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成都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成都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學費)

时间:2024-06-02 10:00:09 编辑: 来源:

/p>

5、人才培養 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堅持以本為本,全面落實四個回歸,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建設開放靈活課程體系和學習支持體系,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94人,留學生694人)。學校生源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12個專業在四川、甘肅、河南、新疆本科一批次招生,94%的文理科新生成績高于一本線。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1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20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21項;有省級卓越計劃試點專業3個、應用型示范專業4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1門,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7門,應用型示范課程9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一流課程3門;2019年獲批省級教學改革項目28項;近五年,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3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15項;近兩屆獲得四川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近五年,學生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1057項,省級1578項,學校連續五年獲“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省優秀組織獎。近五年,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3%,學生公寓工作成果《打造高品質“三室一廳+”,構建“四美”育人體系,建設公寓思政高地》獲得全國高校學生公寓工作創新成果一等獎,學生事務服務項目140余項,累計服務430余萬人次,累計接待400余批次高校、政府機關、社會組織來訪交流,在全國形成示范。學校建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張瀾學院,兩屆畢業生考研國家線上線率84%;創新創業學院是全國首批“斯坦福創新創業課程實驗中心”,獲批國家眾創空間,入選“全國百家特色空間”。學校位列2019中國高校創業競爭力排行榜第93位。建校至今,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十余萬名各類人才,遍布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尤其在成渝地區,成大校友在科技、教育、文化、企業等領域卓有成就,建功立業,為社會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6、科學研究 學校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特別是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布局,聚焦適應區域產業聚集區、重點支柱產業及新興產業,持續提升科研服務水平和支撐能力。現有科研人員1200余人,建有包括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在內的各級各類科研平臺74個。近五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重大專項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9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19項),國家社科基金29項、國家藝術基金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數均位居省內高校前十,國家藝術基金立項數位居省內高校前三。2019年科研經費2.48億元,近五年師均科研經費超過10萬元。 近五年,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6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41項。此外,我校教師負責的“超長壽命疲勞裂紋萌生機理與壽命預測”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劑生產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的《“三禮”名物詞研究》入選2015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獲得專利授權近1200項。2019年發表SCI408篇,在2020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榜單中,位列在川高校第6位,全國高校第166位,全球高校第823位。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及熱點論文,并先后在《自然?微生物》、《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德國應用化學》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署名文章,ESI總被引頻次超過11000次。王清遠教授自2014年以來,連續六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7、地方服務 學校對接成都“5+5+1”現代產業體系及功能區建設需求,構建“政校企互動、產學研結合”的生態系統。學校與中國農科院、新華三集團和成都市多個區(市)縣及市級部門建立了政產學研用戰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國農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華三IT學院、成都生態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機關事務管理與文化建設研究中心、成都新聞學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獻中心、成都足球學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會展經濟發展研究院、成都藥物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學校建有全國唯一的幼兒體育發展研究中心。近五年,學校定點幫扶甘孜州石渠縣、阿壩州九寨溝縣和簡陽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石鐘鎮民強村,獲評四川省“2018年先進定點扶貧單位”,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獲評四川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3位扶貧干部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8、國際交流 學校將“高規格實施一流國際化項目”納入未來五年“六個一流”建設目標,實施一個學院對接一個國際一流學科(大學)工程。學校與35個國家和地區的124所高校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其中包括35所世界知名大學、10所世界知名年輕大學和44所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與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共建孔子學院和4所孔子課堂,是省內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的高校,榮獲2019年度“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累計招收留學生2560人,生源國54個。2020年培養留學生694人(其中學歷生494人,含研究生139人、本科生355人,非學歷短期生200人)。開展5個本專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累計培養學生2163人,項目在校生人數924人。開展40個本碩博多層次海外聯合培養項目和42個海外校際交流交換項目,累積參與學生近1000名。設立泰國和新西蘭2個海外校友分會。連續5年舉辦國際交流周,每年舉辦約6場國際會議,來校外國專家近600人,聘請泰王國詩琳通公主為名譽教授。特聘泰國專家關國興獲得中國政府授予外國專家的最高榮譽獎項“中國政府友誼獎”。目前長期外籍專任教師28人。“四川省泰國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名單。促成成都市與泰國清邁府和新西蘭哈密爾頓市建立國際友城關系。牽頭成立“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聯盟”并擔任聯盟秘書處和第一屆執行理事長單位。

9、辦學資源 學校位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國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鏈接點,發展區位條件優勢明顯。學校毗鄰3萬余畝青龍湖濕地公園,環境優美,地鐵4號線設成都大學站,交通便利。學校校舍建筑面積73.83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33.5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6億元,圖書館館舍面積4.8萬平方米,現有閱覽座位5000余個,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26.68萬冊,電子期刊4萬余種。擁有三甲綜合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和成大附中、附小、附幼。體育場館設施先進,功能完備。正在建設20余萬平方米的第31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運動員村項目以及18萬平米的中國—東盟藝術學院新園區。

10、著眼未來,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將攜手同心,共同奮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加快建設成為成都的創新大學、開放大學、窗口大學,以成大之治成效展示成都之治形象,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應用型城市大學而不懈努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