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我心中未來自由貿易港的樣子作文(我和我的祖國作文)

时间:2024-06-01 12:49:40 编辑: 来源:

大希望,希望太大,失望就太大,不敢希望能在周莊慢慢地走一段路。對周莊的印象來自多年來某個旅行社掛在宣武門的廣告,廣告牌上有一幅周莊的圖片,上面寫著“夢里水鄉”,廣告牌做得很樸素,清淡的色彩,有些經風雨后的陳舊,安靜地掛在那,成為對每天快節奏生活的人的一個誘惑。似乎在訴說有那樣一個寧靜的地方,讓你洗去塵埃,繁華落盡,歸于平淡。

導游一再安慰我們說在周莊不會象在蘇州那樣倉促,給我們足夠的時間慢慢游覽。可是我們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導游一定是在安慰人,就照旅游車這樣的前行速度,又會是一個遺憾。”我們在車上做著心有靈犀的游戲,我和青青配合地極為默契。后來連一些生冷怪僻的詞也出來了,在我說出解釋后,青青依然能說出答案,同事說我們快把成語辭典都背出來了。

游戲做到乏味的時候,旅游車仍然緩緩地前行,伸懶腰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幅秋水碧于天的畫卷。我趴在車窗上尋找,那幅畫卻已被路邊的二層商用樓擋住了,難道如同那油菜花一樣,又是我的一個夢囈嗎?我失望地坐在座位上。有人說周莊已經到了,我說剛才經過的是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

下了車從停車場往周莊方向走的時候,我們還議論著究竟能是怎樣的一道風景,旁邊的二層小樓甚至不能區別于某些北方的小城建筑,或許會是失望吧。那是誰說的“看風景不如聽風景”。

江南的雨總是不約而至,在走到入口處時,下起雨來,細雨落在臉上,輕柔得不留痕跡。站在入口,人就驚呆了,那分明是一幅水粉畫,不忍前行。同事推我一把,我才回過神,拿了票腳步輕輕地往前走。

碧水是周莊的靈魂,溫潤如一塊碧玉,如果水是周莊的靈魂,那么小橋就是它的骨骼,水上有座座小橋,橋把水兩邊的景物連接起來,渾然成一個整體。河岸由石頭砌成,石頭未經打磨,笨拙簡樸。兩邊建筑全是青瓦白墻,經過歲月的打磨,到處有墻皮剝落的痕跡,添了幾分蒼涼,如遲暮的美人,依稀可見往日“五綾少年爭纏頭”的熱鬧。岸邊有柔媚的柳條飄拂,柳條如同醉酒的柔女子,在煙雨中左顧右盼,搖曳生姿,楊柳似乎在輕語,用如糯米一樣柔軟的話吐露著柔媚,疏煙醉了楊柳,楊柳迷住了行人。我輕輕地走,屏住呼吸,繞開搖曳的柳條,恐驚了她的醉意。

在自然面前,人永遠是渺小的,既然人總是消失在景物消失之前,何必要趕時間,不如慢點再慢點,慢慢走。當年富甲江南的沈萬三何不是留一個宅院,留一個故事,讓后人玩味,錢不過是身外物,多得連身家性命也喪失了,倒不如小戶人家,豐衣足食,盡享安然。看到沈廳堂前的一幅對聯“翠竹黃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人家”。亭臺樓閣,花木扶疏,流水在院落里隨處可見,有鴛鴦相伴在石欄下,雖是雙宿雙棲,卻有一些說不出的凄涼。想起一首《南鄉子》: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花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想來當年沈家女子也曾驚起過睡鴛鴦。

走過沈廳張廳,轉進小巷,同事給我一個用一片棕葉包著的糯米團,問及名稱竟無人能知。小巷兩邊都是小商販,買了一把紫色的油紙傘,喜歡得不得了,把玩之際下起了大雨,油紙傘正好派上用場。路邊有賣咸魚蝦的小販,紅通通的一大盤蝦只賣五元錢,咸魚大得有些夸張,象假的一樣,還有一對一對長得一模一樣的魚,看著很新奇。有賣繡花鞋的,黑色的綢緞上繡著紅色的牡丹,綠色的枝葉,藍色的鳳凰……憑什么這些刺繡的女子可以引針牽線,描花繡朵中度著悠閑,而我們要早起晚歸面對冰冷的電腦生活。找遍了整條街,也沒找到導游向我們介紹的周莊刺繡特產——亂刺。喜歡這樣熙攘的街道,這是最自然的,有人的景物才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景物。

結伴乘船在水上游,雨又下得緊了,雨打在臉上激起同事的叫聲,船家趕快拉起帳篷,船漿在水里不緊不慢地滑動,船家是一個中年婦女,穿藍地白花的布衫,她頭戴竹斗笠,舒展地劃漿,優美的動作使她看上去年輕了許多。我們求她唱一曲,她說什么也不肯,后來說好只唱一句,高亮的曲調一句過后在空中嘎然而止,船家說了只一句就絕不再多唱,否則就給錢。聽雨滴敲打在帳篷上的聲音,看雨水劃過而后落在水里,水面激起波紋,用手觸摸那波紋,柔軟得似乎什么也沒有。真是“景在岸上走,人在畫中游。”

心里暗想:將來的某個日子,要在江南住下來,牽著他的手,慢慢地走……

第三篇(略)

第四篇

五月九日(農歷二〇〇八年四月初五),和朋友去周莊錄制電視節目,我的心情不是很好,再加上去周莊的路上,長途跋涉,顯得有些疲憊不堪。

下車后,映入眼簾的并不是周莊,相反,是周莊外的生活區。又是這紙醉金迷的塵世,還是這紅塵美夢的人間。我,漸漸變得心灰意冷。

大家租了一輛面包車,就這樣,我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地坐進車廂,呆呆地,眼神迷離,四顧茫然……

小車把我們載到周莊的大牌坊面前,這里就是進入周莊的通道了。披星戴月的我和朋友相繼進入鎮內。這時,天色已晚,周莊的韓經理早已給我們安排好了住處,周莊的名人故居-貞固堂客棧。上了樓閣,各自把行李放好,扛著攝像機和三腳架,大家就開始工作了,目的是把最真最純的周莊通過影像,完整的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說實話,這個任務很重。

起初,經介紹我們來到一家臨水的特色酒家。點了一些周莊的特色菜,有萬三蹄、腌菜、莧菜、螺肉、周莊圓子等等。

剛準備去吃,一位熱情的阿婆要給我們唱歌,我們就停下手中的筷子,把它錄制下來作為周莊民俗民風的影像素材。攝像師把攝像機打開,話筒接好,場景和位置布置好之后,主持人把鏡頭引向正在放歌的阿婆,阿婆用周莊土語盡情地唱著,然后告訴我們這是周莊的搖船歌,自己唱了六七年……

攝像機和歌聲引來了眾人,眾人又引來了眾人,還有一條叫小黑的狗,也擠進來湊著熱鬧。

節目錄制告一段落,收工繼續吃飯,這時發現飯菜早已涼得透徹,但大家還是開開心心地吃完了那些菜肴,畢竟它是我們來到周莊的第一餐,也是比較昂貴的一餐。沒有包袱的他們吃得很盡興,而我卻在一旁,冰冷地思索。

窗外,小河上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夜游周莊的旅客,他們的熱情感染了我們,使大家忍不住再次放下碗筷,加入夜游周莊的大隊伍。

,夜游周莊,景色迷人,唯獨恬適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到周莊的美麗,感悟周莊的祥和與寧靜……

我們各自漂流,各自夜游。我期待著夢游……

寧靜的周莊使心靈漸漸受到凈化,脫離塵囂,遠離凡世。恬適,是此時周莊和我,真實的寫照。

夜里,游蕩在周莊的小街小巷,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就像陳逸飛當年的感受,我真的回到了童年。童年中那坑坑洼洼的小路,童年中那長著青苔的外婆橋,童年中那若即若離隱隱約約的夢……

夜已深,人已稀,尋夢的我,找尋著那迷失的童年。從一條小巷穿過另一條小巷,路越來越窄,巷越來越深。懷揣著迷失的夢,此時惟獨希望它不會破滅,一直往前走,雖然不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即使不知道退后的路,在何處。

我懷揣著夢,一個單純的夢,走向遠方……

點一支香煙,尼古丁再次將我麻醉,我回到了童年,找到了我的歸宿。

很晚才回貞固堂,脫下一身的衣服,洗去一身的負荷,用周莊之水沐浴我的身心。希望像剛剛來到人世那樣,毫無牽掛,毫無枷鎖,只帶一顆心,一顆稚嫩的心,沒有污染,也沒有被教化。靜靜地躺在客棧那松軟的床上,用一條藍底碎花毛毯輕輕地,蓋在稚嫩的皮膚上,看著窗外的天空,深藍色的,偶爾出現幾顆辰星,眨著眼,眨著眼,漸漸的進入夢鄉。

安詳的我回到周莊,夢中的故鄉,這次沒有帶任何東西,只有一顆心,稚嫩的弱小的心。夢游周莊,無憂無慮,找尋這那久違的童年。我看見幾個身著古裝的小姑娘在深巷中嬉戲。她們天真無邪,一邊玩耍一邊奔跑。一眨眼便離開了我的視線,頓時有些慌張,我趕緊朝她們快步走去,生怕再也看不見她們。一個小姑娘從模糊的深巷中走來,看見我,一個陌生人,衣著怪異。她伸出小手拉著我的大手,抬著頭笑著問道:“爾打何方來,要到何處去?”一個簡單的問題,頓時難住了我,我慢慢探下身子,蹲坐在地上,頭微微抬起望著她說:“我從遠方來,要到遠方去。”小姑娘,笑了笑又說:“攜子同游,可否?”我連聲答道:“嗯,嗯……“

于是,笑聲傳遍了空蕩無人的小巷。流水聲、嬉戲聲、蟲鳴聲還有我們的回聲,交織在一起,煞是好聽。不知不覺中,她們帶領我來到了阿婆橋,阿婆橋是一座拱橋,沒有雕刻的裝飾,也沒有鏤空的圖騰,她很樸素,只有一身青衣,遍布著年輪的滄桑。我們站在橋上看著綠綠的的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橋下傳來一陣唉乃聲,一位頭包花布巾,身著藍底碎花大襟罩衣,琵琶扣,腰束百褶小圍裙的阿婆,正劃著船向橋那邊駛去。

小姑娘們異常興奮,拉著我,要我去坐小船。阿婆忙把小船泊到岸邊,伸出一只蒼老的手。我顧慮了一下,但還是抓住了阿婆的手,一步邁入小船中,小姑娘們隨后也陸續跳上來,和我坐在一塊兒。阿婆,用不易懂的話語,告訴我們,坐穩,要開船了。夜游周莊,這不是夢,這里的一切仿佛都經歷過,那些場景我歷歷在目。阿婆悠悠地搖著擼,帶著我們漫游于水鄉深處。

坐在船上,我看見了很多新奇怪異的東西。鑲嵌在水鄉墻壁上的攬船石,竟是一塊塊花崗巖浮雕,每隔三五丈就有一塊。她們各顯姿態,有的雕成如意,有的琢成怪獸,有的似鯉魚騰躍,有的像牛鼻朝天……

船上,阿婆情不自禁唱起了動聽船歌,我們陶醉在阿婆柔美的歌聲中,陶醉在搖曳的小船中,陶醉在周莊空曠迷人的景色中……

“咚咚咚”,好像傳來一陣沉悶的聲音,且不去理會它,繼續我們的夜游。“咚咚咚”又一陣聲音傳來。慢慢地,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身上蓋著藍底碎花被。“咚咚咚……”好像是有人在敲門,連忙披上衣服,穿上拖鞋去開門。哦,原來已經五點多了,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們又該去工作了。“知道了,你們先等等吧”。關上門,回到床頭,閉上眼,回想著阿婆、小姑娘們,還有那條船……

從夢中蘇醒,投入新一天的生活。到洗手間,用清水洗把臉,感受一下清爽的清晨,感受一下新一天和清爽的自我。大家帶好設備,一齊出發。

剛開始,大家還在慶幸起了個早,一定能把安靜的清晨周莊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但是我們錯了,到了雙橋,我們才知道,最早的不是我們,而是那些清晨起早寫生、拍照和賣菜的阿公阿婆們。拍不了寧靜的清晨,我們就拍具有市井氣息的清晨,充滿人文氣息的清晨。

取景開始,布置開始,拍照開始,攝影開始。

準備,Action……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個關于雙橋的故事。那是在1984年的春天,旅美畫家陳逸飛乘坐小船來到周莊,當時他看到雙橋,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記憶中的童年。于是,異常興奮的他,就以雙橋為背景,創作了一幅題名為《故鄉的回憶》的油畫。后來這幅畫連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美國的哈默畫廊中展出,這幅畫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后來被哈默先生收藏。同年的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訪問中國的時候,將這幅畫送給了鄧小平。1985年,這幅畫又經過陳逸飛的加工,成為當時聯合國首日封的圖案,深受廣大集郵愛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睞。經新聞媒體的宣傳,周莊古鎮聲名鵲起。陳逸飛《故鄉的回憶》也使默默無聞的雙橋走向了世界。

迷人的雙橋使越來越多的游客流連忘返,也使我們的攝像師樂不思蜀。連女主持和我也魂斷“古城”……

沿途,大家拍攝了很多東西,周莊的店鋪,周莊的民俗,周莊的市井生活等等。還有一個特寫:小河邊,一位長發飄飄,身著碎花籃底布衣的姑娘正蹲坐在河邊,低下頭正在洗衣服。衣服在河中隨著水流飄啊飄,長發在空中隨著風兒飄啊飄……

過了雙橋,大家又去了張廳和沈廳,古色古韻的建筑給大家一頓視覺盛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