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對外貿易論讀書筆記(會計讀書筆記范文)

时间:2024-06-03 15:00:44 编辑: 来源:

來的入初變為出超, 鴉片的泛濫,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它不僅極大地損害了中國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它改變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由出超變為入超,造成白銀大量外流;大量的白銀外流,一方面造成銀價上漲,各地稅收困難,政府財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則造成銀貴錢賤,直接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眾多官吏兵丁的吸食鴉片和從鴉片走私中收受賄賂,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敗,軍隊更加喪失戰斗力。這一切,嚴重威脅著清朝的統治。

1839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嚴禁鴉片。12月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前往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后,在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下,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人合作,積極整頓海防,防御外國入侵;嚴拿煙販,懲辦不法官吏;嚴禁國人販賣、吸食鴉片;并曉諭外國煙販,限期呈繳所有鴉片,并出具甘結,保證“嗣后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4月下旬至5月中旬,英、美煙販被迫繳出鴉片19187箱(其中美國煙販1540箱,)又2119麻袋,共計重237萬余斤。在林則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到6月25日,在虎門將所繳獲的鴉片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一個重大勝利。它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

2、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

1839年8月初,林則徐在廣東收繳和銷毀鴉片的消息傳到了英國,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及鴉片貿易集團立刻發出一片戰爭喧囂。他們紛紛致書英國政府,主張立即發動侵華戰爭。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既是英國資本主義擴張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英國政府蓄謀已久的政策。鴉片戰爭前的1837至1838年間,英國正處于第二次經濟危機之中。為擺脫困境,轉嫁危機,英國資產階級加緊對外擴張。1839年10月1日,英國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并決定武裝侵略中國。

1840年6月,喬治·懿律率領由兵船16艘、武裝汽船4艘、運輸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后增至15000人)、大炮540門組成的“東方遠征軍”,相繼從印度、開普頓等地到達中國廣東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3、戰爭的三個階段

第一次鴉片戰爭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經歷了三個階段。

戰爭的第一個階段,自1840年6月下旬英軍封鎖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對英宣戰之前,歷時約7個月。在這個階段,英軍實施封鎖珠江口、占領定海、北上天津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就范為主要內容的侵略方案;中國方面除廣東積極備戰外,總體上持消極抗戰的態度。由于道光皇帝采取“羈縻”政策,林則徐、鄧廷楨等抵抗派遭到打擊和排擠,妥協派琦善、伊里布等逐漸取得了對英交涉的大權,義律向琦善提出割地喪權的所謂“穿鼻草約”。

戰爭的第二階段,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對英宣戰始,至5月27日《廣州和約》訂立為止,歷時4個月。在這個階段,清政府雖然宣戰,但并無真正抗戰的決心。道光皇帝派往廣州主持軍事的奕山、楊芳等官僚昏庸無能,在對英作戰中一觸即潰,終于簽訂了屈辱的《廣州和約》。廣州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對奕山等向英軍的求和行徑無比憤怒,奮起抗擊英軍,爆發了三元里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

戰爭的第三階段,自1841年英軍再度進攻廈門開始,至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為止,歷時一年。在這個階段,英軍以進攻江浙地區為重點,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徹底就范。清政府雖調集重兵趕赴浙江,但在前線潰敗后便一意求和,最后被迫在南京訂立了城下之盟。

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結束。中國所進行的反對英國侵略的戰爭,是正義的自衛戰爭,得到廣大人民和愛國官兵的支持。中國戰敗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學技術的落后,在于清政府的昏庸愚味。戰爭的失敗,使中國人民從此陷入苦難的歷程,也促使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

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訂立和戰后中國社會的變化

1、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與璞鼎查在南京簽訂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主要內容要:

(一)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二)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

(三)賠款2100萬元。

(四)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

(五)廢除“公行”制度。

《南京條約》簽訂后,1843年7月22日,英國強迫清政府補訂了《五口通附粘善后條款》即《虎門條約》。通過《虎門條約》,英國又取得了一些重要特權:

(一)領事裁判權。條約規定英國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時,“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管事官照辦”,中國政府無權處理。

(二)片面最惠國待遇。條約規定中國在將來給予其他國家任何權利時,“亦準英人一體均沾”。

(三)居住及租地權。條約規定英國人可以在能商口岸租賃土地,建房居住。后來,外國侵略者利用這項特權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另外,《虎門條約》中還附有《海關稅則》。其中規定的進出口貨物稅率比鴉片戰爭前大大降低,還規定凡未列入本稅則的進出口貨物,一律“值百抽五”。

《南京條約》及《虎門條約》簽訂后,西方資本主義和國對英國所獲取的侵略利益十分眼紅,紛紛接踵而至,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

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了《望廈條約》。在這個條約中,美國除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中所取得的各項特權,還新增了以下幾項重要的侵略權益:(一)擴大領事裁判權的范圍。條約規定美國人與中國人或其他各國人的在中國發生的一切訴訟,均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政府不得過問。(二)進一步加強協定關稅權。(三)美國兵船可以到中國各港口“巡查貿易”。(四)美國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醫院等。

1844年10月24日,中法簽訂了《黃埔條約》。通過這個條約,法國也取得了中英、中美條約中規定的全部特權,與此同時還獲得了在各通商口岸自由傳教的權利。從此,傳教成為西方侵略勢力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滲透的一個重要手段。

鴉片戰爭以后,沙俄加緊向我國東北和西北邊疆大肆進行以掠奪領土為中心的侵略擴張活動。1851年8月6日,簽訂了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沙俄攫取了在新疆設立領事、領事裁判權、通商免稅、建立貿易圈等種種政治的和經濟的侵略特權。

比利時、瑞典、挪威等西方國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訂約。清政府根據所謂“一視同仁”的原則,一律允準。與此同時,葡萄牙還乘機篡奪了中國對澳門的管轄權。

《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歐美資產階級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鎖鏈。從此,中國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強力驅使下,被卷進了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

2、戰后中國社會的變化

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轉折點,它使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鴉片戰爭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統一的國家;戰后,中國的領土開始被割裂,國家主權(領土主權、海關主權、司法主權等)遭到破壞,中國已經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戰前,中國在經濟上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逐漸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中國逐漸被納入世界殖民主義體系,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戰后,在東南沿海出現了最早的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其中以上海發展最快,自50年代起,上海的出口貿易占全國出口的一半以上,取代廣州而成為全國對外貿易的中心。1845年11月,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強迫清政府地方官吏議定土地章程,在上海劃定一個區域作為英國人居留地,這是外國侵略者在中國設立租界的開端。在租界里外國侵略者排斥中國的主權,實行獨立于中國的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使租界成為“國中之國”,成為他們進行政治和經濟侵略的基地。

經典優秀的讀書筆記

經典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優秀的讀書筆記1

簡愛是一個極奇平凡的女孩,從小失去父母,被寄養在里德舅媽家,但是無論她怎么做也討不了舅媽的歡心,于是她決定要上學。到了學校聽她的好朋友海倫說這里是一個相當于孤獨院的學校時,她萬分歡喜,因為這里的孩子都是孤兒,她們的想法是一致的。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里又做了兩年老師,當她離開了學校,開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擁有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在那里,她救了羅切斯特先生,并和羅切斯特先生生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孩。

是的,這就是簡愛的一生,從書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氣,看到了她的愛與尊嚴,我感到很慚愧,如果換作是我的話,羅切斯特先生的房間著了大火,我一定不敢沖進去用水把火澆滅。

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他們做錯了,我卻不敢反駁,可是簡愛卻立即糾正了大人說的話,我卻說都不敢說,其實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們錯了。簡愛的勇氣我非常佩服。

簡愛一個平凡的女孩,其實她并不平凡,她很偉大,因為她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氣、愛與尊嚴。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

周圍的同學看了《簡愛》都說非常感人,帶著好奇心,我翻開了這部小說的第一頁,便欲罷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書。

經典優秀的讀書筆記2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經典閱讀》,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懂得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讀盡人間書》這篇故事講了幼時的蘇軾因為聰明過人而經常受到眾人夸獎,日子一長,他就漸漸驕傲起來,直到有一天,連一位長者也來向他求教時,才使得他懂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從此,蘇軾一心發憤讀書,終于成了中國文壇的一名巨匠。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只有勤奮讀書,不驕傲自滿,嚴格要求自己,不懂就問,才能獲得真正的學問。

《小數點的代價》這篇故事,講是的前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導致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最后使一位偉大的宇航員科馬洛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任何粗心和馬虎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陶淵明授學》這篇故事,講了晉代大文學家陶淵明退歸田園,隱居在湖南常德桃花源時,有一次,一位少年向他討教讀書捷徑,陶淵明用田邊的禾苗和溪邊的磨石打比方,讓少年明白了“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的深刻道理。這個故事使我意識到:學習知識要日積月累,只有不間斷地學習,才會有不間斷的進步。

《沒什么,跌倒了再爬起來》這篇故事,說的是肯德基炸雞創始人桑德斯一生曲折的奮斗歷程,桑德斯第一次開了一家加油站,但他遇上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一年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