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山海經的海內和海外(到底是三海經還是山海經兩者有什么區別)

时间:2024-05-18 06:51:17 编辑: 来源:

象,于是就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大荒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又如《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兩條記載,有人認為前者記載的是太陽黑子活動和北極的極地現象,后者記載的是極地附近的假日現象。此外,從《山海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對大地的探測活動。《海外東經》載:“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經》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這些記載,數字未必確實,但已反映出中國古人的探測活動。總而言之,《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細心鉆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地理學上的科學地位

正如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指出的那樣:“《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盡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據譚先生研究,《山經》共寫了四百四十七座山,這些山中,見于漢晉以來記載,可以指系確切的約為一百四十座,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對晉南、陜中、豫西地區記述得最詳細正確。這應該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寶貴資料。

在《海經》中,記載了一些諸如結胸民、羽民國、厭火國、貫胸國、不死民、反舌國、三首國、長臂國、三身國、一臂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女子國、軒轅國、白民國、長股國、一目國、大人國、君子國、無腸國、夸父國、黑齒國、玄股國等奇異的國家和民族,雖然這些國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傳說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學和民族學價值。譚其驤又作《“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經》中豐富的河道資料,將《北山經》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條一條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證出一條最古的黃河故道。

對文學的影響

神話乃文學之母。神話與文學的關系,就像《山海經》神話中所見的盤古與日月江海的關系。神話說盤古死后,頭化為四岳,眼睛化為日月,脂膏化為江海,毛發化為草木。盤古雖死,而日月江海、人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神話轉換為其它文學形式以后,雖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話意義,神話卻在做為文學中藝術性的沖擊力量而活躍起來。(語見王著《神話與小說》)例如:先秦文學的南北兩大代表:《詩經》與《楚辭》,都有古神話的痕跡,尤其是《楚辭》,保存極大量的古神話。《老子》、《莊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話而加以哲理化。《左傳》、《史記》、《尚書》,則是吸取神話而加以歷史化。《山海經》是古代口傳文學的成文紀錄,保留中國古神話最多的一部書,影響后世文學非常巨大。例:夸父的神話故事見載于《山海經》,而《淮南子》與《列子》書中也都有記載,皆據《山海經》而寫就的。其后的《神異經》里那位在東南大荒的巨人樸父,由夸父、博父、樸父的音義來看,此樸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據茅盾《中國神話研究ABC》所說:《列子·湯問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話演變而成,據「帝命氏二子負山」來看,夸娥極有可能是夸父演化來的。<中山經>姑媱之山的瑤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為《莊子》里藐姑射山的綽約神女寓言。其后再化為宋玉<高唐賦>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為杜光庭《仙錄書》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瑤姬,再化而為曹雪芹《紅樓夢》里的絳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經》中北海海神變為風神的禺強即是《莊子》寓言的鯤鵬之變的根源。《莊子·應帝篇》“倏忽為渾沌鑿七竅”則是來自<北山經>渾沌無面目的天山神靈。莊周夢蝴蝶的寓言則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靈感。屈原<天問>、<招魂>、<九歌>、<離騷>與《山海經》的神話故事多所雷同。

陶淵明的<讀山海經詩>是句句源自于《山海經》。浪漫詩人李白具游仙思想的名篇:<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梁甫吟>、<北風行>,甚至<清平調>等皆源于《山海經》神話。李賀詩對《山海經》神話亦多所運用。李商隱更是大量運用《山海經》神話象征、隱喻的個中翹楚。魏晉以降的小說:王寶的《搜神記》所志之怪,幾乎是《山海經》神話的脫胎。唐傳奇如《柳毅傳》脫胎于《山海經》陵魚(人魚)的演化。宋名詩人蘇東坡<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的祀歌:「騎龍白云鄉、織錦裳的天孫、謳吟下招的巫陽」,都是直接源于<海內西經>的。

元劇《竇娥冤》、明小說《封神演義》、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莫不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一脈相承。 明吳承恩《西游記》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神、獸雜揉的形象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運用。李汝珍《鏡花緣》的奇聞異事、四十一個神話國等則是海內外經遠人異國的改寫。例:女兒國、毛臉國分別是《山海經》的女子國、毛民國。

近代戲劇:《牛郎織女》、《白蛇傳》、《嫦娥奔月》等莫不取材脫胎于《山海經》神話。 古詩詞、小說、戲曲等泛取《山海經》神話題材者所在都是,舉不勝舉。現代詩文也不乏以《山海經》神話入詩者:楊牧、余光中、郭沫若、覃子豪、吳瀛濤等在詩中,神話往往成為諷喻性的解說主題。 總之,《山海經》神話塑造了不少文學母題,神話與文學幾乎是一體的兩面,是象征的、想象的、樸野的、是敘事描繪的、是情感的、是富于生命力的文學形式。《山海經》的古神話,比之于西洋神話,是嫌零碎、簡陋。然而雖不是琳瑯瑰奇的篇章,但仔細探究,竟是一塊一塊的璞玉美石,可譽為“中國文學的寶礦”。

買粉絲://ke..買粉絲/view/11017.htm

山海經在前 山海關在后 地理則一南一北

山海關得名應該是因為山勢險峻得名,不排除有山海經的歷史文化影響

到底是三海經還是山海經兩者有什么區別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

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

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不詳。

內容

《山海經》全書 18 篇,約 31000 字。

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漢書·藝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 4 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

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后貫串,有綱有目。

五藏山經的一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節,前一節和后一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

《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布情況;《 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和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

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達大陸(九州)中部。

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于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價值參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