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巴西和中國貿易用本幣交換的好處(什么叫國際貨幣?)

时间:2024-06-09 14:01:51 编辑: 来源:

被理論和政策忽視了。

2·國際貨幣國家與非國際貨幣國家貨幣自由兌換、匯率風險的差異

國際貨幣與非國際貨幣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風險是不同的。作為國際貨幣國家,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類似于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利益。他們的貨幣作為各國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國際支付、流通、結算、清算手段,作為國家的外匯儲備、外匯存款,這些金融活動的常量實際意味著這些國家要提供相應的物質財富給國際貨幣國家無償消費,而他們僅僅是發行貨幣。當然,如果本幣同時也流出,也作為一定范圍的國際支付等,才能抵消部分無償供給,或不存在無償供給。而作為軸心貨幣,與非國際貨幣國家之間基本不存在匯率風險問題,或者說,他們的風險與非國際貨幣國家匯率風險不可相提并論。歐元、日元兌換美元雖然發生波動,甚至大幅度波動,反過來,美元兌換歐元、日元也存在波動,但這僅僅是三大國際貨幣之間的波動關系,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絕對或相對地位的強弱轉化,但對其他國家貨幣來說,他們仍然是主導貨幣,只是影響與之掛鉤國家的匯率和金融穩定,甚至因波動產生巨大風險或危機。在國際貨幣之間,軸心貨幣和非軸心貨幣之間的地位會發生波動,甚至相互替代或轉換,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決定。但是,它們僅僅是地位發生變化。當然,如果他們之間的矛盾深重,也可能因此產生貨幣兌換或匯率問題導致的危機。但不是與非國際貨幣國家之間所導致。比如,在東南亞、韓國貨幣發生危機的時候,日元雖然發生波動,但是沒有出現東南亞、韓國那種危機(而且日元危機是美元打擊所導致),這就是國際貨幣地位的作用,如果日元不是國際貨幣,在東南亞發生貨幣危機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

國際貨幣國家之間的貨幣自由兌換,基本上根據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力和穩定程度以及擴張或交往程度就可以實行自由兌換,而且相互之間的時間差距不會太遠。否則,可能逐漸喪失國際貨幣地位或其國際貨幣地位要降低。

對于非國際貨幣國家,實行國際貨幣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和完全市場匯率,風險就不同了。因為本幣不是國際貨幣,更不是軸心貨幣,貨幣兌換和匯率波動就不在自己控制和把握之中,而是由外部來決定的,這些決定了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市場化需要比國際貨幣國家更嚴格的條件和要求。這就是說,目前國際組織和機構以及金融理論關于貨幣兌換和匯率市場化的理論對非國際貨幣國家基本不適用。

作為非國際貨幣國家,在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市場化的時候,首先要保持貨幣穩定,保持物價穩定,特別是要保持經常項目和貿易的順差,甚至要保持資本項目順差,否則匯率不能持久穩定。但是,對于國際貨幣特別是軸心貨幣,不需要這些條件。物價上漲所產生的通貨膨脹可以降低外國持有本幣的購買力,而貿易逆差不僅可以獲得廉價的初級加工產品和生活必需品(因為本幣為國際貨幣,為獲得國際本幣作為外匯和外匯儲備的非國際貨幣國家產品必然會進行競爭,這就是為什么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道理,而國際貨幣國家利用這種利益和好處發展新產品和新技術,要求外部降低關稅,開放市場,而他們以很高的價格出售,獲得高額利潤,把非國際貨幣國家的國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或財富完全以此方式拿走,結果,這些國家長期處于缺乏購買和開發這些新技術的資金),即使發生國際收支大量逆差,通過發行本幣,擴張本國金融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是無償使用各國提供的資源,而本國享受實際物質,這類似于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道理。

此外,非國際貨幣國家的匯率穩定在受到國際投機和沖擊時,政府對匯率干預,如果沒有軸心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很難見效。90年代以來的多次匯率危機,都沒有得到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他們基本上袖手旁觀,只有在匯率危機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會出面。例如,墨西哥金融危機,美國及其支配的IMF立即給予500億美元的援助,而對泰國和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的貨幣危機,美國和國際機構就不愿意援助,援助金額也很少,而且不到位,但對韓國則很慷慨。對于日元大幅度波動,只要對美國有利,美國就不去干預,甚至推波助瀾。只有在對其不利的時候,美國才出面干預,使日元很快穩定。這就是說,如果得到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和承諾(在本國匯率波動和危機時候的支持),匯率可以很快穩定。因此,作為非國際貨幣國家,如果沒有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和承諾,不能隨便滿足外部要求而開放金融市場,允許貨幣自由兌換。但是,正常情況下,這又是不可能的,為了鞏固自己的金融霸主或國際貨幣和軸心貨幣地位,這些國家是不可能希望或扶持其他國家貨幣強大起來的。

非國際貨幣國家在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特別是資本項目下的貨幣兌換時,還需要對資本項目特別是短期資本的進出具有控制和調節能力,對跨國金融具有監管和控制能力,否則,在經常項目逆差和對短期資本缺乏控制能力的時候,外匯儲備的減少、國際金融投機的猖獗等會使匯率失去控制,可能引發貨幣危機,整個國家經濟因此而喪失國民財富(開放經濟下的貨幣貶值意味著本國經濟實力和財富、企業利潤、資產等以國際貨幣衡量時的貶值和縮水)。

非國際貨幣國家大部分都是不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缺乏長期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和教訓,也缺乏成熟的競爭力,因此,在匯率走向自由化、貨幣走向自由兌換的過程中往往缺乏企業成熟技術和成熟競爭力的微觀基礎,也沒有擺布國際匯率局勢的條件和能力,而這在國際貨幣國家已經解決(相對非國際貨幣國家),這種天生的缺陷使得其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自由浮動從開始就具有巨大的風險,因此,產生貨幣危機和匯兌危機是必然的。這里的原因也在于目前的國際金融活動和金融體制以及貨幣體制,實際是控制與被控制關系,國際金融(參與)控制國家與被控制國家金融開放或貨幣兌換風險是不同的,非國際貨幣國家基本處于被控制地位,因此開放要格外小心。2001年4月24日,聯合國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稱現行的國際金融體制過多地側重于國別的金融體制改革,強調他們建立自我防范金融風險的機制,相反,對債權國的體制和政策中誘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因素很少提及。最近幾年新興市場發生的重大金融危機,幾乎都與主要工業化國家匯率機制和貨幣政策的變化有關,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國際社會沒有能夠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全球匯率新機制(實際是滿足了投機資本的需要而讓匯率波動),現行國際金融體制的主導權在主要工業化國家,所以,要進行徹底的改革很難(經濟日報,2001年4月27日)。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簡單認為本幣實行自由兌換、讓匯率自由化的看法對大國是很危險的。

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的金融開放理論都是從發達國家出來的,發生很多危機和問題也就不奇怪了,但被國際社會充分認識的程度恐怕遠遠不夠。也許是明知而無奈?!

3·國際貨幣國家與非國際貨幣國家匯率決定和波動的條件差別

(1)國際貨幣國家都是發達國家,其經濟已經進入金融經濟時代

匯率波動脫離物質經濟的原因還在于企業已經進行國際化的經營與發展,匯率波動導致的風險可以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運作來避免,可以通過技術競爭力的提高和利潤增加來避免(所謂高附加價值產品、高技術產品、知識產權等)。這樣,國際貨幣與軸心貨幣之間雖然會出現很大幅度的波動,但是,不產生金融和經濟危機。因為企業相對建立了避免匯率波動的機制,也具有了很大的適應能力。但這種幅度的波動,在非國際貨幣國家則難以承受,對國內物價、居民心理預期和國家外匯儲備等影響和沖擊巨大,因此往往導致貨幣危機。

(2)非國際貨幣國家大部分處于非金融經濟,匯率波動主要影響物質經濟

幾乎所有非國際貨幣國家(非西方社會)金融經濟雖然在發展,甚至被開發,乃至參與國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交易,但是,缺乏堅實的物質經濟基礎和技術競爭力,國家經濟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成熟程度,也沒有被國際貨幣國家認可納入其經濟體系,匯率波動特別是大幅度波動對其物質經濟影響很大,因此產生的刺激或抑制作用也很突出。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物質經濟和技術水平、企業競爭力沒有達到成熟程度或主要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其結果是匯率波動(包括本幣自身和外部的國際貨幣波動)對國內金融影響也非常突出。比如,國際貨幣升值,可能導致債務增加,日元曾經升值到80日元兌換1美元,亞洲國家因此而增加債務50-60%。對金融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債務,同時體現在對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影響,以及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如果本幣與國際貨幣的關系基本穩定,也帶來本幣的升值,如果本國經濟結構和技術競爭力、經濟成熟程度沒有發生轉變,這是很不利的;當國際貨幣貶值的時候,非國際貨幣國家匯率如果是與軸心貨幣掛鉤,首先面臨出口產品價格高估,因此而抑制出口。另外,由于國際貨幣貶值,從國際貨幣國家的進口則大幅度增加,導致貿易走向逆差,威脅國際收支平衡。因此,對非國際貨幣國家來說,國際貨幣的波動使得他們處于困惑的境地,政策需要更大的靈活性。匯率波動對非國際貨幣國家的本幣信用和外匯儲備沖擊和影響也很大,政府干預匯率往往要使用外幣而不是創造本幣。更重要的是,當本幣貶值的時候,由于本幣不是國際貨幣,信譽和信用的維持很困難,因此,國家經濟實力、企業利潤和資產等立即縮水,因此而導致國家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立即下降,產生經濟或金融危機。

(3)匯率矛盾

國際貨幣和非國際貨幣匯率波動所影響對象的差別,決定了非國際貨幣國家匯率政策的矛盾和困難。也決定了這些國家在處理匯率政策、問題時的難度,以及與發達國家的差別。而且,這些國家運用的匯率理論都是發達國家早期的理論,但是,當時他們的匯率都是金匯兌制度下的情況,是在沒有競爭對手,也不是自己處于不發達的被要求開放的經濟中。因此,今天的國際匯率理論,對發展中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不適用,需要做很大的修改。然而目前的匯率理論都是從發達國家和金融經濟國家出發的匯率理論,發展中國家使用的時候,會產生很多問題和矛盾。在發達與不發達的經濟相互開放的體系中,匯率實際是發達經濟、金融經濟與不發達經濟、物質經濟的貨幣兌換。很顯然,這個經濟體系的結果是強大控制弱小,金融經濟控制和支配物質經濟。由于資本的自私和自利,金融經濟和發達經濟采取的制度和政策包括行為解釋,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不會考慮非發達經濟的困難。

體系矛盾還表現在不發達經濟的匯率波動對物質經濟和國內利益財富分配的效應和影響巨大,對物質經濟的沖擊也很大。而且,這種沖擊是通過本國的金融和銀行資本的流動來實現的。因此,一旦發生沖擊,比金本位下的沖擊更快、更有力。當物質經濟發展走向金融經濟階段的時候,那些已經走向金融經濟成熟的社會將在這里獲得巨大利潤——利用金融工具和匯率投機,而這是所有走向金融經濟的國家所不熟悉的,將來走向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或其他先進、高科技控制經濟的時候同樣是這樣。因此,這意味著,這樣的匯率狀態和關系,將隨著國際經濟內容的更新而繼續保持。而經濟的差別狀態由于被支配和控制,在總體上不能發生變化。非國際貨幣國家貨幣貶值,不在短期將在長期產生不良影響,而貨幣升值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但是這也面臨很多問題,需要有堅實的貨幣升值基礎,才不產生危害(比如,日本和新加坡的成功,就是貨幣升值的結果。而韓國依靠貨幣貶值發展走上新興工業化國家,但是基礎不牢靠,企業基本是依靠借款而發展)。否則,貨幣升值將導致貿易逆差,國際收支逆差,外匯儲備減少。這樣的經濟很容易陷入混亂。

體系矛盾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由于國際貨幣多樣化,國際貨幣本身之間發生波動。就非國際貨幣國家的匯率政策來說,是要保持穩定的,但是國際貨幣的波動使得非國際貨幣無法保持匯率穩定,因此,增加了匯率對經濟的沖擊風險和危機,而這在國際貨幣國家不存在。另外,由于波動的不確定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