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幫粉絲買布偶貓全過程(小清新插畫手繪小動物-火影忍者作品創作背景怎么寫)

时间:2024-06-02 07:34:28 编辑: 来源:

壽二千歲。”

“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

當你讀到

《山海經》

中的描述時,腦海里會如何想象這些“神獸”的形象呢?

近期,微博話題“

90后

女孩用3D插畫還原山海經神獸”登上

熱搜

,插畫師舍溪在過去的四年中,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將諸多“山海異獸”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如《山海經》中的“蔥聾”“乘黃”“FF”等。不少友評論道,“真是太美了,好厲害!”“也許《山海經》里的動物,就是這種樣子吧!”“好羨慕她!能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很享受!”

的確,舍溪并非科班出身的專業畫者,只是“半路出家”學習插畫,繪畫只是她的一個愛好。為了能夠成為插畫師,她做出了諸多的努力。最初,她從教育專業轉行去做互聯

UI設計師

,之后辭職去學習畫畫,又從深圳回到老家

河南商丘

專心創作,到成為登上熱搜的插畫師不僅如此,她還讓靜態的插畫變成動態,讓《山海經》的“神獸”一般動了起來,更高的時候一夜之間漲粉60萬,如今,她的抖音已累計獲贊1300余萬。

10月末,舍溪接受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談及創作初衷,她希望“可以通過畫筆,和溫柔的山海異獸來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碰撞”。

看·舍清溪,而得江海

放棄原有的專業和工作,想給自己一次追夢的機會

為了學習畫畫,舍溪不停地在放棄與重新開始之間做出選擇,就像她的微博簡介一樣,“舍清溪,而得江海”。

小時候,她對畫畫特別感興趣,可惜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舍溪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大學畢業后,她仍舊想嘗試學習繪畫,便放棄了教育專業相關的工作,轉而報了培訓班,從零開始學習UI設計。

2022年,那時的舍溪像大多數人一樣,對UI設計沒有太多的概念,只是知道這是一個人才稀缺的行業,需要去解決互聯軟件的界面和用戶的操作邏輯等問題。而吸引舍溪的并非行業及其待遇,而是“培訓學校的招牌上有說需要學手繪”。半年之后,舍溪在深圳順利成為了UI設計師。不過,舍溪對這份工作并不滿意,那時她的工作主要負責的是

用戶體驗

,并不是手繪的

界面設計

,她買來的畫筆和紙,只能棄之一旁。

忍耐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舍溪所在的項目組宣告解散,重新開始的契機又一次出現。“決定重新找工作的那段時間,我想了一下,要不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試試學習插畫這條路。當時手里存了一定的積蓄,我不想再盲目地工作,還是想去學畫畫,想給自己一次追夢的機會。”舍溪回憶道。

舍溪回憶起最初想做插畫師時,覺得自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如同在微博看畫一樣,她想嘗試各種風格。“我當時還畫過非常幼稚的畫,比如畫一個單純的小動物,或者畫中只有一個大頭。當時畫得不好,都不敢發在微博上,只能在二手的

閑魚

上發一發。”

令舍溪沒有想到的是,她的之一波小小的動力和信念正源于此。2022年,她在閑魚發布作品的兩個月后,有一位的老板私信她,買下了她的20張畫作,打包價200元。“雖然這些畫才賣10元一張,但我覺得真的開心,這算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學·繪心,繪夢,繪境

畫中孤獨的背影是自己畫筆下的神獸是溫柔的

舍溪學習手繪之后,仍醉心于杉澤的插畫。她在微博看到一位插畫師開設了

板繪

課程,立刻報名學習,距離成為專業插畫師的目標又近一步。

選擇板繪,對經常挑剔繪畫細節的舍溪來說,是更方便的形式。板繪,其實是數碼手繪,插畫師通過在

數位板

上繪畫,直接輸入電腦,畫作將以數碼形式保留,還可以反復修改。“當時是直播上課,每周一節課講兩個小時,我學習了一個月,其他時間都在練習。那段時間,我每天早上六七點就起床開始練習。有時候一不留神就畫到了兩三點,去睡一會兒,就又起來畫一門心思只想著畫畫,沒有產生過任何要放棄畫畫的念頭。只不過練習畫畫時,我沒有方向,沒有固定的系列和題材。我很感謝當時的努力,因為畫畫是需要長期練習和積累才能有成效的事情。”舍溪介紹道。

慢慢的,她開始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的習作,不斷漲粉,。之后,她嘗試去繪制山海異獸題材的作品。2022年7月,舍溪發布了她的

《境》

系列作品,并持續更新至2022年3月,這10幅插畫作品接連令粉絲感到驚艷。

然而,提到這一系列的創作,舍溪最開始的體會卻是“痛苦”,“起初,開始畫《境》系列的前兩張,我非常不喜歡,總感覺角色的位置和內容都不對,構圖也是錯的。可是,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只是看畫的時候,實在覺得整個風格是厚涂油畫式的,看起來太膩了,沒有任何的吸引力。”舍溪只能推倒重畫,卻仍舊不喜歡,只能接著修改,改至第三版已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畫的主體不夠突出,又不知道要表達什么。當時,我剛從深圳回到老家,我的心里浮躁又迷茫。在我的設定里,整張畫面應該是的,人物和神獸之間是有互動的。”

她認為自己的心境應是“和那些山海異獸來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碰撞”,于是調整畫風,才開始發布《境》。在該系列中,“神獸”總是溫柔地陪伴在畫中人物的身旁,“靜謐”是畫中體現出的主要氛圍。她為該系列撰寫的主體語是“沉浮世界,靜擇一片清寧,繪心,繪夢,繪境”,并在微博介紹道:“作品靈感其實源于最近浮躁的生活,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內心的一方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有一個自己的小千世界。”

愈畫下去愈能找到風格,舍溪愈滿意自己的作品。她最喜歡該系列的“遇狐”。畫中靜置著一面巨大的屏風,屏風上則是

九尾狐

的形象,而在屏風之下只有一個孤單的背影。舍溪解釋道:“畫中孤獨繪畫的背影就是我自己,我覺得互相陪伴時,應該互相展示著溫柔的面目。”

畫·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山海經》的描寫很寫實,用自己的審美再去加工就足夠了

對創作山海異獸題材的插畫說,《山海經》無異于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隨便翻閱書中描述的內容,就能很多的靈感。在過去的三年里,舍溪依據《山海經》的描述,還原了不少“神獸”,都帶著溫柔的一面。

舍溪在《山海經》里讀到了

神馬

“乘黃”的文字,“白民之國在

龍魚

北,白身披發。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舍溪對此很感興趣,又上查找“乘黃”的內容,她又發現《·小匡》中寫道:“昔人之受命者,河出圖,雒出書,地出乘黃”

舍溪這才明白,古代神話的“地出乘黃”意味著“將至”。她的腦海里逐漸有了更加豐富的畫面,除了描繪出“乘黃”有狐之形狀、背上有角以外,她還增加了許多星象的元素,并在“乘黃”的額頭下太陽與月亮組合的印記。“因為根據《》的描述,我想讓它表現出更具祥瑞的特征,不能單單只畫‘乘黃’,還要將‘河出圖,雒出書’進行結合,作品才會更加飽滿,充滿著故事感。”舍溪認為繪畫前的構思遠比繪畫更重要,巧妙的構思會讓人有代入感。她繼續解釋道:“《山海經》的描寫已經很寫實了,只要我們用自己的審美再去加工就足夠了。只不過,我一定要增加場景的描繪,如果單獨只畫一個神獸,會看起來有距離感,沒有辦法跟它們產生一定的共鳴。”

舍溪還曾描繪《山海經》中能向請求雨水的“

燭陰

”,它為“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而舍溪增加了自己想象的場景和故事,畫中的“燭陰”正在面對著一位手捧桃花的女子,舍溪寫道:“一日,無意闖入一人間女子,竟就此與燭陰成為好友,女子常會帶來一些人間的故事講給燭陰;又是一年四月,人間桃花十里,女子折下一枝帶去給了燭陰:你看,今年人間的桃花開得極好。”

至于“其狀如羊而赤鬣”的“蔥聾”,在舍溪的畫里也出現了一名女子的形象。舍溪的構思是“蔥聾”和“龍女”于山海中相遇。她還在微博上與粉絲互動,寫道:“我們是否也能于某天在山海中遇到那些曾存于中的神獸們?”

《山海經》中的“神獸”只是舍溪描繪的一部分,她還探索了更廣大的中國古代神話世界,如耳熟能詳的青龍、朱雀、白虎還有其他鮮為人知的古籍中的“神獸”,如屈原的《九歌·山》里的多情“山”,《》里的祥瑞之獸“白澤”等形象。

剪·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FF

由靜態到動態,“神寵”一夜之間引友驚嘆

有時,生活也會給舍溪諸多素材。她不僅喜愛山海中的異獸,也深愛現實生活中的小動物,她的家中熱鬧非凡,并不如她的畫一樣靜謐。

“我養了三條狗和一只貓,它們每天都在屋子里跑來跑去的。”聊起動物,舍溪的聲音透著一股興奮,她說家里的那只布偶貓很安靜,她總是去觀察貓的神態,“我很喜歡和它們,但是貓經常自己在另一邊獨處,它要么對著我,要么喜歡坐立在窗戶旁看外面。所以,我畫過的‘FF’的形象其實是我家的貓,‘FF’的姿勢也是對著鏡頭的狀態。”

FF,亦是《山海經》中的“神獸”,“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FF,養之可以已憂。”這只能解憂的“FF”,以不同的形式出了圈。

2022年12月,舍溪又自學剪輯軟件,玩起了短。她簡單地將自己畫過的插畫加上特效,使其變成動態,上傳至短。中,九尾狐的可以隨風飄動,閉目凝神的鮫人還能睜開雙眼,溫柔的老虎也能變得兇猛在她發布的百余條短中,已累計獲贊1300余萬,點贊量更高的有170多萬個贊。今年9月4日,動態的“FF”引友,有友驚嘆:“神獸也能做寵物?想養!”舍溪回復道:“這是一只養之可以解憂的高級寵物。”

舍溪也在微博感慨:“畫畫斷斷續續的也快有四年了,中間嘗試畫過很多不同的內容和主題,但最終還是更喜歡山海異獸我想用畫筆,將它們的故事畫給你們看。再次感謝。”

現在的舍溪,靠著自己的畫筆賺錢養家,不僅接到商業約稿,還開設店,她的朋友幫忙銷售結合畫作設計的鼠標墊、手機殼、掛繩等商品。

練·滿載星河與君弈

“半路出家”總有一種自卑感,仍要不斷地練習繪畫

盡管如此,舍溪對自己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我其實畫得不好,我的水平很一般”“我的細節還不夠”“我還要再鍛煉鍛煉”這些話如此往復地說著。她解釋道:“因為我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而且跟上那些科班出身的插畫師對比就能知道,我畫得不好,根本沒有人家專業。”

她經常在家里觀看其他插畫師的直播,或是留意他們微博的分享,看完之后更加懷疑自己。舍溪稍顯沮喪地說:“你知道嗎?我起步太晚了。那些非常厲害的插畫師又年輕又努力,直接從美院畢業的。這無形之中給了我非常大的壓力和焦躁,有時候這種自卑大于絡上帶給我的鼓勵吧。”說完她又振作了一下,講道:“所以,我必須要努力!既然起步都晚了,還不繼續練習繪畫,就會畫得更不好!我最近就有些頹廢了”

她很容易跟細節死磕,常常要調整到自己滿意為止,因此復雜一些的作品更要耗費20天左右才能完成。“雖然每天都在畫,但是出畫的效率很低,別人三天能畫完的畫,我至少要一個星期才畫完。有時候基調可能就沒搭建好,有時候場景還要再換顏色,有時候后期做完,我覺得還能再調整一下。”

舍溪沒有太多時間上的概念,對外面四季的變化反應很遲鈍,不多,總是一起床就是畫畫,畫到深夜就去睡覺。舍溪的姐姐也總調侃著:“天天只知道在家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