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招商局汽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待遇怎么樣(國企和央企有區別嗎?哪個更有“錢”途?)

时间:2024-06-03 03:56:18 编辑: 来源:

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

69、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70、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

71、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72、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73、中國信息通信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

74、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75、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

76、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77、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78、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79、中國建設 科技 有限公司

80、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81、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82、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83、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84、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85、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86、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7、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8、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89、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90、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91、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92、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93、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94、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95、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

96、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97、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說明:

1、序號1-49的49家央企為中央管理的副部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干一局管理,其中正職由中央組織部任命。

2、序號50-97的48家央企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廳局級單位,領導班子由國務院國資委企干二局管理。

三、民營企業的概念就是:非國有獨資企業均為民營企業。

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從企業的經營權和控制權的角度看,含一小部分國有資產和(或)外商投資資產、但不具企業經營權和控制權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亦可稱之為“民營企業”。

僅供參考。

國企和央企的區別主要在于所有權或控股權、以及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兩個方面。央企是國企的一個子集,國企中包含央企。一句話:央企都是國企,而國企不一定是央企。從概念范圍來看,國企的范圍更寬泛一些。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權限劃分,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由中央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對于個別中央企業在國家 社會 經濟發展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歸屬于國務院直屬管理,這些中央企業屬于正部級。

國企,就是國家對其資本擁有控制權和所有權,它的性質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同時代表著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國有企業分為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中央企業,就是央企,一般是由國務院直接管理;地方國企,是指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國有企業。所以說,國企包含了央企,概念更為廣泛。

哪個更有錢途?

2017年《財富》雜志世界500強名單,中國企業共有115家上榜,其中央企就有48家,所占比率41%。

從國家策略方面,央企也是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由上可見,和其他國企相比,央企的地位可見一斑。

因此總體來看,央企作為國企中的龍頭企業,整體公司的發展水平和薪酬待遇應該都要比普通國企要好。但這也不是絕對情況,還是要看具體的地點、行業、崗位類型。

國企和央企兩者當然是有區別的,具體一點來說,央企是屬于國企的。

國企,也就是國有企業,從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也就是國家所有的企業,國家對它的資本擁有控制權,它的行為也就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而我國的國企是分為多個層次的, 由國務院或者委托國家國資委管理的國企,那么就是央企 ;由省一級政府管理的國企,那么就是省級國企;而由地市一級政府管理的國企,那么就是市級國企;由縣級政府管理的國企,就是縣級國企。

從總體上來說,企業的級別越高,那么不管是前途還是錢途是會更好的。

我國的國企,雖然和其他企業一樣,都是董事長、總經理、經理、職工這樣的架構, 但是其實國企的領導都是有相應的行政級別的 。比如對于央企,像三大運營商的董事長就是副部級別,而省一級公司的總經理就是正廳級別,地市一級的總經理就是正處級別,所以很多國企領導是可以直接調整到機關單位去當領導的。那么, 和公務員一樣,國企單位的行政級別越高,晉升的機會也就越大 。也就是集團總部肯定是比省公司更好,省公司又會比地市公司更好。

但是,對于央企的地市分公司和地市一級的國企,其實兩者的差別并不大, 這時候區分兩個單位好壞,那么主要是看單位的性質 。比如煙草公司、國家電網這些都是默認的好單位,四大銀行也不錯,可以進的話不需要太猶豫。但是三大運營商目前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特別是運營商中最弱勢的聯通,一直以來收入都不是很高,那么是否要去就要衡量一下。因為不少的地方國企也是非常不錯的,比如廈門市的企業排名中廈門國貿是排名第一的,它是屬于廈門市的市屬直管國有企業, “錢途”相比很多的央企都會更好。

同時,在進入這些企業的時候, 需要注意分辨清楚是不是屬于正式員工 。雖然說企業沒有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的說法,但是企業中也是有區分不同的員工類型的,有正式員工、勞務派遣員工和外包員工。不管是什么企業,正式員工的發展前景和待遇都會是最好的,因此好企業的派遣員工正常是不如差企業的正式員工的。

所以,央企和普通國企那個好,還是需要看具體的單位以及用工類型等具體情況的!

就跟大學里一樣,一本大學里有普通大學跟211和985,國企就相當于一本大學,央企相當于其中211跟985,央企中有一些巨無霸,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這些是副部級企業,老總由國資委委任,相當于985大學,還有一些稍微比那些副部級央企弱一些的央企,就相當于211大學,你說985大學跟211大學誰得到的科研經費多?這還用想

這個問題,概念不清。國企是指國有企業,包括中央管理的企業和地方管理的企業。央企是和地方企業相對應的,他們都是國有企業的組成部分。它們的區別是,央企是中央直接管理的企業,其它國企則是地方管理的。

我國央企目前有96家。它們名字一般帶有“中國”和“國家”等字樣,很多都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大型企業,具有壟斷性,特殊性和控制性。比如國家電力,中國煙草,中石油等等,都是著名的國企。

由于央企的地位特殊,所以,在國家政策上有較大的傾斜,企業利潤也比較高,相對地方企業較有“錢”途。

當然,國家對央企的資金管理也是非常嚴格的,實行有效的監管政策和審計制度。央企的收入用途也是有著一定的方向,只能用于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民生工程。比如,前些年,養老金嚴重不足,出現了入不敷出,中央最后決定用央企收入作為彌補和兜底。

樓主你好,國企和央企有區別嗎?哪個更有前途呢.嚴格意義上講國酒企業也好還是中央企業也好,都是屬于國有企業的范疇,因為中央直屬企業絕對都是屬于100%的國有企業,只不過上級管理機構有所不同,因為中央企業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那么地方的國有企業可能是省級國資委直接管理,所以有一個這樣的區別,但是他們都屬于國有企業的性質.

相比于一些小的私營企業或者是一些創業型的小微企業來講,那么很明顯這樣的企業對于自己的正常成長,包括自己今后的職業道路的規劃都是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我認為這樣的兩個企業之間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那么如果同一時間確實有同步的一個國有企業和一個中央企業來同時錄用,你具體怎么樣選擇,首先要考慮你的這個發展前景,看看你的這個工作崗位是不是和你的專業度相匹配,哪一個匹配度更好,如果說在專業匹配度完全一致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哪一個工作單位離家更近,哪一個工作單位工作時間更短,性價比更高,實際上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所考慮的問題,最后我們才應該考慮薪資待遇的問題。

國企分為地方國企和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有省屬,地市縣屬,央企原中央部委所屬,現在劃給國資委管轄,還有一種企業直屬國務院,正部級企業,如中國鐵路集團,神華集團等。進企業肯定是企業越大越好,政策性強。

我可以告訴你,國企和央企那個也沒有“錢”途。你要想找“錢”途一定要去阿里巴巴、京東、IT這樣的大企業。但是你要是沒有本事和能力你也掙不到錢,你去了也一定沒有好日子過。

目前中小船廠的現狀是怎么樣的

看看這個,很詳細的,基本上包括所有船廠了

船舶工業是現代大工業的縮影,是關系到國防安全及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船舶工業不但為水運交通、能源運輸和海洋開發提供裝備,而且又是海軍艦船裝備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戰略性產業之一。就現在來看,船舶工業也將要成為我國的一個支柱產業。經過改革開放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船舶工業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幾個具備了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外向型產業之一,成為世界船舶工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國船舶工業造船產量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船舶工業中所占份額由2000年的6%提高到2005年的20%。到2015年我國的船舶產量將達2400萬載重噸,達到“世界第一”。造船業高速發展主要有以下一些誘發原因:一是中國對鐵礦石等原料的巨大需求,導致散裝貨船供不應求;二是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政府要求原油進口50%要自己運輸,導致對油輪需求增大;三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造成集裝箱船緊張。

目前我國船舶工業已基本形成包括科研、設計、生產、配套、修理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具有設計建造各種噸位的常規船舶和多種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據最新統計,全國有各種規模的造修船和配套企業近2000家,職工人數近40萬人,其中,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480家,職工人數31.5萬人。全國有5千噸級以上干船塢35座、浮船塢11座、船臺53座,造船能力近500萬載重噸;年產鋼質機動船舶約300多萬載重噸,占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約為5%~7%。全國有3000噸以上修船塢約100座,總塢容量313萬載重噸;修船產值約50億元左右,占世界修船市場份額約為3%。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及積極進行自主研制開發,我國的主要船用設備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形成了包括中、低速柴油機、船用輔機、儀器儀表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船舶配套工業體系。我國造船產量已連續六年居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場的份額為5%~7%。十多年來,我國船舶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加等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船舶產品出口金額達16.35億美元,在全國機電類產品出口中名列第一。我國船舶工業迅猛發展的成就已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研究中心的數據,在2006年至2010年,中國對船舶的總需求量,將達到3100萬載重噸,平均每年約620萬載重噸。2010年至2020年,總需求量將達到4200萬載重噸。2005年,中國船廠總共完成造船量1200萬載重噸,其中中船集團完成500萬載重噸,占42%,中船重工完成315萬載重噸,占26.3%,其他船廠共占31.7%。

先談大連,大連市的船舶工業在中國的船舶工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