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幸福中原買粉絲買粉絲下載(開封歷史文化大觀里的歌曲是不是交汴河游)

时间:2024-06-01 04:56:28 编辑: 来源:

京城逐漸成為一個萬國咸通的豪華都會。當時,東京的河道日夜舟船如織、商旅不絕,有“八荒爭輳,萬國咸通”之說。開封當時的城市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口數量都超過了隋唐時期的長安與洛陽,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

如今,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開封不但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園林景觀,同時還存在大面積的水域和完整的河道水系,這座“北方水城”的魅力讓人流連忘返。

據《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基礎資料匯編》介紹,全市有主要河道122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紅衛河、小清河等32條。目前,城區主要有黃汴河、東護城河、廣濟河、 西支河、惠濟河、利汴河、東干渠、南干渠。

開封境內有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西北湖五大湖泊,此外還有柳池、黑池、閻家水庫等。其中,柳池位于開封城北6公里的柳園口西北部。池南北長、東西窄,呈袋狀,面積3.6平方公里,水深2.5米,是開封居民區生活用水主要水源,兼有灌溉、養殖之利。黑池位于開封城偏西北9公里黃河大堤南側,為黃河決堤沖陷而成,面積2.4平方公里,為市區重要引黃蓄水池,平均年引黃量2.87億立方米,是供給市區用水的重要水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南有水,城北有水,城西有水,城東也有水,無論你是在這座城市的哪一個地方,只要你走幾步,一轉眼,就可以享受到瀲滟的波光。”10月7日,來開封旅游的徐州市民劉靖悅對水城開封贊嘆不已。

做好水城大文章

2013年5月4日晚上,開封包公湖西司碼頭上,華燈齊放,鑼鼓喧天,滿載的游船推開碧波,在歡呼聲中由南向北緩緩駛去,拉開了御河水上旅游項目的序幕。

御河通航正是我市做好“水文章”、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一個縮影。

以前,我市城區各個湖泊互不相連,難以形成連續的城市景觀體系。為改變這一狀況,市政府確定了“四河”連通“五湖”的宋都水系工程,通過水系將市內的旅游景點串聯起來,使游客在槳聲畫舫中游覽古城。宋都水系規劃工程全長8400米,分三期工程進行建設,全線以反映宋代民俗文化為主題,以水景、綠化和仿宋的景觀建筑構成景觀主題。

從2002年開始,我市投資興建宋都水系工程,開通了長1600米的廣濟河,將龍亭湖與鐵塔湖連接起來,稱為水系一期工程。另外,還配套整修了600米長的利汴河,使龍亭湖、鐵塔湖與城外水系連接起來。

2007年年初,水系二期工程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點公益性項目開始實施。水系二期工程投入3含蓄雋永的宋詞。人們在這5個景觀游園里玩味千年詞韻“楊柳岸曉風殘月”;在回廊仙臺、木棧曲橋等美輪美奐的景觀中,品味原汁原味的宋詞樂舞、豫劇、民樂等汴音宋韻,只見宋風浩蕩、宋韻滿眼。開封的水,充滿了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積淀。

同樣在夜晚,古城開封人流如潮,影影綽綽,三五成群的觀眾有說有笑,步履匆匆,穿過大門,直奔清明上河園內的景龍湖景區……

他們的目的就是一睹大型水上實景劇《大宋·東京夢華》的精彩。

《大宋·東京夢華》以經典宋詞和畫卷串聯,利用景區的亭臺樓榭、水系橋廊,再加上遠處的宣德殿、宣和殿作為實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典實景劇場。水上景觀、人文演出和歷史背景,構成對開封古城輝煌歷史的追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北宋東京的盛世繁榮。演出既有北宋的繁榮與市井風情,又有萬國來朝的盛景和皇家的奢華。一部現代劇,一部王朝興衰史。濃重的色彩,婉約的景致,浪漫的音律,宏大的場面,極度華麗的視覺場景,讓人宛如置身于那個鼎盛王朝,看過演出的人們都會被其氣派的場景設置、優美的音樂旋律和歷史的質感所感動。

“這是我第三次來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特意帶著我的家人來感受一下古城開封的宋風宋韻。”10月6日晚,來自鄭州的游客胡俊凱笑呵呵地說。

而在城區西部,開封西湖數千畝的遼闊水面,既有煙波縹緲的浩蕩,又有端莊淑靜的婉約。鄭開大橋和東京大橋如長虹臥波,連東貫西,橫跨在湖面上,蔚為壯觀。親水平臺親切溫潤,湖中央水草搖曳,水鳥翻飛,妙趣橫生。湖邊一樹樹金桂掛金流橙,滿樹都是金黃色的小花,清香撲鼻,馥郁醉人。

的互動舞臺,文史陽光書吧——歷史與文化的互動”的項目功能和文化定位。 在開封西湖的附近,龍湖、中意湖、運糧湖、新規劃的公園及街頭綠地正在加快建設。

六城疊加的世界奇觀

“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龍亭宮,‘宮摞宮’,潘楊湖底幾座宮……”一段流傳于

1981年,開封園林部門準備在龍亭大殿前的潘湖中間堆筑一個湖心島。在龍亭湖底清淤過程中,推土機意外地推出了許多殘磚碎瓦,后經考古發掘證實,這些殘磚碎瓦是明代周王府遺物。據史書記載,周王府是在宋、金皇宮遺址上修建起來的。周王府的下面是什么?真的埋藏著一座千年皇城嗎?大規模的宋城考古從此拉開帷幕。

歷經20年考古發掘,2002年,我國考古學家宣布,在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兩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大梁城在地下10余米處。

“除了‘城摞城’‘宮摞宮’‘墻摞墻’,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路摞路’‘門摞門’‘馬道摞馬道’等奇特現象。”劉春迎說,“繁華的中山路是開封的中軸線,其地下8米處,正是北宋東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一條通衢大道——御街。現在的中山路和宋都御街之間,分別疊壓著明代和清代的路面,這種‘路摞路’的景觀還意味著從古至今層層疊加起來的數座開封城的南北中軸線沒有絲毫變動。”劉春迎說。

隨著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這一奇特景觀迅速引起轟動。專家、學者認為,“城摞城”奇跡堪比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為提升北宋東京城在全國地位和影響力,強化開封市作為宋城的特色,提高開封市在宋文化研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是推動我市文化強市戰略的重點工程,同時也是一項公益性的文化建設項目。

如今,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它將成為真正展現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窗口。

七張名片展現開封軟實力

八朝古都、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優勢,更能出成效。

菊花,雋美多姿,傲霜怒放。它是開封的象征,更是開封的驕傲;它播撒著古城的風流與氣韻,彰顯著古城的品格和文化;它是古城的希望之花。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時間來到1983年。當年5月27日,文化節。

2011年,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市委、市政府創新思路、科學決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確立了文化旅游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不斷加大對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

為更好地讓開封昔日的盛景重現,我市先后啟動城墻修復工程、宋都水系工程、書店街整修和文化提升工程、“城摞城”遺址博物館工程、鼓樓復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大宋·東京夢華》等大型演出驚艷了世界。2014年,我市更是舉辦了世界客屬第27屆懇親大會,世界各地客家友人與各路媒體齊聚開封。

在七盛角和小宋城,熙熙攘攘的游客來自全國各地。夜色下的七盛角,小橋流水情趣盎然,商鋪酒肆林立,處處宋韻彰顯。來自河北保定的游客李炎贊嘆:“我去過周莊、烏鎮,沒想到在中原大地竟有這樣一處可以讓人停下腳步、感受生活的滋味、秀麗優雅的地方,開封人真有福氣,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如夢似幻的水波燈影。”

今年3月23日至25日,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召開的全國愛國衛生工作會議暨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現場會上,已經擁有眾多榮譽稱號的開封,如今又增添了一頂沉甸甸、藍、地更綠、水更清、城更美,為建設實力開封、文化開封、美麗開封、幸福開封譜寫了新華章。

如今,手握七張城市名片的開封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全市上下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砥礪前行。

八朝古都九個稱謂

——開封歷史文化大觀系列報道之三

記者王紅朝古都”。在歷史上,開封憑借河湖縱橫、灌溉發達、氣候溫和、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成為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城垣宏大,文化燦爛,古人曾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詩句。

都老丘所在地,在今開封東北40 余里。從古文獻的記載來看,老丘作為開封的第一次建都則是無可置疑的。開封最早建城距今也不是2700多年,應是4100多年,是我國華夏文明發祥、傳承的重要地區之一。

后梁

城池,拓寬道路,疏通排水,種樹掘井。956年,又調發開封府及曹、滑、鄭等州民工十余萬人,取虎牢關質地堅硬的土石為料,筑成周圍48里233步的新城——東京外城。其后的北宋王朝就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建,從而使東京城的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周歷三帝,前后10年,在開封建中國的對外交通已由漢唐以來的絲綢之路轉向東南沿海的海路,火藥、印刷術等中國的發明由此傳向世界各地,開封以其泱泱大國的氣象,躍居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為繁華的著名都息、鄭、潁、宿等州。截至1234年金朝滅亡,共在開封建都21年。

九個稱謂演繹文脈傳承

要都城,是當時夏朝的民族、政治、經濟中心。

據《竹書紀年》記載,夏王朝共傳14代,先后有17位帝王,歷時471年。第7位帝王杼繼位5年后,將都城遷到老丘,直到第13位胤時,才遷到西河(今河南安陽)。

夏王朝在老丘定都的時間長達217年,歷經槐、芒等7帝。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遷都次數最多的朝代之一,前后共遷都9次。但是,老丘卻是夏朝眾多都城中,歷時最長、經歷帝王最多的國都。

遷都老丘之后,夏朝繼續向東發展,勢力更加強大。遷都老丘,使夏文化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從而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文明。繼杼之后,夏朝又有7任帝王定都老丘,這里仍然是夏朝活動的中心區域。

夏朝

由于歷史年代久遠,文獻資料匱乏,加之史料記載中啟封與開封之名經常相混用,關于啟封一名的來歷,除了“啟拓封疆”一說,學界亦有不同見解。開封地方史志專家沙旭升指出,《匯考》中記載:“開封者,故宋微子啟封地因以為名,漢諱改開封。”微子啟始宋國開國遠祖,而在啟封城開始構筑之時,宋、鄭兩國已存在姻婭關系,且為友好鄰邦,鄭莊公此時在故微子啟的封地筑城取名“啟封”當在情理之中。

大梁

開封市區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文獻中叫做大梁。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遷都大梁。

浚儀

浚儀由大梁發展而來,因大梁城北的人工溝渠名為浚水或浚儀渠,故稱大梁為浚儀。秦統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開封作為敗亡國都降為浚儀縣,屬三川郡。浚儀歷經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將浚儀改為祥符縣為止,共歷1234年,因歷史較長,故也有把“浚”作為開封代稱的。

開封

公元前225年,秦滅魏,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西漢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汴州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公元576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唐代宗時期,宣武軍節度使李勉擴建汴州城,是后來開封城之雛形。

東京

五代時期, 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先后定都于開封, 因為地理位置偏東,稱之為“東都”或“東京”。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