。最近的電影院和能滿足大部分需要的shoppingmall都能從學校30分鐘以內到達。北外的良好地理位置是鹵煮當年志愿填北外舍上外重要原因之一。

戀愛,活動,氛圍:

由于是小班(僅限語言專業)教學,北外基本是沒擴招過的(這點十分難能可貴),每個年級人數差不多1200?(反正就是人少地小,最近畢業的14屆似乎是1053)男女基本比例1:5,但也有很多專業由于按性別招生如阿語,男女比例也會達到10:1。不過在已經很少的男生中,彎:直的概率大概是1:5吧(我怎么知道確切比例!),也算基友福地吧,所以北外又稱BeijingFemaleStudentsUnion/BoyfriendForeverSearchingUni(BFSU別名第3次出現)。當然這對聰明靈巧、獨立大方的北外女生也不是什么難題,畢竟都是能走過國門的人,難道還怕走不出校門嗎(校友姐姐許戈輝語)。不過我真擔心在校內找的難道不怕分手后在這個巴掌大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地方尷尬么。

北外學生會和社團活動尚算豐富(又不能和A++大學比),不過都多少要受點蛋疼的團委的控制。學生會有文藝部、女生部、外聯部、權益部、生活部……每年大一招新大概招20多個人;

社團有話劇社、街舞社、禮模隊、合唱團、模擬聯合國、電影社……加入不限年級年齡;

每個院也有自己的學生會,結構大概和校學生會差不多。

還有些比較獨立的組織比如AIESEC,OVAL;校園媒體遍地開花,《外域》《107調查》(《參差計劃》)……

比較賣座的活動有校園10大歌星賽(每年的明星祝福視頻真是勁爆)、T風暴(你見過幾個大學有自己的走秀活動的)、街舞大賽、英文歌曲大賽、年終大戲(我經歷過的就只有《日出》,《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當然你愿意其實每周都有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可以參加的。一般來說加1~2個社團專心發展最佳,容易分配時間和找到歸屬感。

傳聞北外太開放,但我想說北外只是一所三觀正常的大學,只是在三觀不正的社會中被扭曲了。

上演《陰道獨白》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北外學生來說確實是“見怪不怪”,稀疏平常,女性在北外受尊重的程度比社會上大部分地方要高很多,沒有人覺得那些宣傳照在網上流傳的女生會是“不要臉”,“下作”,“粗俗”……學校里自己的咖啡館經常有這種社會問題的討論沙龍;批判性思維在北外是受到鼓勵的,不受制權威,不人云亦云,不做錯誤的邏輯預設……某些專業開設的辯論課上我們就經常花倆小時的時間來討論“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安樂死的道德倫理“,”買粉絲domofspeech的范圍應該有多大“,”儒學應不應該成為義務教育一部分“,”全球化還是新殖民主義?”等等。北外學生的語言優勢、西式教育和以身作則的老師讓北外成為了中國最開明的一所大學之一。這里沒有道德高地、沒有有罪預判,這里什么樣的奇葩也都有,但只要你不是在秀智商下限,這里都能容得下你。希望北外的人出去后都能為北外這樣的風氣自豪。

畢業出路:

工作而言的話,北外總的還是不錯的。凡事都是看個人,有找月薪3000塊工作的,也有起薪23000的。不過目前我真還不知道有誰是真的在找確不找不到的。最近網上比較火的一個就業數據北外大概也在TOP10里面,這類榜單有些買粉絲公司也做過,還有個什么麥可思的我記得,反正北外都是前幾名。不過北外畢竟不是綜合性大學,所以就業方向比較窄,大多都是往文商科方向,校友優勢的確不能跟A++大學比(進外交部也許除外,畢竟1/3都是北外校友),哦對,第一位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其實是我校法語系的。但如果你是要在語言這個大領域工作,那北外真是算得上金漆招牌。就我個人而言,混跡了點翻譯圈,但凡去接活兒的時候,別人知道你是北外出身的,基本都是放心大膽把活兒交給你。而且如果你想考聯合國的譯員的話,也會發現里面基本都是北外校友(雖然基本都是高翻前身譯訓班出身的)話雖這么說,北外也不是只能干語言這行。大多數都是拿著語言當工具,去MEDIA(去年來香港才發現《南華早報》總編輯都是北外校友、PR(不知為何去PR的人特別多)、外所、快消、投行(09年MorganStanley來北外宣講說他們08年那陣金融危機中國只招了18個人,其中6個是北外的)。

出國的話真是呵呵了,雖然每年都有那么幾個哈佛耶魯牛劍(恭喜芬芬被斯坦福錄了),還有一大批藤校,但是好多都被卡死在985這口上了(你說憑什么申LSE的時候985只有均分85,211就要均分90呢,大批拿了買粉絲n-offer的學姐學長就這么轉投其他學校了據說)。北外國內認可度還是不錯的,誤認度也是不錯的,但國外尤其英美幾乎就沒人聽過了啊!留學中介都會給你說“這位同學,你的資料不錯,但就是學校是硬傷。”(掀桌啊魂淡)

BTW,雖然小語種本科交流機會不錯,但是大語種和非語言專業真挺坑爹的,最好的估計就是哥大的巴納德學院了吧(只有英院開了,還只收女生!!!→_→對就是奶茶去的那個項目,我們那么多同學也去了但是確沒得到富商垂憐難道真是因為她們不夠單純和善良么摔),更別說沒有交換項目的學院了(呵呵)。

;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