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推動外貿穩增長的建議(戰略性新興產業形勢判斷及“十四五”發展建議)

时间:2024-05-15 06:11:13 编辑: 来源:

興產業發展。同時,各地在設立專項資金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四川組建成立了首期規模為3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成長型產業基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發展壯大。北京、重慶、深圳、廣東、福建、安徽、湖南、山西、河南、黑龍江、甘肅、內蒙古、新疆、廣西、寧波、廈門等地也安排專項資金渠道引導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其細分領域發展。

4.包容審慎釋放創新創業潛能

積極 探索 適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監管方式。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 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提出對信息消費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積極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創新行業服務和管理方式,放寬新業態、新模式市場準入。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基于共享經濟理念的分時租賃等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國家能源局支持創新充電商業模式,支持發展眾籌建樁,充分利用 社會 資源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探索 特許經營模式,吸引專業充電運營商負責運行維護,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科技 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引入新能源 汽車 自助分時租賃項目,實行個人付費的市場化租賃服務方式,以更加包容、更加開放的態度鼓勵新興產業發展。金融 科技 領域,2019年以來,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 科技 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 社會 保障部、衛生 健康 委, 在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10省市積極組織金融 科技 創新應用試點。此次試點沒有簡單套用傳統風險防控手段,而是在事前制定應急與退出機制,采用風險撥備資金、保險計劃等補償措施,建立了多層次、立體化的綜合風控體系,打造靈活高效的試錯容錯機制。

(三)創新能級躍升,打造發展新優勢

1.企業創新投入不斷提升

“十三五”以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創新投入持續提升。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支出達到2.4億元,較“十二五”末提升92.7%,同期研發強度達7.66%,高出上市公司總體2.08個百分點,較“十二五”末提升1.22個百分點。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 汽車 以及高端裝備領域上市公司研發強度相對最高,2019年研發強度分別達10.18%、9.31%以及8.02%。2018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26.5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3.8萬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85.1%和85.8%;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52.0%,比規模以上制造業平均水平高13.2個百分點。

圖1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A股上市公司研發強度對比

圖2 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各領域研發強度對比

2.創新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有助于新興產業創新基礎能力提升的科研基礎條件大為改善。例如,新建了中國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號海洋科考船、新型風洞等一批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規范管理國家 科技 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截至2019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達515個,已累計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1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540家。

3. 科技 中介服務不斷完善

在 科技 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我國 科技 中介服務不斷完善,極大促進了 科技 創新資源合理利用和成果轉化。2019年,全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48.4萬項,涉及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買粉絲和服務等方面,成交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近1倍。各類孵化器、買粉絲、眾創空間等 科技 中介組織在全國范圍內大量涌現,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8000家眾創空間,其中納入國家備案的眾創空間已達1890家,各類 科技 孵化器、買粉絲超4000家,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融通合作的平臺。

(四)集群加速發展,構建發展新引擎

1.國家級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成效顯著

為了集中優勢資源推動各地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建設有關工作。2019年組織了第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申報工作,從申報的129個產業集群中評選出第一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并研究形成“一攬子”金融支持計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具體包括重點建設項目將擇優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支持產業鏈協同新平臺、檢驗檢測和智能園區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在知識產權服務、重點技術研發、專項債券融資、人才獎項計劃實施等方面給予支持等。

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牽引帶動作用,各地紛紛加快培育建設特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并取得積極成效。例如,山東省在入選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大膽推進政策和制度先行先試,著力打通體制機制梗阻,深化創新合作,共建高端開放平臺,共促新技術研發,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下大功夫,做強做優優勢產業,提升產業集聚的廣度和深度,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鏈不斷延伸。杭州市近年來不斷加大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力度,積極培育千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城市,杭州市以平臺集聚、重大項目引領、創新資源驅動等舉措,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

2.集群發展驅動各地收獲發展新引擎

各地通過推動新興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形成了若干帶動能力突出的新興產業新增長極。例如,北京市持續推進新能源智能 汽車 發展,積極打造國家智能網聯 汽車 創新中心,初步形成完整的、領先的新能源智能 汽車 創新體系,通過全面提升新能源智能 汽車 核心競爭力,北京市打造形成了全國領先的新能源智能 汽車 優勢集群,并為首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來新動能。深圳市依托5G龍頭企業牽引,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加快前沿應用示范場景落地,打造形成了5G產業生態和產業集群,并致力于打造5G全球標桿城市,依托5G+智能經濟為引擎釋放強勁發展新動能。貴州省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近年來深入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大數據產業向縱深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亮點頻出,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及轉動能穩增長的重要支撐,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五)深化開放合作,形成發展新局面

1.構建全球創新發展網絡

在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國家、APEC等多邊框架下,有關部門繼續倡導“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相關發展理念和主張,初步建立了合作創新的國際框架。各部門著力構建區域技術轉移協作網絡, 科技 部、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印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科技 創新合作專項規劃》,并圍繞 科技 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 科技 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4項行動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積極參與制定和推廣國際技術標準,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成為中國 科技 、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傳輸標準(英文縮寫DTMB)通過巴基斯坦數字電視援助項目和東帝汶項目逐步實現DTMB走向世界。

2.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

相關部門積極落實與發達國家政府間的新興產業合作協議,打造一系列國際合作新平臺。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中英新興產業合作協議建立中英創新中心,推動項目聯合孵化;通過舉辦第八屆中德經濟技術論壇,圍繞新興產業領域達成96項相關合作。積極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創新合作,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發展改革委落實與智利簽署的《關于開展信息通信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推進“中智電信合作及跨境海纜項目”;原國家海洋局組織對發展中國家 科技 援助項目“適用熱帶海島的高濃縮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研究與應用”立項實施,推動與佛得角、文萊等國在海水淡化設備方面的合作交流。

3.積極引入全球要素資源

各地積極引導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外資企業落戶中國,例如,波音公司737完工和交付中心落戶浙江舟山,空客公司天津A330寬體機完工和交付中心啟動建設。同時,更加重視以人才開發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引進,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廣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逐步形成高層次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政策渠道,為外國留學生在華就業、創業提供更大便利。

.我們應當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經濟增速放緩?

當前,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的態勢,但是,穩增長預調微調政策的出臺有助于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經濟增速仍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一是后金融危機時期刺激政策退出、經濟向自主增長動力回歸,但新增長點正在培育,尚不足以支撐拉動經濟增長進入新的擴張期,經濟運行正處于下行階段,因此經濟減速就具有周期性特征。二是我國經濟增長面臨著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企業正處于升級轉型的陣痛期,勞動力、資源等低要素成本優勢逐漸喪失,特別是東部地區不僅外部需求不足,而且中低端產業要轉移到中西部地區,而新興產業尚不成熟,因此經濟減速具有結構性因素。三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階段的演進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呈逐步放緩趨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步轉向了中速增長階段,這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四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經濟仍屬較快增長。第一季度,美國、日本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1.9%和4.1%,而歐元區是零增長,我國GDP增速是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再看主要金磚國家,第一季度印度、俄羅斯、巴西和南非GDP分別增長5.3%、4.9%、0.8%和2.1%,均大大低于我國增長水平。五是經濟減速也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今年政府制定的GDP預期目標是7.5%,較往年有所降低,其政策意圖在于與“十二五”規劃目標逐步銜接,引導各方面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盡管近期經濟減速明顯,第二季度GDP增長7.6%,全年實現7.5%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因此,要辯證理性地看待經濟減速,在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不必為經濟適度放緩而過分擔憂。經濟適度放緩有助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有助于轉變發展方式,應堅定地執行國家既定的調控目標,而不應期望經濟一減速,國家就出臺刺激政策救市,信貸方面“開閘放水”保增長,那樣,企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就會前功盡棄。從短期來看,我國經濟有望在下半年企穩回升,但是我國已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經濟增速難以再回到兩位數以上。從中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綜合國力有望邁上新臺階。

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把握“穩增長”政策力度的難度較大

當前,社會各界對如何適度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存在較大意見分歧。部分地方政府、工業主管部門等認為,當前企業經營等實體經濟形勢異常嚴峻,應當進一步加大經濟刺激力度;而部分專家學者、金融主管部門等認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根本問題是結構性問題,應當把“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有金融危機影響下經濟增長處于下行階段的周期性因素影響,也有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期的結構性因素影響;既有外部需求大幅減弱的因素影響,也有房地產調控使得相關產業發展低迷的因素影響;既有發展階段演進和經濟總規模擴大后增速逐步放緩的規律性因素影響,也有政府為了提高經濟質量有意調控增速的因素影響。因此,各種復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給判斷經濟形勢和作出宏觀決策帶來了較大困難。

房地產調控面臨兩難境地

當前我國房地產調控取得了一定成效,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但是,過去幾次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