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國出口貿易現狀分析2023年(我國現今鞋業發展狀況)

时间:2024-06-02 04:17:43 编辑: 来源:

23.9%, 對美國出口 0.75 億美元 , 占 11.3%, 三者合計 4.08 億美元 , 占當年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61.0% 。 2002 年 1 - 6 月對日本出口 0.97 億美元 , 占 2002 年上半年出口總額的 23.8%, 對香港出口 0.96 億美元 , 占 23.6%, 對美國出口 0.61億美元 , 占 15.0%, 三者合計占 62.4%, 日本、香港、美國市場的進口占中國中藥產品出口總額的 2/3 以上 , 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預見2023:《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團(600104.SH)、蔚來-SW(09866.HK)、理想汽車(02015.HK)、小鵬汽車(09868.HK)、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數據:產銷規模、競爭格局、滲透率

定義

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指進行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活動的企業集合。

新能源汽車按照能源供給和應用領域,有兩種分類方式,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型企業已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按照用途可劃分為乘用車、商用車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等應用領域。

從新能源汽車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參與企業來看,上游企業包含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原材料供應商以及寧德時代、大洋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主要有比亞迪、上汽集團等國產企業以及特斯拉、寶馬等外資廠商;而下游主要有國家電網、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車充電及后市場服務商。大型企業如比亞迪等,已經實現后向一體化布局。

行業發展歷程

“八五”期間,政府開始組織相關部門展開了對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隨后電動汽車列入國家攻關項目。歷經了一系列策劃之后,201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從試點到全面,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歷經轉型階段,由“政策導向性市場”逐漸向“市場導向性市場”轉型。

行業政策背景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規劃涉及購置補貼政策、節能減排政策、電池充電樁配套產業政策等,部分匯總如下:

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產業發展現狀

1、新能源汽車供需水平較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優惠,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上升;隨后2016、2017年受到騙補事件及補貼倒退的影響,產銷量增速放緩。至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基礎上再退坡2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爆發式增長,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車不再享受補貼政策也是企業在2021年加大生產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達到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6%。2012-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從2012年的1.28萬輛到2021年的352.1萬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可以看出我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率呈現波動性,范圍在95%-103%之間,在合理的范圍內小幅波動,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供需較為平衡。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率為99%。

2、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口規模呈擴大趨勢。2021年全年進口新能源汽車14.37萬輛,同比上升10.03%。

注:海關總署的新能源汽車統計口徑包括混合動力客車(10座及以上)、純電動客車(10座及以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以及純電動乘用車。

2017-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車22.29萬輛,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及出口金額都大幅上升,總計出口量55.46萬輛,同比增長148.8%,在出口金額方面,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金額為10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6%。

2017-2020年,我國新能源進口量大于出口量,處于貿易逆差狀態。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額首次大于進口額,由貿易逆差轉為順差。

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高速上升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發展,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在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關卡,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13.4%,較2020年大幅上升。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注冊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其次為江蘇、山東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亦較多。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數據截至2022年9月14日。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市公司的地區分布來看,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企業數量最多,其中不乏廣汽集團(601238.SH)、比亞迪(002594.SZ)、小鵬汽車(09868.HK)等龍頭企業。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市企業數量亦較多,有亞星客車(600213.SH)等上市企業,安徽省有蔚來-SW(09866.HK)、江淮汽車(600418.SH)、安凱客車(000868.SZ)、漢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業。

注:顏色越深代表企業數量越多。

2、企業競爭格局

依據乘聯會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乘用車零售銷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到58.4萬輛;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實現零售銷量43.11萬輛;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國,實現零售銷量32.07萬輛,其他企業排名如下: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退坡,競爭加劇

隨著我國新能源政策補貼退市,市場進入轉型階段,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趨勢如下:

2、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接近800萬輛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其中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20%左右。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前瞻在此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情況進行預測,到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402萬輛,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到783萬輛。

我國現今鞋業發展狀況

——預見2023:《2023年中國鞋類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達芙妮(0210.HK);紅蜻蜓(603116);奧康鞋業(603001);佛山星期六(002291);李寧(2331.HK)等

本文核心數據:市場規模;產量;銷量;域競爭格局;企業競爭格局;發展趨勢

行業概況

1、定義

鞋類行業就是紡織面料鞋、皮鞋、塑料鞋、橡膠鞋及其他各種鞋的生產、研發、運營與銷售活動。按照材料劃分,鞋子可分為皮鞋、紡織面料鞋、塑料鞋與橡膠鞋;按照功能可分為運動鞋、休閑鞋、拖鞋等;按照消費對象可分為男鞋、女鞋、童鞋與老年鞋。

2、產業鏈剖析:原材料產品較多

中國鞋類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及生產設備,其中原材料有紡織面料、皮革、原料皮、橡膠等,中游為鞋類行業,主要為品牌運營和加工制造企業。下游則主要銷售渠道及終端消費者。

中國鞋類上游原材料紡織面料相關企業有如意集團,江蘇陽光集團等,尼龍生產廠商有江蘇宏發公司以及黑龍江尼龍廠;中游鞋類品牌運營企業有安踏、特步和李寧,鞋類加工+研發的企業有百卓鞋業、石林鞋業等。下游線上銷售渠道主要以天貓、京東、小米、蘇寧易購、拼多多和抖音為主;品牌自營店主要是各品牌的直營店。

中國鞋類產業鏈上游尼龍等原材料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等區域,紡織面料原材料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例如浙江的嘉欣絲綢,江蘇的陽光集團等。中國鞋類產業鏈中游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區域,例如廣東的佛山星期六,浙江的奧康,意爾康等。

行業發展歷程:企業正在進行銷售渠道的轉型

中國鞋類行業的發展主要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78-1988年,此時中國鞋類行業處于萌芽期,中國的鞋類產品基本上是由港澳等外來鞋業提供的,原有的傳統生產區域,如上海、北京、廣州、武漢、成都、重慶、青島等國有鞋類企業生產的鞋類也比較單一。第二個階段為1989-1998年,中國鞋類行業迎來發展期,第三個階段是1999-2008年,中國鞋類行業進入壯大期,第四個階段的中國鞋類行業更注重產品質量(2009-2019年),最后一個階段為2009年-至今,此階段的中國鞋類行業需進行銷售渠道的轉型。

行業政策背景:“綠色發展”是主旋律

近年來,國家對于鞋類行業的政策多以指導類為主,意在減少污染化學物質排放,進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行業發展現狀

1、2021年隨著疫情緩和,中國鞋企復工復產,產量小幅度回升

2013-2021年,中國鞋類產品產量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中國鞋類產品產量達到新低,為111.2億雙,2021年隨著疫情緩和,中國鞋企復工復產,產量小幅度回升,為120.2億雙,增長率為8.09%。

注:截至2023年2月,相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