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廣州云為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2016年中國網絡零售百強企業排行榜:京東交易總額9392億奪冠)

时间:2024-05-19 15:15:15 编辑: 来源:

漢奇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卷皮網) * 100000

57、上海美特斯邦烕服飾股份有限公司 90300

58、福建七匹狼集團有限公司 90000

59、供銷大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7426

60、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 85400

61、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1039

62、上海可得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65454

63、特步(中國)有限公司 53997

64、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 52242

65、步步高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云猴網) 51076

66、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50000

67、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6824

68、新華都購物廣場股份有限公司 42320

69、成都泉源堂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41940

70、石家莊北國人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0268

71、北京夭天美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0000

72、上海伊邦醫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藥房網) 39459

73、布丁酒店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35000

74、莎莎化妝品(中國)有限公司 * 33634

75、上海來伊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32171

76、百安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30000

77、達芙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30000

78、上海健一網大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 * 30000

79、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 28052

80、上海嬰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樂友孕嬰童) 27000

81、周黑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6390

82、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 24500

83、夭虹商場股份有限公司 24338

84、深圳市品尚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23486

85、長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3369

86、呷晡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22041

87、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 22000

88、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314

89、上海世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20000

90、上海好麗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母嬰之家) 20000

91、庹門山國飲藝茶業有限公司 19964

92、廣東康之家云健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19424

93、周大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 19100

94、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723

95、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6377

96、濟寧市兗州區新合作百意商貿有限公司 15000

97、新蛋商貿(上海)有限公司 * 15000

98、寶貝格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4000

99、北尿市上品商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上品折扣) * 13680

           102        

100、廣州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500

廣州島內價和家誼超市為什么倒閉了?

【146】“廣州第一超市”罹難記

買粉絲.hexun.買粉絲 【2005.11.14 14:42】 《財經》雜志

作者: 蘇丹丹

民營連鎖業巨頭如何在與“政府工程”聯姻中身陷窘境

“我只能繼續為家誼重組盡最大努力,別無選擇。”林文創,這位32歲的廣東省最大民營連鎖超市集團的掌門人,話語間有掩飾不住的疲憊。

廣州家誼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家誼)曾號稱“廣州第一超市”,一度的廣州市連鎖商業“明星工程”;自去年10月關門清算以來,其旗下25家門店已在破產和重組的生死一線掙扎了年余,其中23家門店更是停業至今。

相關清產核資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0月19日,廣州家誼總資產4.35億元,總負債5.54億元,明顯資不抵債。

與家誼同陷困境的,還有林氏家族旗下廣州市寶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鑫控股)擁有的另一超市品牌——廣州島內價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島內價)。受家誼所累,廣州島內價的38家門店自去年以來陸續關張,至今僅余15家慘淡經營。

2002年初,林氏為進入廣州政府“農改超工程”(即傳統農貿市場改生鮮超市)家誼超市,不惜出讓自家島內價的控股權。短短一年后,政府傾力打造的“農改超”難以為繼,國有股東大舉減持股份;三年后的今天,一度輝煌的家誼超市更像是“政績工程”失敗后的犧牲品。

曾經的民營連鎖超市巨頭,中國零售業30強企業,林氏家族的寶鑫控股緣何與地方政府聯姻謀求發展,又緣何身陷困境無力自主?故事并不復雜,卻耐人尋味。

“政府工程”

林文斌、林文創、林文敏三兄弟,廣東潮汕人。因以廣州島內價起家,在南粵商界素有聲名。

1996年底,林氏兄弟組建第一家島內價貨倉超市時,其店鋪還只是廣州石牌村的一處臨時建筑;至2002年3月,廣州島內價被深圳市民潤農產品配送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民潤)收購51%股份之前,總店數已達12家,是當年廣州規模最大的民營連鎖超市。

林氏向民潤出售廣州島內價部分股權,獲取2000萬元現金。僅三個月后,2002年6月,林氏以2000萬元資金入股家誼。家誼是廣州市政府實施“農改超”的“民心工程”。“農改超”,即對傳統農貿市場按現代超市規范進行改造。廣州政府以國有資本著力推動,并引導社會資金多方參與,意在提升農貿市場檔次,加強食品安全,改善市容市貌,實系本世紀初以來國內各大城市流行的“政績工程”。

林氏以家族企業廣州寶鑫入股,注資2000萬元,在家誼持股20%,另80%股份由廣州市友誼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碼:000987,下稱廣州友誼)等四家國有股東發起,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

“2002年初島內價發展到12家門店,但已經走出了最好的經營時期。”廣州島內價副總經理黃漢忠告訴《財經》。

1996年至2001年間,傳統商業的轉型給予新興的貨倉連鎖超市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廣州島內價等本土連鎖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2001年起,廣州本土零售業競爭加劇,更具資本實力和規模優勢的外資連鎖巨頭紛紛涌入,包括法國家樂福、香港百佳,令依賴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微利經營的本土民營連鎖業進入瓶頸期。

此時林氏入股家誼,在外界看來,正是以出讓家族企業廣州島內價控股權為代價,全力打入“政府工程”謀求自身發展。

家誼由政府控股,而由富于連鎖超市經營資質的民營股東負責經營;公司董事長系國有股東代表,總經理則是林氏三兄弟之一的林文敏。

政府支持、國有背景、精英團隊——優勢盡占的廣州家誼迅猛擴張。成立伊始,政府便向家誼提出“農改超”任務目標:一年內發展25家門店,三年內發展100家門店,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各門店生鮮商品經營面積必須占一半以上,并計劃三年后上市。

多方推動之下,至2003年中,家誼門店數量已大舉擴至24家。然而好景不長,就在這一年,與家誼幾乎同時成立的廣州另一家“農改超”主力軍“家盈超市”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時至今日,大部分城市應“農改超”而生的生鮮超市相繼慘淡收場。究其原因,經營成本居高、規模偏小,致使產品在數量、價格等方面對消費者失去吸引力,是一個致命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改造一家傳統農貿市場,花費的資金是開設一家普通日用超市的3倍;即便擇點新建的生鮮超市,在傳統農貿市場和外資連鎖超市“巨無霸”的夾擊中,其定位和生存亦顯尷尬。

據廣州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家誼自開業至2003年4月30日,累計虧損3043萬元;總資產2.47億元,而總負債高達1.78億元。

“擴張過快,投資過急,占用資金太多,是家誼經營出現問題、資金鏈斷裂的直接原因。”黃漢忠說。風雨飄搖中,家誼成立僅一年之際,國有股東即宣告退出。

“國退民進”

當月,林氏家族旗下兩家公司——廣州市中鏈投資有限公司和廣州市中旗連鎖商業有限公司,以5000萬元受讓國有股東在家誼50%的股份。由此,林氏在家誼股份增至70%,原先四家國有股東總計持股30%,其股份均分,各持7.5%。

此次“國退民進”屬秘而不宣,家誼諸多供貨商和合作伙伴直到2004年家誼身陷困境時,方始知情。

“我們當時為家誼供貨,就是看中了政府的支持——我們不是和林家做生意,而是和國有股東做生意。他們之間的股權轉讓我們完全不知道,很無奈。”家誼供應商之一的林海虹說。

《公司法》規定,“發起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家誼四家國有股東在公司成立僅一年之際即大舉減持,顯系違法之舉。據稱,轉股是在廣州市政府協調下完成的,廣州市商業局領導列席了為此召開的股東會議。

知情人士透露,廣州家誼是“政府工程”的產物,四家國有股東參與原本是政府意愿。至2003年家誼經營乏力,前景堪憂,國有股東信心動搖,視家誼為包袱,“急于甩掉”;而讓民營股東林氏接盤,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政府意志”。

《財經》獲悉,政府退出時還與林氏簽署了補充協議:四家國有股東在家誼雖減持至30%,但在股權轉讓三年半時間內(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事實上享有54%的分紅權益,即各家分享13.5%的年收益。期滿后,再行商定以后的分紅比例及股權轉讓事宜。

顯見,這一補充協議加大了林氏增持家誼的成本。

2003年9月,在大舉增持家誼股份之后,林氏再以家誼收購之前轉讓出去的廣州島內價51%股份,作價4800萬元。

此時,并入深圳民潤一年余下的島內價,其在廣州的門店數已由并入前的12家擴至37家;加上林氏于2000年成立汕頭島內價連鎖商業有限公司在粵東地區開拓的12家門店,島內價門店總數已達49家。家誼則有24家門店。如此,由林氏實際掌控的連鎖超市門店總計73家,加之旗下控股的廣州市億翼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及在中石化廣州各加油站投資設立的“中旗便利店”,林氏家族的控股公司寶鑫控股,已成為廣東最大的民營控股連鎖超市集團,并躋身2003年度中國零售業30強,排名第27位。

然而,在外界看來風光無兩的林氏連鎖,此時已經由于過度擴張而開始滑墜。

“連鎖零售行業是一個投入資金大、回報周期長且早已進入微利的行業。”曾任廣州市超市聯盟秘書長的楊建敏認為,充足的資金是連鎖超市生存發展的保證,在入股家誼一年后即在“政府意志”之下大舉增持,繼而又斥巨資回購島內價股份,林氏家族的資金已是捉襟見肘。

廣東羊城會計師事務所對家誼做的一份清產核資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10月,公司自成立以來的所有銀行貸款,其國有股東從未提供過一次擔保,而均由林氏家族旗下關聯公司提供擔保。

“我們先是增持家誼,然后用家誼的股份向銀行貸款,買回島內價。”林文創告訴記者。

然而此時,由于國有股東的大舉減持,事實上失去“官身”也相應失去國有資本支持的廣州家誼,以及其控股的島內價,已經陷入林氏民營資本獨自支撐的窘境。

謀求增資

進入2004年,因鋪點過多、資金匱乏,廣州家誼對供應商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