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追日的原文理解(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九)》原文與賞析)

时间:2024-05-28 23:32:33 编辑: 来源:

中華民族只能向南發展。幾千年來,南方一直在移民開發,原始森林、荒蕪之地不斷變為繁華的城鎮,而西北部至今還是地廣人稀。

夸父遺址能夠被發掘出來嗎?也許,只有中國的施利曼才能做到。當年,德國的施利曼僅僅憑著他對荷馬史詩的熱愛,憑著他的財力和毅力,終于將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僅僅是神話的東西變成了考古發掘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發現。

[編輯本段]【《山海經》簡介】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夸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經 :第一卷《南山經》 第二卷《西山經》 第三卷《北山經》 第四卷《東山經》 第五卷《中山經》

海經 :第一卷《海外南經》第二卷《海外西經》 第三卷《海外北經》第四卷《海外東經》第五卷《海內南經》

第六卷《海內西經》第七卷《海內北經》 第八卷《海內東經》

大荒經:第一卷《大荒東經》第二卷《大荒南經》 第三卷《大荒西經》 第四卷《大荒北經》

海內經:第一卷《海內經》

【“棄其杖,化為鄧林。”的深層含義】

夸父遺下的手杖化為桃林,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象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涵,不僅表現為他本領大,更豐富了這個英雄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

夸父追日告訴我們了什么道理

1、要勇于追求

首先我們從這個故事中,應該學會勇于追求的道理。生活、工作中,許多事情的答案并不是唾手可得,它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還會遇到許多的困難,然而夸父敢于追求、死而后已,有著甘愿為人類造福而犧牲自己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

2、要意志堅定

其次夸父追日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答案是意志堅定。夸父為了逐日,將黃河、渭水的水都喝干了,顯然他遇到了許許多多的挫折,并且還沒有成功,有些人在面對這樣的困難時,會選擇放棄,而夸父沒有,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定,目標遠大而且氣魄非凡。

3、要勇于獻身

夸父追日還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些時候可能會犧牲自我,雖然最后不一定會成功,但這種精神是值得人們去學習的,而有些時候也正是需要這樣的人,當然并非提倡人們盲目的犧牲。

寓意

另外,文學家蕭兵先生在其《盜火英雄:夸父與普羅米修斯》一書中稱:夸父逐日是為了給人類采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與溫暖。夸父是“盜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蕭先生的看法,頗有幾分浪漫色彩。還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種爭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陽代表“火”。水神、火神相爭,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如何理解這個故事,已不僅僅是學術界關注的問題,而它積極的意義在于,人們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認識這個世界,去實現自己美好的追求。 

《淮南子》中的天文篇,即為例證: 日出于易谷,浴于咸池,……至于昆吾,是謂正中,……至于虞淵,是謂黃昏,…… 再者,現代漢語的最常用詞語中仍舊遺留著遠古時對太陽運動認識的痕跡。如“太陽東升西落”,“日出”,“日落”等等。這些詞語都隱含著古代的觀念:太陽從大地上升起,落下。

佚名《夸父逐日》原文及翻譯賞析

夸父逐日原文: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夸父逐日翻譯及注釋

翻譯 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往北去大湖喝水。還沒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丟棄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注釋 1、逐走:競跑,賽跑。2、逐:競爭。走:跑。3、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4、欲得飲:想要喝水解渴。5、河、渭:即黃河,渭水。6、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北: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北方,向北面。7、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8、鄧林:地名,今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9、未至:沒有趕到。10、渴:感到口渴。11、棄:遺棄。12、為:成為。13、逐日:追逐太陽。14、于:到。(飲于河、渭中的于,應譯為到,介詞)15、大澤:大湖。16、足:夠。(因為足的意思等同于夠,所以 足夠:同義復合詞)

詞語活用 北飲大澤北:名詞作狀語,向北。道渴而死道:名詞作狀語,在半路上。

古今異義 1夸父與日逐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2飲于河渭河:古義:指黃河。 今義:泛指所有河流。

一詞多義 飲:1欲得飲 飲:名詞,飲食,食物和水。2飲于河、渭飲: 動詞,喝。

夸父逐日開放性試題

1、夸父是一位怎樣的人物?你如何理解(怎樣認識)這一人物形象?

答:夸父是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與太陽「逐走」。 夸父有明確追求,他勇敢、執著;有理想、有抱負、有犧牲精神、甘為人類造福。這一人物形象,具有超現實的,夸張的浪漫主義色彩。

2、 「逐日」的意思是:追逐太陽怎樣理解這一行為?

這一行為體現了夸父的英雄氣概,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的魅力。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3、怎樣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答:此題為開放題,1 從積極角度看:表現了夸父宏大的志向、勇敢追求,巨大的力量和氣魄。英勇的氣概。為人類造福死而后已的積極意義 2 從消極角度看:表現了夸父不自量力。

4、不是,「夸父與日逐走」,夸父是不是自不量力?

答:這個神話主要是表現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壯的氣魄,也正是因為日不可以逐,才更加顯現出夸父那令人贊嘆和佩服的勇氣。

5、如何理解「棄其仗,化為鄧林。」的結尾?

答:豐富了這一神話的內涵,豐滿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色彩。(2分)

6、若夸父沒有渴死在半路上,他最終能趕上太陽嗎?說說理由。

答:不能。因為太陽和地球是不同的兩個星球,沒有一條供夸父趕到太陽的路。這樣寫具有超現實的理想,夸張的浪漫主義魅力。

7、《山海經》中保存了一些人們熟知的神話,你還能寫出一個嗎?神話故事中還有夸父一樣的人物嗎?說說看 答1《精衛填海》。2《精衛填海》中的精衛,《后羿射日》中的后羿。

8、從這個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優秀品質?

答:有膽量有決心,目標遠大,氣魄非凡,意志堅強。

夸父逐日神話傳說

黃帝王朝時代,在北方大荒中,有一座大山,撥地而起,高與天齊,故曰「成都載天」。那山削巖絕壁間云霧繚繞,松柏挺立,一派雄偉壯麗的景色。在這仙境般的大山上,居住著大神后土傳下來的子孫,叫夸父族。他們個個身材高,力氣大,專門喜好替人打抱不平。當南方蚩尤被黃帝打敗,派人來夸父族救援時,夸父族多數覺得應該幫助弱者,于是決定出兵參加反對黃帝的戰爭。蚩尤族人得到了夸父族人的幫助,如虎添翼,再和黃帝作戰時已經勢均力敵,相持不下了。黃帝的軍隊的暫時敗北,急的黃帝一籌莫展。于是上泰山去找各路神仙幫忙,有一個自稱「玄女」的婦人前來拜見黃帝,教他兵法。接著又有人給黃帝送來了昆吾山的紅銅,供他造寶劍用。這把寶劍斷金切玉,削鐵如泥,顯示了上古青銅時代的冶煉技術。從此,黃帝籍此所學行軍布陣,在涿鹿大戰中,終于擊敗聯軍并殺死蚩尤,剩下的夸父族人跑回了原住地。不久,大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太陽像個大火球,烤得大地龜裂,江湖涸干,一片荒涼。夸父族全體出動找水抗旱,但江湖涸干,到哪找水呀?夸父首領氣急了,發誓要把太陽摘下來。太陽見夸父真發火,也有點心慌,加快速度向西落去。夸父首領撥腳就追。太陽滑行得更快了,一面向夸父射出熱力,想阻止他前進。夸父盡管汗如雨注,卻不肯停步。追呀追呀!夸父瞬息間已追了萬里。看看快追到太陽落下的地方——禺谷,「看你往哪逃!」夸父高興極了!太陽眼看無處可逃,冷笑幾聲,殺了個回馬槍——將所有的熱量一齊向夸父射去。夸父一陣頭暈目眩,眼前金星亂迸,口干舌焦,雙手不覺軟垂。「不能倒下去!」夸父一面鼓勵自己,一面俯身去飲黃河的水,想喝點水后再捉太陽。哪知他喝干了黃河,連渭水也喝乾,還是感到口渴難忍。倔強的夸父決心去喝大澤的水,再去和太陽較量。大澤又叫瀚海,是鳥雀們孳生幼兒和更換羽毛的地方。夸父剛走到大澤邊,還沒俯下身來,一陣頭暈,轟地一聲,像座大山似的頹倒了。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把手杖奮力往太陽拋去,閉上眼睛死了。第二天早晨,太陽神氣活現的從東方升起,一看頹然而倒化成大山的夸父,也不由暗暗欽佩夸父的勇氣。說也奇怪,經太陽光一照,夸父的手杖竟化成一片桃林,滿樹掛著碩大的果實。

那是這位熱心公益、不辭勞苦的夸父巨人族的領袖夸父,為后人最后一次留下的好處啊!夸父追日的行為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雖然不切實際,卻也顯示出原始社會人們心靈和思維的簡單。

夸父逐日主題思想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

夸父是一個巨人型的神祇,而這一類巨人型神祇在中國古文化里是不多見的。這似乎可說明先民已認識到追趕、超越時間的艱巨性和重要性, 于是才賦予與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至于夸父逐日的具體原因,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可以窺視到夸父逐日的本質原因。在中國古文化里,后土乃幽冥之都,亡靈之在所。這樣,便產生了「夸父的所在地都是古代中國人觀念中的幽冥地獄,夸父是幽冥巨人」的合理推論。

夸父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時間對生命的壓迫,而其對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強烈得多。

而「超越死亡的唯一建釋便甚與太陽相隨同行,脫離有限的死海,加入無限的宇審環。」

因此,這種來自時間的壓迫,來自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命永恒的渴求,就是夸父「不量力」而逐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所謂的「夸父不量力」,一方面說明了客觀上人類自然生命最終難以沖破時間即生命有限的束縛,同時也是中國文化中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夸父身上的體現。所以,夸父雖然最后失敗了,但在后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千百年后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與愛戴。

夸父逐日的失敗,表面上是由于飲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須知時間固然有使生命飽嘗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卻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離棄的因素。這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