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寧波保稅區中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幾家貿易公司是?)

时间:2024-06-03 06:28:47 编辑: 来源:

柿林村),“柿林”牌吊紅個大、質軟、味甜,除生食外,還加工成柿餅進入市場。

蜜梨。又稱黃花梨,盛產于慈溪周巷鎮、庵東鎮。蜜梨不同于一般梨子,果大,水分特別充足,營養極為豐富。因蜜梨開花結果時非常漂亮,因此兩鎮的大片梨園還成為人民喜愛的旅游目的地。

獼猴桃。果中珍品,國外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因其藤攀緣在巖石和樹林上,俗稱藤梨。寧海山多溪多,氣候濕潤,非常適宜于獼猴桃的自然生長。據調查,全縣有獼猴桃資源近萬畝。獼猴桃不但果肉細嫩,清香多汁,酸甜適口,而且含有糖、脂肪、蛋白質和磷、鉀、鈣、鎂等礦物質,維生素含量尤高,其營養價值比柑桔、蘋果高數倍至數十倍,有滋補強身,清熱利尿之功能,對胃癌、食道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竹制(編)工藝品。寧波盛產竹子,從事竹制、竹編工藝品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鄞州愛中鄉還譽為“竹編之鄉”,產品以造型精巧,編織細致,實用與觀賞價值兼備而蜚聲中外,作為寧波外貿出口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寧波士林工藝品有限公司繼承了寧波傳統工藝中的精華,運用先進大規模的生產工藝,更使產品給人以想象、美感和樂趣,其代表產品“士林”工藝筷,定位于綠色環保,制作精致,并飾以“全家福”、“連年有余”、“歲歲如意”等吉祥語,被國家外交部指定為外交禮品。寧波當地更喜歡將“士林”工藝筷作為對外友好交往和親友間饋贈的禮品。作為寧波旅游推薦商品在2002年首屆中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中榮獲銀獎,獲浙江省金獎。

越窯青瓷。我國著名瓷器。早在1700年前的魏晉時代,產品作為貢品,還流傳到朝鮮、日本等國。從唐代開始,上林湖窯成為越窯的代表,大批瓷器由寧波港出口東南亞各國,甚至遠銷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等,成為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出口產品,馳名海外。越窯青瓷白如羊脂,光潔如玉,釉色晶瑩潤澈,外觀秀麗,十分精致,被譽為“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寧波明州越窯青瓷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并蒂蓮”對碗、“青瓷鑲嵌方鶴紋梅瓶”等產品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分別榮獲2002年中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銀獎和優秀獎,及浙江省銀獎和金獎。現被各級政府和其他部門廣為采納的饋贈禮品。

象山竹根雕。從明、清時期開始,當地藝人充分利用豐富的竹資源和竹根自然形狀,雕刻成各種人物、佛像、動物等,形象古樸生動。近年來,象山竹根雕工藝發展很快,產品銷往日本、東南亞各國和香港地區。寧波宏達根雕有限公司的“漁蔞”竹根雕還獲2002年中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優秀獎。

骨木鑲嵌。寧波傳統工藝品的精華,已有1000多年歷史。清乾隆年間,寧波骨木鑲嵌的制作技藝與揚州螺鈿嵌、廣州象牙嵌并駕齊驅,鼎足而三。寧波骨木鑲嵌采用螺鈿、象牙、中骨、黃楊木和彩石等多種材料,精心制作成花鳥、風景、仕女等裝飾花樣,嵌于紅木、花梨木等硬木坯上,經過精打細磨,用中國大漆髹漆而成,制作成高檔傳統家具、建筑裝飾品、屏風和筆筒、筆架、鎮紙、茶葉罐、首飾盒等工藝品,其中一些優秀作品曾獲中國工藝品百花獎、香港藝術博覽會創作設計金杯獎、新加坡亞洲太平洋地區家具博覽會創作獎。寧波紫林文房作坊創作的紫檀木筆筒、名片座、鎮紙三件套文具,還獲2002年中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銀獎。

翻簧竹刻。寧波傳統工藝,已有100 多年歷史。用大毛竹劈去青皮,通過分層開剝,翻出竹簧、再經造型、彩繪、細刻、油漆等加工而成各種工藝品。品種達100多個,如鏡箱、提藍、花瓶、動物完具、大型屏風等。刻有人物、山水、花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的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的白描,又有篆刻古樸蒼勁的風味,融觀賞與實用于一體,深受國內外歡迎。

泥金彩漆。寧波的漆器工藝歷史悠久。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的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一只涂有朱紅漆的木碗,便是佐證。寧波泥金彩漆以中國生漆為主要原料,漆器以木胎為主,也有竹片、竹編為胎。制作分為浮花、平花、沉花三大類。產品主要有屏風、鼓凳、茶幾、果盆、電視機柜、書櫥、寫字臺等,是寧波市主要出口工藝品之一。

朱金木雕。又稱漆金木雕,寧波著名傳統工藝。其構圖飽滿,內容多是喜慶吉事、民間傳說,畫面多彩,形成獨特的地方風格。用朱金木雕形式制成的屏風、箱柜、古代人物、佛像、動物、彩燈等遠銷歐、美、亞許多國家。

寧波草席。又稱“明席“、“甬席”,俗稱“滑子”,是寧波著名特產,以寧波西鄉鄞州黃古林最負盛名。產品具有草細、根白、色清、光滑挺直、草芯富有彈性、吸汗(吸水)力強等特點,睡在席上特別涼爽舒適。草席分兩大類:以麻為徑的稱硬席,用白麻為徑的為上品,把水倒在席上久經不漏;以紗為徑的稱軟席。席子一般可使用二三十年,在國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現在根據市場需要,還開發了沙發席、汽車坐墊席、組合折疊等新產品。

世界上最大的幾家貿易公司是?

1、 Mearsk:這家公司祖上北歐海盜出身,后來走正途作了航運,總部在哥本哈根,是一6層小樓,有電梯,但很少人坐電梯,因為大老板每天爬樓梯到自己六樓辦公室,所以沒人敢坐,都爬樓。Mearsk以自大、死板、守信譽著稱,其上繳稅收占到丹麥政府收入的40%,在丹麥巨牛。其外派人員以素質低著稱,例如中國區總經理蘇恩深原來在丹麥就是開機卡的司機,據說他填履歷表學歷一欄從來都是空著。但是Mearsk對新員工要求很高,分為employee和trainee,前者是一般雇員,后者要到丹麥總部經過幾個月的集中培訓,(巨殘酷,教材有辭海那么厚,3本)然后派到世界各地任職,最后不管男女,上船鍛煉半年,再委以重任。

2、 MSC:歐洲黑社會的洗錢機構,在瑞士注冊。據說MSC到船廠造船是這樣的:派幾個人,用很大很大的皮箱提好多現金,和船廠談好合同以后,把皮箱打開,從里面數出一定比例現金,然后把其余的交給船廠,說我的傭金我已經拿走,這是定金,簽合同把。MSC的船名以*女的名字居多,如洛麗塔、法米婭之類。MSC從不和其他公司融艙,船都大的要命,運價低得要命,服務差得要命。也很少租箱子,全部是自有箱。

3、 長榮海運:張榮發40年心血的結晶,管理十分混亂,咎其原因是因為張榮發老婆太多,老婆多了兒子自然多,張大老板有6個兒子,2個女兒,這么多兒女是要安排工作的,可是除了二兒子沒有一個著調的,兒女之間互相傾軋,十分慘烈。長榮是股份公司,張榮發控股,但是還有他人股份,當年航運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張榮發拿自己的錢注冊了立榮,以防長榮忽然倒下自己沒有退身之所。但后來市場越來越好,長榮越來越好,于是就讓長榮高價收購了立榮,張榮發自己大賺一筆。后來為了經營兩岸直航,繼續收購意郵,以歐洲公司的名義作直航。去年又成立HASU MARINE(絕對內幕),因為2006年長榮運力將增長40%,要分散風險。

4、 再說中遠。扣死扣(買粉絲s買粉絲)是中國的第二海軍,享受國家最最最優惠的航運政策。我們接觸比較多的是中遠集運,這兩年航運市場市場賊好,但是中集沒賺道什么錢,主要原因是中集運價體制太亂,特價申請滿天飛,差不多每張申請都有背景,主管人員又不得不批。作為老牌國企,中遠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船員收入,十分的底。有傳說現任集團總裁魏家福當時從新加坡調任天遠總經理的時候,他在新加坡的行李用中遠的集裝箱船捎帶到天津,船員聽說這批東西是上面某位重要領導的,于是毫不猶豫的把幾大箱子寶貝全扔到了海里,箱子里面有很多股東和文物。據說打這以后中遠對船員更加苛刻。前一段時間中遠成立了泛亞航運,將近洋航線全部納入泛亞旗下,中遠集運主體專著做好全球中遠洋航線。中遠還是當代中國航運界的黃埔軍校,很多航運界想當當的人物都有從中遠服務的經歷,這種現象也說明另一個問題:中遠就像一塊肥肉,有本事的人肯上一大口就走,跑到別處慢慢吃,中遠造就了多少百萬富翁,不得知曉。

5、 鐵行渣華: P&O和 Nedlloyd原是兩家公司,P&O就是大名鼎鼎的“半島及東方”,學過海商法的人都知道“喜馬拉雅條款”(此條款就因在每一份提單的背面),最早的判例就是出自該公司。97年的時候(好像,大概是這時間),兩家公司把集裝箱業務拿出來合資成立了鐵行渣華。這家公司秉承歐洲工藝一貫的穩健作風,雖無可圈可點之處,但也沒有讓人深惡痛絕的缺點,不像馬士基那樣有天生的優越感,一切規則必須服從自己,其實呢,航運市場低迷的時候賠得最多的就是馬士基。而像鐵行渣華這樣的公司則不一樣,就是一個字:穩!

6、 達飛輪船:達飛原名是CMA,就是Country Marine什么什么的(A代表什么忘了),但是現在達飛全稱是CMA-CGM,怎么回事兒呢,是這樣的。有帖子說達飛是法國公司,不錯,但是達飛的老板是個黎巴嫩人,就是CGM公司的老板,CMA歷史上欠了CGM很多錢,這樣就被CGM收購了,但是在業界CMA的名聲要大過CGM,所以新公司的名稱為CMA-CGM。達飛是一家非典型的歐洲公司,經營手段非常了得,這么說吧,當初在航運市場最低迷的時候,前20位班輪公司利潤率和艙位使用率最高的都是達飛。另外,達飛在資本運作方面非常成功,除收購CMA之外,還表現在收購ANL(澳大利亞國家航運),但是其手段高就高在只收購了ANL干線業務,而偏港和支線業務ANL交由萬榮船務打理,也就是只要肥肉,不要骨頭。達飛在非洲航線也有優勢,具體原因請在講述達貿公司時看吧。

7、 中海。這是1997年交通部通過行政命令強行把大連、廣州、上海三個海運局拉郎配似的組合在一起,美其名曰“中國海運集團“,總裁李克麟系原中遠集團副總裁,中國集裝箱之父(再往前是上遠總經理),因為與老表(陳忠表,中遠原總裁,現董事長)天天干仗,郁郁不得志,于是被受命組建國海運集團。97年成立時李總裁集確定發展目標:集裝箱。將廣州海運局數十條散雜貨船改造為集裝箱船(如今中海向字號的船都是那時振奮系列改的),這些船老舊破,固定資產已經提完,做一固定資產成本十分的低,改造只后以極低的租金(完全是象征性的)租給中海集運,既增加了運力,也降低了廣海的成本,就是*這批船起家,中海做起了沿海集裝箱運輸和近洋航線,緊接著,趁著航運市場低迷,租船市場租金也十分低廉,又悄悄的租近若干條2000TEU以上的船舶,開設了歐洲、地中海航線,開始向遠洋市場邁進。李總裁經營手法之獨特老辣堪稱一絕,中海之所以跨越式發展與李總裁個人能力十分不開的。

8、 OOCL以前可不這么叫,最開始的名字叫金山輪船公司,創辦人叫董浩云,可能大家都不認識,但董建華大家都認識把,董浩云就是他老爸,一九四七年,董浩云的船成為第一艘抵達大西洋彼岸及歐洲的中國商船。其后他以金山輪船公司的名義不斷開拓定期客貨運服務。

一九六九年,集裝箱運輸業興起,金山輪船易名東方海外貨柜航運。當時,“Victory”級船只只可運載三百個標準柜,根本不能與今天的超巴拿馬型遠洋集裝箱船相提并論。2003年第二季度兩艘特大船只的投入使用將使東方海外集裝箱船只的最大吞吐量達到7,700個標準箱。一九八二年,董浩云先生去世,其子董建華先生執掌東方海外的母公司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長達14年之久。一九九六年,董建華先生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后,其胞弟董建成先生便接任東方海外國際主席之職。據了解,董建華在1997年7月1日正式擔任香港特首前,東方海外的股價只有4.091港元(0.83新元),而2005年3月3日收市價則達34.9港元(7.12新元),即七年多時間,東方海外股價累積升幅達7.7倍。

以3月3日收市價計,東方海外市值為198億港元(41億新元),董氏家族持股量為3.857億股,占67.8%股權,市值計為135億港元。至于董建華本人透過家族基金持有近8900萬股,即他個人身家高達3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