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寧波無線公交買粉絲(寧波本地,大家都關注哪些買粉絲公眾賬號)

时间:2024-06-02 11:41:46 编辑: 来源:

輸是道路運輸安全監控的重點。按規定,運輸危險品的車輛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內在固定的路線行駛,然而哪條路線人口少、道路通暢、保障條件好、不易出現安全隱患等,人們并不清楚。而今,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騰訊開發的重點車輛管控系統有望解決這一難題。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說:“通過分析道路沿線人口、擁堵狀況、應急處理資源等,我們能夠輔助交管部門規劃危險品運輸路線、時間,從而保障運輸安全。”

智能交通是將信息、通信、傳感等技術綜合運用于交通上的成果。長沙的智慧通勤公交、北京的無人駕駛、危險品運輸路線規劃,都是智能交通應用場景的有益探索。專家表示,發展智能交通,符合我國交通行業轉型的現實需求,也順應了技術發展大勢,既回應民生關切,也能牽引產業變革,是我國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管理部門與科技專家未雨綢繆,在我國機動車總量只有幾千萬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整體上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研究和探索,并制定了相關規劃,為我國智能交通起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與傳統主要依靠設備集成提升交通智能化程度不同,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望助推智能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傳統自動化技術也能實現一定程度的無人駕駛,但距離商用比較遠。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能、雷達、地理信息等技術,汽車“大腦”快速進化——不僅能“看”,沒了盲區;還有了“智商”,懂得決策,從而向無人駕駛邁出了一大步。

快速發展的5G技術具備低時延、廣連接等優勢,是推進智能交通的利器。比如,控制好自動駕駛狀態下運行的地鐵列車,需要精確可靠、極快速響應的傳輸信號。有了5G,這一技術不再是難題。今年4月,深圳開通的首條無人駕駛地鐵線,就融合了5G技術。

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網絡有待進一步優化

小到交通信號燈的控制優化,大到搭建城市交通“智慧大腦”;從公交到地鐵,從公路到港口,交通各行業、各領域都在展開智能化嘗試,智能交通的圖景漸行漸近。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解決方案總經理聶育仁認為,當前,智能交通處于起步階段,即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

但總體看,智能交通應用場景規模化落地還有一段距離。智能交通離不開一套相互支撐的系統,任何一個環節缺失,都可能造成“智”而不“能”。例如,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真正落地,除了要有“聰明”的車,還得有“智慧”的路,這就需要可知可感的基礎設施、數據決策和管理系統等共同搭建起來的車路協同網絡。

“如果車路協同是路燈,單車智能就是車燈,兩者協同,自動駕駛規模商業化落地門檻才能降低。”聶育仁認為,只有實現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行車才能更安全、行駛范圍更廣泛、落地更經濟。

專家表示,目前,智能交通發展仍不夠系統,發展不平衡,各個方向缺乏協調,系統性的智能化應用和集成還有待加強。比如,交通控制設備基本能夠滿足單一控制場景,但要適應于未來的車路協同場景,還應進一步優化。

針對短板,政府部門和產業界正在發力。今年5月有關部門表示,要著力推進“單車智能+網聯賦能”,加速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

“我國新基建的提速,將為車路協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說,隨著技術解決方案的進步,車路協同網絡也將不斷完善。

展望未來,施雪松認為,未來交通是以人為中心、人車路智聯的“生命體”。“通過感知設備采集數據,人工智能算法處理數據,數據和算法雙輪驅動,交通行業有望實現從分析、預測、決策到反饋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升級。”

聶育仁判斷,智能交通發展會經歷“數字化升級、網聯化轉型、自動化變革”三個階段,三者同步推進,并非一個接著一個階段開啟。“未來城市可能會出現智能交通運營商,高效、綠色、共享的自動駕駛車輛,并與其他交通工具結合,形成全新的出行和運輸模式。”

科技界、產業界和管理部門協同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智能交通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賴于技術、市場、政策和法規的良性互動,需要科技界、產業界和管理部門協同發力,共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專家提醒,智能交通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將過去信息化工作簡單搬到網上,它的根基是人們交通出行的切實需求。產業界應當扎實挖掘痛點,找準應用場景,有了產業支撐,技術更新換代的動力才持久。

管理理念需齊頭并進。比如,采集交通數據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挖掘分析價值。專家表示,建立健全跨部門、跨行業的開放共享機制,才有利于真正做到基于大數據的科學決策。

法律法規應適度包容。以無人駕駛為例,適應夜間、暴雨天氣行車等復雜路況,自動駕駛需要積累足夠的真實路況數據,支持感知、預測、規劃等模塊的升級。聶育仁舉例,北京設立了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從下午4點到夜間10點時間段,開放夜間測試,對企業研發很有幫助。

“發展智能交通,我國有較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也較高。”聶育仁分析,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我國具備一定的優勢,有望在智能交通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業界專家提醒,保持智能交通發展勢頭,互聯網企業等新入行者,在發揮好信息技術應用優勢同時,還有必要加深對交通行業底層邏輯的理解,加強融合互通,協同推進智能交通。

專家認為,在交通信息采集、感知、分析等一些軟硬件上,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迎頭繼續追趕,智能交通發展才更平衡、協調。

“我國交通密度大、交通情況比較復雜,這對發展智能交通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聶育仁認為,智能交通前景廣闊,用好技術手段解決人們交通出行的痛點,將成為牽引我國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力量。

請問現在做智能交通公司有哪些?

2011~2020年,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投資規模合計3460億,復合增長率達到18%,市場投資翻了接近4.5倍。過去十年是我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快速成長的十年,青島海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行業內領先企業。

智能交通市場涌現一批領先企業

根據賽文交通網發布的數據,2011~2020年,過去十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場最終用戶訂單總榜單中的前五名為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銀江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網絡科技為行業龍頭企業

海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000年進軍智能交通領域,已經在智能交通領域深耕20余年。公司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常規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占有率40%,快速公交智能系統占有率高達70%。2020年海信的產品和技術方案覆蓋147個城市,其中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占比達92%。

2020年,海信網絡科技城市智能交通項目過千萬項目數量達28個,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代表項目有濟寧城區智能交通管控系統項目,金額1.92億元;昆明數字交通智慧交管外場設備平臺建設項目,金額1.45億元;長沙智能網聯云控管理平臺項目,金額3610萬元。

易華錄為智能交通第一梯隊企業

易華錄作為國企上市公司,是面向政府交警的智能交通行業第一梯隊企業。

2020年易華錄的城市智能交通項目主要分布在山東、北京、四川、黑龍江、江西、浙江、內蒙古等地區,千萬項目有11個,典型項目代表為哈爾濱市智慧城市“交通云”項目,金額2.3億元;成都中德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地建設項目,金額3.26億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

2016-2020年,易華錄的營收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利潤水平逐年增長,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公司實力進一步增強。

銀江股份、中控信息、電科智能實力強大

銀江股份自1998年起至今,參與了近200個城市智能交通項目建設,解決方案覆蓋了城市公共交通、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交通等各個領域。

2020年,銀江股份的城市智能交通項目有9個超過千萬規模。其中代表項目有3586萬元的哈爾濱智能公交系統建設項目、2673萬元的棗潛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設施項目。

2016-2020年前三季度,銀江股份經營業務有所波動,但總體平穩。其中2018年公司計提了壞賬損失,屬于偶發性因素,公司的盈利情況在2018年后有所好轉。

浙大中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控集團重要的組成部分。2020年,中控信息在浙江省內加快布局;杭嘉湖紹金地區業務穩步推進,寧波區域成功上線IntellificOS系統;臺州區域有多個項目中標。全國市場布局進一步加大。

2020年,中控信息的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項目有14項,其中云南蒙自交通安全改善項目合同金額超過1.5億元,是公司年度最大智能交通單體項目。

上海電科智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下屬的自動化分所,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積累,已成為國內智慧交通、智慧市政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

電科智能交通項目中80%分布在上海本地,另外在武漢、成都、常州等地也布局項目。2020年,電科智能共中標25個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項目,其中代表項目有9346萬元的上海奉賢區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項目、7235萬的上海徐匯區智能信號燈建設項目。

城市智能交通頭部企業的實力將不斷提升

根據我國“十四五”規劃,“交通強國”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并且提出要積極推動交通體系向智能化轉型。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將保持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交通智能化進程的加速,行業內企業的綜合實力將不斷增強,龍頭企業的規模和競爭力也將持續提升。

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就業前景好嗎?

智能交通技術運用專業畢業生能夠勝任電氣設備、智能設備管理與設計、維護工作;能參與電氣設備設施的制造及安裝調試;能從事樓宇智能化系統的施工及軟硬件的使用維護。就業前景主要面向道路智能交通企事業單位,在公路與城市道路智能交通技術運用、道路運輸服務崗位群,從事高速公路機電系統、交通監控系統、交通管理與控制、收費系統、交通安全管理等智能交通相關管理工作,ETC收費設備、交通信息采集設備、車載GPS等交通監控設備、交通信號控制設備等智能交通設備的設計、生產、安裝與維護等工作,從事智能交通工程施工、監理等工作,從事網絡設計與管理、住宅小區智能化管理工作等。從事行業畢業后主要在新能源、計算機軟件、建筑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計算機軟件

3.多元化業務集團公司

4.建筑/建材/工程

5.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智能交通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政策出臺推動智能交通發展

交通是連接城市的重要紐帶,對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鎮體系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智能交通行業的主管部門對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戰略、方針政策和法規;行業的發展規劃、中長期計劃;行業技術標準和規范等作出指示。《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載裝備全要素、全周期的數字化升級邁出新步伐,交通運輸成為北斗導航的民用主行業,第五代移動通信等公網和新一代衛星通信系統初步實現行業應用。《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到2025年,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基礎設施、運載工具等成規模、成體系的大數據基本建成。

智能交通投資推動智能交通市場規模擴大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各省市紛紛投資智能交通市場。2020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