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廣州合億貿易有限公司(公司介紹)

时间:2024-06-02 06:25:39 编辑: 来源:

bsp;    第二次“亮劍”是100億馳援恒大集團。

      作為年銷售額近7000億元的超級房企,恒大的現金流卻非常糟糕,差點被各路債主給逼死。在千鈞一發之際,在深圳辦公的恒大高管就跑回了老巢廣州搬救兵。

      經過一番洽談后,2020年11月,廣州城投集團(廣州市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決定出資100億元換取了恒大地產約4.81%的股權。雙方還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廣州城恒城市更新投資有限公司”, 注冊資本為50億元,由廣州城投持股51%,恒大地產持股49%,恒大地產將其所持廣州城恒城市更新投資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質押予廣州城投。

      有了國資背書后,其他企業也紛紛向恒大伸出援助之手,讓這頭“大笨象”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第三次“亮劍”是營救珠江新城“大地主”富力地產。

      當富力用約200億元收購萬達77個高級酒店時,富力老總李思廉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正做著成為全球最大酒店運營商的美夢。萬萬沒想到,就是這筆收購把富力帶進了陰溝,賬上沒錢了。

      2020年初,因疫情的突襲、“三道紅線”的出臺,背負近1800億有息負債的富力更疲于奔命,降價促銷、資產出售、減員、股權融資等降杠桿動作頻出。但是這些努力幾乎沒用,富力依然處于四面楚歌的狀態。

      于是,富力只能斷臂求生,將其持有7家公司的股權,質押給廣州市城投投資有限公司。

      富力集團的這種做法,相當于以公司名下建筑施工、商辦酒店物業、舊改及住宅項目等核心業務與資產作為抵押,從廣州城投獲取一筆幾十億元的短期貸款,尋求補充流動性。

      得到大哥的庇護后,富力的腰桿就硬了,立馬發布公告,提前將“16富力01”兌付本息64.32億元劃轉至中證登賬戶,中證登將于1月11日劃轉至投資者賬戶。

      開發區控股,全稱是“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于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今年6月,“門口的野蠻人”姚振華來到廣州開發區,為寶能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籌集資金。經過廣州市政府同意,開發區控股為寶能新能源戰略投資120億元。有趣的是,萬科集團“賣身”給深圳國資體系,而寶能集團投奔了廣州國資體系,這局勢相當微妙!

      一年前,開發區控股還投資了另外一家新能源公司——小鵬汽車。2020年9月28日,廣州凱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發區控股的子公司)宣布,將為小鵬汽車提供40億融資,來支持小鵬汽車加速拓展業務。

      開發區控股還給自己訂了一個小目標:在2025年之前,控股5家上市公司。形勢喜人,目前開發區控股已經掌握了粵開證券(830899.OC)、穗恒運A(000531.SZ)、利德曼(300289.SZ)和泰順風能(300129)。

      前兩家是廣州本地的企業,不必多說,后兩家是外地企業,利德曼是發源于北京的生物醫藥公司,泰勝風能是發源于上海的新能源公司。廣州的國企居然挖到了北京和上海的墻腳,難得一見。

      套用現在的流行語做個總結,你以為廣州市國資委是個青銅,實際上他是個王者。

廣州島內價和家誼超市為什么倒閉了?

【146】“廣州第一超市”罹難記

買粉絲.hexun.買粉絲 【2005.11.14 14:42】 《財經》雜志

作者: 蘇丹丹

民營連鎖業巨頭如何在與“政府工程”聯姻中身陷窘境

“我只能繼續為家誼重組盡最大努力,別無選擇。”林文創,這位32歲的廣東省最大民營連鎖超市集團的掌門人,話語間有掩飾不住的疲憊。

廣州家誼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家誼)曾號稱“廣州第一超市”,一度的廣州市連鎖商業“明星工程”;自去年10月關門清算以來,其旗下25家門店已在破產和重組的生死一線掙扎了年余,其中23家門店更是停業至今。

相關清產核資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0月19日,廣州家誼總資產4.35億元,總負債5.54億元,明顯資不抵債。

與家誼同陷困境的,還有林氏家族旗下廣州市寶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鑫控股)擁有的另一超市品牌——廣州島內價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島內價)。受家誼所累,廣州島內價的38家門店自去年以來陸續關張,至今僅余15家慘淡經營。

2002年初,林氏為進入廣州政府“農改超工程”(即傳統農貿市場改生鮮超市)家誼超市,不惜出讓自家島內價的控股權。短短一年后,政府傾力打造的“農改超”難以為繼,國有股東大舉減持股份;三年后的今天,一度輝煌的家誼超市更像是“政績工程”失敗后的犧牲品。

曾經的民營連鎖超市巨頭,中國零售業30強企業,林氏家族的寶鑫控股緣何與地方政府聯姻謀求發展,又緣何身陷困境無力自主?故事并不復雜,卻耐人尋味。

“政府工程”

林文斌、林文創、林文敏三兄弟,廣東潮汕人。因以廣州島內價起家,在南粵商界素有聲名。

1996年底,林氏兄弟組建第一家島內價貨倉超市時,其店鋪還只是廣州石牌村的一處臨時建筑;至2002年3月,廣州島內價被深圳市民潤農產品配送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民潤)收購51%股份之前,總店數已達12家,是當年廣州規模最大的民營連鎖超市。

林氏向民潤出售廣州島內價部分股權,獲取2000萬元現金。僅三個月后,2002年6月,林氏以2000萬元資金入股家誼。家誼是廣州市政府實施“農改超”的“民心工程”。“農改超”,即對傳統農貿市場按現代超市規范進行改造。廣州政府以國有資本著力推動,并引導社會資金多方參與,意在提升農貿市場檔次,加強食品安全,改善市容市貌,實系本世紀初以來國內各大城市流行的“政績工程”。

林氏以家族企業廣州寶鑫入股,注資2000萬元,在家誼持股20%,另80%股份由廣州市友誼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碼:000987,下稱廣州友誼)等四家國有股東發起,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

“2002年初島內價發展到12家門店,但已經走出了最好的經營時期。”廣州島內價副總經理黃漢忠告訴《財經》。

1996年至2001年間,傳統商業的轉型給予新興的貨倉連鎖超市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廣州島內價等本土連鎖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2001年起,廣州本土零售業競爭加劇,更具資本實力和規模優勢的外資連鎖巨頭紛紛涌入,包括法國家樂福、香港百佳,令依賴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微利經營的本土民營連鎖業進入瓶頸期。

此時林氏入股家誼,在外界看來,正是以出讓家族企業廣州島內價控股權為代價,全力打入“政府工程”謀求自身發展。

家誼由政府控股,而由富于連鎖超市經營資質的民營股東負責經營;公司董事長系國有股東代表,總經理則是林氏三兄弟之一的林文敏。

政府支持、國有背景、精英團隊——優勢盡占的廣州家誼迅猛擴張。成立伊始,政府便向家誼提出“農改超”任務目標:一年內發展25家門店,三年內發展100家門店,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各門店生鮮商品經營面積必須占一半以上,并計劃三年后上市。

多方推動之下,至2003年中,家誼門店數量已大舉擴至24家。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這一年,與家誼幾乎同時成立的廣州另一家“農改超”主力軍“家盈超市”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時至今日,大部分城市應“農改超”而生的生鮮超市相繼慘淡收場。究其原因,經營成本居高、規模偏小,致使產品在數量、價格等方面對消費者失去吸引力,是一個致命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改造一家傳統農貿市場,花費的資金是開設一家普通日用超市的3倍;即便擇點新建的生鮮超市,在傳統農貿市場和外資連鎖超市“巨無霸”的夾擊中,其定位和生存亦顯尷尬。

據廣州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家誼自開業至2003年4月30日,累計虧損3043萬元;總資產2.47億元,而總負債高達1.78億元。

“擴張過快,投資過急,占用資金太多,是家誼經營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的直接原因。”黃漢忠說。風雨飄搖中,家誼成立僅一年之際,國有股東即宣告退出。

“國退民進”

當月,林氏家族旗下兩家公司——廣州市中鏈投資有限公司和廣州市中旗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以5000萬元受讓國有股東在家誼50%的股份。由此,林氏在家誼股份增至70%,原先四家國有股東總計持股30%,其股份均分,各持7.5%。

此次“國退民進”屬秘而不宣,家誼諸多供貨商和合作伙伴直到2004年家誼身陷困境時,方始知情。

“我們當時為家誼供貨,就是看中了政府的支持——我們不是和林家做生意,而是和國有股東做生意。他們之間的股權轉讓我們完全不知道,很無奈。”家誼供應商之一的林海虹說。

《公司法》規定,“發起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家誼四家國有股東在公司成立僅一年之際即大舉減持,顯系違法之舉。據稱,轉股是在廣州市政府協調下完成的,廣州市商業局領導列席了為此召開的股東會議。

知情人士透露,廣州家誼是“政府工程”的產物,四家國有股東參與原本是政府意愿。至2003年家誼經營乏力,前景堪憂,國有股東信心動搖,視家誼為包袱,“急于甩掉”;而讓民營股東林氏接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政府意志”。

《財經》獲悉,政府退出時還與林氏簽署了補充協議:四家國有股東在家誼雖減持至30%,但在股權轉讓三年半時間內(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事實上享有54%的分紅權益,即各家分享13.5%的年收益。期滿后,再行商定以后的分紅比例及股權轉讓事宜。

顯見,這一補充協議加大了林氏增持家誼的成本。

2003年9月,在大舉增持家誼股份之后,林氏再以家誼收購之前轉讓出去的廣州島內價51%股份,作價4800萬元。

此時,并入深圳民潤一年余下的島內價,其在廣州的門店數已由并入前的12家擴至37家;加上林氏于2000年成立汕頭島內價連鎖商業有限公司在粵東地區開拓的12家門店,島內價門店總數已達49家。家誼則有24家門店。如此,由林氏實際掌控的連鎖超市門店總計73家,加之旗下控股的廣州市億翼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及在中石化廣州各加油站投資設立的“中旗便利店”,林氏家族的控股公司寶鑫控股,已成為廣東最大的民營控股連鎖超市集團,并躋身2003年度中國零售業30強,排名第27位。

然而,在外界看來風光無兩的林氏連鎖,此時已經由于過度擴張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