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對外貿易結構變化對我國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要素稟賦理論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有何指導)

时间:2024-05-20 04:00:45 编辑: 来源:

管理模式等,實現了技術知識的外溢,帶動和加快了我國產業與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這有利于擴大我國企業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競爭意識,促進我國生產率增長和貿易結構優化,在我國經濟建設的轉軌時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的建立以及市場機制的完善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外國直接投資在帶給我國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首先,從整體上看,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在我國三次產業之間的分布格局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中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產業的資金占據主導地位,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結構的深層次優化,即在促進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其次,外資企業進口增長過快,以及進入成熟期的外資企業利潤匯出的逐步增加,給國際收支平衡造成壓力。再者,部分外國直接投資落戶中國后憑借其技術、規模、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擠占我國市場并形成壟斷, 尤其在新興產業和高科技領域,部分外國企業已占據絕對優勢,對我國產業安全構成威脅。

提高外國直接投資外貿效益的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外貿發展呈現進出口增長速度雙雙回落,貿易順差明顯縮小的特點。在國際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形勢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依然保持了13.4%的增長率,所以當前我國在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繼續強化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政策建議如下:

利用我國勞動力和資源等比較優勢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推動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對外資企業出口實施更為有效的管理,保持其貿易高速、穩定的增長。各種旨在提高外商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的努力,都應以促進結構優化為核心。

優化宏觀環境,進行稅制、外貿體制改革,促進國內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之間的聯合與競爭。加速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加速銀行商業化進程,健全資本市場,增加金融產品種類,拓寬儲蓄轉化投資渠道,增強市場活力。建立健全法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外國直接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制定科學的外商投資企業行業規劃,配合以有效的產業政策指導。重點引進技術先進型產業的外商投資,嚴格控制技術傳統型產業的投資,適當引進外國金融產業資本進行有效的產業政策指導,完善外商投資的外貿效益檢測評估工作。

改變傳統的以比較優勢為基礎,在出口導向戰略條件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以競爭優勢為導向,將比較優勢與新技術優勢發展模式結合起來,在充分發揮現有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吸收發達國家的技術、制度、管理,支持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結構創新,從而實現出口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要素稟賦理論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有何指導?

在Ricardo模型中,我們用技術差異來解釋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而在第三章的后面,我們證明了即使兩國技術完全相同,由于偏好的不同,也可能產生國際貿易.

在這一章,我們將證明:即使兩國的生產技術完全相同(這體現在等產量曲線上),兩國偏好也完全相同,僅僅由于兩國的要素稟賦存在差異,也可能產生貿易的可能.

在這里,我們的理論模型為,也即兩個國家(1和2),兩種產品(X和Y),兩種要素(K和L).

如果僅有兩種稟賦:資本和勞動,甲國資本充裕,而乙國勞動充裕,那么甲國密集使用資本的部門必定更具有競爭力,而乙國密集使用勞動的部門一定更具有競爭力.

4.1 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要素充裕度是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

說明:要素充裕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該國絕對要素量無關.

例如,1國資本存量為,勞動存量為,那么1國要素充裕度可以用來衡量.

裕度.

我們從中也可看出,1國相對2國來說,資本更加充裕,勞動更加稀缺,而2國相對1國來說,資本更加稀缺,而勞動則更加充裕.

這說明,我們所說的一國某種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是相對另一個給定國家來說的.例如,中國相對美國來說,是一個資本稀缺而勞動充裕的國家;但若相對朝鮮來說,可能是一個資本充裕而勞動稀缺的國家.

【問題】如右圖所示,哪一國為資本充裕

答:1國為資本充裕,2國為勞動充裕.

4.2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這個概念時針對產品而言,與國家無關.

要素密集度是指某種產品投入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

說明:要素密集度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與生產要素的絕對投入量無關.

我們經常說,服裝相對汽車為勞動密集型產品.但是,無論那種產品,都可使用這兩種要素的任意組合來生產.生產服裝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資本較多的生產方式,而生產汽車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勞動較多的生產方式.只要要素是可替代的,這一定可以做到.那么我們是從什么角度認為 "服裝相對汽車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呢

其實,我們說"服裝相對汽車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時候,一個隱含的假定是:在要素價格相同的時候,而生產者又是利潤最大化的.

我們稱產品X較Y為資本密集型產品,當且僅當要素價格相同且生產者最大化利潤時,X的要素密集度總是大于Y的要素密集度.這兩條等產量曲線是從其系列中任意挑選的,這是因為我們假設生產技術是規模報酬不變的,這意味著在同樣的相對價格下,其要素使用比例與生產規模無關.

如上圖所示,兩條曲線分別表示X和Y的

兩條任意的等產量曲線.當要素的相對價格為紅線(更陡)所表示時,那么廠商最優化產量分別在A,B兩點,那么顯然X的要素(資本)密集度較Y為高.當要素的相對價格為藍線(更平)所表示時,那么廠商最優化產量分別在C,D兩點,顯然X的要素(資本)密集度較Y為高.

或者可以說,X是資本密集型產品,而Y為勞動密集型產品.

4.3 生產可能性曲線

我們現在由要素稟賦差異推導出生產可能性曲線.在這里,我們假設兩國生產技術完全相同.也即:對于X產品,兩國等產量曲線完全相同;對于Y產品,兩國等產量曲線也完全相同.

這反映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就是上面右圖所表示的一種情況.其中,較陡的生產可能性曲線代表了Y產品的生產優勢,這顯然是2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較平的生產可能性曲線代表了X產品的生產優勢,這顯然是1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4.4 封閉經濟均衡

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假設這兩個國家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完全對稱,且在封閉經濟中它們達到了同一個效用水平(記住:它們的無差異曲線是相同的).

兩國恰好與同一無差異曲線相切,得到了它們的自給自足點.

對于1國來說,它的生產優勢在X產品上,因此1國的相對價格線較平緩(或者說X更便宜),而2國的生產優勢在Y產品上,因此2國的相對價格線比較陡峭(或者說X更貴).

4.5 開放經濟均衡

如果兩國互相開放,則相對價格平均化,假設這個價格使得兩國預算線恰好重合,那么我們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4.6 對H-O定理的實證檢驗:里昂惕夫悖論

對H-O理論的第一次實證檢驗是1953年.美國經濟學家Leontief根據美國1947年進出口行業的數據,對H-O理論進行了驗證.按照一般認為,美國應該是一個資本充裕而勞動稀缺的國家,因此它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實證結果卻是:美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史稱"里昂惕夫之謎"或"里昂惕夫悖論".(The Leontief Paradox)

有人宣稱1947年為歐洲重建之特殊年份,此年數據不足以論.于是Leontief于1956年又根據美國1947—1951年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仍然得出同樣的結果.后人對此有以下幾種解釋:

要素密度逆轉(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一個隱含的假設為:對于任何一種要素相對價格,X都是資本密集型產品,而Y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但是,如果在某些要素相對價格下,X是資本密集型產品Y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在另一些要素相對價格下,X是勞動密集型產品Y是資本密集型產品.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要素密度逆轉.我們用右圖來表示.

由于美國作為最發達國家和其他國家的要素相對價格存在較大差別,有可能出現在美國為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在其他國家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現象(最典型的莫過于農業).因為里昂惕夫是根據美國的技術條件來測算進口商品在其他國家生產時的要素密度,因此可能會發生一些誤會.

需求逆轉(Demand Reversal)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假設了兩國偏好完全相同或近似.但偏好在決定貿易的模式中,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當一國對于某一商品具有生產上的比較優勢,但其國民在消費上又特別偏好該商品,將會使得原來依據H-O定理所決定的貿易模式發生改變,這就是需求逆轉.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湖南人喜歡吃辣椒,即使它生產辣椒是最具有優勢的,它還是要從外省進口辣椒.

我們用圖來正式說明.較平的生產可能性曲線表示1國,而較陡的無差異曲線表示2國,那么根據H-O定理,1國應該出口X,而2國出口Y.但由于偏好(無差異)曲線的顯著差異,1國的X的相對價格不低反高,2國的Y的相對價格不低反高.那么國際相對價格則將其平均化.這使得1國進口X,2國進口Y.

基于需求逆轉,里昂惕夫之謎可以這樣解釋:雖然美國的資本比較充裕,但如果美國消費者的消費結構中,資本密集型產品占據了絕大部

比重,美國則有可能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

然而,用需求因素來解釋各國居民的消費偏好的差異可能是有問題的.巴西人喜歡咖啡是因為巴西生產咖啡的結果;法國人喜歡葡萄酒是因為法國地中海沿岸生產葡萄.這似乎又證明,供給創造了需求.

貿易保護

另一個解釋是,美國存在很高程度的貿易保護,這種貿易保護主要針對美國缺乏競爭力的勞動要素密集型產品(農產品),因此美國的進口產品中缺乏農產品也可以理解.

但是,這個解釋不能夠滿足一般均衡的條件:假如美國實行貿易保護農產品而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時,與美國發生貿易的國家都只能以本國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品去與美國貿易,這似乎很難說得通.或許,仍然可以用貿易保護本國弱勢產業的理由去解釋.

人力資本密集

一種較可信的解釋是,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不但具有較充裕的資本,還擁有較充裕的人力資本.因此,美國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而是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

自然資源

有人指出,自然資源與資本在生產中往往是互補的.因此,一些自然資源密集型的產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資本密集型的.從自然資源的角度看,美國的某些自然資源是相對稀缺的,如石油.這樣,美國的大宗進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因此,如果考慮到自然資源,里昂惕夫之謎也許可以得到較好的解釋,也即:美國看似是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其實是在進口自然資源.

4.7 國際貿易對一國要素價格的影響

一國要素價格決定

定義:等產量曲線指產量相等的各要素組合的軌跡,那么單位價值等產量曲線指這個產量使得該產品價值為1的要素組合軌跡.那么,單位價值等產量曲線的形狀和位置完全取決于生產技術條件和商品價格.

等成本曲線指成本相等的各要素組合的軌跡,那么單位等成本曲線指這個成本恰好為1的要素組合軌跡.

由于競爭性假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