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對外貿易成熟理論屬于(根據小島清的理論,美國和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資有何不同,你認為中國應該主要發展何種類型的海外直接投資?)

时间:2024-05-20 19:43:32 编辑: 来源:

業沖擊過大。如此既符合世貿組織對締約國提出的貿易管制公開化的要求,又能起到保護國內產業的作用。因此我國在減弱與世貿組織明顯沖突的保護措施的同時,應采取合乎國際慣例的法律手段加強對國內幼稚產業的保護,維護本國利益。

(二) 利用政府采購制度,扶持幼稚產業發展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對國內幼稚產業的扶持手段是多種多樣,其中最常采用的是“政府購買”的辦法。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政府采購不能優待本國企業而歧視外國企業,而實際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不同程度地運用政府采購手段支持本國產業尤其是幼稚產業的發展。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計算機工業的發展明顯受到政府采購的有利支持。這一時期,日本政府要求政府各部門及教育系統優先采用國產機。到1982年,其官方市場相當于國內計算機市場總體的 18%,國內4家主要的計算機生產企業對官方市場的依賴程度達到30%左右。可以看出政府采購對日本計算機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扶持作用。

(三)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加大幼稚產業市場競爭強度,適當引入戰略合作伙伴

為了使幼稚產業盡快成長壯大起來,對于政府來說,更重要的是為促進幼稚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實踐表明,公平的市場機制會促進競爭,而某一行業國內市場競爭越激烈,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就越小,外國競爭者進入的成本就越高。因為較多生產者的存在,激烈地競爭會促使各個企業致力于市場開發活動,提高產品質量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實力。同時,適當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優化生產要素組合,積極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以快速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是一條加快國內幼稚產業發展步伐的有效途徑。當國內幼稚產業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時,應撤銷對其原有保護政策,引導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四)利用本土優勢建立強大的銷售網絡,加強品牌的創建與推廣

企業是幼稚產業的微觀載體,所以企業的大力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及技術含量,樹立民族品牌才是根本。本國的幼稚產業具有非常大的地理競爭優勢。具體而言,建立強大的銷售網絡來構筑品牌忠誠度是企業自主采取阻止外部競爭者進入的最好對策。因此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不僅有利于創建自有品牌,還能有效地阻止國外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就是對那些已進入國內市場的國外產品來說,由于缺少銷售網絡的支撐和顧客的忠誠,往往其在競爭中也處于不利地位。

五. 結論

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30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由弱變強的30年,經濟的快速增長使經濟總量呈現加速擴張態勢。改革開放30年,之所以能取得趨勢矚目的成就,與國家實行的幼稚產業扶植政策密不可分。

開放之初,國內產業因為舊體制的影響,國內企業沒有競爭壓力,缺乏改進技術,改善管理的積極性,客觀上阻礙了產業的成長,還使消費者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而在開放之初為了保護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基礎產業,政府迫不得已實行扶植政策。隨著開放進程的深入,和國外經濟交流的加深,客觀要求我國實行動態的保護政策,因而關稅、配額、政府采購、反傾銷等靈活性較強的措施被選中,成為我國扶植政策的首選。在這些措施的帶動下,中國的幼稚產業飛速發展,迅速壯大自身的實力,做大做強,達到了保護政策的初衷。

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處理好經濟開放與幼稚產業保護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開放式保護幼稚產業,不是排斥競爭,而是引入競爭的動態保護。這種保護應是短暫的、高效的,旨在促使產業自身產生出一種自行不斷壯大的能力,在短期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競爭力。而在產業形成自身的競爭力之后,應當果斷的放棄過度的扶植保護,以免國內產業形成“惰性”,違背扶植政策的初衷。

參考文獻

[1] 楊韶艷.“幼稚產業論”與中國幼稚產業政策的現實優化[J].商業研究,2006

[2] 徐常萍.從李斯特到WTO自由貿易的趨勢與幼稚產業的保護[J].現代商業,2007

[3] 秦劍瀾.基于博弈論的幼稚戰略產業保護及競爭力提升戰略研究[J].廣東工業大學,2007

[4] 祁峰.日本對幼稚產業的保護及啟示[J].經濟縱橫,2001

[5] 姜紹華.關于我國對外開放與產業保護問題[J].理論前沿,1998(09)

國際投資的常見理論

一、壟斷優勢理論

壟斷優勢理論(MonopolisticAdvantage)的奠基人是美國經濟學家海默(S.Hymer)。1960年,“壟斷優勢”最初由他在其博士論文《國內企業的國際經營;對外直接投入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壟斷優勢來解釋國際直接投入行為,后經其導師金德爾伯格(C.Kindleberger)及其凱夫斯(RZ.Caves)等學者補充和進展,成為研究國際直接投入最早的、最有影響的獨立理論。

(一)壟斷優勢理論的前提假設條件

壟斷優勢理論的前提:企業對外直接投入有利可圖的必要條件,是這些企業應具備東道國企業所沒有的壟斷優勢;而跨國企業的壟斷優勢,又源于市場的不完全性。

1.不完全競爭導致不完全市場,不完全市場導致國際直接投入。

海默和金德爾伯格提出并進展了“結構性市場非完美性理論”(StructuralMarketImperfection),不完全競爭問題,表現為四個方面:

商品市場的不完全競爭;

要素市場的不完全競爭;

規模經濟所造成的不完全競爭;

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競爭。

2.壟斷優勢是對外直接投入的決定因素。

(二)壟斷優勢理論的優勢要素解析

根據凱夫斯的分類,這些靜態優勢要素緊要由兩部分組成:

1.知識資產優勢

技術優勢;

資金優勢;

組織經營管理優勢;

原材料優勢。

2.規模經濟優勢

(三)壟斷優勢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理論貢獻

1.理論貢獻

(1)提出了研究對外直接投入的新思路;

(2)提出了直接投入與證券投入的區別;

(3)主張從不完全競爭出發來研究美國企業對外直接投入;

(4)把資本國際流動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入出產領域,為其他理論的進展提給了基礎。

2.理論局限性

(1)缺乏動態解析;

(2)該理論無法解釋為什么擁有獨占技術優勢的企業一定要對外直接投入,而不是通過出口或技術許可證的轉讓來獲取利益;

(3)該理淪雖然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的對外直接投入及發達國家之間的雙向投入現象作了很好的理論闡述,但它無法解釋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以來,日益增多的發達國家的許多并無壟斷優勢的中小企業及進展中國家企業的對外直接投入行為;

(4)壟斷優勢理論也不能解釋物質出產部門跨國投入的地理布局。

二、內部化理論

(一)內部化理論的由來及其含義

所謂市場內部化,是指由于市場不完全,跨國企業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場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某些產品的特殊性質或壟斷勢力的存在,導致企業市場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通過國際直接投入,將本來應在外部市場交易的業務轉變為在企業所屬企業之間實行,并形成一個內部市場。也就是說,跨國企業通過國際直接投入和一體化經營,采用行政經營管理方式將外部市場內部化。

(二)市場內部化理論的基本假設

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經營目標不變;

當中間產品市場不完全時,促使廠商對外投入建立企業間的內部市場,以替代外部市場;

企業內部化行為超越國界,就形成了跨國企業。

(三)市場內部化的動因和實現條件

1.市場內部化的動因

防止技術優勢的流失;

特種產品交易的需要;

對規模經濟的追求;

利用內部轉移價格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規避外匯管制、避稅等目的。

2.市場內部化條件

從內部化的成本來看,它緊要包含:

通訊成本

經營管理成本

國際危機成本

規模經濟損失成本

(四)內部化理論的貢獻與局限性

1.內部化理論貢獻

(1)優勢理論區別的研究思路,提給了另外一個理論框架并能解釋較大范圍的跨國企業與對外直接投入行為。

(2)內部化理論解析具備動態性,更接近實際。

(3)內部化理論研究和解釋了跨國企業的擴展行為,不僅較好地解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跨國企業的迅速增加與擴展,以及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入行為,而且成為全球跨國企業進一步進展的理論依據。它被稱為跨國企業的綜合理論之核心理論。

2.理論局限性

(1)內部化理論與壟斷優勢論解析問題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從跨國企業的主觀方面來尋找其對外投入的動因和基礎。內部化的決策歷程完全取決于企業自身特點,忽視了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因素,如市場結構、競爭力量的影響等。因而對于交易內部化為什么一定會跨國界而不在國內實行,仍缺乏有力的說明。

(2)在對跨國企業的對外拓展解釋方面,也只能解釋縱向一體化的跨國擴展,而對橫向一體化、無關多樣化的跨國擴展行為則解釋不了,可見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三、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1966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雷蒙·維農(R.Vernoon)從動態角度,根據產品的生命周期歷程,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直接投入理論。

(一)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內容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跨國企業建立在長期性技術優勢基礎上的對外直接投入經歷的歷程有以下三個階段:

1.產品的創新階段

具備影響的是高知識的研究與開發技能和潛在高收入的市場條件。維農認為美國最具備這些條件。

2.產品的成熟階段

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急劇增大,但產品尚沒有實行標準化出產,因而追求產品的異質化仍然是投入者避免直接價格競爭的一個途徑。

3.產品的標準化階段

進入標準化階段,意味著企業擁有的專利保護期已經期滿,企業擁有的技術訣竅也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進入標準化階段,市場上充斥著類似的替代產品,競爭加劇,而競爭的核心是成本問題。

to為美國開始出產時間,t1為美國開始出口和歐洲開始進口時間,t2為進展中國家開始進口時間,t3為歐洲國家開始出口時間,t4為美國開始進口時間,t5為進展中國家開始出口時間。圖2-5中縱軸正方向表示出口量,負方向表示進口量;橫軸T表示時間。to為美國開始出產時間,t1為美國開始出口和歐洲開始進口時間,t2為進展中國家開始進口時間,t3為歐洲國家開始出口時間,t4為美國開始進口時間,t5為進展中國家開始出口時間。

(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進展

在維農的產品周期三階段模型基礎上,美國學者約翰遜則進一步解析和考察了導致國際直接投入的各種區位因素,認為它們是構成對外直接投入的充分條件,這些因素緊要包含:

勞動成本;

市場需求;

貿易壁壘;

政府政策。

(三)對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評價

從應用范圍來講,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不能解釋非代替出口的工業領域方面投入比例增加的現象,也不能說明今后對外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