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廣西邊境貿易現狀(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分析_廣西縣域經濟網)

时间:2024-05-16 01:11:38 编辑: 来源:

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制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巖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于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制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托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于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分析_廣西縣域經濟網

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進入“十一五”期間,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廣西縣域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研究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入手,著重分析了廣西縣域經濟問題,認為發展特色產業是推進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廣西在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中,市轄區只有13個,縣級市、縣、自治縣有75個,縣域單位占85.23%。縣域土地面積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4%以上,縣域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79.36%。雖然廣西地區縣域經濟規模較小,但其在廣西地區的地位很特殊,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全區納入縣域經濟統計范疇的75個縣市大致可以分為工業主導型、服務業主導型、農業主導型、林業主導型、漁業主導型五個類型。工業主導型縣市以工業為該類縣市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工業產值占GDP的比重高達50%以上。服務業主導型的縣市集中在邊境地區,主要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物流、貿易、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比重高達50%以上。農業主導型縣市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村人口占較大比重,代表著縣域經濟傳統意義上的主體。林業主導型縣市以林業生產為主導。魚類主導型是以魚類生產為收入主要來源的縣市。屬于后兩類的縣市數量不多。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給廣西帶來了新的機遇,賦予了廣西縣域經濟新的生命力。從而廣西縣域經濟發展也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一是縣域經濟對自治區經濟的貢獻率較大。2009年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結果顯示,廣西自治區列入縣域經濟統計范圍的75個縣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51.72億元,占全區GDP總量的50.02%;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7.18億元,占全區地方財政收入的26.79%。二是廣西縣域經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廣西縣域經濟已由原來的“一、二、三”的傳統產業結構轉變為“二、一、三”的工業化初級階段格局。第二產業占到了最大比重,第一產業其后,而第三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則低于第一產業。

二、廣西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廣西縣域經濟雖然在近年來獲得了較快較大的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不得不說廣西縣域經濟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 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很弱

2009年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結果顯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廣西無一縣(市)入圍,說明廣西各縣(市)綜合競爭力很弱。2009年廣西縣域平均GDP為47.83億元,相當于2009年全國各省市

縣域經濟平均水平的63.6%,即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縣域平均財政收入1億元,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下降

2009年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結果顯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數為919,比1998年呈下降趨勢。2009年廣西的西部百強縣數量下降比較多,從2001年的19個減少到2009年的9個。

(三)發展不平衡

廣西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經濟總量居前10位的縣市GDP綜和為804.11億元,占縣域經濟總量的25.4%,是經濟總量居后十位的縣(市)GDP綜和的10倍。財政收入居前10位的縣(市)總和為56.83億元,占縣域財政收入的26.3%,是財政收入居后10位的縣(市)總和的9倍。

(四)產業結構層次仍然偏低

從2009年廣西縣域三次產業結構來看,雖然三次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第二產業超過了第一產業,但第一產業比重仍然較大。由于廣西75個縣(市)中,一半的縣(市)的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低于30%(含30%),工業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沒能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所以第三產業仍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廣西縣域經濟處于初級工業化階段,產業結構層次較低。

(五)融資難

縣域經濟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支持;另一種是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由于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和地方財政投入力度不足,導致縣域經濟融資難。一是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國有金融機構對支持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有限。二是現有的金融政策和產品對縣域經濟的推力不足。三是現有的金融服務、產品種類及運作方式無法滿足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農業發展銀行至今沒有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受中央高度重視的戰略性產業化組織開設具有專門的金融產品,金融政策嚴重滯后于行政政策。

三、廣西縣域經濟發展對策

(一)發展特色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

縣域經濟就是特色經濟,只有發展特色經濟,才能增強縣域經濟的競爭力,發展特色經濟是發展縣域經濟的最優路徑選擇。促進廣西縣域經濟發展關鍵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經濟和特色產業。相對于發達地區來說,廣西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很弱,因而廣西必須依托本地資源,如旅游業、礦產、農產品、森林、水等,整合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突出特色,培育突出廣西地方優勢的特色產業。

(二)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縣域農業發展

廣西縣域經濟中第一產業仍占較大比重,農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柱。由于廣西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生產起伏不定,再加上第二產業尤其是縣域工業落后,工業化水平低是導致廣

西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要推進縣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首先穩定農業,保證農業穩定健康發展,然后才能加快工業化進程,拉長工業這條短腿。這就需要我們徹底改變廣西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縣域農業發展。要加大力度培育龍頭企業,著力抓好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據統計,廣西現有過剩勞動力841.59萬人(占總人口的1∕6),加上每年新增50萬人,成了廣西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實踐證明,通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刺激消費,對拉動縣域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轉移廣西農村剩余勞動力應注意以幾點:一是加強縣(市)兩級政府對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引導和管理,為農民就業和再就業培訓、權益的保護提供有力的服務保障。二是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三是依托廣西高校教育資源優勢,強化農民勞動技能的培訓。

(四)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工業

廣西是農業主導型經濟,農業是縣域經濟的基礎。但是,產業結構理論的研究和世界經濟發展的三次產業結構演進實踐都表明,工業化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過程,只有當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極大比重后才能為帶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基礎,促成產業結構的進一步高級化。廣西大部分縣(市)仍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大力發展工業對廣西來講極為重要。因此我們要改變靠農業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以工業化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推動縣域產業結構優化和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五)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1.金融機構應因地制宜地支持特色產業

縣域經濟發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且各地區的資源、產業和企業也各具特色。因此,金融機構必須根據國家政策,加強對本地區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等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明確本地區的特色產業、特色產品、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因地制宜地支持具有特色的產業。

2.加大財政對縣域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長期以來,由于受財政體制的影響,廣西財政對縣及縣以下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公共品供給短缺。特別是1994年分稅制以來,由于財權和事權的不對稱,造成縣(市)級財政出現困難,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制約著縣域經濟的發展。目前,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加大財政對縣域基礎設施,如水利工程、公路、供水、供電、通訊等的投入。

廣西邊境貿易有哪些類型

如下

搜索关键词: